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目前应用较多的瓦斯抽放半径测定方法——相对瓦斯压力测定法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问题,以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16号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为研究对象,在井下1606工作面施工瓦斯抽放试验钻孔,采用SF6气体示踪法测定工作面瓦斯的抽放半径,并比较了不同抽放半径的瓦斯抽放效果。实测结果表明,SF6气体示踪法所测定的瓦斯抽放半径使瓦斯抽采效率显著提高,该方法为煤层预抽瓦斯钻孔间距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以在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的瓦斯抽放半径测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瓦斯风化带内开采煤层,瓦斯一般不会对生产构成主要威胁,但笔者在宁东矿区某矿瓦斯风化带内施工地质检查孔时却发现了高浓度的甲烷气体。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和工程探测研究,发现该区域因受地质构造影响,在顶板砂岩中有游离瓦斯聚集,经过针对性钻孔抽采,3个月抽采了近200万m3的纯瓦斯。这说明在封闭条件下的瓦斯风化带内,仍可能出现瓦斯集中赋存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某公路瓦斯隧道综合勘察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斌  利奕年 《岩土力学》2011,32(4):1273-1277
瓦斯赋存位置的确定和瓦斯动态监测是瓦斯隧道勘察的两大关键问题。针对某公路隧道掘进过程中发现的瓦斯气体,采用地质调绘、施工地质预报(物探、地质超前钻探)、瓦斯监测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研究瓦斯储气构造,分析瓦斯成因,并对该隧道未开挖洞段的围岩瓦斯特征进行了预测预报,提出瓦斯风险段落。研究表明,虽然该隧道具有充分的瓦斯形成地质背景,但瓦斯赋存特点是分散型、浓度低、储量低;瓦斯通过单斜构造中的岩石裂隙、孔隙富集运移,分析认为,该地区不具备大量瓦斯生成的地质构造条件。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报精度,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对类似隧道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17,(2):479-486
当前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多采用二氧化碳代替甲烷,导致试验结果偏差较大。为了保证模拟试验相似性并规避甲烷气体带来的安全风险,提出了甲烷相似气体的概念。基于瓦斯在突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似准则,结合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规定,建立了以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初始瓦斯膨胀能和含瓦斯煤力学性质为参数的相似指标。初步采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20%、40%、60%、80%的二氧化碳和氮气二元混合气体作为甲烷相似气体的筛选气体。按照相关规范,分别测定了甲烷和筛选气体的相似指标参数值,确定了与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初始瓦斯膨胀能和含瓦斯煤力学性质接近的混合气体组分分别是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60%、35%、45%和5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种配比气体与甲烷性质相关性高,可以作为相似气体的待定气体。采用待定气体和甲烷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45%的混合气体的突出现象和突出临界值与甲烷接近,与甲烷相似性高。  相似文献   

5.
隧道瓦斯是影响隧道施工的重要危险因素,拟建昌景黄铁路施工隧道穿越皖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与杨柳岗组炭质泥岩与石煤层优质含气层,存在一定瓦斯突出安全隐患。通过对该区隧道瓦斯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内高演化程度含气层有机碳含量较高,石煤层属高灰、中—高磷、高硫、低热值燃料,具备良好生烃物质基础;但隧道瓦斯浓度与压力测试结果均较低,气体组分以氮气与氧气为主,瓦斯突出危险性与石煤尘爆炸性较低,隧道建设施工中瓦斯危害可控;隧道揭露石煤层属Ⅱ类(自燃)—Ⅲ类(不易自燃)等级,由于自燃周期较长且隧道施工护壁工作及时,隧道内石煤层自燃的可能性极低。分析认为区内隧道瓦斯含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含气层保存条件差、瓦斯赋存的垂直分带性影响、地下水活动加速瓦斯逸散以及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过高。  相似文献   

6.
黄滚  张鑫  尹光志  郭虎  熊洋涛 《岩土力学》2015,36(Z2):715-721
为揭示在温度、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等多场作用下煤与瓦斯(methane)相互作用对煤矿瓦斯抽采、CO2注气强化瓦斯开采及CO2在深部不可采煤层的封存具有的重要意义,更精确地从微观角度观测在多物理场耦合条件下煤瓦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研制了一种在多场耦合条件下带显微观测装置的煤瓦斯试验装置。该装置由密封容器与施力夹持机构、气压系统、温度场系统、显微观测系统4部分组成,能够通过显微观测装置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直接观测多场条件下煤与不同气体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细微变化。利用该装置进行了无应力加载、相同温度、相同气压下的瓦斯、CO2的吸附膨胀试验。研究发现,(1)试件在两种气体的变形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直至平衡3个阶段,类似于吸附等温曲线;(2)试件在CO2气体中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比试件在瓦斯气体中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要短;(3)试件在瓦斯气体中的最大线性应变约为0.15%,相同条件下试件在CO2气体中的最大线应变约为0.5%,相同条件下试件在CO2气体中达到吸附饱和时的最大应变比试件在瓦斯气体中达到吸附饱和时的最大应变大3倍左右。研制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直观、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煤层瓦斯预抽采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问题,通过引入地面多分支水平井与井下钻孔对接技术,实现煤层瓦斯预抽采。通过山西柳林沙曲煤矿井上下对接实例,介绍了煤层瓦斯抽采井下对接设计及专用设备,对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连通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专门分析。井组施工完成后,井下瓦斯孔及地面多分支井均有瓦斯气体溢出,在未抽采的情况下,井口压力高达3MPa,达到了项目预期。该项目的实施对实现瓦斯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石智军  李泉新 《探矿工程》2016,43(10):150-153,169
我国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在煤矿区,煤层气(瓦斯)开发具有增加洁净能源供给、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效益。地面钻井开发与井下钻孔抽采是煤矿区煤层气(瓦斯)开发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煤矿区应急救援的主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煤矿区地面煤层气开发新技术装备,大直径钻孔施工技术与装备及井下中硬、松软煤层和岩层瓦斯抽采钻孔成孔技术与装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新形势下煤矿区煤层气(瓦斯)抽采钻孔成孔技术和装备发展需求,为我国煤矿区煤层气(瓦斯)钻孔成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口径瓦斯钻孔穿越煤矿采空区钻井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山西省晋城市某煤矿10km范围内,3#煤层开采形成了采空区,且在采空区中富含浓度很大的瓦斯混合气。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瓦斯,运用地面钻井的方法穿越采空区,继续钻穿下部15#煤层,对采空区中的混合瓦斯气体以及15#煤层中的瓦斯进行综合排采利用。在钻进过程中,采用空气潜孔锤钻井和回转钻井工艺相结合的方法顺利的穿越了采空区。在空气潜孔锤钻井工艺穿越采空区时,采用大风量冲孔、憋压冲孔、空气泡沫循环等方法,切实有效的解决了钻孔施工中的掉块、卡钻等复杂情况,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提高钻效,缩短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钻井技术与工程服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可承担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定向孔施工、顶板高位定向长钻孔抽采瓦斯、煤层顶底板注浆改造、地质构造定向探测、巷道掘进超前探、老空区探查等技术咨询和工程服务。持有以下资质和专利:●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甲级资质●固体和气体地质勘查甲级资质●地质钻探甲级资质●多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1.
