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盛峰  张永仙 《地震》2021,41(4):203-217
20世纪90年代由世界多个国家的地震学家围绕“地震可否预测”问题进行国际讨论后, 人们开始思考适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规则应该有哪些, 尤其是地震学家针对地震预测研究中所采取的途径和工作思路开始发生了变化。 2007年开始的“区域地震似然模型”(Regional Earthquake Likelihood Models, RELM)工作组和由此进一步而来的“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Collaboratory for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Predictability, CSEP)计划开始之后, 一大批地震预测模型和与评估其预测效能有关的统计检验方法加入进来, 在设立相同的预测规则和使用统一的数据来源下, 通过全球设立不同测试中心的方式, 共同参与到对地震可预测性问题的系统研究中来。 当前, CSEP计划已由开始的1.0阶段发展至2.0阶段, 为使读者了解与这几项国际合作研究相关的工作主旨和发展历程, 本文总结了与CSEP工作1.0阶段相关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法国DEMETER(De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ransmitted from Earthquake Regions)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专门针对地震电离层扰动监测的电磁卫星, 于2004年发射, 2010年底结束运行, 共在轨飞行6.5年, 获得3万多条整轨数据, 为地震监测及电离层物理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全球科学家利用这颗卫星的数据开展了大量的地震应用研究, 发表文章上百篇, 将电磁卫星的地震应用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中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于2018年2月2日成功发射, 目前已完成在轨测试并交付使用, 科学数据也已正式对外发布。 如何充分发挥CSES卫星的应用效能, 将空间电磁监测向业务化运行转化, 总结和思考DEMETER卫星的技术进步、 研究成果及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十分重要。 因此, 本文着重介绍DEMETER卫星在地震监测应用领域的代表性研究进展, 并结合CSES卫星的设计和运转实践, 对未来空间地震电磁探测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际上土动力学和岩土地震工程方面召开了两次重大学术会议,即2004年1月在美国Berkeley召开的第11届国际土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学术会议(11thSDEE)以及和2004年8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13thWCEE),对这两次会议中有关砂土液化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力求反映液化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第13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概况。内容涉及大会报告和6个专题(工程地震、岩土地震工程、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综合减灾与社会经济问题以及近期地震的经验教训与地震工程实践)。作者还对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地震工程最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作以论述。最后,根据对本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认识,作者对如何办好由中国地震局主办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谈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笔者愿以此文使国内同行对本届大会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地震目录是地震监测预报、地震活动性等研究的重要资料.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近几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地震记录,为实验场的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地震台网密度和仪器观测精度是逐步提高的,不同时期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存在差异,因此进行现代仪器观测记录的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分析,对正确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震级—序号方法、最大曲率法(MAXC,Maximum Curvature)和拟合度检测法(GFT,Goodness-of-Fit Test)分析了川滇地震科学实验场地区1970—2018年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值,得到了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实验场地区及其内部各地震区(带)MC值变化趋势大致为1970—1986年ML2.0~2.6,1987—1999年ML2.5~2.6,2000—2008年后ML1.4~2.1,2009—2018年ML1.2~1.9;实验场地区MC值的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东北部和西南部较低、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的特征,其中云南最南端的澜沧—耿马区和思普区、四川西北部的理塘—木里区以及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带MC值普遍较高,云南北部和四川南部的松潘—龙门山带、安宁河带、元谋区、楚雄—建水带和大理—丽江—盐源区MC值普遍较低;强震会使MC值出现突然升高、之后逐渐恢复的现象,其中MC值升高程度与震级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强震导致的MC值升高是MC值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A MS6.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21 May 2021 in Yangbi county, Dali prefecture, Yunnan, China, at 21: 48 Beijing Time (13: 48 UTC). Earthquakes with an M3.0 or higher occur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ain shock. Seismic data analysis is essential for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2021 Yangbi MS6.4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the seismotectonics of northwestern Yunnan.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EA), has compiled a dataset of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from 157 broadband stations located within 500 km of the epicenter, and has made this dataset available to the earthquake science research community. The dataset (total file size: 329 GB) consists of event waveforms with a sampling frequency of 100 sps collected from 18 to 28 May 2021, 20-Hz and 100-Hz continuous waveforms collected from 12 to 31 May 2021, and seismic instrument response files. To promote data sharing, the dataset also includes the seismic event waveforms from 20 to 22 May 2021 recorded at 50 stations of the ongoing Binchuan Active Source Geophysical Observation Project, for which the data protection period has not expired. Sample waveforms of the main shock are included in the appendix of this article and can be downloaded from the Earthquake Science website. The event and continuous waveforms are available from the Earthquake Science Data Center website (www.esdc.ac.cn) o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7.
