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由桐庐县国土资源局拟订的《桐庐县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方案(2006—2010)》经县政府研究同意,以桐政办[2008]220号文发布实施。《桐庐县矿产资源规划》依据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求,紧密结合本县实际,确定了矿产资源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基本原则、重点矿种和区域矿产,划定了重点开采区.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09,(6):33-33
湖北省全面、迅速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决战年”各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省迅速进入决战状态,多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湖北省进一步强化了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强调主要领导负总责,一把手亲自抓督办、查原因、拿措施。保证不误时不误事。将土地调查列入领导年终目标责任制。  相似文献   

3.
治理矿区废弃土地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为例,分析了当前矿区废弃土地恢复治理的情况,阐述了治理的必要性,从政府、企业、社会等层面为资源型城市解决能源枯竭、环境恶化、城市转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4.
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矿井水害防治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安煤矿系我国大水矿区,地下水害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本文根据大量原始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风险分析理论,讨论了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新安煤矿水害防治所造成的影响,明确指出水库蓄水后矿井突水威胁主要来自断层水及石炭系太原群L7~8岩溶水;煤矿防治水的重点应该是治理L7~8灰岩及矿区边界断层在库区的露头或隐伏露头。  相似文献   

5.
滦县-滦南县段滦河冲积平原铁矿群司家营铁矿区、马城铁矿区、坎上铁矿区、常裕铁矿、高官营铁矿总储量达几十亿吨,均覆盖有巨厚的第四系含水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直未能开采,成为“大水呆滞金属矿”,被视为开发过程中可能对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大水矿区,列为限制开采区,至本世纪初才相继解限投产.通过对司家营铁矿北区、司家营铁矿南区、马城铁矿区、坎上铁矿区、常裕铁矿、高官营铁矿等6处矿山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述了滦县-滦南县段滦河冲积平原的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质》2011,(8):31-31
近日,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与该省十七市市长签订了2011年度山东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市政府对省政府下达给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面积指标负全责,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具体组织协调好各项指标落实;  相似文献   

7.
以神北矿区为例,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为手段,选用煤矿开采初期(1987年)、中期(1992年)及近期(1999年)三期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地沙漠化三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比了煤炭开采区与煤炭未采区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的不同,探讨了矿区内沙漠化面积年自然增长率以及煤炭开采对沙漠化影响程度,认为煤炭开发初期环境破坏加剧,造成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矿井正常生产时期,由于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土地沙漠化趋势出现逆转,为矿区土地沙漠化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9,(6)
根据露天煤矿矿区排土场水土流失的特点,通过在整体围岩和分层防堵防沙技术、人工防治、排水系统构建技术及坡面水土流失生态综合防护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提出排土场治理关键技术措施,如分层围垦、人工防治、排水系统及实施边坡综合治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泥沙的输入,实现矿区的生态恢复,防止煤矿开采区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河北地质》2006,(4):3-3
2006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的意见》(冀政C2006158号),《意见》明确了建立地质勘查工作新机制和切实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管理的具体措施。《意见》指出:加强铁、煤等重点矿种勘查已成为我省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的基本原则:近期需求和长远储备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传统手段和先进技术相结合;集中攻关和全面普查相结合;省内项目与国家项目相结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从2006年起,利用5年时间,以铁、煤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集中资金、集中优势找矿队伍,综合运用新的找矿理论和技术,在全省开展新一轮以铁、煤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的地质勘查工作,重点加大邯邢、冀东和张承地区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铁、煤等重点矿种矿产地深部和外围尚有较大找矿潜力和远景区域的地质勘查力度。通过地质调查和普查,力争到“十一五”末,选定一批有远景和价值的重点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勘查提供基础地质依据;通过重点矿区的地质勘查,提交一批可供矿山建设利用的矿产地,其中煤矿5~10处产地,资源储量15~20亿吨;铁矿15~20处产地,资源储量10~15亿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煤炭去产能政策的有力实施,一批资源枯竭及产能落后矿井将陆续关停废弃。废弃矿井仍赋存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其开发利用是实现煤炭产业清洁安全高效低碳发展、促进煤矿安全生产、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基于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煤层气产业链)项目相关研究,系统阐述了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面临着资源量评价不准、钻进体系不健全、井上下联合缺失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废弃矿井精准地质探测是采空区地面钻井轨迹设计的重要依据,尤其是炮采等落后采煤工艺的废弃矿井,地球物理勘探精度应达到米级才能有效降低钻遇煤柱风险;优选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L”型钻井思路,即选采空区周边一定距离的保安煤柱作为L型井位,并配套特殊钻进工艺;煤矿企业应将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纳入煤矿全生命周期规划,尤其是矿井废弃前应确保煤层气抽采通道畅通,以实现煤层气井“一井多用”的新型井上下联合开采模式,提高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效率;采用防回火、各种传感器等装置,并对关键参数设置自动报警停机界限值,从而使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开采工艺安全、高效;对不同浓度废弃矿井煤层气,需要采取相应的梯级利用模式,从而提高整体开发利用价值。以山西省废弃矿井为示范区,研究认识对推动全国煤矿区废弃矿井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地学的角度探索一种从源头变被动为主动的废弃煤矿山矿井酸水防治的途径,指导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废弃煤矿山地下水系统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矿井酸水形成和演化特征、探索了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矿山酸性水pH值、电导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人为工程干预,促使"采空区"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  相似文献   

