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高温高压实验岩石,矿物弹性波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温高压实验弹性波速研究的目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有关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在高温高压岩石波速研究方面的进展及所取得的成就,并对高温高压弹性波速研究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温高压重金属溶解度研究的目的、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有关实验技术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在于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方法的初步改进以及讨论高温高压实验对地质找矿的解释应用.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地下流体科学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基于先进观测技术的可靠观测资料是提高地震地下流体理论研究水平的关键。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今后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方向:建设新一代地震地下流体科学观测台网;发展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阵和深井观测;开展野外观测实验研究、室内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和高精度大型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
固体传压高温高压岩石三轴实验中,固体传压介质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NaCl介质以它流动性好,围压均匀等特点,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本文用NaCl介质在〈3GPa固体传压三轴流变仪〉上进行了高温高压岩石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并达到了较高的压力(〉2GPa)和温度(〉1200℃);本文同时利用NaCl介质对样品装样方式及温度、压力等相关测定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在钙钛矿高温塑性研究领域内取得的进展。依据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和矿物物理测试结果,科学家们提出硅酸盐钙钛矿是下地幔最主要的矿物相。采用相似材料理论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对钙钛矿的高温塑性变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就钙钛矿的高温塑性强度,流变机制和塑性各向异性等进行了探讨,这些开创性的研究特别强调了钙钛矿晶体结构相变和高温塑性的关系,并对应用矿物的晶体结构--塑性系统相关性外推未知矿物流变强度的可能性作了探讨。作为一个直接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被广泛的用来讨论有关的下地幔地球动力学问题,特别是下地幔的流动强度,流动机制和流动弱化。  相似文献   

6.
高温高压下岩石波速与地壳深部的物质组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温高压下岩石波速实验资料的综合研究得出:岩石波速及速度各向异性可用于确定地壳深部各层的组成和界面性质;岩石波速随构造环境而变化;同一波速层由成分和成因上不同的岩石组合而成利用统计分析后的高温高压波速数据,建立了42组ρ-Vp(密度-速度)关系式及深部岩石判别图解  相似文献   