马沈岐 《探矿工程》2007,34(2):40-44
在论述了瓦斯地质钻探目的和非平衡钻探工艺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瓦斯地质钻探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措施并强调了安全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气是清洁、高效新能源,其勘察钻进施工技术要求较以往地勘钻进施工有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需要取出的岩心直径较大,所以其终孔口径要大,故设备动力选择较同等深度的地质勘察钻孔要大一二个级别;另外,由于气测录井需要冲洗液作为介质,因此对冲洗液添加剂有影响气测的限制要求;还有安全管理要求具有防范有毒有害气体和预防火灾事故的措施。钻遇软、碎地层时,适时调整钻进参数是确保岩心采取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把好安装质量关、严禁钻具带“病”下入孔内和遵守绳索取心钻进操作规范,是确保本钻井施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熊杰  来甲  高卫乾 《探矿工程》2015,42(7):27-29,33
为了减少煤矿瓦斯的危害以及对其综合利用,国家鼓励并大力支持大口径瓦斯抽排孔项目的建设。陕西铜川金华山煤矿一口大口径瓦斯抽排孔,孔径850 mm,终孔深度401.6 m。从钻进方法、钻具级配、钻进技术参数、冲洗液、圆孔、溜孔、井底护管安装固结、充填循环泥浆、下管、固管、透孔放水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大口径瓦斯抽排孔小径透巷后的特殊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奎中  黄晟辉 《探矿工程》2018,45(8):28-33
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湘永地1井钻探工程,终孔深度2224.69 m,全孔取心钻探、录井及测井。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概况,钻井工程使用的主要钻井设备、录井设备及测井设备,湘永地1井岩心钻探工艺技术,针对钻探施工中遇到的孔内事故采取的技术措施及页岩气调查井钻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焦作-郑州天然气输气管道是较重要建设项目,输气管道起自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南止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该输气管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中等。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地裂缝、地面不均匀沉陷,黄土湿陷和沙土液化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有引发和加剧崩塌灾害的可能性,有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适当的预防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煤层气勘探井钻井中,经常发生井斜超标的现象,给后期钻井施工及煤层气抽排采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井眼报废。为此,分析造成井斜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井斜技术措施,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工程质量,有效降低钻井成本,加快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结合煤层气钻井施工实践,就发生井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大村勘查区溶洞、溶隙发育,煤层垮塌,加之瓦斯压力测试、煤层气试井对孔壁的破坏,施工难度大。为了解决上述钻探施工难题,从钻孔结构设计、钻头选型、钻井液使用、套管使用等方面入手,采取相适应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保证了该地区钻探施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水平井A点前钻井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失稳、煤层坍塌等复杂情况的现状,选用"减少储层损害、减少环境污染"的"双保"(易降解,有利于环境保护;易酸化解堵,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天然高分子钻井液体系及分段采取合理的维护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史红刚 《探矿工程》2014,41(10):58-60
大斜度定向井能够穿越多个油层,增加油气泄漏面积,从而提高单井产量。通过对葡182-斜154井施工难点分析,在施工前进行了井身结构及轨迹剖面优化,施工中,选用合理的钻具组合及钻进参数,配以井眼清洁技术、减少摩擦阻力降低扭矩技术、井壁稳定技术等安全钻井技术措施,保证了这口大斜度定向井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20.
A new natural gas pipeline with a 0.90-m diameter is under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a gas connection between Turkey and Greece as well as to create a gas ring for southern Europe. The new pipeline route lies next to an existing small diameter gas pipeline broken by a landslide that occurred in February 2006 near Karacabey (Bursa). Although the existing pipeline has been temporarily repaired, either the pipeline route should be relocated or the landslide should be stabilized. The geological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study area reveals that relocation is not feasibl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other landslides in close vicinity to the sit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the landslide and to suggest possible remedial measure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surface geological mapping, trial pitting, drilling with field tests, inclinometer measurements, laboratory testing, and limit equilibrium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e unconsolidated clayey soil slid on claystone along a non-circular failure surface. Based on the gathered data, possible remedial measures including partial removal of landslide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of toe buttresses, slope flattening, lowering the pipeline, and surface drainage systems were evaluated. These are suggested to prevent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landslide, and thus to establish a safe route for both the existing and the new pipeli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