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建康(LinJiankang)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家。汉族。1917年9月1日出生,籍贯江苏省吴江。1938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曾任该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我国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常委。目前担任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海洋与湖沼》学报、师国海洋湖沼学报》和《生态学报惯性编等…  相似文献   

2.
胡鸿钧,男,60岁,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于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于1980—1982年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海洋湖活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出国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副理事长,《海洋与湖沼》学报编委。主要从事淡水藻类学研究。30余年来以他为主或与同事合作发现淡水绿藻3个新属,20多个新种。1980年与同事合作首次发现一种裸甲藻光合色素系统中含有藻蓝素(Phycyanin),为研究甲藻的系统演化提供新的线索。80年代水期以来,主要从事螺旋藻生物…  相似文献   

3.
丁仲礼院士丁仲礼,第四纪地质学家。1957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在第四纪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4.
DNA分子标记在水生动物遗传学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决定着生物的存在和发展,因而成为人类一直极力要揭开其奥秘并进行能动性改造的方面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与水生生物遗传学的相互渗透,近十几年来,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和基因转移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一些新基因目前已稳定地转人多种水生生物中。目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转移已成为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与主要的农作物相比,水生生物大多数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个体基因组高度杂合、进行传统的遗传育种非常耗资、费时和费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特别是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NA分子标记大多是以DNA片段的电泳谱带形式表现的。依据其遗传特性,可分为显性和共显性标记两种。依据其在基因组中的出现频率,又可分为低拷贝序列标记和重复序列标记。依其多态性检出所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分为以Southern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宋微波,男,江苏难宁人,1958年12月生,汉族。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1985年获硕士学位。于1986年赴联邦德国波恩大学生物系学习,1988年12月获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12月晋升为青岛海洋大学教授。1993年10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动物学科评委。自1982年起从事海洋、极地、淡水及土壤中各类自由生及共栖/寄生性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主要方向:生态学,区系分类学及细胞发生学。1986年以来共发表论文54篇,其中第一或唯一作者44篇,包括国际学术刊物17篇…  相似文献   

6.
翟世奎,男,山东聊城市人,1958年1月生。1981年12月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1年10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研究员。1992年5月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优秀青年特殊津贴”,1993年获青岛市“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同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等奖”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82年起翟世奎研究员先后承担和参加科学院重点课题一项国家基金课题4项。目前,承担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1项。“现代…  相似文献   

7.
近10年鱼类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博  陈松林 《海洋科学》2011,35(7):113-121
鱼类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环境毒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鱼类细胞作为实验对象,有着活体鱼无法比拟的优点:(1)成本低,细胞系的维护不需要大型的养殖设备和大量的换水与充气;(2)重复性好,实验条件可以精确控制。因此,对鱼类细胞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周名江,男,1944年5月6日生,浙江宁波人,汉族,研究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被分配至青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84-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海洋生物学会普利茅斯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91-1992年在德国海果兰生物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7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多年从事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方面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物如京二俪、锌、石油烃等在海洋藻类、摔游动物、国类、。鱼类中的回故和推出,特别是对海洋贝类体内金属硫蛋白诱导、结合和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双壳贝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遗传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遗传学标记技术,它突破了形态和细胞水平上遗传标记的局限性,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分子遗传标记目前已出现了几十种,本文主要介绍了同工酶、RFLP、SSR、RAPD这几种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在双壳贝类的分类学、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育种研究、病理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本文可以看出,分子遗传标记多应用在分类学、遗传多样性、遗传育种方面,涉及的种类较广,但主要集中于珠母贝和牡蛎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率不断加强,高额掠捕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环境污染直接威胁鱼类生态栖息地、人工增养殖培苗系统对天然鱼种遗传多样性的破坏等,已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物种绝灭、传统鱼种资源衰退和种质资源的退化。因此,尽快查明我国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持续利用重要鱼类资源和开展濒危鱼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已成为当今鱼类学研究的优先主题,更需委我国鱼类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着这一热衷愿望,中国鱼类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1993年学术年会,于1993年10月25日-30日在青岛召开。这次会议得到了全国鱼类学界的积极响应,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