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1996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1996年4月10-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湖南省科委、文波预测研究所,在韶山市联合召开了1996年度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系统、有关院校、湖南省有关单位等部门的...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6):837-838
1992-1993年《黄皮书》年终检查总结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1992年天灾预测意见汇集》(简称《黄皮书》),于1992年5月7日在北京内部发行,并上报中国科协.1992年11月11日在昆明检查总结,部分内容已在《地球物理学报》第3...  相似文献   

3.
1997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于12月!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22篇.来自水利、地震、气象和有关院校的30名学者、专家到会交流.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着热烈争鸣的气氛.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1997年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以各种形式提出的预测意见的效果和经验教训.与会代表认为1997年的天灾预测效果是可喜的.(l)预测1997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大陆特别是105”以西地区,面临发生7.5级以上强震的危险.实际情况是:1997年11月8日旧时02分(北京时间),在中国大陆东经105”E以西地区的昆仑山区(35.2”N,87.3”E),发生了一次7…  相似文献   

4.
1997年4月26日至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中山市水利电力局、三防办公室在广东省中山市联合召开了1997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来自全国地震、气象、水利、天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71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1997年全国自然灾害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认真的预测性讨论,阐述了所用方法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检验事实,并对2000年前的某些重大灾害进行了初步预测.有关专家个人的预测意见,编印了《1997年天灾预测意见汇编》(简称黄皮书),其中包括1997年全国地震、暴雨、台风、洪水和干旱等方面的预测意见40多条,供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指导与支持下,于1992年5月7日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组织预测家对1992年天灾进行了预测,并汇编成《1992年天灾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6月22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了1992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翁文波教授的委托,郭增建、王涌泉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震、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科研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26人参加了会议,其中20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交流了各学科对天灾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17-2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委员会与翁文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在京联合举行了“翁文波预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1999年天灾预测总结会议”.会议代表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减灾10年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京港学术交流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共72人。会议由王明太、郭增建、王涌泉等主持.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纪念文章和预测总结66篇. 与会代表认为翁文波院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把中…  相似文献   

