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宁夏中卫县东南的校育川剖面,纳缪尔期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特别是以富产菊石而引人注目。该剖面经刘志才等(1983)、杨逢清等(1983)及霍福臣等(1987)研究,其生物群面貌及地层层序基本上清楚,但未见有类报道。1986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合作在该剖面相当纳缪尔阶下部中卫组和原划分的臭牛沟组顶部发现了丰富的类,限据类特征,原臭牛沟组顶部含地层应属于  相似文献   

2.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1,27(6):533-538
中国西北、北部地槽区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分布较广泛。近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我国西北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南坡)、天山、准噶尔、甘肃北山及中国北部区内蒙古、大小兴安岭、吉林中部等地陆续发现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其生物群主要为菊石、珊瑚、腕足类。和华南地区比较有显著差异。依据这些动物化石产出的层位,建立了该区早石炭世早期生物地层层序,对生物群特征进行了概略的分析,对国内地层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3.
1∶25万三道岭幅区调项目在东天山博格达地层小区托斯巴斯陶组一段采集到大量腕足化石,其中包含不少晚石炭世常见分子,但该组以往被认为是早石炭世地层。通过对腕足化石的鉴定和区域对比发现:一段下部层位发现了Gigantoproductus、Megachonetes和Syringothyris等早石炭世常见分子,可与北疆地层区阿恰勒河组和美路卡河组等早石炭世晚期地层进行对比;一段上部层位发现了Brachythyria、Cancrinella、Ella和Wellerella等晚石炭世地层常见分子,及晚石炭世特征分子Choristites和北疆地层区晚石炭世早期的地方特色分子Paramuirwoodia。研究认为一段上部发现的腕足化石具北疆地层区Choristites-Paramuirwoodia腕足化石组合带的特征,可与晚石炭世早期地层石钱滩组和祁家沟组等进行广泛的对比。托斯巴斯陶组腕足化石组合具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时代特征,说明该组上部层位已出现晚石炭世地层。  相似文献   

4.
苏浙皖交境地区沉积了一套岩性比较稳定的早石炭世地层——金陵组 ,保存于该套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腕足类和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的主要分子 Densosporites、Cymbosporites、Dibolisporites、L ycospora通常分布在早石炭世 ,可与我国许多地区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滴水泉组 )的孢粉组合对比 ,反映该区金陵组属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 aisian)沉积物。综合生物化石和岩石学特征 (包括沉积构造、岩石组分等 )的研究 ,金陵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石炭世早期穿山沟组的皱纹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皱纹珊瑚标本,是笔者于1975年及1977年采自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阿木尼克山早石炭世早期穿山沟组。该组代表柴达木盆地北缘早石炭世最下部一个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分为三个岩性段:下部为砂砾岩段;中部为灰岩夹页岩段;上部为灰岩段。描  相似文献   

6.
海拉尔盆地贝16井含油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16井含油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两个孢粉组合:桫椤孢-脊缝孢-罗汉松粉(Cyathidites-Biretisporites-Podocarpidites)组合和无突肋纹孢-紫萁孢-巴彦花孢(Cicatricosisporites-Os-mundacidites-Bayanhuasporites)组合。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同位素和伊利石结晶度(饱和)等综合研究,将贝16井含油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兴安岭群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缺失伊利克得组),扎赉诺尔群铜钵庙组。前人划归为布达特群的1807.5~2030.0 m井段岩石应划归为塔木兰沟组;塔木兰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最早期,不排除下部有部分地层属晚侏罗世的可能;上库力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可能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中晚期—Valangi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7.
甘蒙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绿条山组 时代修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其晚古生代洋盆最终闭合时间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早石炭世是该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时期之一,下石炭统下部绿条山组与下伏的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被认为是该区构造隆升的主要证据之一。但由于研究程度限制,绿条山组的时代尚有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分析。北山北部甜水井北与碎石山剖面绿条山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与311.1±3.2Ma,产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菊石Gastrioceras和Branneroceras,时代应修订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研究区下泥盆统—上石炭统沉积充填及生物群落特征表明该区可能在晚石炭世由大陆边缘浅海演化至裂谷盆地,上石炭统与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代表洋陆转化造成的长时间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文县至四川省南坪县间净各留山一带(下图)石炭系分布区洋查铝土矿时,发现该区早石炭世早期地层较为发育,且连续整合于晚泥盆世地层之上。现将其介绍于后,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剖面描述:早石炭世早期地层,主要分布于区域复式向斜两翼及次一级背斜轴部。剖面一般不太完整,但经相互层位对比,亦较清晰。  相似文献   

9.
巴音沟蛇绿岩岩片是北天山早石炭世蛇绿岩带的组成部分 ,是天山石炭—二叠纪裂谷系北缘的早石炭世“红海型”洋盆的地质记录。早石炭世晚期的巴音沟蛇绿岩套被侵位于早石炭世浅海—陆相裂谷火山 -沉积岩系 (火山岩单元 )之中。该蛇绿岩套由超镁铁岩、辉长岩 (具共生斜长花岗岩脉 )、闪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和块状熔岩组成。早石炭世裂谷化和北天山洋盆的开启产生了拉斑玄武质岩浆及少量演化岩浆。微量元素和 Nd、Sr、Pb同位素成分揭示 ,存在两种幔源 :1火山岩单元的早石炭世裂谷镁铁质熔岩产生于软流圈OIB型板内源的较低度部分熔融 ;…  相似文献   

