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良源铷铌钽钨多金属矿床是广东始兴地区新近发现的一处具有特大型远景的矿床。本文在良源矿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W、Sn、Nb等14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结果发现该矿区W、Sn、Bi、Mo、Pb等元素高度富集,相关分析显示矿区Bi、Nb、Mo、W、Sn等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R-型聚类分析显示元素组合主要有W-Bi、SnBe-Nb等。本次工作共圈定了以W-Sn-Nb为主的组合异常8个,在对其中的上营北和上营南异常的工程验证中均找到了规模较大的铷铌钽钨多金属矿体,显示了该区具有优异的铷铌钽钨多金属矿找矿前景,这一成果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应用岩石化学元素丰度研究地球化学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清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64-167
应用岩石化学元素丰度研究地球化学块体,探讨地球化学块体中元素组成的差异.对中国东部岩石地球化学块体研究表明,华南分布着的巨大的W, Sn, Mo, Bi, U, Th, Pb, Li, Rb, Cs, Be, Nb, Ta, HREE, Y及Tl, Cd, F, K岩石地球化学域,其中的岩石地球化学块体是形成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块体和大型矿集区的主要物质来源.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而且以新的视野从宏观角度上为勘查地球化学、理论地球化学、成矿学与找矿学、环境地学、大地构造学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彭游博  刘文彬  姚玉健  赵军  谢忠  骆念岗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6-2022052006
辽宁阜新北部地区的稀有金属铷资源较为丰富,与铷成矿相关的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A -ICP -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5.6±2.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岩体富碱、过铝质、分异程度高,富集HREE、Th、U、Hf,亏损Sr、P、Ti。较低的K/Rb值(70.92~82.93)、负铕异常(δEu=0.20~0.40)、稀土总量(ΣREE=56.35~122.23)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 HREE =3.10~4.73),Nb/Ta值(7.90~10.18)低于上地壳Nb/Ta值(13.4),Rb -(Y+Nb)图解与Rb/10-Hf-3Ta图解反映出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对稀有金属铷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早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重要的稀有金属铷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Ag、W、As、Au、Sb、Pb、Bi、Mo、Zn、Cu、H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这些异常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进一步获得Ag、Au、As、Sb、W、Mo等多元素套合较好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圈定出具一定规模的矿化体。深部钻探工程验证确定银多金属矿体的存在。矿体主要产于硅化较强的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质角砾岩中,以及火山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部位,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围岩为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K1bn)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岩石地球化学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迟清华  鄢明才 《地球化学》2005,34(2):97-108
1986~1995年开展的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化学组成研究在中国东部(105°E以东)约330万km2的范围内系统采集了500余条标准地层剖面、800多个有代表性的火成岩体和变质杂岩体,总计28253件岩石样品,组合成2718件分析样品,对每个岩石组合样品的63种元素含量进行了准确测定,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选择60种元素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CO2、Ag、As、Au、B、Ba、Be、Bi、Cd、Cl、Co、Cr、Cs、Cu、F、Ga、Ge、Hf、Hg、Li、Mn、Mo、Nb、Ni、P、Pb、Pd、Pt、Rb、S、Sb、Sc、Se、Sn、Sr、Ta、Th、Ti、Tl、U、V、W、Zn、Zr、Y、La、Ce、Nd、Sm、Eu、Tb、Yb和Lu制作了中国东部岩石地球化学图.根据中国东部各省区区域地质志和1:50万地质图首次编制的中国东部岩石地球化学图基本反映了与特定岩石性有关的岩石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有关的区域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宏观分布特征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元素含量背景的变化趋势.例如,CaO、(MgO) 、CO2和Cl的高背景反映地是碳酸盐岩地区,铁族元素Fe2O3、FeO、Mn、Ti、V、Cr、Co、Ni及MgO、Cu、Zn、P、Ga、Nb、Ta、Zr、Hf、Sc和Eu的高背景反映了基性火山岩地区,SiO2和K2O的高背景反映地是大面积分布的酸性岩石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兴安褶皱带为SiO2、K2O、Ag、As和Be的高背景分布区域,华北地台边缘、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为Sr和Ba高背景分布区域,豫西台隆为Cu、Pb、W和Sc的高背景分布区域.南秦岭、西秦岭造山带以挥发性元素Hg、As、Sb、B以及Cd、Se、S的高背景显著特点.对于整个华南褶皱系而言,W、Sn、Bi、Mo、Rb、Cs、Tl、U、Th、Pb、Y和REE(Eu除外)为高背景,此外东南沿海火山岩带有是SiO2、K2O的高背景,而赣南闽西褶皱带还是碱金属Li,稀有元素Be、Nb、Ta,分散元素Cd及F的高背景.  相似文献   

6.
