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萤石矿预测评价模型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萤石矿资源较丰富,探明资源量居世界前列。我国的萤石矿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大中型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物质来源、成因、区域成矿规律和少数省级萤石矿成矿远景区划、区域萤石矿资源潜力评价展开。为摸清萤石矿资源家底,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产业政策,亟需开展系统的、全国性的萤石矿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评价。依据中国萤石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数据和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国萤石矿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成矿区带;在各省区建立的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和区域预测模型基础上,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突出总结萤石矿成矿要素和预测要素,归纳、汇总、提出了热液充填型和沉积改造型萤石矿矿床预测评价模型;以各省区圈定的最小预测区、归并的2级预测区和估算的资源量为基础,依据预测要素和区域预测模型,归并、圈定了198个3级预测区,汇总估算了全国萤石矿预测资源量,提出了中国萤石矿预测远景区。中国萤石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预测资源量(CaF2)约9.5亿t,其中单一萤石矿预测资源量约4.3亿t,以热液充填型预测资源量为主。预测远景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四子王旗、冀北-辽西、豫南、皖南-浙西、浙中、闽北-粤东等地区成矿条件好,资源潜力大,是萤石矿预测资源量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云南个旧高松矿田芦塘坝研究区三维预测模型及靶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琼  陈建平  尚北川 《现代地质》2012,26(2):286-293
通过对云南个旧芦塘坝研究区成矿信息分析,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深部隐伏矿体预测。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概况与成矿规律,确定地层和断裂是主要的控矿条件,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该研究区的数字矿床模型,应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找矿方法,提取成矿有利因子——地层、断裂、构造定量化信息、化学元素异常,将其作为预测变量,最终通过计算圈定出预测远景区进而优选出4个预测靶区。预测远景区结果表明,该研究区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其矿产预测方法有效性较好。构造定量化信息分析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三维找矿。  相似文献   

3.
基于Landsat-8多光谱数据,在西藏自治区狮泉河地区开展了尕尔穷式铜(金)矿遥感找矿潜力分析。根据尕尔穷铜(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研究区内进行遥感矿产地质特征解译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并综合遥感地质解译结果和蚀变信息提取结果,以该区成矿要素为指导,圈定了11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辽宁是国内萤石重要产地之一,分布着阜新哈尔套-义县地藏寺、辽阳隆昌—金州杏树屯两个萤石成矿带,带内已发现大中型矿床7处、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60余处。通过对辽宁萤石成矿特征和地层、侵入岩、构造等控矿条件与成矿关系的分析,认为萤石成矿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围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萤石成矿时期为燕山期、印支期和华力西期,且以燕山期为主;萤石矿体多赋存在花岗岩岩体内部断裂带或与围岩外接触带的断裂带位置。依据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结合构造、岩石与围岩、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找矿标志,圈定出6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青海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沟里地区是我国西北的重要金矿矿集区,为进一步探寻沟里地区的找矿潜力,以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的方法提取异常下限并圈定单元素异常与综合异常,结合研究区内的地质特征对圈定的异常进行了解释与评价。在圈定找矿远景区之前,首先对研究区内德龙金矿床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结构特征与地质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北西向的断裂与Au、As组合异常是金的有效的找矿标志,并构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以此为指导圈定出热龙金矿找矿远景区;之后对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以铜为主的(HS01)综合异常进行了剖析,认为其有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潜力,圈定了龙洼卡鲁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后续的异常查证工作中,在热龙找矿远景区内发现了金铅矿体,在龙洼卡鲁找矿远景区内发现了铜银矿体。本研究丰富了该区的矿产类型并为该区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金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其属陕西的优势矿产之一。金矿产地主要分布于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和商洛等市所辖之陕南秦巴山区。以近年来完成的《陕西省潜在矿产资源评价报告》为基础,笔者系统收集和整理了陕西已有金矿地质资料,总结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时空分布规律;采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和方法,对金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划分预测工作区11个,圈定金矿找矿远景区56个、重点找矿靶区45个,预测2 000 m以浅潜在金矿产资源4 477 918 kg,可利用潜在矿产资源2 248 102 kg。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可作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金矿勘查工作部署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龙州地区首次发现早石炭世的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提出广西堆积型铝土矿至少存在早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两个时代的矿源层。探索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寻找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的有效性试验工作。提交新发现矿产地4处,探获新增铝土矿(3341)资源量5 289.15万吨。重新厘定区域地层岩性及岩相特征,系统总结区内铝土矿矿床(点)的时空分布特征、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预测找矿模型,圈定成矿远景区5处,找矿靶区6处,开展区域矿产预测,初步评价了本区铝土矿资源潜力。为该地区下一步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规划和开发提供了丰硕的基础资料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滇黔桂成矿区金矿资源预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翠祎  王科强  李绍儒 《中国地质》2011,38(6):1576-1583
