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珠江河口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水域,战略位置重要,区内河网密布交错,河道、河口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泥沙运动较为复杂。泥沙输移是河床演变的物质来源,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防洪、供水、航运安全。文章利用高分四号卫星高频次影像数据开展珠江河口区潮周期内水表层泥沙定量反演,结合野外观测数据,以枯季2019-12-28及洪季2020-06-20两期多时相数据为例,探究潮周期内珠江河口泥沙含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数据大气校正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8.85%;基于高分四号卫星影像数据近红外、红波段与蓝波段比值构建了泥沙反演模型,实现对珠江河口区间隔2 h日变化尺度泥沙输移连续动态监测,其中洪、枯季最优模型MAPE误差分别为30.00%、23.54%。反演结果能较为形象地展示河口区整体泥沙动态输移特征,与实测站点泥沙质量浓度相比,反演结果在潮周期泥沙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上相一致,实现了珠江河口区径潮作用下面上泥沙动态输移的特征分析。该方法为复杂河口泥沙输移大范围业务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珠江河口泥沙输移数值模拟与遥感监测提供了交叉验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内陆水体水质多光谱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针对我国内陆水体开展遥感监测研究。该研究建立分地区分季节经验模型反演叶绿素a浓度,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近红外单波段方法反演悬浮物浓度,以悬浮物浓度间接反演透明度,最终基于叶绿素a和悬浮物获得基于遥感监测的内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以2009年6月巢湖同步观测试验验证本文的水质参数反演算法,表明叶绿素a浓度反演精度不如悬浮物浓度,两者反演精度符合水环境监测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GF-1影像的洞庭湖区水体水质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质监测是有效开展湖泊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水污染防治实施的基础,也是湖泊藻华风险评估与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GF-1号影像对2014-2016年洞庭湖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展开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叶绿素a主要集中在水流速度较慢的安乐湖、大小西湖和东洞庭湖西部地区,其他区域水体扰动力大,叶绿素含量a较低。透明度从北到南递增,与悬浮物浓度的分布趋势相反,符合常规监测规律。东洞庭湖水质较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差,水污染程度处于全湖最高水平。GF-1数据可精确反映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也为后续高分遥感影像湖泊水质监测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6月5日、8月5日和10月5日,在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河流水体中,采集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进行测试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水质理化因子关联度,对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2科41属66种及变种,物种组成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主(59%),优势种(84.3%)、生物量(68%)和丰度(75%)都是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4.33和0.31~0.75,多布库尔大桥附近水体(5号采样点)、森林防火水库下游水体(6号采样点)和大金河急流区(12号采样点)水体属于β—中污染水体,其它采样点水体属于寡污—清洁型水体,多布库尔自然保护区水体水质整体良好,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冷志明 《地理研究》2010,29(6):997-1004
武陵源自1992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以来,由于重开发、轻保护,其水体环境受到了明显影响,水体质量基本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选取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BOD5、COD、TN、TP、As、MnO4-作为评价因子,对武陵源主要水系金鞭溪和索溪沿途4个主要断面进行监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一步研究武陵源水体污染程度,探讨武陵源水体环境变化规律。评价结果显示:水绕四门、吴家峪口、紫草潭断面的水体质量级别为II级,老磨湾断面的水体质量级别为III级,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体环境质量改善措施,为提高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水体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官厅水库近三十年的水质演变时序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过去的研究成果,综述了官厅水库近三十年来的水质演变过程,分阶段探讨了官厅水库水污染的来源和特征。与此同时,从污染物的角度探讨了官厅水库典型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官厅水库的水质演变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依次为1972~1975年以有机毒物和重金属污染为特征的水体污染,1981~1992年以有机污染为主体的水体再污染,1992~1995年增加了大肠杆菌污染的水体复合污染,以及1996年至今以氮磷污染为明显特征的水体有机复合污染。从主要污染物的时间变化上看,库区COD和主要重金属含量均在缓慢上升,挥发酚的含量呈现波动趋势,氨氮和总磷的含量持续大幅度上升。污染物在库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入库处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出库处的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贵州省煤矿集中开采区闭坑后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掌握水体污染特征、分析污染成因以及进行合理的污染防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麻江县摆沙河流域13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摆沙河流域主要受到金属污染的影响,其中铁、铝、锰、汞为主要的污染指标,检测值远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汞、硫化物以及石油类的超标率达到100%。除了翁威主矿处(G4)的河流水质为Ⅳ类外,其他12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级别均能达到当地的水功能区类别(Ⅲ类),但是除了楼梯冲(G7)以外,其他监测断面均出现了超标的有机污染因子,以总氮影响最大,氨氮次之。摆沙河金属污染主要来自数量较多、规模庞大的废弃煤矿,有机污染物可能来自沿河地区的工厂、养殖场以及农业活动,另外居民的生命活动也带来了额外的有机污染负荷。3种水质评价方法的结合使用得出更加科学、全面、有效的评价结果,在贵州省以及国内外其他煤矿区闭坑工作中,为减少煤矿中污染物向水体的迁移及改善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珠江三干流西江、北江和东江水体中悬浮物颗粒有机碳稳定碳同位察的组成、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可以根据,C3、C4植物及悬浮物的δ^13C值区分不同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以草地、农田为主,C4植物影响较大;北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森林覆盖区,同位素组成受C3植物影响较大;西江水体中颗粒有机碳同位察组成介于其间,同时受C3、C4植物影响,颗粒有机碳部分来源于森林覆盖土壤,部分来源于草地和农田。  相似文献   

9.
