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钻孔自流水的观测33.如果在钻探过程中,地下水从钻孔中流出或喷出,则钻探工作必须暂时停止,以便测量自流水的涌水量.此时,须记录钻孔深度,下套管的深度,并测量静止水位(水头),自流时钻孔的涌水量,水位下降,动水位和水温,并且要取水样进行分析.钻孔深度继续加深时,必须测量和记录自流现象停止时或涌水量显著减小时钻孔的深度和下套管的深度.钻孔的深度和下套管的深度须经过专门的检查测量后再记入记录薄.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单位面积河流在单位水头差作用下的渗漏量来表征河流渗漏能力,建立渗流井取水理想模型,分别计算了在不同河流渗漏能力和含水层渗透性能条件下,竖井降深对渗流井出水量的影响。建立渗流井取水非稳定流模型,计算了在前期稳定竖井降深不同条件下,河流断流后渗流井出水量衰减过程及竖井降深发展过程。提出渗流井合理竖井降深应根据河流与地下水是否脱节以及含水层渗透性能,在岸边渗流井中部及一侧各布设一个观测孔,根据观测孔水位进行确定。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强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渗流井范围内地下水位与河流脱节,但高于辐射孔顶面;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差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侧部观测孔水位接近河床底面或刚出现脱节。  相似文献   

3.
在探矿钻井或水文地质勘探钻井中抽水时,往往要降低几次水头求得平均涌水量值。水位资料的取得要下专用观测管进行水位观测,这样会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要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所得水位资料的误差甚大;如果用物探测井的注入  相似文献   

4.
(一)查勘选点 1.查勘的要求: (1)地下水测井应布置在空曠田野中,地面平坦,坡度不大,能代表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地方,使其尽量结合水文站进行观测。 (2)观测井避免设于居民中心点和城市中,因为供水排水要影响观测井的水位,建筑物要影响雨水等的相互供补,排洩污水要影响水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设计建造的抽水试验装置,采取多项潜水及承压水的抽水试验,获得大量的抽水井周围饱水介质场三维动态观测数据。试验发现:无论是潜水还是承压水状态,抽水井附近观测井的水位变化,均具有距抽水井愈远愈高、愈近愈低的漏斗状分布,抽水井附件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是显著的;同时发现每个观测井不同高度上的观测点的水位,均呈现上高下低的特征,说明地下水具有由上到下的运动分量,地下水由周边的供水边界向抽水井聚集运移时,运动方向是下斜向的,潜水如此,承压水也如此。分析认为,这是水头压力与水体自身重力同时起作用的结果。由此推断,在抽水时,靠近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存在强势水流,且越靠近补给源,这种强势水流越强。  相似文献   

6.
井口水温70℃,突破了陕西已有温泉(井)63.9℃的最高水温,成为陕西已发现的温泉(井)水温之冠。该钻井深279.50米,水头高出地面6.62米,日自流量543吨。单位涌水量0.961升/秒米,降深为25米时最大出水量在2000吨/日  相似文献   

