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梅雨暴过程中潜热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1991年7月5日20时-6日20时一次江淮梅雨过程,计算了潜热的释放,并揭示出潜热具有以下特点:(1)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有大量凝结潜热释放,且在梅雨锋暴雨的强盛时期潜热释放最多。(2)在此次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明显大于大尺度稳定凝结潜热的释放,且主要集中在650hPa-550hPa,它的强弱变化与实际降水强度变化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地表长波辐射参数化及其气候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82年8月至1983年7月青藏高原辐射平衡资料,详细讨论了该地区活动面温度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提出了两种计算地表长波辐射的参数化方法U=kδσ(T0+273)^4和U=δσ[(T0+273)+ΔT]^4。经反演检验,两式的拟合精度相同(均为3.6%),并适用于作瞬时和平均通量密度计算,文中还就k、ΔT的日、年变化作了分析,计算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地表长波辐射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京、拉萨等站实测晴天总辐射资料,讨论了应用别尔梁德理论式Q0=I0sinh/1+fm作晴天总辐射参数化的可能性。式中除f为参数外,其余符号均属通用。f的参数化形式为f=0.181+0.0688ln(1+e),e为水汽压。经灵敏度分析和反演检验证实,该式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平均相对误差为4.1%)。计算并证实晴天总辐射在自由大气中随气压呈线性变化。最后还讨论了f系数的某些物理、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4.
准确量化高寒湿地下垫面冻结过程中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对认识高寒湿地—大气间水热交换过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麻多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站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下垫面冻结过程中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探讨了冻结潜热对土壤热通量的贡献。基于温度积分计算土壤热通量的算法,指出在计算冻结过程中的土壤热通量时,需要同时考虑土壤热通量板以上的土壤热贮存及热通量板以上的冻结潜热。研究表明:(1)冻结锋面形成后,锋面所在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迅速降低,锋面以下土壤热通量接近于零,土壤液态水开始冻结,冻结潜热向上穿过热通量板所在土壤层;降水下渗土壤后冻结所释放的潜热能使次日凌晨5 cm深度土壤热通量接近于零。(2)季节性冻结期,凌晨气温较高时穿过5 cm土壤层的向上土壤热通量很小,可能是由表层土壤发生了日冻融循环所致。土壤水释放的冻结潜热使土壤温度波动减弱并维持在冰点附近。高寒湿地下垫面仅在很浅的表层发生日冻融循环,无法通过5 cm土壤温度资料判断下垫面循环出现日期。(3)加入冻结潜热项,土壤热通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将会从11.5 W m-2下降到6.2 W m-2。以上研究结果对认识寒区陆面过程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利用安徽省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年2月10日至9月20日湍流通量观测资料,分别采用WPL和Liu修正方法对潜热通量和CO2通量进行修正,比较了修正前后对通量的影响以及两种方法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修正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直接计算含有虚假的吸收信息,从而提高通量数据的精度;经过两种方法修正,潜热通量增加约3%-5%,CO2通量减小1%-2%;WPL(Webb-Pearman-Leuning)方法对潜热通量和CO2通量的修正幅度均要大于Liu修正。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每日4次全球再分析1°×1°网格资料,计算了发生在华南汛期一次强暴雨过程中的潜热,并探讨了这次强暴雨过程中潜热的演变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南汛期暴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潜热,其变化与暴雨强度的演变相一致。暴雨区上空强烈的对流凝结潜热在这次暴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凝结潜热的极大值呈双峰型特征,极大值所在高度随着暴雨的增强有上传的趋势。大尺度凝结潜热的极值大小及其所出现的高度层都异于对流凝结潜热。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AFlux热通量资料和ERA-Interim高度场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区域潜热通量的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热带印度洋潜热通量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2月热带印度洋区域的潜热通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2月热带印度洋区域潜热通量较常年偏多(少)时,当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早)。当2月热带印度洋的潜热通量异常偏多(少)时,海洋向大气释放更多(少)的潜热,潜热通量通过对流凝结作用对大气加热形成大气热源,再通过大气环流逐渐影响2—4月的高度场,使得南海上空的850 hPa高度场出现异常偏高(低),即副热带高压偏强(弱)。异常强(弱)的副热带高压结合孟加拉湾弱(强)的异常西南风,造成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早)。因此可以认为热带印度洋2月的潜热通量变化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TRMM资料分析热带气旋的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上搭载的TMI(微波成像仪)资料,以2004年桑达热带风暴和1999年9908号热带风暴为例,定量分析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降水与水汽、潜热的关系。结果发现,日平均降水率与气柱水汽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双对数关系,对流层中高层(3.0~14km)潜热与地面日平均降水率之间存在很好的双对数关系,在热带气旋密闭云区和外围螺旋云区两个区域内,降水与潜热的相关程度最好,并且每相隔24h出现一次极大值。本工作试图为台风预报模式提供降水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选择两种类型的暴雨个例用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潜热反馈作用的大小,结果发现对于不同的暴雨系统,潜热作用差别很大,“626”(1986年6月26日)京津冀暴雨中它使雨量增加约一倍,而“758”(1975年8月7日)河南暴雨却增加约四倍。此外,潜热反馈对高低空急流强度、位置,以及对上升运动大小的影响程度,也都是在“758”暴雨过程中较大。数值试验证明了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是高空急流强度和风速铅直切  相似文献   

10.
根据能量天气学原理及不稳定理论,选择表示潜在不稳定能量大小的物理量,计算了暴雨前期的潜热能场,并着重分析了潜热能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类型影响系统下暴雨对应的潜热能场的量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