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地质》2009,(11):1-1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的部署,从低丘缓坡开发、滩涂围垦造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挖掘土地整理潜力等四个方面入手,从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内,新增耕地10675亩。其中,2009年计划安排完成新增耕地面积2027亩。这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地质》2009,(11):5-5
10月28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全省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暨“百万”造地保障工程推进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扎实推进“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突出抓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滩涂围垦造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整理这4个造地重点,确保如期完成今年“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RS与GIS的南汇东滩围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S和GIS技术是滩涂围垦监测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基于1983年以来多期遥感影像,解译出了不同时期人工岸线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及其与滩涂淤涨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汇东滩的围垦过程呈现"由慢至快"的发展趋势,经历了"缓慢—稳步—高速"三个发展阶段:(1)1983~1995年年均围垦速率约1.23km2/a,圈围速率较小;(2)1995~2000年为7.95km2/a,围垦速率处于稳步增长阶段;(3)2002~2005年为35.27km2/a,是围垦速率最大的阶段。2002年以前,围垦速率与滩涂淤涨速率基本一致,2002年之后,围垦速率远大于滩涂淤涨速率。本文认为8km2/a是南汇东滩适宜的围垦速度。2002年之后南汇东滩的快速围垦并没有导致上海整体滩涂面积的减少,围垦可不囿于局部滩涂面积的稳定,以全市总体滩涂面积和湿地水平的动态平衡,可为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滩涂围垦对盐沼湿地碳收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盐沼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碳库,也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滨海盐沼湿地围垦开发已经成为缓解区域人口压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围垦活动过程中必然会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路径和模式,进而影响全球的碳收支平衡。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与总结,对国内外3种滨海盐沼湿地类型(红树林盐沼湿地、河口潮滩盐沼湿地和海岸潮滩盐沼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固碳速率、碳排放速率以及围垦后的变化进行梳理和概括,给出滨海盐沼湿地围垦后土壤碳循环的一般规律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欧美长期滩涂开发形成的认识与滩涂围垦后的生态环境效应演变不适用于东亚发展中国家的短期高强度农业围垦,应注重东亚地区海岸围垦方式下的碳效应研究;(2)从滩涂湿地有机碳含量及其固碳速率来看,红树林盐沼湿地最高,河口潮滩盐沼湿地次之,海岸潮滩盐沼湿地最低。土壤黏粒、团聚体和埋藏速率对其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效应;淹水频率、盐分、地下水位反之。滩涂围垦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其转折点在围垦后30年左右,水田耕作对滩涂土壤有机碳富集效果最明显;(3)滩涂盐沼湿地的主要碳排放方式是CH_4和CO_2,其中CO_2的排放强度和通量都较大,且以红树林盐沼湿地最高。芦苇和互花米草的土壤碳排放强度相比于光滩要大很多。涨潮的过程中湿地碳排放强度要明显低于涨潮前后。滩涂围垦后的土壤碳排放强度要明显高于自然滩涂土壤,特别是围垦后的旱田耕作下的CO_2排放。从监测的结果来看,围垦前滩涂湿地表现为较强的碳汇,而围垦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碳源。最后,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抓紧开展滨海盐沼湿地碳收支清单的制定;不同围垦方式对滨海盐沼湿地碳循环影响的定量表达;加强开展未来滨海围垦模式及其土壤碳循环响应的刻画与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期Landsat-5 TM影像,结合植被分带信息、地物波谱特征和实地调查数据,提取上海地区滩涂湿地分布及其覆盖信息;在ArcGIS软件支持下,综合多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和相应时段的水下地形信息,对上海市滩涂湿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上海市滩涂围垦量在不断增加;尽管滩涂湿地仍在继续淤涨,但淤涨速度明显减缓,且慢于围垦速度,这导致中高潮滩涂面积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6.
嵊州市为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利用坡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启动了万亩土地开发工程,计划在5年内完成造地2万亩。2008年共有71只土地开发项目立项,开发总面积达9521亩,当年所有项目基本动工,并有2000余亩完成了工程建设。至今年2月底,多数项目已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30-80%,预计从3月底开始可陆续完工迎接验收。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我省推进“百万”造地保障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并取得明显成效。从2008年起,我省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并提出了到2012年全省垦造耕地106万亩的目标任务。5年来,全省通过实施“百万”造地保障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13.8万亩,  相似文献   

8.
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挖潜造地目标责任书,下达给每个乡镇(街道)300亩的造地任务,并纳入县政府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了县新农办牵头,国土部门负责项目立项、验收,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各乡镇(街道)负责项目实施的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项目推进机制,切实变“一家造、大家用”为“大家造、大家用”。  相似文献   