本程序是根据罗兰格等在1985年(中国地震)1卷4期发表的“地震综合预报”文章中提出的地震三要素的综合计算公式,用Visual Basic(刘瑞新等,2000)编写的。用此程序可以很方便的对任何监测区,定量的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综合预报计算,作为实际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An MS7.4 earthquake struck west China in Maduo county, Guoluo prefecture, Qinghai province on May 22, 2021, at 2:04 Beijing time (18:04 UTC on May 21, 2021), which broke the quiet period of Chinese mainland for 1382 days without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7 or higher.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data sequence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Maduo earthquake and the Bayan Har block.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EA), compiled observation data recorded through 57 broadband seismometers within 500 km of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and intended to share for further researches in earthquake science community. The shared dataset included waveforms of the event and its sequence with magnitudes of 3.0 or higher that occurred between May 22–31, 2021 with a sampling rate of 100 sp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waveforms of 20 Hz and 100 Hz. Additionally, the seismic instrument response files also were shared. The event and continuous waveform records could be downloaded by submitting a request through the web platform of the Earthquake Science Data Center of th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EA (www.esdc.ac.cn).  相似文献   

9.
傅莺 《震灾防御技术》2014,9(S1):600-608
本文采用朱介寿等(1984)提供的非均匀速度模型,使用Hypo2000地震定位方法,筛选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8年的2723条地震记录进行精定位;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介于5-20km之间,平均震源深度是12 km。结合地震震中分布图、震源深度剖面图、M-T图等结果,得出汶川MS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地震活动性比中段和南段的活动性弱;时间越临近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周边的应力场逐步增强,靠近汶川主震区域的震群活动有增加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王绳祖  张宗淳 《地震地质》2003,25(2):227-236
根据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塑性流动波 (网络波 )的观点 ,在采用和改进以往对于亚洲中东部其它地区网络波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地震活动沿塑性流动网带的迁移、速度场及边界起波期等研究 ,绘制了中国东南地区网络波走时等值线图和波峰带分布图 ,初步展示了网络波控制下的地震能量背景 ,为进一步的研究及该地区地震能量背景的物理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分中心(CSNDMC)在管理好自己的网站的同时,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负责第三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ICCE)等5个地震学学术性网站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其中,ICCE网站对ICCE会议的成功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地震局子站点是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对中国地震局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版网站;中国地震学会网站(中、英文版)搭建了宣传和推动学会工作的又一重要平台;IASPEI强地面运动委员会通过自己的网站实现了与全世界同仁的交流合作,并定期出版《电子通讯》,成为了IASPEI最活跃的委员会之一;地震灾害与减轻国际培训班网站的建立也有利于该培训班的顺利举办。这些学术性网站具有以下特点:①影响的国际性;②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和联想性;③功能的实用性;④风格的简约性。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大会于2015年11月1-4日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召开。本文介绍了大会概况;阐述了大会设置的21个专题,并综述了场地效应和小区划,斜坡、河堤、大坝与废弃物填埋场,地震危险性与强地面运动,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共4个重要专题分会的交流内容;通报了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及其问题技术委员会(TC203)全委会内容和决议事项;论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亮点,包括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灾后重建催生了岩土工程共享数据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研究成为国际岩土地震工程一大热点研究领域;提出了在液化机理、液化势评价、液化后变形和基于性能的抗液化工程设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运动颗粒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斜坡破坏的全过程数值模拟;"Ishihara-Idriss-Finn演讲特别分会"成为本次会议一大亮点;2010-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序列(CES)发生后,美国与新西兰开展了非常紧密的合作调查与研究工作,并在地震序列认识、灾害快速评估、确保稳健恢复的政策与规划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方受益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13.