12.
煤炭开采必然产生大量的矿井涌水,我国目前的矿井水整体上表现出水质相对较差、水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首先明确了我国典型矿区矿井水水质的主体特征:常规离子是造成矿井水水质差的主要化学组分;矿井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占比小,且基本优于地下水Ⅲ类水质量标准。其次,详细探讨了我国矿井水水质形成、演化的几个科学问题,包括不同水文地质结构下物理–化学作用所起的主导作用,时间效应对水质演化的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水动力场–化学场–微生物场–温度场的多场耦合问题等。接着重点介绍矿井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方法,以减少矿井突(涌)水量和水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实现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煤炭绿色开采为目标,以矿井水“阻断、减量、保护”为主要防控思路,围绕煤矿区矿井水阻断技术、污染负荷减量技术、污染区修复治理等科学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工艺,最大可能地降低吨煤矿井水处理成本,如采用井下预处理、地面深度处理、超深回灌封贮、生态资源化利用等。最后,提出研发煤矿区地下水及污染物的阻断材料和吸附材料、注浆装备、监测设备、投料设备、原位取样检测设备等,形成我国煤矿区矿井水污染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的构建可对煤矿绿色开采、煤矿区深层地下水污染防控、闭坑矿井水污染防控、矿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徐州东部废弃矿井为例,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废弃矿井地区地下水流系统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域地下水流场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揭示矿井废弃地区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一般规律为:煤矿关闭前,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矿井进行大量排水、抽水工作,矿区形成若干降落漏斗,如位于矿区西部的青山泉煤矿和北部的韩桥煤矿内均存在大面积降落漏斗,中心水位低于-25 m。受水力梯度影响,地下水向低洼的矿坑处汇集,原生地下水流系统遭到破坏。矿井闭坑后,原有排水系统全部停止工作,地下水位缓慢回升,降落漏斗逐渐减小,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发现水位回升速度随矿井关闭时间的增加而减慢:在矿井关闭第1年内,水位回升速度较大,为1.14 m/a;关闭第3年时,水位回升速度减少至0.165 m/a;矿井关闭10年时,地下水最高水位为-16.55 m,从关闭第3年至第10年的7年时间内,水位回升速度仅0.039 m/a,矿区地下水流系统得到恢复,模拟区最终形成自北向南的近似稳定的地下水径流场。  相似文献   

