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浙江省石平川钼矿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火山活动带。研究表明石平川钼矿应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钼矿;发育的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泥化及碳酸盐化。其成矿阶段包括成矿早期的钾长石化阶段、硅化辉钼矿化阶段以及绢英黄铁矿化阶段。石平川钼矿矿化应始于钾长石化阶段的晚期,此时辉钼矿以浸染状形式发育;硅化辉钼矿化阶段是辉钼矿沉淀的主要阶段,此阶段辉钼矿主要以鳞片状和脉状发育于脉体中;绢英黄铁矿化阶段贡献了部分的钼,此时钼以浸染状、细脉状及网脉状发育于裂隙及早期的绢英岩化脉体内。硅化辉钼矿化阶段脉体与绢英黄铁矿化脉体的分布区域与矿体分布区域一致,表明这两个阶段贡献了石平川矿区绝大部分的钼的矿化。  相似文献   

2.
安徽马头矿床马头矿段钼矿是采用了物探、化探、地质基础工作与钻探等综合手段进行勘查发现的矿床,在总结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钼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志留系的接触带中,另赋存于钾长花岗(脉)岩内及其附近,本矿床应属斑岩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有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及接触带,受侵位作用形成的破裂带控制,岩体接触带附近岩体与围岩中节理、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成矿作用与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蚀变有密切关系。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辉钼矿石、细脉状辉钼矿石,本矿床含矿母岩应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晚期-期后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3.
广西油麻坡钨钼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总结了广西油麻坡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将矿床的矿化类型大致划分为矽卡岩型白钨矿和石英脉型辉钼矿,两者是同一含矿热液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前者主要产在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后者的产出不受岩性控制,多以网脉状充填在围岩裂隙中,并可见少量石英脉型辉钼矿体叠加在早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白钨矿体之上。本次研究对代表性钨钼矿石样品进行了C、H、O、S同位素测定,并对石英脉型辉钼矿矿石内的石英进行了包裹体的测定,结合油麻坡花岗闪长斑岩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流体及矿质起初主要来源于斑岩体,在岩体上侵过程中,可能萃取了部分古生代地层中的成矿物质,热液演化后期伴随有大气降水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具有混源特征,流体体现为岩浆期后中高温_低盐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研究区含矿石英脉及云英岩化石英脉中6个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测定,获得石英脉型辉钼矿等时线年龄及模式年龄分别为(157.2±1.4)Ma和(158.5±2.6)Ma,云英岩化性辉钼矿模式年龄为(185.4±2.5)Ma,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时代相当。其成矿机制可归纳为:矿化围岩云英岩化→第一期成矿(早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矿)→第二期成矿(晚期石英脉型矿化多金属矿)。其中云英岩化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必要前提,第一期云英化岩型多金属成矿作用是第二期石英脉型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是东秦岭新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合峪岩体童子庄复式花岗岩体和隐爆角砾集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的穹丘体状。矿石类型以辉钼矿矿石、黄铁矿-辉钼矿矿石为主。钼矿化主要呈细脉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脉体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特点:从隐爆角砾岩体向外,蚀变表现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粘土化分带。成矿经历了岩浆期、透岩浆流体期。该区燕山期斑岩岩株、隐爆角砾集块岩体是主要的找矿标志;合峪岩体及相类似岩体是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西城门山铜矿铼-锇同位素年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吴良士  邹晓秋 《矿床地质》1997,16(4):376-381
城门山铜矿中,侵入到花岗闪长岩中的石英斑岩,其Re-Os法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40×106a,进而确定了该区二次岩浆侵入活动时间相隔约10×106a,在这期间内,岩浆由中酸性演变为酸性;与其相应的成矿作用则从夕卡岩型铜、硫矿化演变为细脉浸染型铜、金矿化,构成了一个演化序列。在细脉浸染型辉钼矿化作用中,石英细脉中辉钼矿比石英斑岩中浸染状辉钼矿形成略早,二者在空间上呈正消长,而整个成矿过程大约经历了4×106~3×106a。  相似文献   

7.
