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防灾减灾,研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势在必行。以云南省某县的建设项目为例,将GIS技术引入,综合考虑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判断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逐一论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并针对拟建项目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得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加剧、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至大,建设用地总体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2.
张新江  王广辉 《地下水》2012,(2):171-173
通过分析评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由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结合建设项目本身重要性确定该地质灾害评估级别。在分析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及评估区地质环境的条件下,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分析工程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现状、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并提出了合理性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已依法被作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诸永高速公路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建设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工程分类、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的内容与方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工程类型繁多的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曾土荣 《广东地质》2003,18(1):57-65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拟建工程特征,预测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峻工后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评估其危险性;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划分危险性等级分区。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部瑞梅 《陕西地质》2009,27(2):89-96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工程作为青藏铁路的一部分,线路全长约763.2km,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和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大,线路穿越多个构造单元,地质灾害发育;本文对沿线区域内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论述,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南汇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域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受力、变形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探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4):245-247,252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选择积分法对工程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中等类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有崩塌灾害—种类型7处,属危险性小的级别,对其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与地震和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桂林市综合实践学校的建设项目为例,在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分析预测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评估其危险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用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根据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评估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并有针对性提出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建设工程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某山区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山区场地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项目的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与建议,同时探讨了在山区开展风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述了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的工作内容、方法、评估范围等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提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兼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区地质工程环境条件评价的双重目的,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分区、分段、分单元全方位地质灾害调查和综合评估是开展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效方法,最后分析和讨论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适宜性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牛背至天水高速公路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环境地质安全存在诸多地质灾害危险.根据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黄土湿陷等,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等3种地质灾害共发育61处,规模不一.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整个评估区29处滑坡中,10处危险性大,9处危险性中等,10处危险性小;25处崩塌及潜在崩塌中,3处危险性大,12处危险性中等,10处危险性小;7条泥石流沟中,3条危险性大,2条危险性中等,2条危险性小.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险性,将评估区分为危险性大、中、小三个区:危险性大区为燕子关2号隧道出口-赵家窑段、宏罗村-街子间东柯河右岸段、尹家店-高家庄段;危险性中区赵家窑-宏罗村段、宏罗村-街子间东柯河左岸段、街子-尹家店段;危险性小区为燕子关2号隧道出口以东地段.地质灾害根据其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并结合宝天线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编制宝天公路路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相似文献   

13.
滇藏公路类乌齐-俄洛桥段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影响了该段公路的正常通行。经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沿线存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7类地质灾害,共有各类灾害点48处。为使该段公路改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地质灾害对改建后公路的危害,文章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灾害特征等对全段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运用灾损率法和风险性区划法将评估区划分为7个区,并对这7个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建设场地适宜性和防治工程重要性分级。经综合评估发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差的高山峡谷地带,危险性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质条件好的宽谷和山岭地带。最后提出了目前青藏高原地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为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本文以绩溪—黄山高速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例,介绍了皖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引发或加剧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主要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方法、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标准等几个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作了若干探讨。对提高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江水电站扩机工程属湖南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面临诸多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本文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性质,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勘察,分析工程建设以及竣工后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危险性,对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把研究区分为大、中、小三级4个不同地质危险性区段,并提出工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区域地质资料,对某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典型塌岸进行预测分析,对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为类似地质灾害评估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地质灾害评估技术人员在评估实践中,往往不注重各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采取同一评估模式,结果达不到评估的目的。在对小型水电站进行评估时,野外调查的重点,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危险性现状、预测及综合分区评估等与大型水电站、路线工程、矿山开采、民用建筑等工程有所不同。湄尼多河小型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评估级别综合为二级。文章以该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小型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是国家跨区域重大天然气管网工程,路线全长1559km。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异常发育。笔者在对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川气东送管道沿线地貌类型众多、活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异常发育。2)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并存,共发育隐患点260处,其中崩塌88处、潜在不稳定斜坡74处、滑坡52处、地面沉降36处、泥石流10处。3)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点共16处,危险性中等的9处,其余为危险性较小的地质灾害隐患点。4)提出了各类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对策建议,为管道工程沿线地质环境安全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前身四川省冶金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拥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岩矿测试、选矿试验等5个甲级资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岩矿鉴定等3个乙级资质及地质钻探丙级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