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密盆地北线活动断裂带走向北西西,断续长180km。8条剖面的GPS测量结果显示,断坎坡度为15°~18°及31°~33°.单个断崖高3~10m。由年代学资料计算出该断裂带中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0.65±0.08mm/a,比晚更新世晚期垂直活动速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2.
新疆鄯善碱泉子—巴里坤洛包泉活动断裂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碱泉子—洛包泉活动断裂带中碱泉子、红山口及洛包泉3 条活断层断坎微地貌的实测,尤其是对洛包泉活断层地衣直径及醉汉林胸径的实测,认为碱泉子活断层中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99±0.02 m m /a~1.85±0.03 m m /a;红山口左旋正断层构成顺坡向断层陡坎,坎高1.6~7.0 m ,中全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26±0.02 m m /a~0.95±0.06 m m /a,按其形成的水系左错1.6~2.8 m 计算,其水平活动速率为0.22±0.01 m m /a~0.38±0.03 m m /a,红山口活断层滑动速率为0.35~1.02 m m /a;洛包泉活断层地表破裂带长13 km ,断坎高3.6~14.8 m ,是由1914 年8 月5 日发生的7 12 级地震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航空像片在活断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娃利 《地震地质》1991,13(4):323-331
航片判读活断层的依据是断层地形学。航片判读活断层的关键是找出变位地形。变位地形是指由构造作用形成,非自然侵蚀作用所能形成的地形。航片判读变位地形的可信度分为三类。垂河向陡坎、背河向陡坎及反坡向陡坎被认为是可信度工的第四纪活动的变位地形。判读走滑断层的变位方向及变位量,需注意地貌面上的线性地物。利用不同变位基准的不同变位量可判读断层活动期次。本文通过中日航片判读活断层的14个实例,对变位地形的识别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西北约80公里的姚家营村北宽120米的晚更新世冲积扇上发育有11条陡坎,呈阶梯状陡坎带,坎高1.0—6.5米不等。为了准确确定延庆盆地北缘正断裂带地表断层迹线的位置,研究断裂带的近期习性,并区分构造作用和侵蚀作用成因的陡坎,我们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构造地貌特征测量的基础上,对其中的7条陡坎开挖了6个探槽。6个探槽总体呈345°方向,大致垂直于陡坎带。探槽长5—16米,宽1.2—1.5米,深1.5—5.5米。 岩性层单位 除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以外,探槽揭露的岩性层主要为断层崖崩积物、流水冲积物、和  相似文献   

5.
1947年青海达日7(3)/(4)级地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47年3月17日青海省达日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山北缘山区,震中烈度为10度,等震线长轴方向为北50°西,地震形变带长150公里,由一系列的陡坎、鼓包、凹槽和裂缝组成。从形变带的性质及其组合规律分析,震区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地震形变现象与挽近时期活动的北50°西的日查-克授滩断裂和北北西向断裂带的展布相一致。因此推断,此次地震是日查-克授滩断裂和北北西向断裂带现今继承性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秦岭北麓断裂带太平口古地震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安良  种瑾 《地震地质》1990,12(4):333-334
秦岭北麓断裂带是秦岭断块山地和渭河盆地的边界断裂,也是鄂尔多斯周缘断裂系南缘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沿带断层三角面、瀑布、悬谷、断层陡坎等十分发育,且在多处见有晚第四纪断层剖面。但沿断裂带无大地震的历史记载,近代弱震也很少,这与它所表现出的强烈活动性很不协调。1988年以来我们在秦岭北缘进行1:5万活断层填图时,于断裂中段太平口发现一古地震剖面。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尹金辉  李锰等 《中国地震》2001,17(2):221-230
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带是帕米尔和天山新生代造山带间一个重要的活动构造边界,通过对其活动构造特征的详细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可将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带进一步划分为吉勒格由特断裂带、乌恰地震断裂带和木什断裂带3段。吉勒格由特断裂带的地表破裂为一系列的断层陡坎和偏转的冲积扇,经过别尔托阔依河出山口处时,切割了T1至T3堆积阶地。断裂带在T1、T2和T3阶地的断层陡坎离高度分别为0.67m、3.90m和36.50m。对采自T2阶地顶部和底部的粉砂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测定的初步结果分别为8900aB和10500PaBP,因此对T3、T2阶地以来的滑动速率估计分别约为3.5mm/a、0.8mm/a。断裂的前缘开挖的探槽揭示出全新世以来有4次古地震活动。乌恰地震带主要切割克兹勒苏河的T3阶地地后缘,沿断裂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断塞塘和断层陡坎。1985年8月23日乌恰地震上发生Ms7.4地震,地震最大位锚为1.5m。根据断层陡坎计算出断理解的动速度约为0.54mm/a。卡帕河的东岸探槽同样揭示出有4次古地震活动。在乌恰地震带的东端,木什断裂带地表长度约6km,讪数十条左阶排列的反向断层陡坎(坡向北)组成,沿这些断坎多处可见冲沟被断错,横跨断层陡坎的探槽揭示出3次古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8.
热水—日月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祁连山活动地块内部一条重要的NNW向的右旋走滑活动断裂带.断裂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山脊、冲沟和阶地等右旋断错微地貌及断层崖、断层陡坎等垂直断错微地貌.本文对发生在该断裂带上的古地震事件开展了研究,综合探槽剖面和断层陡坎年代,大致可以确定两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距今6280±120a,2220±360a,复发间隔约4000a左右.  相似文献   