雪鸡坪铜矿床产于印支晚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为一斑岩型铜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有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细脉状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及微细脉状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 Cl子矿物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高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可能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2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 Cl-CO2-H2O体系热液,与前者来源明显不同;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推测其可能较多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雪鸡坪铜矿床为不同来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浙东南石平川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平川钼矿床位于浙东南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断裂之间的火山坳陷带相对隆起区,空间上和成因上均与燕山晚期侵入的钾长花岗岩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次为碳酸盐化。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87±1)Ma[锶初始值I(Sr)=0.713 36],形成时间为晚白垩世。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温度为114.4~325.8℃,集中于170.2~227.0℃。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D)为-52.8‰~-64.9‰,δ(18O)为-3.85‰~-7.27‰,反映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为+3.14‰~+4.19‰,表现为岩浆硫特征。辉钼矿Re的质量分数为15.05×10-6~37.65×10-6,与其他钼矿床中辉钼矿Re质量分数的对比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以上研究表明石平川钼矿床属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白山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是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钼矿.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脉体发育顺序依次为:早期石英-钾长石脉、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和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早期石英-钾长石脉中主要发育纯CH4包裹体(PC型)、CH4-H2O型包裹体(C1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320 ~420℃,盐度为1.98% ~ 8.79% NaCleqv;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中发育含子晶包裹体(S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60~ 400℃,盐度为1.49%~8.65% NaCleqv;石英-辉钼矿脉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发育W型、S型和CO2-H2O型包裹体(C2型),均一温度分别为200~ 240℃和140 ~ 240℃,盐度分别为2.14% ~8.10% NaCleqv和0.33%~ 10.22% NaCleqv,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分别为100~ 160℃和0.17%~4.86% NaCleqv.估算的石英-钾长石脉体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形成压力分别为105 ~ 221 MPa和15 ~ 285MPa.成矿流体由高温、富碳质、还原的岩浆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碳质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阶段温度下降,早期流体中的CH4还原HMoO4-的高价钼,从而形成辉钼矿,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中带南侧,东西向的大东山-贵东花岗岩体与北北东向四会-吴川深大断裂交汇的部位。矿区包含燕山早期斑岩型钼矿床和发育在泥盆系碳酸盐地层中的似层状Cu-Pb-Zn矿床,其中似层状Cu-Pb-Zn矿床与斑岩系统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依据斑岩体系中石英脉的矿物组合、蚀变特征、脉体结构构造及空间分布等特征,划分出四期石英脉:早期无矿石英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铁矿脉和少量晚期石英-铅锌铜矿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所有的石英脉中  相似文献   

11.
王吉琚  余和勇 《矿床地质》1992,11(4):331-340
青龙—阜新构造岩浆成矿带,展布2类5型中生代花岗岩27处,分5次侵入,燕山期第2序Ⅰ型细粒二长花岗岩与成矿直接有关。两大矿源层——建平群中的钼铜金硫和长城系中的铅锌锰铁。壳源重熔花岗岩浆以多种方式将多源成矿物质汇集成多种类型的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形成紧密共生有规律展布的花岗岩成矿系列。在水平方向上以花岗岩体为中心划分出四个成矿带和相应的三套围岩蚀变组合。火山机构中由下而上呈现两层楼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福建武夷山上西坑钼矿为中温热液型钼矿.文章根据野外考察,在岩相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矿相学及辉钼矿矿石矿物学的系统研究,得出上西坑钼矿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构造角砾岩型、石英脉型.