滇黔桂地区是近年来金矿找矿的重点、热点地区之一,并不断取得找矿突破。在广泛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资料的基础上,基于GIS建立了本区地学空间数据库。通过对区内控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总结,建立了该区金矿找矿预测模型,选取了地质、化探、重砂、矿产等六大类57个标志信息,运用"矿床位置预测系统(DPIS)"的信息量预测法,获得了信息量异常,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并对找矿远景区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甘肃北山前红泉一带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进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成矿预测,开展了1∶5万前红泉等三幅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通过4个年度工作,重新厘定了工作区地层系统,建立了区内岩浆岩演化序列,在构造解析的基础上探讨区域构造演化史。将"O-S"地层(敦煌岩群)解体为4个填图单元,首次发现了黑山头埃达克岩,新发现各类矿产地、矿(化)点17处。通过综合研究,圈定6处找矿远景区和10处找矿靶区;对北山地区"O-S"地层(敦煌岩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对北山韧性剪切带金矿找矿前景及钴矿找矿方向等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1 研究目的(Objective)本文以最新的沉积型锂矿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指导,以锂为主攻矿种,兼顾镓、锗等矿产,对扬子陆块北缘开展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大致查明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总结区内锂等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及矿化富集规律,评价区内矿产资源潜力。为下一步勘查部署提供依据,支撑陕西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促进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2 研究方法(Methods)采用1∶50000矿产地质调查、1∶5000地化剖面等手段进行概略检查,圈定成矿有利地段;对发现的成矿有利部位采用1∶10000地质草测、1∶2000地化剖面、槽探等手段开展重点检查,圈定矿(化)体;系统分析区内岩性、岩相古地理等成矿条件,总结矿化富集规律,圈定找矿靶区,评价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仁化县书楼丘铀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嘉嘉 《地质与勘探》2021,57(2):305-314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深部固体矿产主要工作方法。广东仁化县书楼丘铀矿床位于诸广南铀矿田北部,是诸广南铀矿田重要的组成之一。本次为了拓宽书楼丘矿床深部找矿思路,探讨其找矿潜力,在前人研究和勘探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以三维定量预测研究理论基础,根据矿床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特征,提取地质、化探、钻探资料的成矿有利信息,并利用COCAD软件构建了地形-地表、岩体、构造、矿体等地质模型,对信息进行综合成矿有利分析,运用信息量法进行研究区深部矿产资源预测,共圈定了3片靶区。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天柱-锦屏-黎平地区金矿勘查及研究程度较低,在进行矿产预测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物化遥信息、找矿标志、预测要素等专题研究,更多关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对矿产预测的主导作用,找准影响矿产预测的主要因素,客观适度地赋予物化遥信息对矿产预测的权重。同时,在条件不成熟时可将预测精度降至矿田-矿床级的定位预测,从整体上评价每个金矿田的找矿远景,并对某些部位找到矿床的可能性作进一步评述。采用了多种预测要素权重的简单相加法进行定位预测,而未具体开展基于GIS的定量预测,意在强调地质勘查及研究程度较低地区开展各项专题研究的重要性,并探讨简化矿产预测程序的可行性。经尝试,适宜于该类地区矿田级定位预测的简化流程为:a.相关专题研究;b.预测要素研究及赋值;c.各矿田成矿概率的计算及找矿远景分类;d.各矿田资源潜力评价。通过该方法尝试,该区获得找矿远景区A类4个、B类3个、C类3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锡矿床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但是近年来遇到了找矿潜力区不足和找矿方向不明等问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锡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893处锡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锡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44个锡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锡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夕卡岩型、云英型、伟晶岩型、火山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锡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1 179个最小预测区,累计预测资源量1 861.13×104 t。根据锡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05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09个锡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湖南香花岭-千里山和塔山-大义山、云南个旧和薄竹山-都龙、内蒙古黄冈梁等5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锡矿勘查工作。预测结果还表明锡矿在500 m以浅的找矿空间里仍有很大资源潜力,因此,找矿工作应注重深浅结合,在重视老矿山深部外围找矿的同时,还应重视覆盖区和非传统锡矿类型等新领域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4.
