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卫通 《地理教学》2022,(5):42-45+53
地理专题复习中存在着综合思维培养的误区,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基于尺度思想,有意识通过不同时空尺度透析地理事象,实现具体地理问题的具体分析和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本文以降水专题复习为例,尝试通过梳理要素尺度体系,培养要素综合思维;构建时空尺度关联,培养时空综合思维;融合区域尺度转换,培养地方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l,01 20()4031761地理空间的尺度一结构分析模式探讨=Analytical sch即leonscal令structure ofg印graphical sPace噜学军,周成虎…//地理科学进展一2004,23(2)一107一114 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有关尺度的研究为基础,应用层次理论在大、中、基本三种尺度上,就有关地理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空间的尺度一结构分析模式进行探讨.初步建立了一种有关地理空间结构与功能表达的空间等级序列.指出:该等级序列能够反映地球表层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能够实现地理学的“宏观机制”研究与“微观机制”研究的结…  相似文献   

3.
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本文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有关尺度的研究为基础,应用层次理论,在大、中、基本三种尺度上,就有关地理空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一种有关地理空间结构与功能表达的空间等级序列,该等级序列能够反映地球表层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以其为基础开展地理空间研究有利于发现不同地理现象的内在成因及其发生机理(在基本尺度上),有利于发现区域不同地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变化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在中尺度上).与传统地理学对于地理空间研究的宏观有余而微观不足的特点相比,该等级序列能够实现地理学的"宏观机制"研究与"微观机理"研究的结合,是现代地理科学有关"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立峰  关洁  张雪 《地理教学》2019,(4):29-31,64
空间转换思维是地理空间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空间维度、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空间方向、空间距离等地理要素的转换进行教学,可增强学生对地理空间思维的敏锐性,并促进学生空间定位、空间综合分析、空间联想等能力的发展。本文将阐述地理空间转换思维的内涵与构成,针对其构成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地理尺度问题中不确定性原理的假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尺度是广泛存在于地学、生态学、气象、遥感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尺度研究可以避免 用错误的空间尺度观测问题和对因果关系的曲解.科学有效的尺度选择和尺度转换方法不可 或缺,而尺度转换问题是复杂的,在科学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进一步阐述尺度及尺 度转换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理论物理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以此为依据阐述 不确定因素存在于尺度问题中的必然性,同时提出“尺度态”的概念,并指出其本质就是尺 度转换问题中不确定性的表达,具体表现为不同操作尺度、不同研究结果的概率分布.试图对地理尺度及尺度转换问题在理论上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孟斌  王劲峰 《地理学报》2005,60(2):277-288
尺度问题在地理学、生态学和水文科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解决地理数据的尺度转换问题成为目前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地理信息科学相关领域中,地图学和遥感科学研究人员从尺度概念的理解到尺度转换的理论和方法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解决地理数据空间特征的尺度转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地理数据属性特征的尺度转换研究领域,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者提出的面域插值方法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在社会经济科学领域,“小区域统计学”也发展了一套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试图解决统计单元的变更问题。文章在全面回顾和比较不同研究领域解决“尺度转换”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面域插值方法和小区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
秦欣  董锡 《地理教学》2021,(20):31-3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设计是实现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本节课例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区域背景,基于"抵制新疆棉花"事件进行情境创设,建立合作探究式课堂.课堂教学中,通过转换空间尺度的分析设问,激发学生深度学习与思考.同时,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课标要求,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智、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突显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板块,是学生地理理论和地理事实结合的阵地,对学生地理方法、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透彻和深入地讲好高中区域地理是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研究的.本文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地理教学的研究价值和路径,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模式归纳为:①空间尺度划分,界定理论适用范围;②时间向度划分,力求历史与逻辑的同一;③概念梳理,为地理学思想引入提供前提保证;④地理学思想的引入,既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能力的最高体现.通过以上四个模块,力求全面而深入的讲好区域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地理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9,自引:18,他引:51  
大量研究证实,地理学研究对象格局与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均是尺度依存的,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尺度问题越来越展示出其重要性。针对地理学各个分支学科都不同程度存在诸如概念模糊、转换模式不统一、转换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标准等与尺度相关问题,本文对一些有关尺度转换的议题进行了探讨。在评述了尺度及其转换研究的地理学意义后,着重阐述了地理学尺度研究理论框架的内容和对象,提出了地理科学中需要解决的10个关键尺度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K902006020980地理尺度问题中不确定性原理的假设探讨=A hypotheticinvestigation about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in the geographyscale/孟宝,张勃…∥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6).—29~32阐述了尺度的概念,尺度转换的内容和方法,分析了尺度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初步探讨了尺度问题中不确定原理.指出,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在各认识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多是不精确的,而将不精确的信息和知识用于研究时,使得原本不确定的事物和现象更加模糊.图1参15(白世英)HBK9012006020981西方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
地理时空题是时间问题与空间现象的综合。地理时空题抽象、灵活、多变,能够综合考察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图图转换能力以及时空转换能力,历来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题型。由于地理时空题具有理科思维的特征,历来是文科考生最感头疼的问题,在复习中也容易出现多反复、难突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一类教学主题,揭示其渗透空间尺度思想的教学关键点,使其更具方向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天气与气候”的相关内容为例,围绕“渗透空间尺度思想有哪些教学关键点?”“如何从教学关键点入手引导学生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期望能给地理教学渗透空间尺度思想以及其他地理学思想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理学科具有显著的空间特点,决定地理高考试题的最大特色是"无图不成题"或者"无图考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地理题目中的图形信息,或者能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转换并表述为直观的图形信息。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有经验,通过想象、加工和转换,构建心理地图或者构画简易图形,并启发学生借助这些地图变换思维角度,整合思维成果,进而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爱娣 《地理教学》2013,(16):37-39
在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区域特征的分析是高考命题核心内容。区域地理教学容易出现为掌握大量的区域地理事实让学生机械记忆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增加学生的负担,并出现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不能有机结合、分析应用能力较差、地理空间尺度意识较差、知识不能有效迁移等问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应重在让学生学会构建和运用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进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能力。依据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阐述了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的构建和应用过程,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思维框架构建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秋伟 《地理教学》2011,(14):38-39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无图不成题”已成为一种趋势,地理教学中,只有实现图文转换的有效链接,学生的学习才会更轻松、更高效,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能力、形成描述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下面就几种图文转换的方式举例解析。  相似文献   

