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由深切的河谷、高耸的山地及山顶平台和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山坡等三种地貌类型组成。它可使旅游者既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 ,又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 ,还饱览到一览众山小 ,心旷神怡的山顶风光。它呈S—N向的带状 ,分布在太行山地区不同山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上 ,又往往与地质构造带和山前多雨带相吻合。其形成与地貌发育史密切相关 ,时代均不超过 5 5MaBP以来的新生代。  相似文献   

2.
云南东川地区层状地貌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1)层状地貌面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侵蚀河谷体系的关系;(2)层状地貌面上堆积物的性质;(3)层状地貌面与断裂构造水平展布的关系;(4)相邻层状地貌面的空间过渡关系;(5)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作者认为在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东川地区以挤压穹起隆升变形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层状地貌面具有多成因特性。山顶面及局部高原面是高原隆升之前古夷平面的残留。并遭到后期强烈的侵蚀改造。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高原隆升之前的古夷平面为准平原型夷平面。小江河谷两侧的梯级层状地貌面是侵蚀或剥蚀面,它们形成于高原隆升及初始地貌面解体之后,其梯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性的阶段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3.
分布在华北北部山顶面上的“冰臼”,无论从地理环境、地貌演化,还是从海拔高度方面分析,都不是第四纪大冰盖的证据,而是古地貌面上流水侵蚀的遗迹。它分布在3个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夷平面上和现代河流谷地内,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山地的地貌演化密切相关。未构成山地夷平面前准平原上的河流以河网密集的曲流河为主。随着准平原的抬升,河流也开始下切,下切的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在源头地区的顺直型谷地中,一是河流流速较急,且挟有数量不多、颗粒较粗的砂砾石;二是源头地区大块石较多,容易形成涡流;三是河水不深,丰水期刚刚没过块石,枯水期块石露出水面。在质地不均的岩体(特别是花岗岩)中,挟带砂砾石的涡流在岩面上形成了壶穴。准平原及壶穴最后被抬升到山地的顶部,构成了山地夷平面。  相似文献   

4.
广东揭西河谷地貌与风化层特征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0,20(4):331-336
在对广东省揭西县若干河谷地貌与相应的风化层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河谷发育的可能模式;对照河谷地貌与沉积-风化作用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广东省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认为当地所观察到的近代-现代河床中的穴状微地貌不大可能是二三百万年前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而可能应归结于山区河流作用下形成的正常河成“壶穴”。至于是否存在末次冰期盛冰阶时期的冰川遗迹和冰臼则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自然诸要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人们进行农、园、林牧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生产力和利用的适宜性各不相同。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形态特征,同时地貌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地貌部位。地表物质组成和现代地貌过程等地貌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也影响其他土地要素的形成。发展和性质。闽北地区山岭耸峙、丘陵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山地丘陵面积达80%以上。地貌条件对本区的土地利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土地资源的地貌条件建阳市地处武夷山脉及其所环抱的闽北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地质结构、地貌发育及室内实验的方法,对滇中轿子山地区地貌结构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轿子山及其外围山地的喀斯特地貌、古冰川遗迹及冻土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轿子山地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褶皱与断裂,轿子山地区整体地势中部高,向东西两侧呈阶梯状下降,河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大,区内构造地貌发育,地貌大格局受构造控制明显,构造地貌、玄武岩台地、灾害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残广布,古冰川遗迹冻土地貌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7.
太行山之行     
正带着好奇,趁这次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考察之际,毅然地选择了太行山之行(会议安排了三条线路考察)。走进茫茫五行,才知历史上太行山充满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刘邦、曹操、李世民……而我特别喜欢那个寓言,寓言中的那个愚公。太行山又名五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西接黄土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800余里。它由多种岩石组成,中段出露部分为片麻岩,南段和北段主要为石灰岩,呈现不同的地貌。山脊海拔1500~2000公尺。山地东侧为明显的断层,许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断层岩壁,气势雄伟。  相似文献   

8.
唐晓春 《地理研究》1989,8(4):116-116
山地灾害地貌是山区坡地重力地貌、山区河谷地貌、冰川冰绿地貌以及由区喀斯特地貌中对人类造成灾害的那部分地貌的总称。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构造运动对喀喇昆仑山北坡山地第四纪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使本区褶皱回返,进入大陆发展阶段,而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构造,奠定了本区地貌发育基本格局。第四纪期间,本区的主干断裂-康西瓦断裂再度复活,中-新生代地层褶皱,错断,沿断裂裂隙喷发的火山岩,穿透了河漫难阶地。山体剧裂的差异抬升,致使本区东西、西两部地貌形态变异很大。主干河流沿断裂活动强烈下蚀,呈直线性伸展,与沿主河新生的次一级张性断裂构成梳状水系。反映山地间歇性上升特点的河谷阶地,在两岸的阶地级数,分布高度上很不一致,显示了构造运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在研究海河流域降水过程中,发现太行山中段东南迎风坡存在两个最大降水高度带,一个在山顶,另一个在低山丘陵。其原因与地貌有关。  相似文献   

