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物吸附金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红土型金矿形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Au(Ⅲ)-氯化物和Au(Ⅰ)-硫代硫酸盐被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针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对AuCl4^-的吸附作用显著大于Au(S2O3)2^3-,粘土矿物对金的吸附能力,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含铁矿物中,黄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矿物对金的吸附作用与矿物结构和金的存在形式有关,即受矿物表面基、金组分的稳定性和位阻的影响;天然雨水中所含微量H2O2是Au、黄铁矿等不同矿物氧化-还原的催化剂,可加速地表岩(矿)石的风化氧化过程和Au的溶解与迁移。雨水对红土中的Au具有一定的淋滤浸取能力。红土型金矿形成于富Cl^-、SO4^2-的酸性、氧化的水化学环境,含金黄铁矿等硫化物的氧化不仅直接导致了Au的溶解和酸的释放,而且其反应产物Fe^3 、S2O3^2-等为Au的氧化、溶解和迁移提供了氧化剂和络合剂,并促进Au的溶解和迁移;Au主要以硫代硫酸络合物、氯化络合物及其水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硫代硫酸根的氧化和风化壳下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金络合物失稳、Au被其他矿物吸附和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矿物对金的吸附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沉积学和地层学分析,晚三叠新都桥组黑色页岩是金矿的源层。黑色岩系属于深海相沉积。矿石的地球化学、有机磷分析及水中藻类吸附金的实验表明,金的富集与海洋浮游生物有关。即海洋浮游生物或其变体-有机碳,从古大洋中富集金,后期又经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含金矿石。  相似文献   

3.
热液中金的沉淀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金的沉淀机理是了解热液金矿床成矿机制的关键,本文总结了金从热液中沉淀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各种主要含金配合物的溶解度控制机制,阐述了矿物表面吸附/还原以及电化学富集等矿物表面作用对金沉淀行为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邱隆伟 Wu  X 《世界地质》1994,13(4):71-73
热液合成的含金毒砂XinWuFrancoisDeiBove邱隆伟译邱兆明校金在矿石中的化学状态对金矿床的勘探和冶炼(processing)都是很重要的。在自然界,金主要呈自然金和少量含金矿物的形式产出。然而,也有些金呈不可见状态散布于其它矿物中,不能...  相似文献   

5.
银和金的选择吸附实验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吸附作用被认为是低温表生矿床的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文章内多种矿物对银和金的吸附实验表明,呈纳米粒级的银和金的单质对自然界矿物的吸附有明显的选择性,尤其是银对方铅矿和金对黄铁矿的强选择吸附,与自然界的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这一实验结果为解释许多矿床中方铅矿常作为银的载体矿物及黄铁矿常作为金的载体矿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验还证明了粘土、有机质和黑色页岩对银和金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田林县八渡金矿床主要产于辉绿岩侵入体中,广泛发育乳白色石英网脉,蚀变辉绿岩体即为金矿体,具有硅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和硫化物化等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特征。本文采用电子探针(EPMA)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波谱(WDS)和能谱(EDS)分析技术,对该矿床原生矿石中含金硫化物显微岩相学结构以及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金主要是以不可见化学结合态金(Au+)的形式赋存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之中。含金硫化物与热液交代形成的金红石密切共生,并保留含钛铁辉石或钛铁矿等矿物的假象,金红石的形成是辉绿岩中含钛铁辉石或钛铁矿热液蚀变的产物,含金硫化物形成所需要的Fe来自辉绿岩中含钛辉石或钛铁矿等矿物的溶解,Fe的硫化物化过程是导致含金硫化物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至马鞍桥金矿床成矿控制条件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桥金矿床是产于南缘秦岭泥盆系中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沉积-叠加改造成矿特征典型矿体沿上泥盆统上部层位稳定分布,多与围岩整合产出,矿石类型有破碎蚀变岩型,蚀变千枚岩型,炭质片岩型和含金石英脉型,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和角砾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和石英,绢云母等,金主要呈呈微金,超显微金分布于矿物粒间或被吸会于矿物表面,矿床由多种地质作用经过多期多阶段形成,主要采构造,沉  相似文献   

8.
石英是石英脉型金矿床中金矿物的主要载体矿物,其含金量与其包裹体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光密度D1,D2密切相关,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矿区已知含金石金石英脉石英的标型特征,确定矿区石英脉含金性评价准则,不仅能帮助分析含金石英脉的成矿远景,而且可判别石英脉是否含金,从而减少金品位化学分析的工作量,提高找金效果,是金矿普查勘探中行之有效的找金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矿物,岩石对纳米金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验方法配制成了纳米级大小的微粒金,使存在于溶液中,并加以保护,以免纳米微粒金自动凝聚长大,在此基础上,用各种矿物和岩石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矿物和岩石对纳米金的吸附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五龙金矿铋矿物与金矿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玉山  金成洙 《矿物学报》1994,14(1):88-91,T001
辽宁五龙金矿的铋矿物为辉铋矿,自然铋和辉铅铋矿,它们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在高温条件下,Bi与Au呈固溶体形式或某种化合物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下降,Bi与Au分离构成两种独立矿物,二者紧密共生,在含金石英矿体中,铋矿物的多少直接影响矿石品位,铋矿物是重要的金矿化指示矿物。  相似文献   

