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冠疫情背景下,为激发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创建更加高效的在线课堂,本文基于钉钉直播平台和iMindMap软件,契入思维导图教学工具构建初中地理在线翻转课堂,为后疫情时代的初中地理在线教学模式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普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海量网络资源和新技术的支撑下,深圳市南山区在地理教学方面尝试探索新型混合式学习方式,即线上开展以培养文献检索等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为主的学习活动,线下开展以田野考察为主的调查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式学习.本文以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的修建为例,线上指导学生综合分析服务业区位的方法,线下以南山区中医院的选址利弊为案例进行实地考察.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开展,用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影响服务业区位因素的过程中获得不同角色的身份意识,并将其与相关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性任务真实融合,完成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3.
赵希宁 《地理教学》2021,(1):49-50,58
无论是出于应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在线教学急迫需求,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大趋势,加快中学地理网络在线教学设计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探究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地理在线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与实施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学地理在线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与要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中学地理在线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袁振杰  周健好  谢宇琳  朱竑 《地理研究》2022,41(6):1684-1699
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造就了“以家为校”的特殊教育现象。但疫情背景下居家学习引起的人地矛盾和协商问题尚未被充分认识。从替代性学习空间建构的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建构学习空间的行为、过程和“矛盾–协商”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发现:① 居家学习不仅是学习场所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时代意义,其空间机制是教育空间与家空间的互嵌,从而赋予了教育行为新的空间过程和意义。② 居家替代性学习空间建构的过程是学习空间与家庭物理–生计空间和社区–家庭生活空间相互嵌套的复杂动态过程。其中,学习空间的大小和质量与家庭和社区的经济社会情况紧密相关;学习行为嵌入家庭日常生活后,学习空间与家庭生活空间的边界被模糊化,为居家学习带来干扰;③ 学生拥有居家建构学习空间的能动性和自主权,并灵活运用空间、时间、身份策略诠释家空间与学习空间的时空关系,也协调“家人”与“学生”的身份表达。研究在理论上探索教育和学习行为与空间的互嵌关系,在实践上反映和反思新冠背景下居家学习引起的教育人地矛盾和协商问题,服务于构建有序高效的居家教学。  相似文献   

5.
冯萍 《地理教学》2021,(16):9-12,39
基于疫情防控时采取在线教学的背景,本文结合空中课堂视频资源,开展高中地理在线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时运用问卷与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前课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元认知能力以及持续使用该教学模式的意愿,以此分析在线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归纳总结该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新冠肺炎的疫情背景下,全国范围内,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纷纷开始了网络直播教学。网络直播课堂的学习环境与线下课堂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种变革也是顺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从地理资源、学习工具、地理情境、学习管理、学习形式及师生关系六要素着手,构建了地理直播课堂学习环境分析框架,分析不同学习层次、不同课型的八门地理直播课例的学习环境,根据两轮课堂观察和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地理直播课堂学习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学习"成为未来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有效发展的"微学习"必须依托微课程这一载体。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照顾个体差异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将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呈现和引导不够明确。特别是在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师生不便面对面交流,线上线下混合式居家学习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们尤其需要为学生呈现更加科学、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课程目标的要求,再次阐释学习目标的概念及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廖洁英  许波 《地理教学》2013,(21):25-27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同时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些表述突出和强调了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正>一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制定了干部交流轮岗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干部在职学习、网上在线学习等相关管理制度,推进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建设。建立了《局领导AB岗替补工作制度》,进一步科学规范了领导班子会议和议事规则。二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按照三年可以交流、五年应该交流、八年必须交流的原则,采取上下交流、内外交流、异地交流、旗县区局主要负责人异地任职的办法,对3名旗县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和部分科室的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交流,同时与地方政府进行干部交流,拓宽了干  相似文献   

11.
胡祝娟 《地理教学》2014,(14):58-60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Google Earth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它给地理教学与信息整合带来了新的思路。美国可汗学院在全球掀起的在线学习的浪潮也让我们不由地卷进了微视频制作的大军。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把Google Earth及微视频开发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呢?接下笔者将结合自己基于Google Earth平台制作的微视频"初识经纬线"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实践,以"地球公转——四季的形成"一课为例,从组织与管理、流程与实施、体会与启示等方面,阐述了"空中课堂+腾讯会议+畅言平台+晓黑板"等多元平台融合应用的初中地理在线教学,提出了"卡片式"在线备课与在线教学、师生共创校本学习资源等经验,较好地体现了个别化学习辅导和个性化发展引领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对师生关系、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课堂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师生关系从过去的命令与服从走向尊重与合作,从过去的传递与记忆转化为合作与交流。在课程目标上,知识、能力与情感三维一体、相互促进,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MapStatsforKids是美国联邦政府专门为14~16岁的中学生开发的一个学习网站。该网站旨在通过图文声并茂的网络文本和富有趣味性的在线学习游戏,教会学生分析各种统计数据、图表与地图,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提高地理素养。我国的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MapStatsforKids上选择新颖实用的地理信息资源,自然融人到地理教学中,为地理课堂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5.
蔡明 《地理教学》2020,(8):22-26,38
如何将当前疫情呈现出的空间分布、时间过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信息,转化为地理课程资源?如何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相关地理问题?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问题设计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戴剑 《地理教学》2023,(4):28-31
气候问题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气候变化的驱动、课程标准的要求、气候教育的复杂性和校外开展气候教育的优势,为开展气候教育及相关学习实践提供了空间与支持。在此背景下,学情的差异性与气候学习内容的多元性,决定了青少年学生的气候教育应以进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其中,课程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聚焦点和落脚点,主题开发要针对不同学段开展进阶式气候变化主题课程设置,同时,要遵循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六步法”,落实活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双娜  洪祎君 《地理教学》2022,(11):61-64+50
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具有实践性强、探究性强的特点。研学旅行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并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同时存在实践性不强、探究性不够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学习素养的内涵和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以探访中国气象局为例,阐述了“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结果显示,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地理研学活动项目化学习设计不仅增强了研学活动实践与探究的学习效果,还促进了学科素养及学习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王鑫鹏  朱雪梅 《地理教学》2022,(7):55-58+64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是深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应用的新模式。本文以“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为例,通过对教学设计修改与反思,提出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在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媒体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加强教师线下指导、个性化使用在线资源和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等建议,以期促进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许多教师也正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尝试。地理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学习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等步骤,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