8.
翁文波院士的信息预测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翁文波院士提出的信息预测理论体系是一个具有自主创新的体系.它的创新性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翁先生创造性地提出:认识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的认识体系:抽象体系、物理体系、信息体系.其中“信息体系”是翁先生第一个提出的;(2)对数据基本性质的新认识,特别是指出自然数、整数在研究和预测中的重要性;(3)翁先生新提出信息预测,它与统计预测有很大不同等等.翁先生的信息预测理论在天灾预测实际中取得了丰硕的成功预测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旱灾害的有序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有序性和可公度性是自然界的一种秩序,具有广泛的普适意义.历史资料表明,中国水旱灾害具有显著的有序性. 基于翁文波的信息预测理论,本文详细分析讨论了中国天灾时间序列的可公度信息系的特性,同时相应构建了长江、黄河历史大洪水以及全国大旱灾信息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长江流域大洪灾其可公度信息系的网状结构由基本周期60a、22a、38a、53a、82a所组成, 其中干支60a周期最具重要意义,它是天灾时序的主链.太阳活动的22a、11a等周期,也对长江洪涝灾害的节律产生重要影响.略去太久远的预测,未来长江大洪灾可能发生在2007~2008、2013、2020-2021年前后.(2)黄河大洪水也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50a、22a~23a为其主要周期.未来黄河大洪水可能发生在2004、2014、2021、2027年前后.(3)未来我国大旱年份可能发生在2010、2016和2021~2022年前后.(4)宇宙是统一的整体. 日、地、月运行与天灾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影响. 天灾的发生可视为地球内部因素和外部天文因素非线性作用的结果.巨洪、大旱更是多因强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重大天灾时间序列所呈现的网络结构特性可能是其形成的一种机制. 因此,把巨灾放在天地生大系统范围内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无疑是一条必由之路.(5)利用天灾时序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和中长期预测,它避免了传统数学分析的繁琐和数量的不可识别性,为我国防灾减灾提供了一种直观、便捷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98南方大水预测总结及'99全国天灾预测研讨会于1999年4月25日至28日在福州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福建省科协学会工作部、福建省水利学会、福建省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同时首届福建科技论坛(主题是预测屿减灾)相并举行.与会代表107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前副理事长曾融生院士、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主任郭增建、副了主任王涌泉教授以及福建省人大、政协、科阶、地震局、水利厅、气象局、地矿厅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福建省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陈振健致开幕词.曾融生"大陆碰撞与大陆地震"、王涌泉…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建筑物和生命等的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未来地震造成自然和人工建筑环境的灾害及其损失,这是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模型,以2000年全国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作为地震宏观易损性的分类指标,以某市(A、B县)为例进行未来15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其预测结果包括两大部分:县行政区预测结果和网格预测结果,其预测结果可以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少泉  吕庆书 《地震》1993,(5):47-61
首都减灾圈,系首都减轻自然灾害预测防治圈。199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了《首都圈自然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研讨会》。本文根据这次会议所提供的材料,在从整体上实现减灾的思想指导下,就首都减灾圈的“成灾背景”、“首都减灾圈的组成”、“首都减灾圈的灾害预测与防治状况”、“首都减灾圈的灾害关联性分析”、“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实效预估”和“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对策与实施”等六个带有共同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供制定首都圈减灾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郭增建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S1):239-241
对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2004-2014这10年历年集体会商并上报中国地震局和全国会商会的书面预测意见做一回顾总结(重点是7级和7级以上地震),以作为今后预测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老旧社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城市的建成区中,当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否快速的进入避难场地进行避难是衡量老旧社区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韧性防灾作为近年来重要的防灾理念之一,强调社区可以通过自身的体系抵抗地震灾害的冲击。该研究以地震灾害为基础,依托韧性防灾的理念,运用多智能体仿真模拟,建立老旧社区的避难场地规划方法。同时以大连工人村老旧社区为例,构建出新增集中型与分散型避难场地影响实验,得出相应的新增避难场地规划选择方法与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重大灾害链及其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大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是当今世界科学难题,本文通过国内外具体实例,介绍了重大灾害链及其巨大危害,讨论了灾害链的类型、成因、演变及其预测和防御,并着重强调加强灾害链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廷栋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44-350
综述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指明了未来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列出了2019年中国5.0级(含)以上地震目录,对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情况和主要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的地震灾害评估报告和相关资料,分析主要震例的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并结合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自然灾害与地震灾害统计数据,分析对比地震灾害致灾情况占全部自然灾害的比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成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的筹备情况、成立过程及其发展历史.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8月3日在上海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由成立初期的几十名会员,发展到1993年底的10449名;会员的分布由初期的石油、地矿、水文、气象、测量、海洋、科研、院校,扩展到有色、冶金、地震、核工业、空间科学、煤炭、铁道、工程勘察等近20个部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是名副其实的跨行业、跨部门的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改革中前进  相似文献   

19.
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或地区提供人道主义紧急支援,是各国军队在和平时期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军队还没有成建制地出国参加过重大自然灾害的国际救援。本文介绍了联合国重大自然灾害国际救援行动协调工作机制、联合国框架下的军队资源参与灾害救援的工作机制。结合印尼地震海啸、海地地震等灾害中各国军队救援的情况,对我国军队将来参与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在法律、预案和工作机制准备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伍国春 《地震学报》2012,34(3):408-414
灾害作用于人类社会后成为灾难, 从而兼具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本文侧重灾害的社会属性, 分析日本近现代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趋势变迁, 指出日本在不断总结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防灾减灾体制, 其防灾减灾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 灾害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连锁性的特征. 在日本, 地震后的核安全不是新问题, 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以致核危机扩大. 日本的经验提醒面临社会急剧变迁的我们, 防灾减灾需要考虑到社会变迁的前瞻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