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变质地质学     
变质地质学是通过变质岩石学的研究来揭示地壳构造运动过程的学科。变质地质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变质岩石学发展的早期。但直到60年代初,随着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变质相系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双变质带的发现和研究(Miyashiro,A.,1973),变质作用的构造意义才逐渐有所揭示,并开始形成了变质地质学的一种基本思路。70年代中期以来,实验技术的迅速提高和物理化学理论应用的日趋成熟,使变质岩石学新的定量化资料大量涌现,推进了变质地质学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到80年代中期,对不同构造体制中热流变化的数学模拟和对实际变质作用过程PT演变路径的测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功地建立了变质作用PTt轨迹的概念体系(England,1984;Thompson,1984),从正演和反演两方面提供了认识和研究变质作用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的全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递增变质作用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递增变质作用以沿造山带中区域热动力异常中心发育递增变质带和热为特征,变质作作用时间上的演经与其在空间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在时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热动力时空演化过程和机制以及变质作用的根本原因等,是变质地质学的基本问题,递增变质作用在时间上的演化与其空间上的变化是有机统一地过程。建立变质作用时空框架,客观地揭示变质作用时空溶化规律造山过程,是递增变质作用研究的必  相似文献   

3.
变质地质学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董申保  魏春景 《岩石学报》1997,13(3):274-288
在变质地质学160余年的研究历史中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两个思维发展过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变质作用的研究以静态思维方法为主,以深度带的概念为代表。六十年代初由于Miyashiro提出变质相系概念使变质地质学开始转向动力学方面,但由于变质相系未阐明变质过程中地热体制的变化,因此仍属于静态思维方面。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变质地质学开始以动力学方法为特征:(1)开展了世界范围内的小比例尺变质编图工作,以相组和相系为基础研究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2)由于实验、测试技术和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很准确地计算变质岩石的P-T条件,而且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多数天然变质反应;(3)以深入的显微结构分析为基础,探讨变质过程中变质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4)根据热传导理论和现代热力学的原理,正演和反演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立飞 《地学前缘》2007,14(1):33-42
在简单回顾变质地质学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历程的基础上,扼要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极端条件下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温变质作用和很低温变质作用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峰期变质温度的不同,结合其矿物组合和地质产状特征,进一步提出将超高压变质作用划分为低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温度低于600℃)、中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温度介于600~900℃)和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温度大于900℃)。低温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大洋板块的冷俯冲作用有关,其研究对于探讨俯冲带水流体的循环和地幔水流体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中、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大陆深俯冲作用相关,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热点领域;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研究与探讨地球内(深)部组成和结构相关,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前沿问题。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正在向深入发展,中国有关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很低温变质作用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将会有大的发展。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是目前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5.
为总结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历史经验,回顾了我国从变质岩石学到变质地质学近70年的发展历程.依据大量文献,分3个阶段和8个方面总结了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取得的进展.我国在超高压变质地质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学、变质作用年代学、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等领域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蓝片岩、变质流体和变质岩化学动力学方面与世界研究基本处于同步水平,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历史的回顾,表明变质岩的研究已经从变质岩石学转变为变质地质学,已经从单一的岩石学研究转变为以变质岩为基础,变质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构造地质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变质岩和变质地质领域我国有一些区位优势,但是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把区位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各种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变质地质学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变质地质学新领域——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总结了近年在欧亚大陆发现的超高压变质岩地质产状,岩石类型,结晶条件和构造位置等基本特片,对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基于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成果,认为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是新型的区域变质作用,而目前所建立的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模型都不完善,建议今后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加强对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实验岩石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国际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召开,历时4天。会议期间,代表们就变质地质学的各方面课题广泛交流了研究成果和观点;讨论涉及变质图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及变质作用类型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和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进行了较集中的讨论。与会代表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各时代造山带长期复杂的变质和变形作用的演化历史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时间关系。对花岗质岩石学及与变质岩系有关的金和铀的成矿作用也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8.