2007和2008年秋季对珠江口滨海湿地进行了2个航次的现状调查,并选择了6条代表性断面进行现场观测和样品采集.结果显示:珠江口滨海湿地的水质污染严重,主要受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污染,沉积物主要受铜、锌、镉、砷的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铜污染,而且磨刀门断面很有可能存在镉污染源;高等植物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且以红树林为主;底栖生物多样性不高,均匀度一般.珠江口滨海湿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和湿地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等.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滩涂开发与围填海、污染物大量排放和过度捕捞与养殖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云三号卫星的全球沙尘遥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敬宁  徐喆  亓永刚 《中国沙漠》2015,35(3):690-698
新一代风云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面向全球沙尘发生、发展和传输的监测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利用风云三号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数据,深入阐述了沙尘遥感的物理原理,完成了多通道沙尘光谱特性分析,提出了综合沙尘遥感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近红外1.6 μm通道对沙尘存在明显的直方图峰值区,适合沙尘的动态识别;(2)中红外3.7 μm通道的反射和辐射融合特性,可以明显地区分沙尘与其他景观物;(3)红外分裂窗通道对干燥沙尘有不同的吸收衰减,这个差异对于弱沙尘的识别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给出了基于1.6 μm通道e指数和红外分裂窗通道比值指数的沙尘强度指数计算方法,可以定量地获得全球沙尘的强度分布。本文给出的全球4大沙尘暴多发区同一天出现沙尘天气的实例,体现了风云三号卫星极强的全球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TM 影像和SPOT影象,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并根据遥感影象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运用SPOT影象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分为4 级。  相似文献   

12.
湿地遥感监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湿地质量退化, 数量减少, 湿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 遥感技术在实时、动态监测其变 化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湿地遥感监测主要侧重于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识别, 从基于遥感监测的湿地分类系统、影像预处理、多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 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信息提取方法(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等方面的国内外 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监测存在3 点不足及其未来研究的6 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遥感影像质量评价的指标与方法虽较为成熟,但尚未发现针对高分五号(GF-5)卫星AHSI影像数据质量评价及其可用性的全面研究。该文在分析高光谱影像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噪声标准差、清晰度和信息熵3个指标,对GF-5可见短波红外谱段的数据质量与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GF-5AHSI影像不同波段数据质量存在差异,影像信息主要集中在VNIR和SWIR第1-95波段内(受水汽影响的波段除外),SWIR中第43-50、96-112(1359.03~1418.17nm、1805.44~1940.15nm)共25个波段受水汽影响严重,不可用,第113-180(1948.57~2513.25nm)波段影像质量较差、噪声严重,阻碍了该波段的应用。研究结果可为GF-5AH-SI影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nalyzing long-term (1968–2010) national monitoring data from Rosgidromet and other agencies as well as on research results for the Lower-Don and Kuban’ river basins, we identified observation posts on water bodies with a stably high pollution level and gave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tendencies of its changes. Long-term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are exemplified by an alternation of periods of increasing and declining pollution; its level showed a decrease from the period 1980–1990 to the end of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16—2017年中国366个城市1 484个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近地监测数据,以期最大程度覆盖西部地区,填补现状对西北热点地区污染因子探讨的空白。运用空间描述性统计、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与重心分析方法,从年度、季度、月度、日度对比的角度探讨中国空气质量的污染类型、发展趋势、集聚与迁移特征。研究发现:基于插值法,可将全国分为3个区域,临海性与山地性对空气质量优良区产生显著的正响应。山西是污染加重程度最大的省份,主要受SO2浓度升高影响,而北京与河南是污染改善效果最明显的省份,主要是PM2.5的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分布格局以新疆西部和冀鲁豫形成双核高值聚类模式,并且集聚深受温度分带的影响。空气质量总体分布朝向呈东北—西南方向,转移重心均分布在河南省,以向东北方向移动为主,这种分布变迁又重新定义了其季节分异。全国主要的污染类型以PM10与PM2.5为主。