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80—2014年宁波市气象观测资料和2011—2014年6—8月宁波市中暑病例资料,基于现有中暑气象等级,通过对气象因素和中暑事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分位数法建立了新的中暑气象等级。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第45、第70和第85分位数对宁波市日最高气温和炎热指数进行了新的等级划分,并结合中暑事件与高温持续时间对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进行了改进,将宁波地区中暑气象等级分为可能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和极易发生中暑4个等级。对改进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标准更适合宁波地区,由气象条件和中暑实况确定的高温中暑等级基本可反映人体中暑的风险,对实际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更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甘肃省高温等级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甘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特点、河西和河东地区高温天气气候的差异、干热性高温的危害及其影响特点、国内外高温等级标准的制定情况等,阐述了制定甘肃省高温等级标准及其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并综合与高温密切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立法标准和规范,编制与其相适应的高温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根据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计算方法,基于2011—2020年祁连山区林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资料,筛选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下降到零级火险解除的典型过程,分析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对祁连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各林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为四级及以上的主要时段集中在4—6月、9—11月,具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2011—2020年在祁连山西、中和东段区域共实施471次人工增雨作业,223%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没有降低,461%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有下降但没有降到零级,316%的作业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降到零级,共149次,其中有671%为三级以上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的共同影响下,祁连山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显著降低,以祁连山东段林区森林火险等级的降低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临江市历年地质灾害与降雨量、雨强的关系,进行了临江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建立了雨量判别公式和雨强判别公式。制定了临近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流程,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软件,能够实时监测各乡镇雨量数据,自动计算预报等级,达到报警等级自动报警,集监测、预报于一体,实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的快速响应,为防灾减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运用1988~2017年贵州省玉舍滑雪场附近30年气候资料和2015~2016年冬季滑雪场客流量资料,分析贵州高海拔地区滑雪运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而进行滑雪气象指数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玉舍滑雪场冬季具有少雨、低风、温度适宜的气候特点,可以开展滑雪运动。(2)玉舍的滑雪人数与气象因子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显著反相关。(3)根据玉舍滑雪场气候背景特征,分别对降水量、相对湿度、舒适度指数三个气象要素进行分级,通过实际滑雪人数分级与滑雪气象指数等级预报进行的检验表明: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指数预报等级相同(即绝对值之差为0)的准确率达26.4%,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指数预报等级绝对值之差为1的准确率达66.7%,即预报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之差≥1的准确率达93%。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中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的规定,做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各林业局的森林火险天气等级预报,为林业部门在春秋两季防火期提供了客观、定量的火险等级预报。  相似文献   

7.
对1959—1998年巴彦淖尔市降雹成灾实况进行等级划分,分为1、2、3级即重灾年、中等灾年、轻灾年。利用1958—1997年太阳黑子数资料,找出前一年太阳黑子数年变化趋势与当年降雹等级对应关系的10年周期、12年周期及历年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3种预测降雹等级的方法。然后将前一年的太阳黑子数变化趋势代入3种预测方法中,得出当年降雹等级的3种预测结果,最后将3种预测结果进行集成处理,得出巴彦淖尔市降雹成灾等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1981—2018年内蒙古地区10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近38 a内蒙古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弱减少趋势,不同等级降水强度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是湿润区的各等级降水年际波动最大,干旱区的中雨强度年际波动明显大于其他气候区。各等级降水对总降水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雨、中雨和大雨,但地区分布不均。各气候区小雨日数贡献率均在80%~90%,并且小雨量占比从内蒙古东北部湿润区到西北部的干旱区逐渐上升。内蒙古各等级降水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降水强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2010年以来,内蒙古东北部和中部偏西地区的小雨等级的降水量和小雨日数减少,小雨等级的降水强度增加;在内蒙古西北部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增加,大雨等级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亚萍  刘德  廖峻  周奇  田茂举 《湖北气象》2012,31(4):351-357
提出一种基于水文模拟建立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级临界累积面雨量指标(简称气象风险等级指标)的方法,由水位-流量曲线估计不同风险等级相应的临界参考流量,将2009年5月1日—9月30日綦江五岔、东溪、石角水文站的08:00BST报汛流量和雷达联合地面雨量计估测的流域面雨量作为TOPMODEL降水-径流模型率定时的流量和降水输入;在TOPMODEL水文模拟的基础上,选取2009年峰值流量过程,设计不同的小时面雨量序列进行水文模拟,得到峰值流量与流域累积面雨量的关系,根据临界参考流量,建立不同气象风险等级的临界累积面雨量指标;用2010年相应流域洪峰过程对所建立的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气象风险等级指标推断的风险等级与实际洪峰对应的风险等级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0.
华东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白静漪  管兆勇 《气象科学》2014,34(4):365-372
采用华东地区78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根据日降水量的5个等级划分,应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在整个华东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平均的降水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小雨、微量降水、中雨、大雨、暴雨。(2)平均的夏季总降水量呈南多北少的分布,各等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暴雨、大雨、中雨、小雨,暴雨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在某些年份可达50%以上。(3)区域平均的夏季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但总降水量却有明显的增大趋势。(4)区域平均的某等级降水频率正异常时,华东地区各地该等级降水频率,亦多表现为正异常,尤其中雨以上等级降水频率异常符号在整个华东地区更为一致。(5)华东区域微量降水和小雨发生频率分别与其他等级降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关系,而中雨、大雨、暴雨三者发生频率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