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喀斯特基础研究项目分析,表明其资助对喀斯特基础研究的发展和研究队伍的培养都起到了重要支撑和导向作用。喀斯特基础研究项目的主题从最初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等逐步过渡到喀斯特生态环境问题及古环境和古气候重建等方面。而鉴于喀斯特基础研究的地域特点,不断加大的地区基金支持力度和资助额度应该有利于对喀斯特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等的研究和保护。文章还就喀斯特基础研究中的石漠化问题的薄弱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这些方面的资助必将对促进其科学问题的解决和为石漠化的治理奠定坚实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考虑埋置基础侧面和底面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埋置于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中刚性圆柱基础的扭转振动问题。假设基础侧壁与地基完全黏结,沿侧面对剪应力积分得到了侧壁地基对基础所产生的反扭矩;通过研究位于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地基上刚性圆形基础的扭转振动,求得基础底面地基作用于基础的反扭矩。结合基础底面位移和应力连续等条件,根据基础振动的动力平衡方程,求解了相应的动力响应问题。给出了基础的角位移幅值,地基的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系数的表达式。通过算例研究了相关参数对基础扭转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应用性科学研究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基础性研究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和挑战。地质院校也不例外,加之由于受地质行业不景气的影响,新时期地质院校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产举步维奶。  相似文献   

4.
张琰  郑卫锋  朱照清 《岩土力学》2015,36(Z1):367-371
针对中风化砂岩地质条件,开展了单锚基础和承台式群锚基础的现场足尺试验研究,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基础的破坏模式和承载性能。通过锚筋应变测试,研究了锚杆基础的内力分布规律和有效锚固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锚杆基础应用于中风化砂岩地基分布地区,满足输电线路上部结构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锚杆锚固深度小于有效锚固深度时,增加锚固深度和承台嵌岩深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基础的抗拔承载性能;水平荷载不是基础发生破坏的控制因素,但水平荷载对群锚基础上拔稳定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设计方法的准确性,通过现场6个真型基础试验,进一步研究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的破坏机理,研究受荷过程中上部板式基础与下部桩基础的荷载分担情况以及两部分基础的共同作用情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设计理论,形成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2年我国实施自然科学基金制以来,至今已经十年了。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基金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贯彻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稳定地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和培养人才,以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的优势,不断完善科学基金的组织管理,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特别是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繁荣科学事业,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质是基础地质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是城市地质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中普遍存在基础地质薄弱、灾害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的成因分析、第四系覆盖区地质调查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基岩出露区地质调查忽视基本结构构造分析等问题。基础地质调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应该被忽视。如果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基础地质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成为薄弱环节,是严重的策略性失误。  相似文献   

8.
海洋沉积开放研究实验室是经专家评审、部批准的部属开放研究实验室,挂靠单位为海洋地质研究所。实验室从事古今海洋沉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是该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  相似文献   

9.
鲁晓兵  矫滨田  刘亮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4):170-172,199
桶形基础是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可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结构的基础形式。由于多种优越性而受到各国石油部门的重视,并引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通过在饱和砂中的单桶和四桶基础模型实验,研究了桶形基础的静承载特性。分别进行了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加载实验,其中,四桶基础水平方向加载又分为沿四桶中心构成的正方形的平行边方向和对角线方向施加,得到了载荷位移曲线,对单桶和四桶基础承载力特性,以及加载方向和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根式基础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式基础,利用自身的结构性,可以在增加少量成本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基础的承载力。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根式基础的理论研究成果,有必要对根式基础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淮河特大桥1#桥的根式基础原位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和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无根键沉井基础和有根键沉井基础的受力特性对比,分析了根式基础的受力特性,对根键上的弯矩分布型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根键沿深度位置分布对根式基础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证明,根键分布在合理的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沉井基础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1.
西宁黄土状盐渍土地区工程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宁地区黄土状盐渍土地基的分布、工程性质特点及其对建筑物危害的调查,就其在工程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探讨,供同行工作中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非饱和土土力学工程应用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引入文[1]提出的广义朗肯土压力计算公式,本文针对非饱和土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问题提出了工程应用方法,能够把非饱和土土压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该方法可以推广到非饱和土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等其他领域,从而为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连捷先生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因为有地质学的背景,他的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特别注重地学因素,其中包括成土母质的影响。1932年他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跟随J.Thorp开始了他的土壤学专业生涯。J.Thorp1936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即基于李连捷与他的同事们累积的土壤调查资料。李先生毕生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研究,走遍中国许多地区,对揭示中国土壤的特性、发生和分布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前,李先生的土壤调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土类和土系。解放后,他参加和领导了许多重大的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土壤综合考察工作。通过土壤调查和教学活动,他为我国的土壤分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总是追求土壤分类的革新。他在晚年引入和介绍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支持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4.
刘祥胜 《安徽地质》2009,19(1):63-65
介绍了在安徽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中,由于膨胀土存在压实困难、裂隙发育、易风化、吸水膨胀降低强度等缺陷,为解决填料短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路基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采用在膨胀土中掺石灰,改善膨胀土的结构,达到提高路基填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土壤磁性测量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它是通过测量土壤样品磁性参数来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土壤磁性测量在研究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中的可行性,并通过在内蒙古东胜地区的应用研究总结出了氧化带前锋线处磁化率异常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魏源  郑文  陈明秀 《江西地质》2000,14(2):106-112
本文就信丰县境内的水土流失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防治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稻田土壤营养元素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吉林省主要水稻种植区稻田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N、P、K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的测试分析 ,及对其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表明 ,当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接近 1∶0 .0 6~ 0 .0 8∶0 .4~ 0 .6时 ,水稻单产水平较高 ,这为合理施肥、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非饱和土降雨诱发塌陷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有些土体塌陷由降雨诱发,特别是久旱无雨后突降暴雨,有时会导致岩溶塌陷成群出现。同样,在干旱季节农田灌溉也会导致塌陷大量出现,可见塌陷的产生与土壤的干湿状态密切相关。自然土层接近地表部位为非饱和的包气带,以下才是饱水带,大气降雨及农田灌溉水入渗地下要有一个由非饱和带向饱水带运动的过程。由于土体为固气液和收缩膜四相体系,在地表水入渗地下的过程中,入渗的水峰会对土体结构中的气体产生驱动作用,对固体骨架也会产生动力作用。本文采用非饱和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对于非饱和土中吸力和水压传递机理以及降雨诱发塌陷进行了分析,并按提出的成因机制对暴雨诱发塌陷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1992,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希瑶 《地质与资源》2019,28(5):470-476
依据辽宁南部(大连-营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统计了53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说明了元素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对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比较归纳.辽宁南部土壤中各元素含量与中国土壤(A层)值相比,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相对稳定.研究了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配、分布特征,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是影响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评价了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辽宁南部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综合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一等和二等(无风险,优先保护类)土壤面积较大,为19 486 km2,占全区96.37%;三等(风险可控,安全利用类)土壤为648 km2,占3.2%;五等(风险较高,严格管控类)土壤为86 km2,仅占0.43%.良好的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为该地区土壤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