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在我国有15年的历史,有一些经验积累,也有不少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方法有经验值法和计算机模型法,岩石土壤对水污染的过滤净化功能,是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的自然科学依据。由于岩土过滤机理至今没能搞清,经验值法应用很普遍。50日流程等值线是国际上应用最普遍的经验值。本文介绍了英国水源保护区的经验值法以及它的实际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衡水湖保护区原为一片天然湿地,经过长期反复的放水、蓄水工程,原来的水文系统已遭破坏,自然河流的水源补充几乎枯竭,只能靠引水来维护湿地的存在。但华北平原特别是衡水市非常需要这片湿地提供其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作为潜在饮用水的水源。本文就衡水湖保护区管理目标、保护任务、科研监测、资源利用等现状,提出了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度城市化区域水源地环境安全问题较突出,同时环境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管理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深圳某水库为例探讨了高度城市化区域水库水源地环境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开发方案,并基于GIS技术开发了具有多种功能的城区水库水源地环境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经实际应用,识别出深圳某水库水源地主要风险源为库尾截污闸、沙湾路水库段、大望桥段、丹沙路桥段;水源地敏感带除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有分布外,主要是分布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甚至在距水库较远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的一些区域也被识别为敏感地带,该系统可弥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不足,用于辅助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决策;主要风险源发生污染事故时,污染物最快约20 h可到达坝前取水口处;利用实测小时降雨量实现了库尾截污闸处洪峰和开闸泄洪过程,以及泄洪污染物在水库中的迁移扩散过程预报;通过现场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监测实现了水源地环境的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用性强,可为高度城市化区域水库水源地环境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苕溪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是区域内的一、二类饮用水源重要保护地,余杭区及杭州部分城区数百万居民的饮用水以及西溪湿地的水源都来自苕溪。阐明了苕溪水质污染原因,分析了利用湿地滩涂净化苕溪水质的可行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⑴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⑵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⑷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⑸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⑹统一落实经费筹措;⑺加强部门、人员协调;⑻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群网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福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必要性.针对保护区建设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1)建立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群网关系;(2)开展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与研究工作;(3)保护区群网建设与森林涵养水源的重大意义和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4)保护区群网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5)主导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6)统一落实经费筹措;(7)加强部门、人员协调;(8)配合生态省建设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青西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与对策,结果显示:①1992~2008年,青西地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21.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9.1%,外来人口显著增多,从2004年的4.7万人增长至2008年的7.9万人;②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青西地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畜禽养殖场被关闭,为水源保护做出较大贡献,但与此同时水源保护也面临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较大压力,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三个方面;③从产业结构升级、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议,以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9.
官厅水库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之一,水源来自上游多个省和自治区,为一个跨地区流域。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间竞争利用日趋突出,水污染状况不断加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库区内水体已成为超V类水,完全失去了其饮用水及工业供水水源地功能。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及管理现状分析研究,认为官厅水库的水资源减少与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地区修建大量拦蓄工程和用水量大幅增加,来水量减少,污水不达标排放,水库来水中污水含量大量增加,造成水体质量下降。在水资源管理中,水库管理机构与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部门不统一,地区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水资源竞争利用加剧,管理办法难有成效。由此提出: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流域管理法规;建立和加强流域管理机构职能;确定流域内各地区水质、水量保护标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补偿与水危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因子分析法在水源保护区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松华坝水源保护区2001-2007年的两个监测断面水质进行因子分析,两个断面8项水质指标中TN均超标,其余水质指标均未超标。使用SPSS13.0工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因子各异,牧羊河断面的主要污染物为TN和TP,而冷水河断面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BOD5和TP。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处理好水源区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保护好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质,确保昆明市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汶川县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地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 2 0个指标 ,应用模糊聚类算法对汶川县的综合地域划分研究表明 ,汶川县可以划分为 4个综合地域类型 :发展主导型 (Ⅰ ) ,占县域面积的4 3% ;特色开发型 (Ⅱ ) ,占县域面积的 2 3 5 % ;发展支持型 (Ⅲ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 ;生态保育和限制性开发型 (Ⅳ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7%。县域水平上协调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发展关系的空间策略是东西分治 ,东部 (Ⅰ、Ⅱ、Ⅲ )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 ,西部 (Ⅳ )以生态保育为主。在区域发展的产业选择上应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孢粉角度对漳浦前湖湾古森林遗迹分布区所在的剖面QHP和钻孔QHZ~1的第四纪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孢粉种属鉴定、孢粉浓度的统计,木本、草本、蕨类、藻类以及各科属孢粉百分比的不同,划分出7个孢粉组合带,剖面QHP自下而上为组合带Ⅲ、Ⅱ、Ⅰ,其中组合带Ⅲ推知属晚更新世的中期产物,组合带Ⅱ属晚更新世中期接近晚期的产物,组合带Ⅰ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钻孔QHZ-1自下而上为组合带Ⅳ、Ⅲ、Ⅱ、Ⅰ,其中组合带Ⅳ推知属晚更新世的早期的产物,组合带Ⅲ是一过渡层,组合带Ⅱ推知属晚更新世的中期的产物,组合带Ⅰ推知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而组合带Ⅰ以上的层位是全新世以来的产物.结合^14C测年和沉积地层岩性等资料,得出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演化的4次变迁过程:晚更新世早期的寒冷干燥;晚更新世中期的温和热湿,期间发生2次明显的海侵事件;晚更新世晚期过渡到全新世的冷暖干湿的动荡期;全新世以来与现代气候较为接近的气候.  相似文献   

13.