9.
四川小金抚边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荣军  何玉林 《地震研究》1999,22(4):376-381
1989年9月2日小金6.6级地震和本次地震的前震(1989年3月1日的5.0级)及余震(1991年2月18日的5.0级)均发生于小金两河口-木城附近,这3次地震的震中连线及其等烈度线长轴皆大致呈N30°W方向,暗示着该区存在北西向的活动构造。本在航空照片判译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查明了抚边河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断错地貌的研究,结合热释光(TL)的测龄结果,首次发现了抚边河断裂晚第四纪  相似文献   

10.
1888年景泰地震是老虎山北缘断裂带现今继承性活动的结果,地震破裂带由四条不连续的断层组成,走向北西60°-70°,全长48公里,尤以中段表现清晰,可见断坎,地震滑坡和基岩崩塌以及微地貌断错的地质证据。该地震水平断距2-5米,平均3.6米,垂直断距1-1.5米,最大为2米,地震的宏观震中在陈家庄-上西沟附近,其地理座标是东经103°47''北纬37°05''。根据野外考察和史料记载重新圈定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并修正了该地震的震级为6 (3)/(4)-7级。为了确定地震破裂带的年代,本文利用邻区资料,粗略给出了次生黄土坡的蜕变曲线及θ=83.87-25.21OGT关系式,并用树木年代学的新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带的年代。用古地震法和活断层法求得古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为800-1000年。  相似文献   

11.
甘加盆地西缘断裂带发现新活动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加盆地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端,盆地西缘发育了三条近南北向的断层(东支、中支、西支),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弧形地貌阶梯带。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地质地貌调查、UAV航拍测量、剖面清理与14C测年等工作,对甘加盆地西缘断裂带进行综合研究,发现该断裂带第四纪晚期有新活动。断层新活动在地貌上表现为不同级别的断层陡坎、阶地与洪积台地断错以及冲沟与阶地右旋等特征。断层剖面与擦痕揭示,该断裂带具右旋逆冲性质,断层断错最新地层为全新统。根据测量与测年数据,初步估算甘加盆地西缘断裂带西支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水平右旋滑动速率为0.89 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30 mm/a。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3年 1 2月首都圈地区 ( 38 0°~ 4 1 0°N ,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ML≥ 2 0地震 2 2次 ,ML≥ 3 0地震 5次。1 1日 2 2时 4 8分塘沽ML4 0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高于上月 ,处于偏高水平。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震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大陈东断裂带、沧东断裂带、唐山断裂带、滦县-东亭断裂带、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和怀涿盆地北缘断裂带附近以及山西地震带北段。表 1  2 0 0 3年 12月首都圈地区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φ…  相似文献   

