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黄羊山石墨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造山带南部的卡拉麦里地区东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国内外首个产于花岗岩体中的超大型石墨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与黄羊山碱性花岗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矿石具独特的球状构造,球体中石墨与长英质矿物及磁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密切共生。为确定黄羊山石墨矿床的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本文开展了球状矿石中的石墨拉曼光谱分析和C同位素测试,对与石墨密切共生的金属硫化物开展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黄羊山矿床球状矿石不同部位石墨的拉曼谱峰相似,显示具有很高的结晶程度,估算结晶温度为750~800℃;7件石墨样品的δ~(13)C值在-19.27‰~-19.90‰,分布非常集中,介于岩浆碳值和有机碳值之间,表明具有两者的混合来源。4件磁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集中在-2.3‰~-2.9‰之间,接近原始地幔值;在Pb同位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 Pb=18.114~19.040,~(207)Pb/~(204) Pb=15.448 ~ 15.543,~(208) Pb/~(204)Pb=38.253~38.915)显示较好的线性关系,延伸方向与地幔演化曲线的延伸方向基本一致;S-Pb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与石墨共生金属硫化物具有幔源特征。综合黄羊山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特征、石墨及共生硫化物的物质来源等研究结果,本文初步认为,黄羊山石墨矿床形成于碱性花岗岩的岩浆作用阶段,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物来自岩浆混合作用中的幔源基性端元,碳质由于岩浆同化混染作用达到饱和,在硫化物的催化下沉积形成石墨。  相似文献   
2.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红石岗铅锌矿段产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中,矿段内主要发育脉型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矿脉的产出受不同方向的构造断裂带控制。Ⅰ号脉为红石岗矿段主矿脉之一,矿脉中共圈定出5个主要的工业矿体。为研究该矿段铅锌矿化富集规律,本文利用OPIS软件对红石岗矿段Ⅰ号脉的控矿断裂的形态及主要矿化指标的空间变化进行了趋势模拟。结果表明,17勘探线-600-750 m标高处,以及10勘探线及1勘探线-600-700 m标高处仍具有寻找工业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五星山–五凤金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低硫型热液金矿床。矿体产于碱长花岗岩和金沟岭组火山岩地层之中,其产出受断裂、裂隙和次火山岩脉内外接触带构造控制。本文对五星山–五凤矿区岩浆岩开展了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9.2±1.7 Ma,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区内岩浆岩富SiO_2(74.75%~75.45%)、K_2O(3.73%~4.46%),贫Al_2O_3(12.09%~12.86%)、Ba(8.31×10~(–6)~281×10~(–6))、Sr(6.96×10~(–6)~61.3×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型的右倾型,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01~0.23),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具有典型A2型造山后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后陆壳伸展环境。而五星山–五凤金矿床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表明五星山碱长花岗岩早于金成矿时代,两者之间无成因联系,金矿化应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构造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4.
沙布楞山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脉状铜锌矿床,其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内,受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制。依据矿物组合和矿脉穿切关系,可将成矿作用分为:辉钼矿-石英阶段(Ⅰ阶段),含铜锌硫化物阶段(Ⅱ阶段),石英-方解石(Ⅲ阶段)三个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沙布楞山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Ⅰa和Ⅰb型)、富气相包裹体(Ⅱa和Ⅱb型)和含子矿物包裹体(Ⅲ型)。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13~412℃和3.2%~48.5%NaCleqv、310~367℃和1.0%~7.8%NaCleqv、178~283℃和2.7%~5.0%NaCleqv。计算获得压力为15~32MPa,对应估算的成矿深度为3.2~4.4km。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表明,主成矿阶段(Ⅱ阶段)包裹体中普遍含有CH_(4)±CO_(2)成分,表明沙布楞山铜锌矿床主成矿阶段属于含CH_(4)-CO_(2)的中高温-中低盐度体系热液。不同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的δD值为-136‰~-146‰,估算的成矿流体δ^(18)O_(H2O)值为-4.38‰~5.42‰,显示初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流体较低的δD值和CH_(4)等烃类组分的存在,表明该矿床的形成可能受到了地层有机质的影响。硫化物原位微区的δ^(34 )S值变化范围为-0.8‰~-9.0‰,说明沙布楞山矿床成矿物质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的特征并有地层的混染作用。综上分析认为,沙布楞山矿床成矿机制为源自深部的含矿热液向浅部运移的过程中发生沸腾作用,并与地层产生交代反应,导致CH_(4)、CO_(2)逃逸,最终诱发矿质富集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5.
