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定量分析了盆丘中陵地区小麦、玉米等作物各生育期的需水量、日耗水量及水分盈亏值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不同台地作物需水关键期的干旱情况。指出(1)小麦需水关键期(拔节——抽穗)水分亏缺多达24.8~32.4mm,各台地小麦普遍发生干旱,以二、三台地更严重:(2)玉米需水关键期多夏旱,频率高达40%~60%。容易导致玉米受旱;(3)小麦有最少需水期与最多需水期之分,玉米则只有最多需水期,但玉米对水分反应更敏感;(4)提出了该地区抗御土壤——作物干旱的若干气候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测定作物紧急需水状态的手段,由于采用了统计模式方法,而获得进展。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选定的短期内出现的紧急需水状态的天数作相关统计,可确定作物干旱敏感期。作物对干早的敏感性与相应的相关系数的大小成正比。对生长在勉强的雨水条件下的旱地玉米进行三十三种不同的供水试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紧急需水状态的天数是确实存在的,并给出于旱敏感性的确切指标。  相似文献   

3.
忻州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及干旱指标初析丁娜佳,钱锦霞,郝智文(山西省气象局,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030002)玉米是一种耐旱、适应性强的作物。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玉米作为一种主要原料,其产量的高低,收成的好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玉米在我省...  相似文献   

4.
陕西泾阳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米地和对照地的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玉米发育过程中的根系吸水情况、作物耗水特点以及水分的供需矛盾。提出了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的需水关键期概念,并引入了作物耗水特性系数,客观定量地反映玉米耗水的生理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5.
韩虹 《山西气象》1995,(1):56-57
大同市玉米需水关键期干旱指标分析确定韩虹(大同市气象局037004)0引言玉米是大同市秋粮中播种面积大和产量高的作物,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应该是逐年增加的。但是从近几年来看,玉米产量起伏很大,1992年全市平均亩产384Kg,1993...  相似文献   

6.
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计算作物蒸散量的公式,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蔬菜作物的需水量;通过田间示范得出,膜下滴灌节水效果最好,其次是喷灌、再就是管灌。给出了蔬菜作物的平均需水灌溉量和不同节水模式下的灌溉量,并进行了节水灌溉调控气象服务。结果表明,按照作物需水和气象服务调控灌溉,不用投入资金可节水40%左右;工程节水加作物需水气象服务调控灌溉节水40%~70%。工程节水结合作物需水调控灌溉为最有效最经济的节水灌溉途径。  相似文献   

