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峰  蔡锋 《台湾海峡》1992,11(4):339-344
本文根据南海深海盆地三个沉积柱样的粒度结构、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深讨了南海深海盆地细粒沉积物的浊积现象。结果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斜坡上KL37孔的浊流沉积现象并不明显;位于陆架斜坡和深海盆地交界处的KL29孔存在着大量的浊积层,属于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环境;位于南海盆地中部的KL91孔虽然已属于远洋性沉积环境,但除出现火山灰沉积外,浊流沉积作用仍然是相当活跃的。  相似文献   

2.
ODP2 0 4航次将在俄勒冈近海 Cascadia大陆增生边缘的 Hy-drate海岭南部钻穿一个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断面。这里的海底下保存着大量的水合物 ,高分辨率 3D地震数据表明海底为一个复杂的通道系统。该断面涵盖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和构造环境——老的抬升的增生杂岩体沉积和年轻的成层性好的、与快速填充的坡状盆地相邻的沉积。本航次的目标 :( 1 )比较气源区和增生脊以及斜坡盆地中水合物形成的物理和化学机制 ;( 2 )对地球物理遥感声纳技术测定的水合物和下伏自由气体的储量进行校正 ;( 3)利用地球化学示踪剂、物理性质测量以及微构造分析 ,…  相似文献   

3.
商州黄土记录的最近六十万年来东秦岭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商州黄土剖面系东秦岭南侧的商—丹断陷盆地中丹江三级阶地上的黄土堆积,其形成年代不晚于0.6MaB.P.。在过去0.6Ma这个时段,商州黄土剖面地层结构、磁化率以及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东秦岭6个湿热—干冷气候旋回与黄土高原黄土剖面的气候变化记录以及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气候阶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扼要介绍最近几年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及其与气候环境关系研究的一些新进展。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长、短期时间尺度的气候曲线。揭示了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引起的气候环境配制的改变,即在3.40-0.73MaB,P.高原强烈隆升,亚洲季风稳定形成,气候以干冷、湿暖型波动为主;0.73MaB.P.以来高原再次强烈隆升,气候环境愈趋干旱;进入全新世以来,出现凉干、暖干、暖湿和冷湿的多种气候波动模式。在空间格局上划分二个地球化学沉积区,即西藏和新疆为富镁区;青海为富钾区。还揭示了青藏高原湖泊沉积地球化学的分带性,其分带规律与高原隆起的差异性是一致的。此外,青藏地区风化壳和古土壤的地球化学演化与高原古气候变迁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郑直 《海洋与湖沼》1981,12(6):573-574
北海盆地全新统海洋沉积国际会议是由国际沉积学会委托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荷兰海洋研究所、荷兰地质调查所召开的一次地区性的、专题性的讨论会。目的在于交流高纬度地区现代海洋沉积的研究成果。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216名代表,论文105篇、内容包括:全新统海平面升降问题、潮坪和海湾沉积作用、近岸沉积作用、大陆架沉积作用、与沉积作用相联系的地球化学和生物作用、海洋污染、波罗的海、白令海、大西洋、墨西哥湾等海盆与北海盆地的对比、以及现代海洋沉积研究方法和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南沙群岛万安盆地构造演化史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伯初 《热带海洋》1997,16(3):15-22
南沙群岛万盆地是位于南海西南海盆被动边缘上的张笥沉积盆地。通过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断裂分布,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资料对比分析,在万安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对比解释出T1,T2,T3,T4,T5,T6和Tg等7个地震反射界面。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中央盆地深海沉积物岩心的地球化学A.V.Mudholkar等用4个采自印度洋中央盆地(CIOB)的沉积物岩心研究粗粒部分、过渡金属和主要氧化物在沉积物岩心中的分布型式及其在铁锰结核生长认识上的意义,试图追踪地下陆源输入对印度洋中央盆地的影响.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研究琼东南盆地北部边缘三亚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含量低于1μg/g,呈明显的Ce负异常特征;沉积物沉积于氧化环境;垂向上Ce异常的波动曲线与海平面升降的变化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海域层序地层学环境恢复技术是针对我国区勘探初期的沉积盆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二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层序分析、地震相和岩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盆地发育的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的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系统构成、技术特点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分类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是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和沉积物堆积的大型空间。沉积盆地分类的基础之一是其大地构造属性。商业性油气藏均发现于沉积盆地中,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含油气性。沉积盆地分析以及分类涉及地球科学诸多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关系到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的评价,日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LS33-1-1钻井岩心样品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渐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多变,物源复杂;在崖三段沉积早期,物源主要为当地或附近的基性玄武质火山碎屑,可能来自南海扩张引起的岩浆喷发活动;自崖三段沉积晚期(早于31.5Ma)以来,物源以陆源和海洋自生沉积为主,其中火山岩风化产物占有相当的比例。LS33-1-1钻井岩心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距今31.5、28.4、25.5、23、16、8.2、5.5、2.7Ma均发生明显突变,表明沉积环境及物源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球化学指标在崖三段底部4 207m左右的突变,反映了琼东南盆地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沉积物源由以基性火山碎屑为主转变为以陆源碎屑为主。在渐新世-中新世界线(23MaBP)附近,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突变,表明在ODP1148站及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发现的物源突变事件(白云运动)也影响到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相似文献   