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以细-中细粒鳞片结构为主,局部呈现厚板状、带状分布;矿石矿物辉钼矿铅灰色,多色性明显,2H多型,矿物成分中杂质含量较低,Re含量为1.479 ~34.35μg/g,显示其矿源为壳幔混合源;Re作为伴生矿产,具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北京平谷万庄金矿产于燕山沉降带内的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中,金矿化受燕山期三百山岩体、变质地层、层间虚脱构造及多期活动的NE走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呈筒状、扁担状及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为主。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多金展硫化物型和硅化黄铁矿型。矿区内矿化水平分带性明显。自三百山岩体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居中,依次发育有热液脉型铜矿化、夕卡岩铜金矿化和热液型金矿化,其中前两者未形成县有工业意又的矿床,仅第三者形成具有工业意又的万庄金矿床。矿区内大古界密云群基底变质岩为万庄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源,三百山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含矿热液,并与循环大气水混合促进了金的沉淀。中元古代长城系碳酸盐岩成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万庄金矿为一层控特征明显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张万良 《地质力学学报》2013,19(2):152-161,187
下庄矿田是我国落实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矿床和矿点分布在贵东岩体的东部,受构造、岩性联合控制,矿化类型有硅化带型(群脉型)、交点型、蚀变碎裂岩型和花岗岩外接触带变质砂岩型,矿床形成后经历了华南地壳的新生代特别是晚新生代的隆升和剥露。成矿后的构造活动研究表明,上洞断裂和马屎山断裂是矿田的保矿构造,它们形成时代较新,联合控制了下庄断块的下陷,保护了之前形成的铀矿免受或少受侵蚀破坏,这也是贵东岩体东部有矿西部无矿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矿田内矿化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或分带性:即产于花岗岩边部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大理岩内;产于花岗岩小突起内侧及其顶部外接触带伸枝脉岩的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体,前者呈厚板状透镜体面型分布,后者则呈脉状线型分布于围岩地层中;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上部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矿体,其因受区域NE向白干湖深大断裂构造限制,多呈低缓角度的平行脉状充填于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的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等特征,矿田内的矿化蚀变可划分为3种:即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包括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等)和硅化.研究表明,矿田内矽卡岩型白钨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化和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化构成一个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田成矿系列,属于岩浆期后高温-气化热液交代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银山矿床成矿特征及其与邻区矿床的对比,论证了在该矿新发现的一种成矿作用──构造动力热液成矿作用;提出矿床的火山-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与石英斑岩岩浆阶段关系更为密切,形成内带为斑岩型Cu-Au矿体和外带为脉型Cu(Au)、CuPbZn、PbZnAg矿体的成矿系列。根据这两种成矿作用的时空关系,指出银山矿床是构造动力作用热液与火山-岩浆热液双重耦合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耀忠 《福建地质》2012,31(2):140-146
南平下明洋铅锌钼多金属矿区土壤测量发现Pb、Zn、Mo、W、Bi等异常。北部西部以Pb-Zn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较紧密,异常浓度以外带为主;东南部岩体接触带附近以Mo-W-Bi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紧密,异常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规模较大。分析认为矿区土壤Pb、Zn、Mo、W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8.
冈底斯地块南北缘是西藏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在该地块北部首次发现的甲岗钨-钼-铋-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不同于其南部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新类型,该矿床的发现是藏北地区内生金属矿找矿的重要突破。目前,矿区内共发现规模大、品位高、易采易选的黑钨矿-辉钼矿-石英脉10余条。脉体赋存于区内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并以内带为主。通过对矿脉等的同位素、包裹体等的初步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喜山早期碰撞型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属典型的岩浆气液充填型黑钨矿-石英大脉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成矿作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嵩县南部鸡蛋坪组脉型钼矿的定义、分布规律及矿床特征等研究,对该区脉型钼矿床前景进行预测,为豫西寻找该类型矿床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哈赞布拉克金铜矿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钼铅锌成矿带.矿化产于华力西中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内,主要蚀变为围岩地层中的角岩化,闪长岩中的钾化、绢云母化、青盤岩化及含矿岩石中的硅化、碳酸盐化等,矿区发现Ⅰ、Ⅱ、Ⅲ号三个矿化带,以Ⅱ号矿化带规模最大,矿床为铜、金共生矿化,矿化成因类型为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矿化主要受岩浆岩和构造控制,矿床为先期斑岩型矿化,伴矽卡岩型矿化,经后期热液改造叠加的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