13.
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带活动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金辉  陈杰  郑勇刚  李锰  胡军 《中国地震》2001,17(2):221-230
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带是帕米尔和天山新生代造山带间一个重要的活动构造边界,通过对其活动构造特征的详细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可将卡兹克阿尔特断裂带进一步划分为吉勒格由特断裂带、乌恰地震断裂带和木什断裂带3段.吉勒格由特断裂带的地表破裂为一系列的断层陡坎和偏转的冲积扇,经过别尔托阔依河出山口处时,切割了T1至T3堆积阶地.断裂带在T1、T2和T3阶地的断层陡坎高度分别为0.67m、3.90m和36.50m.对采自T2阶地顶部和底部的粉砂样品进行光释光测年,测定的初步结果分别为8900aBP和10500aBP,因此对T3、T2阶地以来的滑动速率估计分别约为3.5mm/a、0.8mm/a.断裂的前缘开挖的探槽揭示出全新世以来有4次古地震活动.乌恰地震带主要切割克兹勒苏河的T3阶地后缘,沿断裂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断塞塘和断层陡坎.1985年8月23日在乌恰地震带上发生Ms7.4地震,地震最大位错为1.5m.根据断层陡坎计算出断裂的滑动速率约为0.54mm/a.卡帕河的东岸探槽同样揭示出有4次古地震活动.在乌恰地震带的东端,木什断裂带地表长度约6km,由数十条左阶排列的反向断层陡坎(坡向北)组成,沿这些断坎多处可见冲沟被断错,横跨断层陡坎的探槽揭示出3次古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2 0 0 4年2月首都圈地区(38 0°~4 1 0°N ,1 1 3 0°~1 2 0 0°E)共发生ML≥2 0地震1 5次,无ML≥3 0地震。1 0日1 3时55分唐山ML2 9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略低于上月,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能量释放处于中等状态。震中分布在唐山与滦县东亭断裂带之间,其他地震的震中分布在东北旺小汤山断裂带、南口山前断裂带、怀安盆地南缘断裂带西部和怀安盆地北缘断裂带之北,基本上沿着燕山地震构造带排列。表1 2 0 0 4年2月首都圈地区ML≥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年月日时分…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2004年8月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1次,无ML≥30地震(见表1)。2日03时35分河北省唐山和18日02时19分天津市宁河ML24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略低于上月,处于中等水平,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震中主要分布在恒山北麓断裂带、蔚广盆地南缘断列带北侧、东北旺小汤山断裂带与黄庄高丽营断裂带之间、唐山断裂带与滦县东亭断裂带之间,以及唐山断裂带西南端和渤海湾中的隐伏断裂带上,而8月10日河北省涞源地震并未落在已知的断裂带上,距最…  相似文献   

16.
发育在帕米尔弧形推覆构造带最前缘的木什活动背斜是一南缓北陡的第四纪滑脱褶皱,背斜的最小地壳缩短量为0.7km,构造隆升幅度可达1.5km.木什背斜北翼逆断层由一系列坡向北的反向断层陡坎组成,不同断坎间垂直位移分布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不论是整个北翼逆断层西段还是单条断坎,其垂直位移均呈东高西低的不对称分布,位移梯度东高西...  相似文献   

17.
依兰-伊通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伟  焦德成  周本刚  盛俭  陈涛 《地震地质》2011,33(1):141-150
郯庐断裂带东北段依兰-伊通断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在该断裂多个段落发现断错河流Ⅰ级阶地等全新世地貌面、高1~2m的地表陡坎.其中,在通河县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70km,舒兰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10km.分别对黑龙江通河县...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 ,2 0 0 4年 6月首都圈地区 ( 38 0°~ 4 1 0°N ,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ML≥ 2 0地震 1 6次 ,无ML≥ 3 0地震 (见表 1 )。2日 0 7时 4 2分唐山ML2 9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首都圈本月地震活动频次高于上月 ,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震中主要分布在唐山 宁河断裂带、滦县 东亭断裂带、南苑 通县断裂带、黄庄 高丽营断裂带、天镇 阳高断裂带、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带和山西太白山山前断裂带附近地区。表 1  2 0 0 4年 6月首都圈地区ML≥ 2 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相似文献   

19.
在大比例尺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利用野外调查测量、探槽开挖及热释光测年的方法,对那拉提断裂进行了研究。那拉提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仍有较强的活动大型逆冲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宽度巨大,由多条倾向不同的次级断裂组成,分布在南北宽数千米的范围内。断裂断错了那拉提山前晚第四纪以来的各级地貌面,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冲沟水系和地貌面的左旋位移,根据实测陡坎高度及对应地貌面的定年,获得断裂所造成的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在0.7~1.0 mm/a左右,这表明天山内部同样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20.
青海乌兰盆地东缘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乌兰盆地东缘山前冲洪积扇上新发现了一条长约 2 2km的逆冲断裂带 ,该断裂带是NNW向的鄂拉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北段西侧的次级挤压构造。其新活动受主断裂带的制约和影响 ,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断层陡坎。晚更新世以来其垂直滑动速率为 0 11~ 0 17mm/a ,全新世晚期的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5mm/a。综合探槽剖面及断层陡坎年代可以确定四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分别为距今 2 4 6 5 0± 85 0a、 14 2 0 0± 70 0a、 5 2 0 0±5 2 0a和 2 2 5 0± 380a ,古地震活动具有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