10.
本次区调在1:25万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中,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与西邻<神仙湾>幅区域地层对比,厘定为早石炭世帕斯群.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填补了岔路口地区缺失早石炭世地层的空白,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地层层序格架及地层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中—晚石炭世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鲁木齐地区中一晚石炭世地层主要发育在乌鲁木齐市以东约20km的柳树沟、祁家沟和井井子沟等地。该区出露的石炭纪地层有:中石炭统柳树沟组、祁家沟组,上石炭统奥尔吐组。其中祁家沟剖面曾作为1977年北方槽区会议重点参观剖面。 本文引用的地层资料除1977年地层队测制的剖面外,还列出了1965年新疆区调大队六分队测制的柳树沟剖面。文中化石分别由侯鸿飞、张梓歆(腕足类)、孙巧缡(类)、  相似文献   

12.
甘肃龙首山地区几个地层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5年,由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二一三和二一二大队共同组成了一个区调分队,在龙首山地区(西起板桥、东至红崖山水库)进行以遥感地质解译为主要手段的1:5万地质填图。通过三年多的地质填图和野外调查验证及对前人大量生产、科研成果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对该区地层、岩浆岩和地质构造等方面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和较系统的认识,并取得了一些新的地质成果。本文仅就地层方面的几项成果加以简介,以示交流,并为今后在该区工作者参考利用。 (一) 龙首山群下部增补麒麒沟组甘肃省地矿局区测队在进行1:20万区测时,曾将龙首山地区的下元古界命名为龙首山群。后来该局第六地质大队在金川铜镍矿区外围进行1:5万地质填图中,又进一步将龙首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石炭世早期床板珊瑚丰富,分布广泛,层位稳定,是划分早石炭世早期地层的主要化石之一。安徽、湖南是早石炭世早期床板珊瑚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一些古生物学者对此作过报道,但标本不多,资料比较零星。解放以来,特别是从六十年代以后,床板珊瑚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绩显著,其中对皖、湘二省的研究有林宝玉、贾慧贞等,他们分别描述了湖南早石炭世床板珊瑚的一些新的属种。林宝玉(1962)还对早石炭世床板珊瑚做了如下分带(组合):即孟公坳段为Cleistopora hunanen-sis-Gorskyites multispinus组合:石橙子段为Syringopora hyperbolo-tabulata~Syri-ngopora lipoensis组合,这一组合带的建立,为我国早石炭世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近年来,笔者在安徽、湖南早石炭世早期(岩关期)地层中收集了一些珊瑚资料,并  相似文献   

14.
四川西北部的岩关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四川西北部早石炭世地层,前人作过不少研究,侯德封、杨敬之(1939)在北川、绵竹、平武及江油一带进行地质调查,将下石炭统划分为杜内阶及维宪阶。朱森等人(1939)将下石炭统命为总长沟系,分上、下两部分,分别代表维宪阶及杜内阶。范影年(1980)依据珊瑚类化石,将原总长沟系的下部划分为两部分,下部称长滩子段,上部称马角坝段,并将  相似文献   

15.
唐勇  侯章帅  王霞田  王韬  吴琼  申博恒  王文倩  张华  曹剑  张水昌  张斌  王向东  沈树忠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2-2022010012
准噶尔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记录了古亚洲洋演化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但其时代划分及地层对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地质事件和烃源岩成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已经发表的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工作,以碎屑锆石年龄和生物地层数据为依据,结合沉积演化特征,厘定并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的新方案。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均形成于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风城组时代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石人子沟组、塔什库拉组和乌拉泊组下部形成于晚石炭世;盆地内很可能缺失空谷阶(Kungurian)至瓜达鲁普统(Guadalupian)大部分沉积。新的地层对比框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时代归属的认识,为建立统一的全盆地沉积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的石炭系—二叠系记录了古亚洲洋演化的关键阶段,是重要的烃源岩层位,但其时代划分及地层对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地质事件和烃源岩成因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已经发表的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工作,以碎屑锆石年龄和生物地层数据为依据,结合沉积演化特征,厘定并提出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划分和对比的新方案。芦草沟组、平地泉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均形成于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风城组时代跨越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石人子沟组、塔什库拉组和乌拉泊组下部形成于晚石炭世;盆地内很可能缺失空谷阶(Kungurian)至瓜达鲁普统(Guadalupian)大部分沉积。新的地层对比框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对准噶尔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地层时代归属的认识,为建立统一的全盆地沉积演化模式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从珊瑚化石来討論祁連山南北坡早石炭世地层对比問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1958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层队在祁连山南坡怀头他拉附近发现发育很好的早石炭世地层,划分为上下两组:下组名城墙沟组,属杜内期,上组名怀头他拉组,属维宪期。又在祁连山北坡俄博山北、武威西南土塔沟、肃南白庄子、南石灰窰等处分别测制早石炭世地层剖面,采获很多化石,尤以珊瑚为最丰富。同年,林英鐋为搜集早石炭世研究材料,也到  相似文献   

18.
鄂西松滋地区地层发育齐全,从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但对有无早石炭世地层,有不同看法。鉴于早石炭世地层在湖南、粤北等地为重要含煤地层,笔者从1972~1986年对该区石炭纪地层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区内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较好,并可与黔南、苏皖等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9.
吉林延边地区早二叠世一个新的陆相地层单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含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陆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结合前人对延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和盛组,用来代表延边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山秀岭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早—中二叠世大蒜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之间的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其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亚丁斯克—空谷早期)。和盛组层型剖面为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剖面,厚230m,主要由灰色、灰黑色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组成,与下伏地层山秀岭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大蒜沟组整合接触。和盛组与上覆大蒜沟组构成华北板块北缘早—中二叠世一个海进地层序列。和盛组的建立为探讨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的分界、研究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在延边地区的东延提供了重要的地层证据。  相似文献   

20.
在1∶25万岔路口幅区域地质填图时,在原划中泥盆统落石沟组中采到了大量腕足、珊瑚类化石,经鉴定其成时代为早石炭世中期。该套地层可与西邻区域地层进行对比,对此新建下石炭统帕斯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