12.
东非裂谷东支包含多个盆地,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构造演化复杂。以肯尼亚北部South Lokichar,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例,在区域构造、沉积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裂谷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为被动裂谷,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主动裂谷。South Lokichar盆地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快速裂陷期及裂陷后期3个阶段,为一个完整的旋回;Kerio和Turkana盆地形成演化主要是受火山事件的控制,呈幕式拉张,此地区主要发生2期火山事件,对应着2期沉积旋回。裂谷演化控制烃源岩发育,South Lokichar盆地快速裂陷期发育大面积中深湖沉积环境,形成生烃指标优越的厚层泥岩;裂陷后期沉积地层厚度适宜,烃源岩恰处于成熟阶段,这2个阶段较好的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Kerio和Turkana盆地2次火山事件形成中深湖沉积环境,但是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较小,同时强烈的火山喷发使得中深湖相沉积中凝灰岩含量很高,烃源岩厚度仅为20~50m。烃源岩厚度薄是Kerio和Turkana盆地暂无发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分析南海及其邻区新生代沉积分盆地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大地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对沉积盆地的类型进行探讨,并就其演化系列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书海拾零     
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基底结构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王家林吴健生陈冰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珠江口盆地和东海陆架盆地是我国近海两个大型的中新生界沉积盆地,是寻找大陆架油气资源的重要对象。而盆地基底结构的研究,对于评价盆地的油气远景和指导深层油气勘探具有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东北部活动陆缘和北部被动陆缘以及东海冲绳海槽南部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成矿条件。从水深来看,上述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最小水深都在300m以上,有利于水合物的稳定存在;从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来看,上述3个地区新生代地层厚度一般都在3000~6000m,有利于提供水合物形成所需的充足气源;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调查结果来看,上述3个地区普遍存在重要的地球标志——似海底反射BSR等,以及重要的地球化学标志——底水甲烷异常、孔隙水氯异常等。通过对上述海区的区域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综合分析认为,上述3个地区可能更适宜水合物的形成和聚集,因而可能会有很好的远景。  相似文献   

16.
郑晓云 《台湾海峡》1992,11(1):84-87
本文从力学和地球流变学的角度,分析海平面变化所引起的沿海沉积盆地水力-沉积均衡作用的机制,提出一种估算被埋藏的古海平面标志物的地壳均衡沉降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地区开展的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状况,对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深部地球结构、前新生代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盆地范围与含油气构造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地球物理调查研究工作,早日实现南黄海油气突破的思路和方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海前新生代基底与东特提斯构造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综合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将南海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6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和南沙古-中生界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背景之中,为东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特提斯的东延段在研究区有3个分支,即云开北、琼北、琼南3个海盆,分别表现为现存的云开北、琼北、琼南等缝合断裂带,使该区新生代沉积基底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自晚古生代以来,伴随古、中特提斯的成生、消亡,该区新生代沉积基底经历了5个阶段的演化,其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拆沉-去根-释压熔融是其主要动力机制,造成了特提斯构造演化上的序列性和叠置性。  相似文献   

19.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异常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冲绳海槽的地质条件来看,该区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存在,从沉积厚度和沉积速率来看,位于冲绳海槽盆地西侧的陆架前缘坳陷最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可以为冲绳海槽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气源。通过对冲绳海槽区域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异常的综合分析以及地震特殊处理资料的精细解释,认为冲绳海槽南段很可能更适宜水合物的形成和聚集,因而可能会有很好的远景。  相似文献   

20.
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可分为两个方法系列:直接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系列和间接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系列。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分为3个阶段:区域地球化学普查、重点区带地球化学详查和局部构造地球化学评价。3个阶段的站位布设原则不同,区域地球化学普查和重点区带地球化学详查以网格取样为主,局部构造地球化学评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点、剖面和网格取样。区域地球化学探测以盆地或坳陷为目标,以评价盆地的含油气性和确定有利区带为目的;重点区带地球化学详查以重点区带为目标,以评价重点区带的含油气性和确定局部构造为目的;局部构造地球化学评价以局部构造为目标,以评价局部构造含油气性、进行局部构造排序和建议钻探井位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