7.
对揭穿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水层(或组)的观测孔,如未采取分层隔水措施,所观测的水位都是混合水位。目前地下水位观测中有相当部分为混合水位。从我们获得的长观资料看,同一地点(或距离很近)的长观井,在井深不同时,水位动态变化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认清北京市通州地区深部地热井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本文选取研究区内新钻凿成功地两眼地热井(京通-3井和京通-4井)进行抽水和观测试验,对京通-4井进行大流量和小流量的抽水试验,同时观测其邻近的京通-3井中的水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对京通-4井进行抽水试验时,附近的京通-3井中的水位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京通-3井没有受到抽水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两眼地热井距离约2km,相对较远,在对其中一眼地热井进行抽水试验时,其并不能影响到邻近相对较远的地热井中的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水位的形成机理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崇希 《地球科学》2003,28(5):483-491
对地下水三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水位的传统计算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计算观测孔中水位的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是缺乏物理基础的纯数学方法.分析了形成观测孔中水位的机理, 提出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只是孔口的流量为零, 而孔内却存在"抽水"和"注水"的井孔; 多层井(multilayerwell) 不一定要求"多层"的条件, 在均质单一含水层中的井孔可以具有多层井的基本特征; 混合井孔的水位并不"混合", 混合观测孔中存在符合机理的水头分布和流量分布规律等观点.普遍而言, 三维流中的观测孔不能用通常所说的线汇/线源刻画, 也不能用近几年提出的孔内为层流(线性流) 的假定来研究该问题, 然而可用笔者于1993年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方便、有效地模拟.就说明性算例而言, 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只能近似用于孔径大于0.2m且径距大于10~20m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M_s8.7级地震同震水位、水温变化类型的对比分类中,发现出相当具有规律性的一类变化类型:在某些观测井当水位出现振荡(水震波)的时候,同井水温绝大多数会有个几十分钟到数小时的从下降到恢复的过程。为此笔者又收集了其中的典型变化观测井,北京良乡井和河北唐山矿井2001年数字化以来30多次不同远场大震水位、水温的同震响应资料,发现无一例外都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于同震水位振荡,温度下降的气体脱逸模式,并对气体脱逸的两种途径进行了动力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抽水试验中,动水位数据采集记录及处理分析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自动水位计被广泛用于抽水试验,通过传感器压强水头变化值获取水位降深。因井管内水流动会产生水头损失,自动水位计安放位置不同会导致获取的井水位降深不同,不同于传统方法测得的井水面降深,对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如何合理放置自动水位计以及在参数计算中如何应用其获取的水位降深都亟待开展试验研究。在黑河流域第四系大厚度含水层地区,选择典型单层试验孔和利用分层封隔技术实现的一孔同径多层抽水孔开展试验研究,在动水位以下抽水试验层段上部、中部、下部以及潜水泵上部和下部分别放置自动水位计进行了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结果表明:抽水试验中因井管内水流沿程水头损失及速度水头差异导致不同位置自动水位计获得压强水头变化值不同,本次试验实测到井筒内不同部位井损值;井损值在潜水泵进水口处最大,随距潜水泵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为避开井筒内较大水头损失对参数计算的影响,自动水位计宜优选安放在潜水泵上部接近动水位位置;在单孔抽水试验中利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时,自动水位计获取水位降深含井损不可忽略,需通过多落程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扣除后使用。同时,抽水试验中自动水位计不同位置获取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为更好地理解井中水头损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4)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水位动态直接受降雨干扰,影响地震前兆信息识别。文章以鹤壁观测井为例,基于2014-2019年鹤壁井静水位观测数据及当地降雨量资料,对鹤壁井静水位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可知:鹤壁观测井的水位相对较浅,静水位受降雨因素影响尤为明显,静水位与降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变化特性与Gauss-Seidel迭代法一致。在降雨因素对于静水位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影响时,影响系数in作为未知项,根据in和以前的降雨量数据,我们可逆推未来一段时间的水位数据,对评估水位观测井的观测效能及数据异常核实等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地震水文地质界,多年来在以地震预报为目的的井孔水位动态的观测与研究中,特别注意井孔水位的微动态特征。井孔水位的微动态,一般指井孔中地下水位的微量变化,其水位变幅常以毫米为单位。这种动态一般来说,和传统水文地质学所关心的含水层水量的增减引起的宏观动态有所不同,是和地壳中的应力状态的变化有关,只是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所致的。形成井孔水位的微动态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14.
水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水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维平 《水科学进展》1994,5(4):309-318
主要分析水电站进水口快速闸门在动水关闭过程中流量、临界开度和闸门受水流作用力(闸顶水压力、闸底水压力和闸门水平压力)等问题。根据模型试验所观测的水力现象和非恒定流计算理沦,提出了计算电站闸门、引水管道的水力参数(流量、水头和通气孔水位等)的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一)事故简介峰峰某勘探区3721岩芯孔竣孔封闭时,用冲孔器冲洗井壁后,正欲灌注砂浆,孔内突然大量湧水,水头喷出井口一米多高。不仅砂浆无法灌注,就是直径35毫米的钢球放在孔内钻杆顶部亦被冲起,在井口接146毫米套管,水位上升至14米方才稳定。这种湧水究竟来自那些地层?根据钻孔记录和湧水有强烈臭味等特征分析,判断为孔底大青灰岩湧出的(在钻进过程中无湧水现象,故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双层含水层抽水概念模型,基于等效渗透系数法建立了井筒—含水层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双层抽水试验中观测井井筒及周边水头降深的分布、观测井内部水流的垂向分布、含水层与观测井的补给关系。分析了井筒效应的发生机理及观测井井筒内径和径距对井筒效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双层含水层中利用不完整井抽水时,同一水平位置不同高度处的水头降深不一样,由此导致的垂直方向的水头差会导致观测井内产生垂向水流,水流的流量受观测井井径和径距影响,井径越大流量越大,径距越大流量越小;观测井中的垂向流量会导致井筒周边含水层水头的重分布,此即井筒效应。距离观测井越近,受井筒效应影响越大。同时井筒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受观测井井径和径距决定,井径越大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大,径距越大影响程度和范围越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溢井(孔) 做放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是简便而经济的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方法.涌水试验基本上属于定降深井流试验.在无限承压含水层中进行涌水试验, 使涌水孔(井) 降深sw保持不变, 涌水量随时间的延续而减少, 除涌水孔(井) 本身以外, 含水层中任意点的水头H随时间的延续而降低.在单孔(井) 定降深井流试验利用涌水孔1/Q-lg t直线图解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 建立一孔(主孔) 涌水多孔观测水位降低的直线图解法, 即s/Q-lg t直线图解法.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地面变形分为地面隆起和地面沉降变形。本文在地面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套损井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出地面隆起变形与注水压力的关系,说明造成地面隆起变形的主要原因是高压注水,地面沉降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的下降引起的,为今后油田开采有效控制地下层系间压力平衡和地下水水位变化,避免地面变形及其造成的危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亚  薛祥山  刘玉强  刘景财  董路 《地球科学》2014,39(9):1349-1356
利用3种不同水流运移方程分别模拟井管附近不同区域的水流运动, 基于流量守恒原理实现不同流态区域边界的耦合, 建立了有代表性的观测井-含水层系统场景; 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模拟了观测井-含水层系统中水头的分布, 基于模型模拟数据分析了观测井井筒存在对含水层局部水头分布及地下水水质采样和环境监测结果的影响; 还分析了地下水三维水流强度、观测井井径以及含水层介质参数等对井筒效应的影响规律: 井筒效应在粘土等渗透系数和比单位贮水系数相对较小的含水层介质中更为明显, 其影响随着三维水流强度及观测井井径的增加而增大; 进行了上述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指出对于同一参数其在不同区间的敏感性比例不同, 对于不同参数观测井井径的敏感性比例最大, 因此在地下水环境监测的工程实践中减小观测井井径是相对快速且有效提高监测和采样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1992,(3)
据日本《日本水坝》1991年第10期报道,日本小笠原计量器械公司生产了C—L022型水晶式水位计。这种水位计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水晶压力传感器,能够高精度稳定地观测水位;(2)相应于水位压力的频率变化范围大,清晰度高,每感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