简要总结了近年在欧亚大陆发现的超高压变质岩地质产状、岩石类型、结晶条件和构造位置等基本特征,对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基于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成果,认为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变质作用,而目前所建立的任何一种地球动力学模型都不完善。建议今后在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加强对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实验岩石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游振东 《地学前缘》2014,21(1):32-39
近年来的变质地质学研究,揭示变质作用并不都是发生在地壳的常规温度压力范围之内。相当多的变质作用是在异于常规的地质条件下发生的,它们可称为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包括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温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很低级变质作用以及冲击变质作用等。超高压变质是指变质压力大于2.5GPa,变质温压梯度10℃/km条件下的变质作用;超高温变质是指变质温度超过900℃以上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是指长英质岩石在温度、压力及流体的作用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即岩石部分熔融的过程;很低级变质作用是指岩石从成岩作用向变质作用的转变过程;而冲击变质作用是指地球以外的天体陨击地球表面时,由于瞬时高温、动态高压作用下的一切变质过程。这些类型的变质作用,变质条件特殊,对于深入研究变质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简要论述这几类变质作用的范畴与标志,评述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极低级变质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年来国际上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综合运用了伊利石结晶度等各项指标 ,将极低级变质带划分为成岩带、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 ,成岩带和近变质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低级成岩带、高级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和高级近变质带 ;研究了伸展背景、阿尔卑斯碰撞背景和增生背景下的极低级变质作用 ;进一步理解了矿物的转变过程 ,建立了变质泥质岩石的矿物反应系列。即变质泥质岩石的二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伊 /蒙混层 (I/S)—伊利石—白云母 ;对应变质镁铁质岩石的三八面体矿物反应系列 ,为蒙皂石—绿泥石 /蒙皂石混层 (C/S)—绿泥石。岩石微构造也发生同步变化 ;明确了广泛应用的伊利石结晶度的本质是雏晶大小的一种量度 ,也与晶格应变有关 ,主要受反应动力的控制 ;建立了系统的研究技术方法 ,包括野外采样方法、室内X光衍射法 (XRD)、透射电镜法 (TEM )、地质温度计、地质压力计、岩石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春 《岩石学报》2018,34(4):925-939
在多期高级变质地体中确定每期变质事件的性质、时代和P-T轨迹是一项非常困难的研究工作,也是变质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将精细的地质年代学研究与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岩石学观察相结合,这是建立同位素年龄与变质事件之间有机联系的最好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来甄别东南极埃默里地区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事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基本上查明了两期变质事件的影响范围、变质时代和P-T演化,但也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而言,在同一变质地体中发育两期/多期具有不同构造指向的挤压-伸展变形、保存不同类型(如顺时针和逆时针)或者不连续的P-T演化轨迹以及含有两组/多组变质年龄等可视为存在多期变质事件的标志。当前对多期高级变质作用叠加的研究中还存在两个不清楚的岩石学问题,其一是早期变质作用对晚期变质重结晶施加了什么样的影响?其二是晚期变质作用如何叠加在早期变质矿物组合之上?所以,探索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叠加机理、变质行为及控制因素仍是未来岩石学家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了目前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在变质作用温压确定、变质作用不同阶段时间标定、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程的组构标志、变质作用演化热模拟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飞 《地质通报》2007,26(9):1079-1085
洋壳深俯冲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岩石比较稀少,是目前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建立新的冷俯冲带变质作用类型、探讨地幔水流体的成因、建立更广泛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抬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洋壳深俯冲高压变质带往往与低压高温变质带组成双变质带,对双变质带的深入研究对于完整地重塑俯冲碰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地介绍了新疆西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变斑晶晶内包体径迹在变质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尤其在造山带研究、PTt轨迹、变质与变形关系及历史、变形机制及褶皱和剪切带运动学、变质变形程度、变斑晶生长率、应变量、应变速率等方面的应用取得许多重大进展。其中所有变斑晶都是同运动的、未旋转的“固定论”新观点、新应用,值得重视和深入综合研究。另外,在任何应用之前都宜首先确定变斑晶旋转与否。  相似文献   

15.
《China Geology》2018,1(1):137-157
The development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 to metamorphic geology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ncient basement metamorph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primarily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arim Craton. They are mainly made up of plutonic gneiss and metamorphosed supercrust rock, transformed to granulite facies through Archean Paleoproterozoic. Many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rocks have undergone high-pressure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with a clockwise metamorphic evolution path. The ultrahigh temperature (UHT) granulites from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are found in North China Craton. Many high-precision chronological data have allowed 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framework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basements. Primarily there are low-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blue schist,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granulite and ultrahigh-pressure (UHP)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Phanerozoic orogenic belt. The discovery of eclogite in the Sulu orogen and a large quantity of coesite in its country rocks show that there was a deep subduction of voluminous continental materials during the collision process between the Yangtze block and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Early Mesozoic phase. From the studies of, for instance, organic matter vitrinite reflectance, illite crystallinity, illite (muscovite) polytype and illite (muscovite) b dimension, the Late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Inner Mongolia and the north-central region of NE China have only experienced diagenesis to an extremely low-grade metamorphism. The discovery of impact-metamorphosed rocks in Xiuyan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has enriched the type and category of metamorphic rocks in China. The phase equilibrium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of metamorphism of middle and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geologic surveys and monographic study results,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respectively compiled 1:1500000 Metamorphic Geological Map and Specifications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Areas, 1:2500000 Metamorphic Tectonic Map of China, and the 1:5000000 Metamorphic Geological Map and Specifications of China, among others repectively, which hav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 and metamorphic geolog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它能很好地反映深部地质作用特征和恢复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当前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1)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性状和物理化学特点的研究是解决高压变质作用成因的关键;(2)高压变质矿物流变学研究是揭示变质过程的有效途径;(3)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是80年代地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其动力学模式为探讨大陆动力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文中介绍了产生超高压变质的柯石英榴辉岩亚相组合的六种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惠民  赵凤清 《地质论评》1994,40(4):312-321
本文从变质作用与岩石矿物获得剩磁的关系和剩磁获得时间与同位素记年的相关性,岩石的形变对磁化方向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前寒武纪变质岩古地磁研究的可行性;并列举部分国外前寒武纪早期岩石的例证;同时重点以闽北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的古地磁结果为例,讨论了获得磁性可信性及其在地质构造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