7.
春玉米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泾河、汭河、达溪河流经的川台地以及东南部山原区。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玉米生产已成为本区仅次于冬小麦的粮食作物。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地貌为原地和黄土丘陵,日照丰富,气候温和,年降雨570毫米左右,主要分布在七、八、九三个月。由于玉米需水关键时期,降水少且分布不稳定,常形成干旱,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玉米需水关键时期供水不足成为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黎锦祥 《气象》1985,11(11):22-23
我县夏玉米的产量较高,但是不稳。据调查分析,夏玉米产量不稳的原因是气候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夏季降水不匀,发生早涝灾害造成的。 夏玉米从播种到成熟需水的规律是:播种时需水较多些,以利于出苗;到苗期(从出苗到拔节前)需水要少些,有利于蹲苗,在抽雄前15天到开花是玉米生长最旺盛的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中部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亏缺指数是判识作物干旱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作物水分亏缺指数时空变化规律可为作物合理布局和科学有效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4个气象站1971—2015年降水、气温、风速等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和春玉米生育期观测与调查资料,以Penman-Monteith模型为基础计算春玉米需水量,并结合作物有效降水量,定量分析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地区春玉米生长季内水分亏缺指数呈"高、低、高"的波动变化;近45 a来,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生育前期和后期呈下降趋势,而在生育中期则呈上升趋势,且抽雄-乳熟期的水分亏缺指数上升趋势明显,1990年代以后上升趋势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水分亏缺指数表现出向春玉米需水关键期增加的趋势,并在1991年发生显著突变;空间上,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呈带状分布,且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这与该区降水量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21个市县5—9月份30年(61—90年)平均的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资料,计算出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四种主要作物在生育期内逐月需水量及缺水量,得出因缺水引起的作物减产率,并以长春地区为例对不同时段的水分增产潜力进行初步分析。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同种作物需水量及缺水量由西至东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基本上可满足各种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西部地区干旱较为严重;2、各主要作物在5、6月份均表现为缺水,且西部地区较为严重,占全生育期缺水量的52%-71%;3、水是该地区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根据各作物品种及在不同区域的需水和缺水状况,科学的分区、分期实施人工增雨,可以收到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1-2014年全省4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吉林省夏旱和春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夏季干旱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气象产量随夏季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地区夏旱与产量大多呈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当干旱指数接近或达到中等干旱时,气象产量达到峰值点;春旱不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当出现轻旱时,发生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的干旱年份的减产频率并不高于发生在其他时期;对全省来说,当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夏旱时,往往也出现作物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中等程度夏旱的减产频率,并不比发生轻度夏旱的减产频率高;当发生严重夏旱时,减产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旱灾成灾综合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宫德吉  郝慕玲  侯琼 《气象》1996,22(10):3-7
分析了旱灾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作物的需水 状况及环境对水的供应状况是决定旱灾能否发生的关键因素。自然降水的变异、土层水的调贮量、作物不同生育期对缺雨的反应状况及人类活动都会对灾害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中云罗楠  徐永灵 《广西气象》2005,26(A01):169-170,173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董凤藻 《气象》1981,7(2):28-29
我们通过分析本地四种主要农作物(春小麦、莜麦、胡麻、马铃薯)丰收与歉收的气象条件得出:在本地,影响这四种作物单产高低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量。一般情况下,作物生长期间,特别是需水关键期,降水量多,单产高;若少雨、干旱、单产就低。对单产影响的大小,与干旱发生的时间(即作物所处的生育期)以及干旱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吉林省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吉林省农业生产季节内气象条件的主要特征是 :气温高 ,积温多 ,雨水少 ,气候干燥 ;春季农业气象条件正常 ,夏、秋季持续干旱少雨 ;降水时间分布与作物需水相悖。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作物生长发育中期大范围严重干旱和秋吊 ,中、西部严重干旱 ,半山区一般干旱 ,山区条件较好。主要产粮区严重干旱 ,导致粮食产量较上年减3成以上 ,加之播种面积及其作物结构的变化 ,今年粮食产量较上年减4成。  相似文献   

17.
从作物水分平衡出发,计算了旱地棉花需水量。对需水规律分析得出:需水关键期的花铃期正逢伏旱期,需水亏缺十分严重。为此设计了多种灌溉试验,从灌溉水的增产效用和灌水利用率两方面确定了适宜灌溉量和较有效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马树庆 《气象》1987,13(4):46-48
本文用农业气候学方法确定了吉林省几种主要作物随时、空变化的需水指标。以农田水分供应率为依据,建立了逐月农田水分资源质量鉴定的经验评分模式。针对几种主要作物,用逐月评分之和对吉林省各地的水分资源质量做了农业气候评价。最后用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了鉴定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AO-PM公式,计算了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分析了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不同气候区的水分供需状况。结果表明,甘肃省主要农作物需水量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增加,最大值在极端干旱的安西及敦煌一带,为515mm;最小值在徽县及成县盆地一带,为282mm。农作物全生育期日需水量呈单峰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需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对于雨养农业区,考虑到土壤水库的供水作用后计算的农作物水分供需特征更接近于实际状况,虽然玉米的需水量大于小麦,但由于其关键需水期和最大需水期与降雨时段相吻合,其水分供应状况反而优于小麦。而对于灌溉农业区,虽然目前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上可以满足其流域内作物需水量,但实际已挤占了生态用水,导致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简阳、乐至、雁江、安岳4站点1961~2006年46年降水资料,以资阳玉米关键期(抽雄前20天)需水指标为依据,分析了5~7月逐时段(20天滑动累计)的降水保证率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资阳玉米种植气候适播期布局.结果表明,玉米播期安排在4月中旬前后,需水关键期遭遇干旱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