昌马断裂带活动构造地貌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来迅 《地理研究》1989,8(2):35-43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人工探槽的剖折,并结合14C年龄数据,讨论了昌马活动断裂带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形成的构造地貌的类型、特征及分期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分布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ArcGIS对西北太平洋SST和柔鱼渔捞统计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 ,研究了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分布模式。该海域柔鱼中心渔场有三类 :舌型渔场、枝叉型渔场、涡流型渔场。涡流型渔场出现次数最高、渔获总产量最高、CPUE平均值最高 ,表层水温为 10~ 18℃。舌型渔场出现次数第二、渔获总产量第二、CPUE平均值最低 ,表层水温为 15~2 1℃。枝叉型渔场出现次数最少、渔获总产量最低、CPUE平均值第二 ,表层水温为 17~2 4℃。 8月枝叉型渔场为主 ,9月舌型渔场为主 ,10月舌型渔场和涡流型渔场为主 ,11月涡流型渔场为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生态问题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玛纳斯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表现出区域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状况有所分异,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流域不同的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在环境演变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流域土地利用和水资源数据库,并参考各地自然、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在生态经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针对流域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经济安全问题选取相应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赋值法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并计算综合生态安全评价指数,对流域各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评估结果表明:(1)玛纳斯河流域分为3个一级区和9个二级分区,根据不同分区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了13个生态环境指标和4个社会经济指标;(2)Ⅱ4、Ⅲ1和Ⅲ2亚区的生态不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Ⅲ3亚区逐渐下降,Ⅰ1、Ⅰ2、Ⅱ1、Ⅱ2和Ⅱ3亚区存在波动,而对于绿洲区的四个亚区而言,Ⅱ2亚区生态不安全指数最高,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最多,而Ⅱ3亚区虽地处沙漠边缘,生态不安全指数相对最低,因此生态不安全指数高的区域需要高度重视,不高的区域由于生态问题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婧婧  张强 《中国沙漠》2016,36(6):1659-1665
中国西北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西北地区1961-2013年气候变化趋势,分为Ⅰ态(1961-1990年)、Ⅱ态(1971-2000年)、Ⅲ态(1981-2010年)和Ⅳ态(1961-2013年)等4个气候态。利用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日最高气温极值和日最大降水量极值资料,基于两种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分析了气候态变化对极端天气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变化受气候态改变的影响较年降水量更为明显。在Ⅰ态和Ⅱ态下进行气温要素评价分析,会突出气温升高的现象,在Ⅲ态下会出现气温降低,气候态改变对降水量等级影响很小。Ⅰ态、Ⅱ态和Ⅲ态下,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的两个时段内,日极端高温和日极端降水事件均出现增多,其中Ⅰ态增多幅度最大,Ⅲ态的影响最小。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地区受气候态影响的敏感区域,主要是新疆北部、青海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大部和陕西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滴灌滴头流量一致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绿洲防护林地土壤水盐随时间分布的影响,采用30L·株-1·次-1(处理I)、40 L·株-1·次-1(处理Ⅱ)、50 L·株-1·次-1(处理Ⅲ)不同处理对比试验,在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镇绿洲人工栽培的防护林地进行了野外滴灌监测.结果表明:①处理Ⅰ、Ⅱ、Ⅲ的剖面平均含水量分别达6.68%、8.99%、9.92%,土壤湿润锋运移的水平距离分别为58、62、74 cm,垂直深度分别为40、50、67 cm,表明灌水量决定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灌水量增加有利于水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渗透.②处理Ⅰ、Ⅱ、Ⅲ的盐分锋值水平方向位置为40、52、63 cm,垂直方向为41、45、55 cm,脱盐率分别为62.2%、67.0%、76.5%,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的脱盐.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处理Ⅰ、Ⅱ、Ⅲ土壤0~60 cm主要根系分布层分别在第5天、第11天、第15天土壤贮水亏缺度达到23.91%~59.25%,33.38%~51.75%,39.69%~56.53%,表层积盐同时达到最大.本研究认为防护林地滴灌水量40~50 L·株-1·次-1、滴灌周期以11~15 d比较适宜,可为极端干旱区防护林的合理灌溉和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积雪资源深刻影响着滑雪旅游的发展与布局,刻画中国积雪资源时空特征,识别旅游开发关键区,对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热点分析、重要-感知实绩分析(IPA)等方法刻画中国1979—2020年积雪资源时空演变特征,构建资源稳定性-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识别中国滑雪旅游开发关键区。结果表明:(1)中国积雪资源过去40年变化可划为3个阶段,1980—1995年(Ⅰ)积雪资源下降,1995—2010年(Ⅱ)增加,2010—2020年(Ⅲ)下降。在空间上,变化面积呈现Ⅰ-Ⅱ(33.2%)>Ⅱ-Ⅲ(31.1%)>Ⅰ-Ⅲ(29.3%)的特征;(2)中国积雪资源在月尺度上,1—3月(Ⅰ)积雪资源基本维持稳定,3—10月(Ⅱ)显著下降,10—12月(Ⅲ)恢复。在空间上,变化面积呈Ⅰ-Ⅲ(30.3%)>Ⅱ-Ⅲ(28.3%)>Ⅰ-Ⅱ(26.8%)的变化规律;(3)中国境内滑雪旅游开发极关键区面积占比为4.90%、关键区为11.69%、一般区为31.57%、不关键区为25.73%、极不关键区为26.11%,总体来看中国境内85%的区域不...  相似文献   

19.
(王道德)(陈永亨)ThechemicalcompositionsofAntarcticironmeteoritesandtheirclassification¥WangDaodeandChenYongheng(GuangzhuoInstitute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