11.
国内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综述了我国利用天然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天然铁的硫化物、天然铁锰的氧化物、方解石与磷灰石等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化学活性;不同介质中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 、Pb^2 、Hg^2 、Cd^2 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可广泛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矿物吸附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表明,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是矿物表面与无机重金属离子之间的表面作用过程,包括矿物表面功能基与重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矿物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转化作用,以及矿物表面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相山铀矿田是典型的火山岩型热液铀矿田,在矿田内赋存的铀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钛铀矿、铀钍石等,大量的水云母、磷灰石、赤铁矿、绿泥石、金红石、微晶石英等矿物与铀矿物密切共生。这些共生矿物的共同特征之一为颗粒细小,呈纳米级,非晶质,胶体性质显著。铀矿物大量分布于这些胶态共生矿物的表面和裂隙中(胡宝群,2011;王倩,2016)。可知,吸附作用是导致铀富集沉淀的重要机理之一。本文以磷灰石为例,通过宏观地质特征研究及实验模拟,探讨pH、温度、热液共存组分、时间等物理化学条件对磷灰石吸附铀的制约,进而探讨磷灰石的吸附性能对富大铀矿床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在黄铁矿表面沉淀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金在黄铁矿表面沉淀的机理,于室温、常压,在氯化物溶液中进行了黄铁矿粉末吸附金的实验。在不同pH的溶液中,黄铁矿均可吸附金,而且pH值明显地影响吸附速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反应后黄铁矿粒表面有金晶体形成。XPS研究得知,黄铁矿光片与含金氯化物溶液反应后表面有A0存在;硫在反应初期为S0、S2O32-,随后转变为SO42-,而铁成为Fe3+.黄铁矿中的Fe2+和S22-是溶液中金的还原剂。金在黄铁矿表面沉淀可能涉及吸附、还原和晶体生长等过程。  相似文献   

14.
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对岩石剩磁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细粒天然磁铁矿的穆斯堡尔谱研究和对华北冀东油田第三系砂岩样品的磁性载体成分,成因,剩磁稳定性和特征剩磁方向的研究,探讨了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与岩石剩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烃类的化学吸附作用能够降低岩石的剩磁稳定性,因此,可能会导致产生次生剩磁,这一认识的客观全面地了解了各种次生剩磁的成因,研究重磁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而为探索新的滋清洗方法和应用岩石磁学方法研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15.
张武雪  刘明霞 《地球科学》1995,20(2):156-158
分析了岩体构造发育情况,测定了含小金片岩石样品的矿物组成及其含量,并对岩样,重砂样以及尾矿样共24件样品进行了微金测试,根据宏观的主要控矿条件和微观的矿化信息对金山店杂岩体的含金性作了评价,为重砂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标高、不同品位的矿石选矿试验研究入手,论述了富文金矿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表明,该金矿为中型特高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裂隙控制。矿石的有用组分多样,有害杂质少,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同时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非金属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矿石多具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以脉状、浸染状构造为主。自然金形态为尖角粒状、角粒状、长角粒状,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包裹金占16.9%,自然金为细粒金。矿石类型为富金银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7.
矿物界面作用与环境工程材料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矿物水界面作用是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它控制着世界淡水质量、土壤发生与发展、表生地质作用中元素迁移与富集等过程,是矿物环境工程材料的理论基础[1]。这是因为矿物水界面作用发生于矿物表面,许多环境工程材料是通过材料表面吸附(或共沉淀)作用去清除水...  相似文献   

18.
青海五龙沟金矿床矿石、矿物含金性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矿相显微镜研究、金溶解性试验、化学分析、背散射电子面扫描、二次电子面扫描、晶体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青海五龙沟金矿床矿石、矿物的含金性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叠加蚀变及黄铁绢英岩化毒砂伦金矿石含金较高,金主要以超显微状态存在于毒砂、含砷黄铁矿等金矿硫化物中,存在形式可能为小于10.0nm的非晶格金状态,矿石及矿物中典型元素组合为Au-As-Sb.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黄铁矿对金的吸附实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稀溶液状态下的Au的吸附实验,较好地体现了地质热液过程中吸附作用在金矿成矿方面的重要性。黄铁矿与金的硫氢配合物的作用结果截然不同于黄铁矿与金的氯配合物的作用结果。黄铁矿对金的硫氢配合物的吸附是通过表面络合和静电吸附完成的,且不同类型黄铁矿有明显的吸附差异。矿物表面特性及非均匀催化可能在吸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金矿中常见的Au、As和p型黄铁矿三位一体的现象可能与As对吸附作用的影响有较大关系。而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赛乌素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含金与不含金石英脉的区别及含金石英脉赋矿部位的地球化学特征。重点是论述含金石英脉的地球化学垂直变化规律和异常分带特点。总结出石英脉的含矿(金)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