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召开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六届二次全体会议,研讨“十一五”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问题2005年5月18日,中国地震局第六届科技委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研讨“十一五”地震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问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刘玉辰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和局机关有关司室领导约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委主任陈颙院士和副主任邓起东院士主持。会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吴忠良研究员、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地壳应力研究所所长唐荣余研究员、地震预测研究所所长任金卫研究员、局工程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的地球物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团体.1977年前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一分为二,被拆分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院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局所),两个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前后曾有过一段人们尚不十分详知的历史变迁,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却始终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的支持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期刊编辑室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期刊网站(http://www.sjst.org.cn/)现已开通运行。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5.
徐锡伟 《地震地质》2004,26(3):404-404
为促进科学交流和追踪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热点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提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发起成立了北郊地球科学论坛 ,第 1次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4月 2 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新生代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刘东生院士对北郊地球科学论坛的成立和第 1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关注 ,丁国瑜院士、马宗晋院士和钟大赉院士参加了研讨会 ,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一些学者也参加了研讨会 (共计 12 0多人 ) ,与会者大部分为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在研讨会上 ,马宗晋院士就突变事件与系统科学、丁仲礼研究员就中国新生代构造尺度气候和环境演化问题、张培震研究员就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的扩展与隆升 (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的沉积问题 )、王二七研究员就青藏高原的高原面成因问题、徐锡伟研究员就青藏高原北缘阶地形成期与气候变迁的研究、孔屏研究员就宇宙成因核素定年原理以及应用于青藏高原气  相似文献   

6.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946-94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都立大学、大阪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研究机构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7.
2006年华东地区地震工程院(所)长研讨会于2006年8月9日至13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主办,威海市地震局协办。上海市地震地质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西省防震减灾研究所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领导,上海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安徽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的分管局领导,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的有关人员应邀参加了会议。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以观察员的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协办、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的地震各向异性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6月18-20日在北京十三陵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勘探局有关部门及英国地调局的学者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青年代表约占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物理学科主任于晨就地震各向异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创新性作了指导性报告.中国地震局陈颖院士对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震学会举办的 2 0 0 3年全国青少年地震科技夏令营于 2 0 0 3年 8月 2 1~ 2 7日在北京开营。来自北京、内蒙古、浙江、江苏、四川、云南、广西、福建等 8个地区的 4 5位热爱地震科学的大、中、小学营员参加了这次活动。本届夏令营开营式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王椿镛在开营式上讲了话。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郝记川就夏令营的行程安排、注意事项逐一做了介绍。会后 ,夏令营还组织营员们观看了地震科普宣传资料录像片 ,参观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监测台网。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东宁研究员、郑需要研究员、郑秀芬博士和刘爱文博士于2006年7月21日至23日期间,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主办,科技部、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协办的“地球科学计算机基础架构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和人事教育司共同资助下 ,由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 (国际合作 )司主办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分析预报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一届发展中国家地震灾害与减轻国际培训班”于 2 0 0 2年 1 0月 6~ 2 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培训班是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2 0 0 2年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系列的重要项目之一。举办此类培训班是根据我国的外交政策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方针 ,适应“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宣传和展示我国科技发…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震局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16年10月25日至28日在烟台市联合召开了强震动观测数据质量保障与大数据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各直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8月 1 5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隆重举行了曾融生院士 80寿辰庆祝活动。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副局长陈建民出席了庆祝活动。宋瑞祥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代表中国地震局向曾融生院士表示祝贺 ,并高度评价了曾融生院士对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和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分别发来了贺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地学部、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以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庆祝活动 ,并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曾融生院士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扩大中国在国际地球科学界的影响,地球物理研究所决定向在地球科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对中国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国际知名专家,授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荣誉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of the IGCEA)称号。  相似文献   

15.
1、本刊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与行星物理相关的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与行星物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1、本刊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与行星物理相关的学术刊物.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与行星物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办刊宗旨:刊载地球与行星物理领域研究新思想、新技术、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工作者立即投入到震后应急救援、现场余震监测、灾害评估、地震机理研究、震情趋势判定和现场科学考察中。其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青年专家在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及数字化地震参数计算、震源破裂过程、地震灾区区划图编制、余震破坏影响范围确定、地震社会学分析与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12月,研究所40岁以下科技人员在各种科研刊物上发表了SCI、EI文章就有10余篇,参加现场工作人员41人次。青年科技人员能够迅速投入到震后科技支撑工作中,得益于研究所平时对青年科技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评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图书资料为例,概述了中国地震科学及其图书资料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分类与学科发展的不适应情况,最后就进一步完善分类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与展望     
《国际地震动态》自 1 971年创刊至今已经历了 30个春秋。过去的 30年 ,是我国地震事业蓬勃发展的 30年 ,我国的地震预测和防震减灾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发生在中国和世界的一系列地震 ,特别是一些大地震 ,为地震科研、防震减灾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国际地震动态》正是适应这一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 ,应运而生的。 30年来 ,在中国地震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地震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 ,经过历届编委、编辑和有关人员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这株地震科技百花园中的幼苗在不断克服困难中茁壮成长 ,现已步入“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20.
《国际地震动态》期刊简介:本刊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是地震科技信息研究类月刊。本刊是地震系统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