陈广义 《地质与勘探》2009,45(5):561-569
通过内蒙古阿尔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研究了晚侏罗世火山沉积盆地的特征,及其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认为侏罗纪火山沉积盆地、NE向断裂共同控制成矿元素富集及异常的分布。对阿尔山银江沟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实测剖面进行岩石光谱分析统计得出,盆地内Au、Cu、Zn、W、Mo、As、Sb、Hg、Mn、Ni含量均低于大陆岩石地层的克拉克值;Ag含量与大陆岩石地层的克拉克值相近;Sn、Bi、Pb含量高于大陆岩石地层克拉克值,其中Pb的含量是大陆岩石地层克拉克值的8倍,个别层位达到146倍。根据火山岩相、控矿构造和地球化学异常等特点,综合认为阿尔山侏罗纪火山沉积盆地具有Pb、Zn、W、Mo、Cu富集成矿的潜力,是重要的找矿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流域上游基岩与下游冲积平原土壤化学组成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清华  马生明 《地质通报》2008,27(2):188-195
对海河水系流域、鄱阳湖水系流域上游的基岩与下游的冲积平原土壤之间化学组成的对比研究显示,下游冲积物土壤的化学组成明显地受源岩成分、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影响。流域上游基岩的一些特征元素在冲积物土壤中被明显地继承,如海河流域基岩和土壤中的CO2、CaO、MgO、FeO、Sr,鄱阳湖流域基岩和土壤中的W、Sn、Bi、U、Th、Pb、Rb、Tl、As、Sb、Se、Hg、Nb、Ta、Hf、B、Be、Ge、Pt、Pd、Y。受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的影响,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下的海河流域冲积平原土壤以极富集CO2、CaO、Na2O、Cl,显著富集MgO、FeO、Sr,富集P、S为特征;而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下的鄱阳湖流域冲积平原土壤则以显著富集Hg、Se和富集Al2O3、Fe2O3H2O^+、W、Sn、Bi、Mo、U、Th、Pb、Rb、Cs、Tl、Li、Be、B、Ga、Ge、Nb、Ta、Zr、Hf、As、Sb、Co、Cr、Ti、V、Zn、Pt、Pd、REE、Y为特征。无论是海河流域还是鄱阳湖流域的冲积平原土壤,均富集As、Sb、Hg、B、Cl、W、Sn、Bi、Pb、Se、Ge、Li、Cs、Cu、Au、Fe2O3、V、Cr、Ni、Zr、Hf、Y。  相似文献   

8.
辽宁阜新北部地区的稀有金属铷资源较为丰富,与铷成矿相关的岩体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LA- ICP- 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5. 6±2. 8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岩体富碱、过铝质、分异程度高,富集HREE、Th、U、Hf,亏损Sr、P、Ti。较低的K/Rb值(70. 92~82. 93)、负铕异常(δEu=0. 20~0. 40)、稀土总量(ΣREE=56. 35~122. 23)和轻重稀土比值(LREE/ HREE =3. 10~4. 73),Nb/Ta值(7. 90~10. 18)低于上地壳Nb/Ta值(13. 4),Rb —(Y+Nb)图解与Rb/10—Hf—3Ta图解反映出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上对稀有金属铷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早侏罗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为重要的稀有金属铷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工作区在区域地球化学上属滇东南Sn、W、Ag、Au多金属地球化学区的南东端老君山Sn、Zn、Ag、W、Sb多金属地球化学分区。元素的化探异常分布与花岗岩和深变质岩系(花岗片麻岩、片麻岩、片岩类)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为Sn、W、Bi、U、Th、Be等元素高含量区,Li、B、Sr、Nb、Ta、Ag、As、Cu、Zn、Pb、Cd、Mo、F、Au等元素部分高含量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采用一种非正规网度,系统研究土壤中化探元素富集规律,总结其与基岩及矿化体的联系。通过运用化探找矿方法,发现化探异常并进行查证,优选了重要异常,确定找矿靶区;结合已知锡多金属矿化体部位,开展地质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圈定甲1类异常AP-3异常1个,经深部钻探工程验证,初步确定为一中型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刘玖芬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82-1387
本文采用四酸溶样ICP63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了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的Li P Ti V Cr Mn Co Ni Cu Zn Sr Y Nb Mo Ba La Pb B W Sn Cd 21种微量元素,明确了该方法测试样品中的Li P Ti V Cr Mn Co Ni Cu Zn Sr Y Nb Mo Ba La 16个元素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满足规范(DZ/T0130.2006-2006)要求,而Pb B Cd Sn W5个元素测试质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验证了该区化探扫面选择10-80目粒度是合适的,但在异常查证工作中要选择10-60目采样粒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勐糯铅锌矿区位于保山-镇康地块勐糯向斜东翼,是三江成矿带中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区内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下段(S21)为主要赋矿层位,其中结晶灰岩为主要的赋矿围岩,含矿层顶底板围岩为板理化灰岩、板理化钙质泥岩。