吕金霞  王晓青 《地震》2004,24(4):131-136
通过检索重庆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题录, 对1994~2002 年我国主要地震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地震文献量及其变化进行了计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地震中文期刊文献总体上表现为学科相对集中, 近年主要中文地震科学类期刊的文献总量随时间相对下降, 研究的学科范围有所扩大; 理论地震研究和工程地震等应用研究的加强表明了我国地震观测技术实力和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增长。 对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近年文献量的分析, 支持地震学文献总体学科分布高度集中的特点, 同时也表明了学科面需要扩大, 以适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 初步分析结果对开展地震学科文献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机器学习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爱璟  王伟君  彭菲  闫坤  寇华东 《地震》2021,41(1):51-66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特别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特征提取和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地震预测是复杂、涉及面广、不成熟而且充满争议的科学问题;其发展受到尚不清楚的地震机理和孕震结构、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地震科学研究的变革性进步,持续引领在地震断层行为和地震过程研究上的科技前沿,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决定采用竞争性的方式重新建设一个或多个新的地震科学中心,并公开征集新中心的建设愿景、科学方向、功能设置及基础设施建设思路。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积极响应并提出24份方案,本文予以概貌性描述,为进一步深入解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取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与阿古拉地震监测站分别记录的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418个地震事件,对2个台站所测定的地震震级分别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正式目录震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赤峰地震监测中心站震级平均偏差为 0.178,标准差为±0.312;阿古拉地震监测站震级平均偏差为0.194,标准差为±0.387。MS(CIF)MS(AGL)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38,表明二者震级偏差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另,统计分析了2个台站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方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Scherbaum et al. [(2004) Bull Seismolo Soc Am 94(6): 2164–2185] proposed a likelihood-based approach to select and rank ground-motion models for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in regions of low-seismicity. The results of their analysis were first used within the PEGASOS project [Abrahamson et al. (2002), In Proceedings of the 12 ECEE, London, 2002, Paper no. 633] so far the only application of a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PSHA) in Europe which was based on a SSHAC Level 4 procedure [(Budnitz et al. 1997, Recommendations for PSHA: guidance on uncertainty and use of experts. No. NUREG/CR-6372-V1). The outcome of this project have generated considerable discussion (Klügel 2005, Eng Geol 78:285–307, 2005b) Eng Geol 78: 285–307, (2005c) Eng Geol 82: 79–85 Musson et al. (2005) Eng Geol 82(1): 43–55]; Budnitz et al. (2005), Eng Geol 78(3–4): 285–307], a central part of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ground-motion model selection and ranking. Since at the time of the study by Scherbaum et al. [(2004.) Bull Seismolo Soc Am 94(6): 2164–2185], only records from one earthquake were available for the study area, here we test the stability of their results using more recent data. Increasing the data set from 12 records of one earthquake in Scherbaum et al. [(2004) Bull Seismolo Soc Am 94(6): 2164–2185] to 61 records of 5 earthquakes, which have mainly occurred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original study, does not change the set of the three top-ranked ground-motion models [Abrahamson and Silva (1997) Seismolo Res Latt 68(1): 94–127; Lussou et al. (2001) J Earthquake Eng 5(1):13–33; Berge-Thierry et al. (2003) Bull Seismolog Soc Am 95(2): 377–389. Only for the lower-ranked models do we obtain modifications in the ranking order. Furthermore, the records from the Waldkirch earthquake (Dec, 5th, 2004, M w = 4.9) enabled us to develop a new stochastic model parameter se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mpbell’s [(2003) Bull Seismolo Soc Am 93(3): 1012–1033] hybrid empirical model to SW Germany and neighbour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18.
姜丛  蒋长胜  张琰  毕金孟 《地震研究》2020,(2):208-215,417
跟踪和总结地震预测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是调整优化我国自主进行与地震预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反映近10年来国际上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与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国际科学研究计划介绍和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等方式,给出我国地震预测相关研究在国际研究体系中可能的位置,并概括了近10年来在全球性科学研究计划主导下国际上取得的主要科学进展,包括预测模型研发、提升预测可操作性、拓展地震减灾应用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地震预测相关学科的科学内涵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这些将对我国地震预测相关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香  王晓青  窦爱霞 《地震》2014,34(3):160-170
基于GIS的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MapEFMIS 2007 for Windows)是“十五”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地震应急指挥分项中的一部分。主要为地震现场指挥部应急指挥和现场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科学考察等工作提供公用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提高地震现场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ItisknownthatChinaisanearthquake pronecountryintheworldandisalsoacountrysufferingmostsevereseismiccalamitiesintheworld .China’sterritoryoccupiesabout 1 1 4oftheglobalconti nentalarea ,whileabout 1 3ofglobalM≥ 7.0continentalearthquakesoccurredin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