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震前地声的历史记载以及震前地声的产生机制和特征.还有如何利用震前地声观测结果对地震发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并针对震前地声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地震临震预测的地声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详尽、完整地记录震前地声的强度、频度、频谱,并可通过在地震易发区域的大规模密集布点,组成这一区域的震前地声监测网络,以监测大地震孕育过程,以及对大地震的三要素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地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治真 《地震研究》1992,15(2):193-204
本文介绍了有关地声观测技术和前兆地声机制的综合研究结果,为了获得连续可靠的地声信息,研制了四路慢速磁带仪等地声极微震记录仪。经过四年连续野外观测记录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了解决地声源定位问题,在山东莒县及云南洱源建立了标准地声台网,进行了连续四年记录,取得了可靠的资料;为了解决地声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全国地声数据处理中心,及相应的时间序列和地声资料处理程序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了长期连续观测和全面的基础研究。通过观测,获得了可靠的前兆地声信息,特别是第一次用仪器记录到了可听前兆地声,提前时间为3—15分钟。观测研究表明前兆地声确实存在,地声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地声予报地震已引起极大重视,有关地声的科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正在广泛开展。地声能否在24小时前予报出地震,地声在理论上是否已经解决等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引用“声放射原理”,通过震例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对地声的试验研究,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3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的地声专业座谈会的情况,综述了国内地声研究进展概况,文章从地声事件的性质、地声的频率、地声声源的定位、地声与动物异常、极微震与地声、地声观测中的干扰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并从研究思路、记录系统标准化、建立标准地声观测点阵、地声数据处理中心诸方面介绍了近期地声研究的规划。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次发生的大地震,人们得出一条经验,地震与地声总是伴随而来的,听到地声立即跑出危险区,因而免受地震伤害的事例,古今均有记载。因此,地声做为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是否能用以予报地震,已成为国内外广为关注的问题,并开展了对地声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地球物理所与声学所合作建立玉皇山地声观测台网的技术总结。介绍了台站的地震地质背景,系统的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监测能力。对干扰的类型和排除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利用水井测量地声的方法中存在的一些物理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以期不断改进地声现场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现场观测是获得自然界物理过程规律性信息的基本手段,对地声,地震这种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现场观测占有更显著的地位。 地声现场观测总是在环境干扰背景下进行的。在地震活动的平静期,地下岩层中岩石随机微破裂形成的声发射,以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噪声源,构成地声现场观测的基本干扰背景,我们称之为环境地声。 现场观测表明,时域内环境地声过程是一个平稳的有色随机序列。地声信号,尤其是弱P波,常常被环境地声淹没,抑制环境地声,加强地声异常信号的优势,对地声信号检测、声源定位、信息提取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介休地声观测站地质构造、井孔状况、抗干扰实验和地声与地震相关性的观测实例,证实地震前确有前兆地声出现。为进一步进行地声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声观测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说的地声其频率通常高于20Hz。一般称20—60Hz为低频地声,60—300Hz为中频地声,300Hz以上的为高频地声。中频和低频地声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负级地震,也称极微震。 目前,世界上从事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国家有苏联、日本、美国和我国。1950年苏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岩石压破裂试验和地声现场观测所得资料,对前兆地声的产生、传播与接收技术,作了详尽描述。并对地声观测站的选址和地声仪器技术要求提出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一、地声现象所谓地声,就是地面振动耦合(或透射)到空气中的一种可听声。地声有三种:震前声、震时声和震后声。所谓震时声,就是从震源方向传来的一种低频闷雷声,几秒钟以后,大地开始振动。由于时间短促这种地声没有任何预报价值。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可免遭于难。例如,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大震前,人们听到震源方向传来如“雷吼”、如“千军涌溃,万马奔腾”的地声,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处”,紧接着“屋宇倾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后,我国出现了自发的群众性地声观测研究活动。这项研究的基本依据是:一、地声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二、地声的生物效应现象;三、岩石破裂或断层粘滑过程声发射现象的研究。 历史记载和传说中的地声大多是伴随地震的宏观现象,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意义不大。只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取大震前(微破裂和蠕滑)连续可靠的地声宽频带信息。进而研究大震孕育过程中地声的基本过程、基本类型及其谱特征。逐步开展传播规律和时空关系的研究。同时注意探索震源物理力学过程。从而探讨地声与大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探讨地声与诱发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以及探讨地声与大型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关系。我们开展了深井地声技术系统的研究和观测研究。近十年来进行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湖南镇水库3.1级地震序列的近场地声观测和初步研究结果。观测表明,每一次地震都伴随地声;地声系相应地震事件辐射的高频弹性体波,透射到空气中的可听地声;地声活动性在主震前后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地声频段为50~250赫兹,其加速度功率谱主频率f为80~150赫兹。研究表明,地声主频率与时间、震级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震源破裂尺度,同时也与震源介质的应力状态和品质因数Q值变化有关。3.1级地震序列的近场地声观测和研究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外由岩石破裂过程与声发射活动性和波谱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文中首先评述了1982年以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在唐山地区进行的地声观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不同观测点的频谱特征;地声的方向性及其序列特征。分析表明,地声的优势频率和震中距有密切的联系,特别在震中区有高频地声存在,此外地声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特征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大震前后听到犹如闷雷、滚石、击鼓声似的地声已屡有记载,于是作为寻求地震预报方法的一种探索,地声的观测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同行们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着一些关于极微震的观测研究,从国内以往的地声记录看来,其中有相当宁部分就是极微震。目前地震观测系统所观测的一般是频率低于20赫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地震事件或人工爆破事件,于是无论是按照声频的定义或是地震观测的惯例,都可以把频率高于20赫的地振动事件称之为地声。极微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低频地声,它的主频率一般在20至60赫,相应地也可以称主频在60赫至300赫之间的为中频地声,高于300  相似文献   

18.
回 目 作 者 问 页 ·地曹专揭·地声记录事件的性质 郑涪真执笔13震前地声的谱特征和时空特征 田时秀 孔繁永等18浙江湖南镇水库地震序列的近场地声观测和初步研究 李建国 刘祖源等118音响计数式地声探测器的震区试验 王乐群 孙怀义等126介休井下地声观测 胡祖揭 焦凤翻等134昔阳4.9级地震前地声异常简析 焦凤翻 129地声和极微震基本观测系统的设想 陆其鸽 卫 40自适应数字滤波技术在地声现场观测中的应用 曲存让 144地声频度与地声能量变化率 郑延令 149微计算机控制的地声观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岩石力学声电特性研究以及解决现场岩体工程地声监测而研制的智能遥测地声机的设计原理与应用。并对整部机器的八个组成单元的原理及结构作了比较详细地介绍。列举了利用该机进行测声所得的结果,提出了现场地声监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评述了1982年前我国地声研究的主要情况和结果.提出了当前地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根据小的水声探头地声台网的慢速磁带记录,讨论了地声记录中多种事件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