9.
申晓春 《探矿工程》1991,(5):47-47,62
铲子坪金矿区于1987年4月投入钻探施工,因地层自然造斜强烈,钻孔弯曲严重成为突出的矛盾.从技术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均无明显效果,生产限入困境.1988年省局立项引进应用“螺杆钻受控定向钻探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嵊州市根据全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的统一部署,启动了“万亩土地开发工程”,提出了在5年内垦造耕地2万亩的奋斗目标。到2011年底,全市已完成土地开发项目270个,项目总面积21046亩,新增耕地20480亩。5年目标3年顺利完成。万亩土地开发有效地拓展了用地空间,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改善了农业条件,提高了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提效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1.
仙居县为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双重目标,从土地开发入手,大力垦造耕地,成效明显。2011年以来,经批准在建开发项目21个,开发总面积11132亩,规划新增耕地10563亩,其中列入省“百万”造地保障工程项目8个,开发总面积8152亩,规划新增耕地7645亩;有8个项目已基本竣工。规划新增耕地1322亩。主要做法有:一是高度重视。该县制订出台了《低丘缓坡土地开发规划》,加强规划引导。将垦造耕地列为年度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安阳县在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的同时,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相继在该县北郭乡、辛村乡、瓦店乡实施了三大土地整理项目,累计投资将达4280.34万元,规划整理土地面积50600亩,预计新增耕地1962.65亩。截止目前,总投资2197万元,项目总面积27333.75亩的国家级北郭乡土地整理项目已基本完工,预计新增耕地1104.8亩,5个土地复垦项目,新增耕地1080.4亩。两项共计新增耕地2185.2亩,实现了造地增粮富民的目标,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13.
张金富 《云南地质》2005,24(1):135-135
由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申请立项,云南省地质学会承担,宝玉石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云南省宝玉石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项目,于2004年8月13日评审通过,现已出版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我省着力开展以农用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海涂围垦造地、村庄宅基地整理为载体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努力拓展耕地补充空间,连续11年实现了全省耕地动态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5.
崇明东滩15年动态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明东滩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湿地,又是一个河口淤涨型湿地,对1988年与2002年崇明东滩湿地卫星遥感图象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崇明东滩并不是全部扩涨,南部滩涂岸线呈后退趋势;②在淤涨部分,以最东端最快;③随着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和大规模的围垦,崇明东滩的前景将不容乐观。因此,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崇明东滩湿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2011,(12):29-29
今年以来,重庆市各级国土房管系统积极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目前.全市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入库备案审查项目1619个,规模102803亩。为完成全年复垦建设用地项目入库10万亩的任务,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建立复垦项目和户改退地推进工作的快速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万波 《湖南地质》2012,(3):28-30
2011年,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推进“一方地、一块宝、一张图”各项管理,全年审批建设用地33.94万亩,补充耕地13.8万亩,投入地勘资金8.5亿元,组织实施地勘项目142个,  相似文献   

18.
上海临港新城是通过围垦造地工程建设而成,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使其地质环境变化备受关注。而建立和完善该新城的水准测量网需要定时间,且基于点的水准监测难以获得区域沉降情况。时间序列InSAR方法可通过空间信息实施大范围监测,对于此类海塘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处理和分析了11景TerraSAR-X影像,并与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临港新城的沉降情况与围垦成陆的建设施工时序密切相关,九四塘以西的老冲填土区已趋于稳定,并有回弹趋势;九四塘以东的新冲填土区形变量较大,沉降速率近35mm/a。利用14个水准点的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其平均误差为1510mm、中误差为2016,说明该方法可以满足城市形变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罗亨耀 《浙江地质》2008,(11):63-64
10月29日,遂昌县政协与县监察局联合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专项监督工作。县政协主席吴维生、副主席王凤琴、包建崇率部分县政协委员,视察了石练定溪、金竹洋岭头土地开发项目。县监察局负责人及驻遂市政协委员参加视察监督活动。近年来,遂昌县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该县今年垦造耕地项目通过县级评审面积6200亩,其中2000亩正在施工建设;建设用地复垦项目通过县级评审面积800亩,其中300亩已动工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实验站于1963年成立。 该站建于湛江市,位于110°20′E、21。N,处在亚热带南缘。水温年度变化范围在13℃到32℃之间,具有滩涂、岛屿、港湾多种生境,有利于海洋生物栖息,生长与繁殖。鱼、虾、贝、藻种类繁多,实验取材方便。湛江市拥有滩涂64万亩,居全省之冠,是广东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