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的空间环境研究与空间环境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在空间环境研究与空间环境预报方面的进展, 包括空间环境资料和模式的收集、研究与应用; 空间环境与航天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航天器的影响; 以及空间环境预报方法和预报技术等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水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4):568-575
日地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将日地系统各圈层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三维的定量研究,发展各国之间和各学科之间科学家的广泛合作,加强空间探测和地面综合监测网的建设,密切观测分析、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环境预报之间的联系,直接为生存和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研究火星对了解火星、地球乃至太阳系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自从1964年美国水手4号发射,首次成功地运用无线电掩星技术探知到火星的环境特征之后,国际上不少的火星任务都开展了掩星实验,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依据采用了无线电掩星技术进行勘探的火星探测器发射时间顺序展开调研,针对具有开创性的水手系列、火星全球勘测者、火星快车、火星大气挥发演化探测器、天问一号等,梳理分析和总结了各任务的火星无线电掩星方式以及所获取的廓线数量、位置分布、获取方式等产品信息,以及部分相关的研究结果.本文还分析了当前火星无线电掩星探测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并探讨了可能的对策.火星无线电掩星后续可重点考虑多颗星-星掩星结合星-地掩星方式形成掩星星座;并通过选用适当的信号探测频率、改进反演算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掩星质量;火星掩星探测手段还可与火星顶部探测雷达、直接探测等手段相结合,发展火星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随着探测方式的不断改进,无线电掩星探测将是火星探测的重要手段.未来会有数量越来越多、时间与空间覆盖越来越全面、精度越来越高的掩星数据用于火星的整个空间环境研究,包括大、中尺度乃至小尺度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规律都将...  相似文献   

4.
地球空间环境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护层.地球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爆发性活动──空间暴,对输电系统、航天安全、无线电通信、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生产活动及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地球空间环境变化进行预报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已引起不少国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在环境探测和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强组织和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和完善地面观测系统,争取在21世纪初实现准确实时的地球空间环境预报.  相似文献   

5.
火星空间环境中不同区域的电子分布在行星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整个火星空间环境中电子的分布情况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使用MAVEN航天器2015~2020年共6年的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不同能量(30~5000 eV和20~1000 keV)的电子对应的微分能量通量在整个火星空间环境中的分布.通过统计研究,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6.
环境地球物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要总结了1989年以来我国环境地球物理的发展,简述环境地球物理的研究领域,着重归纳了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渗入地下土壤和地下水后存在的基本特征,形成可探测物理场的状况及其适用的探测方法.针对我国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提出了发展要点.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作环境中的地磁场可以用于定向和姿态控制,为空间飞行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坐标系,但地磁场与带电、带磁的航天器相互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航天器的运动参数(如自旋、定向、轨道等),地磁场的变化,特别是磁暴和亚暴期间剧烈的磁场扰动会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航天器仪器的有效工作造成重大影响,与磁场变化相伴随的磁层、电离层扰动,高能粒子流对航天器的工作、空间通讯、对宇航员的安全都可能有严重影响。磁扰期间,中性大气的密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本文从地磁场结构和变化综合评价航天器工作的地磁场环境,为航天器利用地磁场和防护地磁场变化带来的有害影响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8.
风云二号03批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云二号卫星以自旋稳定方式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自1997年以来,01批与02批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成功的业务运行获得了大量重要探测成果;在继承01批与02批产品研制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了03批空间环境监测器的探测性能指标和技术设计,更好地满足空间天气预警业务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对风云二号03批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的新设计、关键技术研制和发射前的定标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于没有全球磁场和稠密大气保护,月球直接受宇宙线、太阳风和地球风粒子的轰击.了解月球空间粒子辐射的特性、粒子的来源和传输等过程,本身是亟待解决的空间科学基础问题,同时还可帮助更好地提供预报和预警,为保障探月和载人登月等活动的安全提供理论参考;此外,月球空间辐射环境中的粒子与月表作用产生的水等物质对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意义重大,且月表物质保存了空间环境较为完整的信息和演化历史,对研究地月系统及太阳系其他天体(乃至系外行星)的宜居性与演化,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在简要总结地月空间粒子辐射环境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近月粒子辐射环境及其对月表物质所产生的影响,梳理了宇宙线、太阳能量粒子事件、太阳风、地球风以及月源粒子等不同辐射的来源和传输机制,这些粒子与月表作用产生水、赤铁矿、中性原子等物质的过程,以及相关过程对月球空间环境的影响、对地月系统演化的启示等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最后对未来可能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可为后续月球探测任务(例如嫦娥四期和国际月球科研站等)相关领域科技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宇宙线空间物理学在我国的形成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空间探测,有火箭探测、卫星探测;地面宇宙线台站观测;宇宙线的水下测量;(2)宇宙线空间物理学研究,有宇宙线的日地传输;宇宙线强度变化与CME事件;宇宙线的源物质与加速过程;宇宙线的地球物理效应.最后提到宇宙线与人体健康,特别是流行性感冒、大的太阳质子事件与地震现象、太阳宇宙线事件与天气和气候等的统计研究.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on Device Single Events (DSEs) occurring in the Measurements Of Pollution In The Troposphere (MOPITT) space instrument piezoelectric accelerometers. It is found that DSEs correlate with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solar activity and high intensity Solar Proton Events.  相似文献   