杏山峪矿段是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的铅锌矿段之一,发育脉型的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矿体主要产于七宝山次火山杂岩体中。为研究该矿段铅锌矿化富集规律,本文选取杏山峪矿段Ⅰ号铅锌矿脉,利用OPIS软件对该脉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及控矿断裂面产状等进行趋势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Ⅰ号脉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结果表明,该矿脉HB23线以西深部-430 m标高以下及HB9至HB11线-330~-430 m标高处位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一主体产于海西期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体内的大型石英脉-蚀变岩型矿床,目前对其金、铜成矿时代认识主要有海西期、燕山期(148~123.35±0.8)Ma及108~98Ma等3种不同观点。本文利用矿区新发现的穿切金-铜矿体的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成矿时代进行了重新限定,确定了矿区金-铜成矿作用时代上限为109 Ma,提出了矿床形成时代介于(123.35±0.8)~109 Ma,金-铜矿化与燕山晚期细粒(花岗)闪长岩活动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东山湾钨钼多金属矿床为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斑岩型矿床,产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与二叠系的接触带附近。该矿床主要发育细脉、微细脉浸染型矿化,其钨钼银多金属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黑钨矿-锡石-毒砂-石英阶段(Ⅰ)、毒砂-辉钼矿-石英阶段(Ⅱ)、银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Ⅲ) 3个阶段。为了系统研究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的来源、性质及其演化特点,对不同成矿阶段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及碳、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Ⅰ、Ⅱ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32.7~321.7 ℃和201.2~352.7 ℃,盐度(w(NaCl))分别为3.4%~9.8%和4.1%~10.4%,成矿流体属中温、中等盐度不均匀的NaCl-H2O体系型热液;Ⅲ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98.6~273.5 ℃,盐度为5.0%~8.4%,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均匀的NaCl-H2O体系型热液;Ⅱ阶段石英样品的δ18O值为7.5‰~9.0‰,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H2O-SMOW值与δ13CPDB值分别为-175.6‰~-160.3‰与-23.5‰~-20.1‰。成矿流体具有岩浆分异热液的特点,并伴随大气降水的大量加入,流体运移过程中地层有机质的加入导致了成矿流体具有较低的δDH2O-SMOW值、δ13CPDB值;成矿流体的不混容作用、大气降水的加入是导致区内钨钼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而银多金属矿化则可能由成矿流体的降温冷却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为一大型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分为两期5个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表明:Ⅰ-1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VL型)、富气相包裹体(LV型)及含Na Cl子矿物三相包裹体(SL型)。V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375.4℃~479.8℃,盐度为10.73%~13.73%Na Cleqv;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415.2℃~458.4℃,盐度为5.32%~7.67%Na Cleqv;S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434.6℃~497.5℃,盐度为42.15%~45.25%Na Cleqv。Ⅰ-1阶段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的不混溶Na Cl--H2O体系热液。Ⅰ--2阶段发育VL型和LV型两类包裹体,V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02.3℃~345.7℃,盐度为5.17%~11.22%Na Cleqv;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65.7℃~381.9℃,盐度1.98%~5.01%Na Cleqv。Ⅰ--2阶段流体性质为中温、中等盐度的不均匀Na Cl--H2O体系热液。Ⅱ--2阶段(主成矿阶段)主要发育V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65.9℃~258.7℃,盐度为0.83%~5.62%Na Cleqv,说明流体性质为中--低温、低盐度的均一Na Cl--H2O体系热液。在流体由中--高温、高盐度不均匀Na Cl--H2O体系向中--低温、低盐度的均一Na Cl--H2O体系热液演化的过程中,金属元素逐渐富集并最终形成矿床。包裹体中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证明早期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而晚期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9.
双尖子山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境内,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为了确定矿区内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的蚀变斑岩与银多金属矿化在成因上的联系,及其物质来源特点,笔者等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出露的近矿蚀变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48. 3±1. 2 Ma,属早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该岩体形成于银多金属矿化之前,在成因上与银多金属矿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锆石原位Lu-Hf 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双尖子山矿区早三叠世蚀变斑岩的n(176Hf)/n(177Hf) 值在0. 282805~0. 282993452之间,εHf(t)值介于6. 3~12. 9之间。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的峰值年龄集中在528 Ma到631 Ma之间,显示出亏损地幔或新生地壳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雪鸡坪铜矿床产于印支晚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复式侵入体内,为一斑岩型铜矿床。矿床形成经历了多阶段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有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细脉状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及微细脉状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及碳、氢、氧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微细脉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石英中主要发育含Na Cl子矿物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中高温、高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可能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侵入体;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中主要发育含CO2三相及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Na Cl-CO2-H2O体系热液,与前者来源明显不同;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 Cl-H2O体系热液,推测其可能较多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雪鸡坪铜矿床为不同来源、不同地球化学性质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