PM10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受风沙过境扬尘污染自然因素更大,PM2.5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北、苏北地区,受人为经济活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河流是促进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河流的水体范围、水位/水深、流量、水质和冰情等水情要素在水资源动态监测和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水文站观测河流可获得站点上的水情信息,但该方式在财力、物力方面均耗费巨大。同时,对于日益增长的河流水情信息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捷、准确补充河流实测数据的方法。遥感凭借全方位、多时相的对地观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河流水情信息获取的效率,已广泛应用于多尺度水情监测、无资料流域水文模拟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遥感应用于河流水情要素反演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以期进一步促进遥感数据和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论文以“河流水情要素遥感”为主题,系统归纳了河流水体遥感提取的常用传感器及方法、水位/水深遥感反演方法、河道流量遥感估算、河流水质及河冰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详细归纳了利用光学/微波遥感等不同类型的遥感手段获取河流水体范围、水位、水深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得出了河流水情要素遥感研究的数据、方法及应用方面的主要结论:① 新型遥感数据在河流水情要素监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或光谱分辨率等方面不断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河流水情要素研究的数据来源;② 多数中低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依旧面临混合像元影响水体提取精度的问题,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也存在数据处理算法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细小河流及非开阔水体的提取方法仍需探索;③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尺度、长时序的河流水情要素高时空分辨率遥感监测提供了高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丰江水库上游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丰江水库流域是广东省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东江下游和香港地区的用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对水质和水量造成潜在威胁。通过2007、2008年对新丰江水库上游流域采样分析氮磷质量分数,发现总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48%和12%。与总磷相比,新丰江水库上游总氮的污染要更加严重,丰水期超标点明显少于枯水期,而枯水期氮-磷正相关关系较好(P<0.000 1,R2=0.868 3),污染物可能为同一污染源或同期释放。空间上超标点多位于新丰、连平县城和大型城镇居民点如马头、忠信、灯塔镇附近,河流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等人为点源污染。尽管目前新丰江水库库区的水质情况总体较好,但上游水质也存在恶化风险,可能导致水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需要对新丰江水库上游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控制内、外源性氮磷措施,以减少饮用水源安全风险和保证新丰江水库水质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地膜使用面积的增加和人们对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大尺度的地膜遥感识别已成为农业生产管理、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手段。针对地膜光谱反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基于单一遥感影像光谱特征识别方法错分率高等问题,该文以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为试验区,利用GF-1数据的空间细节与Sentinel-2数据的光谱信息进行NN Diffuse Pan Sharpening融合,据此建立地膜识别的特征矩阵(NDVI、MNDWI、NDBI、IBI、PSI),基于该特征矩阵可实现自动阈值地膜分层分类识别。多种方法的地膜识别结果精度对比表明:多源光学遥感数据融合方法的总体精度为94.87%,Kappa系数达0.89,显著优于基于单一数据源的深度学习法的精度(93.14%)以及基于传统机器学习分类方法的支持向量机(85.91%)和随机森林分类法(86.78%)的精度;通过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融合,弥补了GF-1数据光谱分辨率低的缺陷,实现了多源数据在地膜识别中的优势互补,可为相关部门农业规划与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提供大尺度、高精度的地膜分布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梁滩河流域水化学与硝酸盐污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水化学和水质分析技术,测定了三峡库区梁滩河流域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的水化学组成和硝酸盐氮含量,揭示了梁滩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硝酸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源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梁滩河流域地表水的硝酸盐污染表现为沿着地表径流从上游到下游呈现出加重的趋势,这种污染趋势与养殖业、生活和工农业废污水的沿程直接排放有着直接关系;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呈现出流域上游和下游较轻、而中游东侧支流区域较重的空间分布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体中氨氮和有机氮的含量、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排泄关系、厚层土壤包气带的存在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