12.
地磁倒转与生物灭绝因果关系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勇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841-3850
地磁场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发电机,经由近3000 km厚的地幔和地壳到达地面,穿过生物圈、大气层和电离层后延展至太空形成磁层.地磁场对生物圈有双重保护作用:阻挡了高能粒子向内入侵,也避免了氧和水等挥发性物质向外逃逸.尽管地磁场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帮助维持了地球的宜居性,人们仍认为地磁倒转所导致的保护作用削弱会给生物圈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生物灭绝.本文梳理地磁倒转与生物灭绝因果关系研究的五十年发展历程,结合历史背景评介早期"一对一"假说的得与失,并着重阐述空间环境变化在最新提出的"多对一"假说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清晰地说明,从地核到磁层的地球各圈层是一个耦合的复杂系统,地球演化中的重大事件应当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并借助比较行星学来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空间物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波  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2014,57(11):3493-3501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努力,我国日地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地球物理学报》以空间物理为专辑,集中在2014年11期刊发38篇文章,涵盖了基于"子午工程"观测数据分析在内的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方面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工作涉及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地磁与磁层、太阳及太阳风等学科方向,还有两篇工作涉及行星空间环境.本文将从这五个学科方向简要地介绍收入专辑的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变化地磁场预测的支持向量机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化地磁场建模与预测是地磁导航、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变化地磁场属于日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且其变化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前后相关性.本文综合空间和地面监测数据,以变化地磁场地面观测数据、地方时、太阳射电流量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等为输入,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变化地磁场综合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地磁活动Kp指数小于4时,预测3 h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61 nT.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磁台网计划INTERMAGNE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际地磁台网计划(INTERMAGNET)的目的、意义、提出、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强调指出它对地磁台站现代化建设,地磁学研究,地球物理学发展以及空间天气预报的影响及作用.地磁场和空间环境的全球性质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各国学术团体和组织进行大规模国际合作,而作为地学研究的基础—台站建设与观测,资料收集与交换,资源共享与扩展—更应成为地球科学家关心的重要问题与焦点。  相似文献   

16.
近地空间环境的GNSS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GPS/MET计划开始,基于GNSS的无线电掩星技术已成为一种强大的近地空间环境探测手段.截至到目前,已经有20多颗发射的低轨道卫星带GPS掩星接收机,其中COSMIC是首个专门用于掩星探测的卫星星座.这些掩星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及空间天气监测和电离层研究.由于COSMIC的成功,相关合作单位目前正积极推动COSMIC-2计划,该计划将总共有12颗卫星,于2016年与2019年各发射6颗.COSMIC-2将携带一个高级的GNSS掩星接收机,它将接受GPS与GLONASS信号,并具备接受其他可获得信号源的能力(如中国北斗定位信号),其每日观测的掩星数量将是COSMIC的4~6倍.同时COSMIC-2还将携带两个空间天气载荷,加强空间天气的监测能力.本文以COSMIC与COSMIC-2计划为主线,对掩星的发展历史、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简要综述了COSMIC取得的部分科学成果,同时对未来包括技术发展和众多的掩星观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