11.
芦芽山生态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区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旅游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又使它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旅游规划分区研究非常必要。芦芽山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地貌形态多样,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气候、植被--土壤呈明显垂直变化。结合其旅游资源,我们对其分区如下;河谷和沟谷农田乡村区--接近自然的生态旅游;落叶阔叶林区--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针阔叶混交林枢--返回自然的生态旅游;寒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区--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市资源优势分析和开发利用探讨黄民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属山地丘陵区,境内东、西、北群山环抱、峰峦连绵,中南部地势平缓。地貌类型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盆谷四大类。以中低山类型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65.6%,河谷平原和山间...  相似文献   

13.
干旱河谷地带的水热状况和气候特征等与山地地形、河谷深切为主的地貌格局有密切关系。干旱河谷的形成,是在独特自然区位和复合性低纬大气环流系统的环境条件下,受梯度地形、山谷相间和地形环境等地表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新生代时期以来的造山运动与河谷地貌演变是局部地带"荒漠化"气候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引发其它相关生态因子和整体生态系统产生变化,在低凹盆谷和河流峡谷出现了脆弱易退化、环境特异性、环境要素亏缺为特征的特殊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一、贵州农业资源的优势贵州习惯称贵州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海拔1500至2000米,中部海拔1000米左右,北、东、南边缘和河谷地带海拔500米以下。贵州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特点。地貌特征是:山地性显著,溶岩地貌广泛分布,地貌类型和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全省地貌分高原、高中山、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等类型。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87%,丘陵占10%,盆地和河谷坝子占3%。土壤类型繁多,共有九个大类,30个亚类,不仅有很长的发育历史,而且分布错综,表现为地带性土壤、非  相似文献   

15.
天水古称成纪、秦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作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也是西北地区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全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山脉纵横,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为山地地貌,北部为黄土丘陵地貌,中部为渭河河谷地貌,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貌分类与发育问题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李森  王跃 《中国沙漠》1997,17(4):342-350,T001
雅鲁藏布江河谷风沙地分类体系则4级21个类型组成,其中风积地貌划分为谷底与谷坡风积地貌2个亚类。河谷风沙地貌面积1929.946km^2,可称为“雅鲁藏布江河谷沙地”。河谷区具有沙源,风动力和堆积场地等风沙地貌形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华北山地的层状地貌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层状地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从海岸到山顶的坡面上多级分布的阶梯状地貌。一般来说,它反映了地壳的构造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层状地貌都是这样。只有地壳活动时期的火山喷发、砾石扇和地壳稳定时期的风化壳、古河道发育的层状地貌才能表明地壳的一次大的构造运动。据此认为,中国华北山地的喜马拉雅运动起始于始新世,至渐新世结束了第一幕。中新世是喜一雅运动的较激烈期,至上新世结束了第二幕。自第四纪进入了第三幕的第一亚幕,  相似文献   

18.
宁夏构造地貌格局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宁夏北部和南部的构造地貌格局迥然不同。北部,山地、盆地、台地平行排列,组成带状地貌格局,是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环套状地貌结构型的一部分;南部,弧形山地与盆地相间排列,组成弧形地貌格局,属于宁夏、甘肃交界地区弧形地貌结构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是青藏高原北部一个高寒干旱的自然地理单元。它是亚洲中部高峻挺拔的巨型山系之一,跨经度16°以上。山地东段与西段的自然状况明显不同。本文主要论述东、西段地貌景观的差异性:山地西段呈现横向岭谷相间的形态,处于青壮年地貌发展阶段;山地东段以纵向低山与高位山间盆地为特点,高原地貌特征明显,属老年地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雅鲁藏布江河谷黄土的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河谷地区黄土的形成时代、物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该黄土是近源黄土,形成时代与青藏高原东缘武都黄土相近。黄土的重矿物组成明显受到雅鲁藏布江河谷第四纪碎屑物质的影响,其地球化学元素构成与黄土高原北部榆林剖面相近,粒度组成以100~50μm和50~10μm的颗粒为主,为沙黄土。该黄土是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丰富碎屑物质、宽谷与峡谷相间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受冬季或寒冷时期西风急流和河谷与山地间热力差异产生的谷风搬运堆积,并在温暖时期经历生物、化学、粘化作用等过程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