16.
朱玲 《地理教学》2021,(10):35-37
单元学习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进而达成学科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版本教材中隐性表达的"尺度"概念解析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作为单元学习主题,进行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基于地理核心概念发掘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玮 《地理教学》2008,(10):17-19
从课改的思想理念以及现行的地理课程标准中,都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才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对于初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应采取灌输性、机械性的记忆方式,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更重要的是这将会消磨掉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  相似文献   

18.
现有模型对影像数据中的地理对象进行多尺度表达很困难,鉴于全球剖分模型在对地理对象表达时所具备的全球唯一性、层次性、多尺度性、编码具有地学含义等特点,提出了面向地理对象多尺度表达的剖分编码方法,目的是对地理对象赋予统一的剖分编码,使编码具有地学含义和多尺度特性.实验证明,面向地理对象多尺度表达的剖分编码方法可以满足地理对象多尺度剖分化表达的需要,为新一代GIS解决地理信息"尺度鸿沟"问题,向用户提供"连续"、"自适应"的表达尺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本文阐述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了解高一新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现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有助于提升地理空间思维培育的针对性.本文在界定地理空间思维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空间思维测评试题,开发研制地理空间思维测试工具.应用统计手段,对测试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水平有待提升;2.学生的空间类比和空间关联思维能力普遍薄弱;3.学生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建构思维表现差异大;4.不同性别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差异显著.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课程教学组织和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诊断分析,对后续教学提出了五点建议:梳理地理教材,渗透地理空间思维培育;课堂教学中注重地图、教具学具、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地理实践,在真实环境中培育空间思维;针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差异进行教学;关注不同性别学生空间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