7.
王子潮  王威 《地震学报》1989,11(4):431-436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温高压岩石三轴蠕变实验的装置,并对其技术性能、实验精度、操作程序和可靠性等方面作了讨论.本文认为,这套实验系统为研究地壳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力学性质、流变性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有力手段,使我们在探索地壳岩石变形规律中,能够考虑更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围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往的研究表明,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与地面所看到的有很大差别。深部岩石力学与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有关。本文介绍几个典型实验实例,叙述了的岩石样品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力学性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岩石层流变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岩石层的流变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高温高压岩力学实验,而且还包括岩石圈的地质构造,物质组成和温度场特性的研究,70年代以来岩石力学实验和地质热研究的成果推动了岩石层流变学的发展,目前,人们应用已有的实验结果建立了岩石层流变学的剖面,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许多大地构造现象,但是,人们对流变机制的转换,水对岩石层流变性的影响等问题尚不清楚,因此,为了深入的了解岩石层流变性质在岩石层运动学和动力学中的应用,必须开展岩石层流变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便建立流变性质的三维分布,本文主要分析了岩石层的流变性质随深度变化的研究结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讨论了确定岩石层粘度或流变强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岩石层的流变学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高温高压下矿物岩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温高压下矿物、岩石电性性质的实验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成分、演化过程及进行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解释的有力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温高压下电导率实验在如何保持良好绝缘性能,如何消除或减小极化效应及如何减小外界电信号对测量信号的干扰等方面的技术、方法,阐述了温度、压力、氧逸度、水含量以及熔体等因素对矿物、岩石电导率的影响以及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和进展情况,讨论了电性研究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意义,并指出了尚需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硅酸盐地幔中的水是影响地球的气候、宜居性、地球化学演化、地球物理学性质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近20年来国际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方向.高温高压实验是了解硅酸盐地幔中水的种类、分布、储量和效应等的强有力手段.近年来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人们对硅酸盐地幔中水的多种物理、化学和动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取得了一系列显赫进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地球水循环(尤其是深部地球水循环)的认识.本文就硅酸盐地幔中水的研究现状和一些主要认识进行简要评述(偏重于高温高压实验相关的成果),主要包括硅酸盐地幔中水的起源、含量和分布以及水对硅酸盐地幔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实验岩石力学与构造物理学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学报》2003,25(5):528-534
简述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与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相关的实验岩石力学和构造物理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在此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大量实验以及数学模拟结果丰富了对岩石脆性破裂过程,特别是结构和介质非均匀条件下破裂过程的认识;在非均匀断层的摩擦行为与失稳成核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揭示了断层滑动行为的复杂性;在岩石脆塑性转换和塑性流变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结果,特别是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的流变性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高温高压岩石物理方面取得了一批实验结果, 并应用于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的研究.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变形机制及地震物理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花岗岩的脆塑性转化和失稳型式,在固体围压介质三轴实验系统上进行了3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小于300℃时花岗岩为脆性破裂,大于800℃时为塑性变形,在300-600℃,花岗岩为半脆性破裂和碎裂流动,在600-800℃,花岗岩为半脆性流动,花岗岩的渐进破坏发生在低压区域;突发失稳发生在室温高压(≥300MPa)和高温高压(550℃600MPa-650℃700MPa)两个区域;在突发失稳与渐进破坏区域之间存在大范围的准突发失稳区,在实验温压范围内,影响花岗岩脆塑性转化的首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围压;而花岗岩的失稳型式同时取决于围压和温度。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电性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组成、运移及演化的重要手段,因而日益受到地球物理学界人士的青睐.本文从测量方法、设备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高温高压下电性研究的发展进程,探讨了高温高压下电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模拟地壳上地幔的温度压力条件,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国外已建立不同类型的三轴实验装置。其中以采用固体传压介质的三轴实验装置所能达到的温度和围压较高,而且结构简单。我们参考D. T. Griggs装置的基本原理,在组装和紧固方式、冷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高温高压岩石三轴实验装置(图版Ⅰ),第一次为我国地壳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中、下部地壳的温度压力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流变实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石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流动特性的最直接的手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重点总结了水和部分熔融对上地幔顶部橄榄石流变行为的影响 ,以及地壳多相岩石流变实验研究的一些成果 .  相似文献   

17.
大陆岩石圈流变研究进展与高温高压流变实验现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大陆岩石圈类似于“三明治”的多层流变结构已经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各方面.然而近年来地震资料和高温高压流变实验结果表明,大陆岩石圈流变可能不是单一模式,流变结构具有多样性,而下地壳流变特性是其中最复杂的层次,这不仅受下地壳成分和结构本身的非均匀控制,而且与其含水程度相关.高温高压流变实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基性岩流变实验目前仍然处于数据积累阶段,缺乏系统性,特别是缺少含水基性岩的流变实验结果,因此,加强干的和含水的基性岩流变实验研究是深入认识下地壳岩石流变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蒋海昆  张流等 《地震地质》2001,23(3):471-474
在岩石高温高压三轴变形实验中达到岩石的极限强度之后,岩样的宏观几何变形显著增加,几何变形成为表现应力与真实应力之间出现较大偏 差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假定岩样从圆柱体变形成为桶形体,在一些理想假设前提下,给出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三轴实验中,当试析出现半延性-延性行为时,应力曲线的一种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压下地幔矿物岩石电导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高温高压条件下获得的地幔矿物岩石电导率值可以帮助获得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物质运动变化状态和解释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研究表明,电导率测量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控制不当将使得测量的电导率值产生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这些影响因素对地幔矿物岩石电导率的影响程度及进展情况,电导率随着温度,铁含量和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含水条件下,电导率随着氧逸度和压力的增加分别增加和减小,含水条件下则恰恰相反;忽略颗粒边界的影响;测量频率和结晶方向对电导率的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进行电导率测量时有必要考虑系统平衡时间和样品中铁含量的流失.最后探讨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电导率实验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下橄榄石含水实验和软流圈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高压橄榄石含水实验表明,水进入橄榄石能加速其塑性形变,促进了地幔塑性流动,为上部软流圈成因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