区内结晶灰岩及其他围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均为右倾型及负Eu异常,指示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及成岩机制。同时Al2O3-SiO2岩石热水成因模式图、U-Th关系图及Al-Fe-Mn三角图解指示矿区围岩并非热水沉积,均为正常海相沉积。围岩样品U/Th <0.75,Sr/Cu>5,V/Cr <2,Ce微弱正异常及较低的Sr值,指示沉积环境为开放式的氧化浅海环境,沉积期间气候较为干燥,受到部分陆源碎屑影响。结晶灰岩ΣREE为57.11×10^-6,明显低于其他围岩ΣREE值232.02×10^-6,且LaN/YbN为8.81低于其他围岩11.17,可能为热液的淋虑作用导致结晶灰岩稀土元素流失。综合分析认为,结晶灰岩原岩为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其形成先后经历了2期构造热事件,早期构造作用使其原岩发生破碎,主要为脆性变形,含矿热液沿裂隙注入,使破碎的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颗粒较为粗大的结晶灰岩;晚期构造作用对早期构造形成的结晶灰岩局部进行叠加改造,发生韧性变形,使结晶灰岩糜棱岩化,形成颗粒粗细不均的糜棱岩化灰岩。结晶灰岩的破碎裂隙为含矿热液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及容矿空间,并可能提供部分成矿物质,顶底板围岩对含矿热液一定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部银川盆地干旱少雨,大量的黄河水用于灌溉,灌溉入渗水对地下水循环的参与程度、参与深度研究是进一步解决灌区水环境问题和确定地下水污染来源的关键,需要深入研究。笔者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和氚同位素年龄分析,构建了银川盆地不同水体同位素特征分布关系。结果表明:银川盆地降水和流经的黄河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丰度均值都分布在全球雨水线上,降水和黄河水符合全球大气降水来源;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及由地下水排泄汇集的排水沟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都分布在地下水拟合线上(δD=8.24δ18O+1.08)。这条地下水拟合线与全球雨水线近似平行分布。两线之间的差异指向2种不同水循环的主导过程,即蒸发-混合主导过程和水岩交互-混合主导过程。两种解释对应的灌溉循环量分别占地下水排泄量的44.07%和89.76%,初步认为水岩交互-混合是地下水拟合线分布于全球雨水线下方的主导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金山地区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了解其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为早侏罗世(183. 2±1. 0 Ma)岩浆事件的产物,具有较高的SiO_2(>56%)、Al_2O_3(>15%)和较低的MgO(<3%),较高的Na_2O/K_2O值(1. 12~2. 04),为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具有较高的Sr含量(>400×10-6),不明显的Eu异常,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强烈亏损Yb和Y;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大金山岩体表现为富钾、低镁(Mg~#为38. 70)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质岩,推测其形成于加厚的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早侏罗世埃达克岩的发现表明大兴安岭中北段大金山地区有陆壳加厚的过程,大陆发生过垂向增生;大金山岩体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松辽盆地区域航放、航磁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钱家店铀矿床航放、航磁特征,建立了基于该矿床航放特征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取了全区航放铀含量、活性铀、铀增量、相对变迁系数、铀迁移富集系数、地球化学活动性指数等6种航放多元参量,能够反映盆内铀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水文动力环境,可指示找铀有利部位。据此,圈定了15个砂岩型铀矿找矿预测区,指出除钱家店-宝龙山铀成矿带外,盆地西南部开鲁坳陷和西南隆起区的东来-大林、巴颜塔拉西南、阿鲁科尔沁旗东、奈曼旗西南、新开河北、詹榆-新华-太平川,以及盆地西部斜坡区的双岗、白城东-舍力、泰来北东等地区均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盆地西南部伊胡塔镇、林海-小城子,西北部七棵树东等地区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经典风化限制理论认为,当剥蚀速度较低时,岩石在风化带的存留时间长,表现为一致性完全风化,化学风化通量受新鲜岩石的供应限制,与剥蚀速度成正比,即为"供应限制";当剥蚀速度较高时,岩石充分暴露,风化强度低,化学风化通量受温度、降水量等动力学因子限制,即为"动力学限制"。供应限制是构造抬升影响硅酸盐风化吸收大气CO_2进而改变气候的关键。动力学限制形成了化学风化通量与大气CO_2含量之间的负反馈,是维持构造时间尺度地球宜居性和碳循环平衡的关键。但是,风化限制理论模型并未得到充分实证。本文将介绍利用流域溶解态铀同位素证明风化限制理论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全球数据总结发现,流域铀同位素与物理剥蚀速率之间在整体上呈现U形函数关系,可用经典风化限制理论解释。