14.
王梅 《辽宁地质》2010,(2):58-58
近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再次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整合工作,整合的重点放在煤、铁、铜、镍、石棉、膨润土等矿种以及其它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矿种,将和什托洛盖煤矿区等11个矿区《勘查区)列为重点整合范围。整合工作将于今年底前全部完成。这次整合,在切实保护参与整合的矿业权人利益的前提下,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整合,  相似文献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开发废弃煤矿瓦斯资源可产生较高的资源、经济与环境三重效益。通过调研及文献查阅,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2个角度建立废弃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博弈论组合赋权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构建了博弈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晋城矿区废弃矿井古书院矿为例进行瓦斯抽采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瓦斯资源条件及瓦斯保存条件的权重较高,分别为0.439 1和0.383 6,说明煤矿瓦斯赋存量和煤矿密闭性是影响废弃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可行性的决定因素;二级指标中,地面钻孔甲烷浓度和矿井涌水量权重较高,分别为0.091、0.087,说明废弃煤矿采空区瓦斯富集区的甲烷纯度及煤矿水害严重程度是影响废弃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建立的评价模型修正了单一赋权评价法导致的权重失真问题,兼容了主客观定权重方法的优点;验证了博弈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废弃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可行性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GIS方法的废弃矿区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矿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治理废弃矿区已逐渐从初级的复绿、复垦转向"多元共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矿区景观潜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为设计介入矿区全生命周期和矿区综合治理与开发等奠定基础。由于VRM、VSM等传统景观评价方法运用于矿区治理存在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和评价过程主观化等问题,为此,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运用GIS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同时兼顾矿区的隐形文化内涵,构建由景观视觉敏感度、景色质量、景观生态、景观格局、文化价值5小类共17项指标组成的废弃矿区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并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通过层次分析获得景观视觉美学、景观生态以及景观人文3方面的评价结果,以期破解传统矿区治理综合效益低、环境治理与社会重构割裂等困境,为废弃矿区的规划设计发展和管理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样采样测试的基础上,研究了贵州二叠系龙潭组煤矿集中开采区的水环境污染源分类.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源可分为生产矿井疏干排水、采空区积水溢流、矸石堆和堆煤场的淋滤液三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污染源的排泄方式、污染途径和污染程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对策.其研究成果能为贵州煤矿集中开采区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关闭矿井资源利用率低、蓄电储能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是实现资源二次开发利用,提升电网调峰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与发展现状,提出在黄河流域九省区利用废弃矿井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半地下式、全地下式2种模式。通过综合考虑空间、地质、水文、社会、经济与资源等影响因素,提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黄河流域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实例分析。基于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废弃煤矿资料,利用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静态效益与动态效益计算方法,定量评估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煤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九省区能源资源丰富,现阶段满足电力供应需求,但火电仍是电力供应主体且水电发展进入瓶颈阶段;(2)影响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选址的重要因素为巷道空间体积、上下水库水位差、巷道围岩稳定性、巷道围岩渗透率与地下水循环特征;(3)由黄河流域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实例分析可知,其发电效率可达到75.7%,可媲美常规抽水蓄能电站;(4) 2016—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废弃煤矿累计有效可利用井巷空间为4.7×107<...  相似文献   

19.
周林 《辽宁地质》2014,(5):61-61
按照凌源市政府安排,凌源市国土资源局责令各基层国土所将所辖区域的乡、镇、街治理历史废弃矿、矿坑任务向乡、镇、街领导汇报,全力做好历史废弃矿井、矿坑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初英国贸工部 (DTI)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签定了煤层气技术交流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工作业已完成 ,其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的研究报告得到了英方的充分肯定。今年年初启动了二期项目。拟通过借鉴英国相关技术 ,对中国的废弃煤矿进行全面研究和重点矿区监测、评价 ,以便选择最优地点进行抽放利用试验 ,从而推动我国废弃矿井甲烷抽放利用的全面发展。在为期一年半的二期项目中西安分院的主要任务是矿井甲烷运移规律、优化选区、现场监测、产能预测等研究和监测中英煤层气技术交流项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宋生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