但河流的铀同位素还受岩性、气候、地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利用已知风化年代的单一岩性流域是河流铀同位素验证风化限制理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地震、钻井等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断层活动性、平衡剖面等方法,对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新生代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期,是在辽西1号、2号、3号断裂活动和区域性构造抬升共同控制之下形成的,其间发生了三期构造抬升事件,分别在孔店组.沙三段沉积初期(40Ma之前)、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初期(26~20Ma)和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初期(10Ma)。由于控制凸起的断层垂向活动性差异,辽西凸起不同分段的形成演化过程存在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南段抬升强度大于北段;沙一、二段沉积期北段开始接受沉积,早于南段,区域内沙一、二段和东营组地层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薄的趋势。作为辽东湾坳陷一个重要的次级构造单元,辽西凸起的形成演化与中国东部区域性构造事件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但和东部的辽东凸起相比,二者在形成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了统一区域应力场下局部应力场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静态体积法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已广泛用于分析致密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本文探索了脱气温度和样品粒径对松辽盆地高台子致密砂岩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10℃的脱气条件并不能清除束缚水而使得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均偏低,300℃的脱气条件容易破坏样品中黏土矿物的结构令孔隙体积、比表面积减小,200℃是比较合适的脱气温度,既能去除束缚水又不破坏黏土矿物结构。样品粒径从5~10目减小至10~30目,氮气探测的孔隙数量增多使比表面积、孔体积增大。从10~30目减小至180~200目,黏土矿物相对含量降低令比表面积、孔体积显著减小;小于200目的样品中减少的黏土矿物主要集中在大于200目的岩样中,因此大于200目岩样的测定结果最高。因此,10~30目是利用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寻求分析致密砂岩储集层特征的最佳粒径范围。  相似文献   

18.
野外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及双参1井钻探资料分析表明:吉林省双阳盆地下白垩统长安组湖相暗色泥岩分布广且厚度稳定,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好,是盆内好-最好烃源岩的有利烃源岩层位;此外,分布广泛的盆地基底中二叠统范家屯组暗色泥岩也有一定的生气能力。其与长安组发育的扇三角洲非常规致密储集层砂体及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安民组、金家屯组中酸性火山建造,形成了自生自储、上生下储、下生上储等有利生储盖组合;并与盆地中部的次级隆起共同构架了较为有利的中部油气聚集区带,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30个含10级粗糙度(JRC=1~20)、3种厚度(1.5、3.0、5.0mm)的裂隙插片,通过模具浇筑成贯通充填裂隙类岩石试件,并对所制备的试件开展渗透性试验,研究在不同围压水平下不同粗糙度、不同隙宽贯通充填裂隙的渗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粗糙度和隙宽贯通充填裂隙渗透率均随围压增加而减小,且在围压加载初期,裂隙渗透率的降低速度明显要高于围压加载中后期,最大渗透率降差达到78%。(2)围压加载初期,隙宽较小时,裂隙渗透率有随粗糙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且离散性较大;随着围压和隙宽的增加,粗糙度对裂隙渗透性的影响迅速减小。(3)对于10级不同粗糙度贯通充填裂隙,围压加载过程中,均有隙宽越大,裂隙渗透率越大的规律;且在围压较小时,粗糙度越大,不同隙宽贯通充填裂隙渗透率的差值越大,但随着围压的升高,这种影响逐渐被消除。(4)围压对贯通充填裂隙渗透率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展钱家店铀矿床砂岩型铀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对采集到的上白垩统姚家组19件砂岩样品进行了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并结合前人成果,对姚家组的沉积物源及源岩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姚家组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等;其轻重稀土比为6.96~14.66,均值为10.17;LaN/YbN为7.58~20.95,均值为11.74,说明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高度一致,也表明姚家组砂岩具有同源性;其ICV值为0.86~2.78,平均值1.34,大部分大于1,表现为未成熟的性质,为初次旋回的沉积物;修正后的CIA均值62.5,暗示源岩经历中等化学风化作用;砂岩碎屑为近源的第一次旋回沉积物,受沉积分选和再循环作用影响不大;姚家组源岩以火山弧物质和大陆上地壳长英质物质为主,源岩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开鲁坳陷形成于早白垩世随着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速度的减小而在东北地区出现的北西-南东向拉张构造环境中,并接受盆地西部大兴安岭南段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岩、火山岩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