武夷山Cu-Pb-Zn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夏地块内的重要成矿区域,长期处于全球超大陆聚散与南北大陆离散拼合的交接转换地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成矿条件,需要重点部署找矿勘查工作。文章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成矿谱系。作者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经汇总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新的找矿理论和找矿进展,对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出了部署建议,建议主攻矿种为:稀土、萤石、铜、钼、铅、锌、锡、金、银等,主攻类型为:风化淋积型稀土矿、斑岩型铜钼金矿、沉积改造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岩浆热液型萤石矿以及与酸性岩浆有关的热液型钨锡铋钼铌钽矿等,并在成矿带内圈定了19个找矿远景区,其中8个为重点远景区,11个为一般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高乐  卢宇彤  虞鹏鹏  肖凡 《岩石学报》2017,33(3):767-778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根本物质保障。近年来,随着地表矿、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深部矿产资源预测成为地质勘查的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及矿产定量预测为主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当前矿产资源远景预测与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在现代成矿预测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了钦杭成矿带下园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孔等三维模型,揭示了区内构造地质特征、地球化学异常表征及地层岩体要素,据此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矿体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证据权方法对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信息进行融合,运用断裂缓冲区、地球化学异常、东岗岭组沉积岩地层等为证据因子来计算单位体积成矿后验概率,进行立体成矿预测,并圈定出铁锰矿、方铅闪锌矿、铅锌银综合矿等3处找矿有利靶区及估算出预测区内矿产资源储量总量为88710吨。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钻孔数据进行矿区的三维地质空间定位、定量预测研究,可以有效的识别矿致异常信息,圈定找矿远景区,为成矿预测研究领域提供了新方向,可以将此方法应用至其他矿山。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乌兰浩特地区拥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虽然地方上矿产开发力度大,但成矿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开展该地区的成矿预测研究。本研究运用流体包裹体测量方法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成矿模式,并采用伽马能谱测量技术对乌兰浩特地区的萤石矿床进行成矿预测,进而分析找矿靶区。结果表明,该区域属于浅层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成矿,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在170℃~195℃之间,平均值为186℃;盐度w(NaCleq)范围为0.35%~5.41%;平均密度为0.94 g/cm 3,平均压力为16.45 bar;萤石矿体较其他地质体的放射性元素相比含量最低,其U、Th、K元素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1.76×10-6~6.35×10-6、18.2×10-6~25.7×10-6、0.37%~2.45%,运用伽马能谱测量找矿具有可行性,并根据Th含量测量结果,圈出A类和B类成矿远景区各一个。研究成果对今后的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经济、有效地获取地质找矿信息。基于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蚀变信息提取已在地质填图和找矿工作中广泛应用,近几年,中国高分五号(GF-5)高光谱数据以其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为地表蚀变矿物的精细化识别提供了基础数据。文章结合Landsat-8 OLI多光谱和GF-5高光谱数据,对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及周边开展蚀变信息提取,分析有利成矿区域,并进行野外验证,进一步发掘外围矿产资源潜力并探究遥感地质勘查的可信度。笔者基于Landsat-8多光谱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铁染、羟基类蚀变,并对其异常等级进行了划分;基于GF-5高光谱数据运用最小噪声分离(MNF)算法、纯净像元指数(PPI)算法、混合调制匹配滤波(MTMF)填图方法,在研究区内提取出白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磁赤铁矿和褐铁矿5种矿物。将两者蚀变信息提取结果叠加,笔者发现苏莫查干敖包萤石矿区及外围存在热液蚀变特征,具备金属成矿潜力,野外验证发现研究区除萤石外,还伴生有铅锌多金属矿。因此,笔者认为多光谱和高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的蚀变信息提取在地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向杰  陈建平  肖克炎  李诗  张志平  张烨 《地质通报》2019,38(12):2010-2021
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作为地质大数据的核心部分,其综合分析挖掘多元信息的基本思路与大数据的理念不谋而合。以四川拉拉铜矿为例,开展基于机器学习的三维矿产资源定量预测。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提取成矿有利信息,构建研究区定量预测模型;基于"立方块预测模型"找矿方法,采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算法,计算出研究区成矿概率分布,以此圈定出5个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与稳定性,且能够对控矿要素重要性做出定量评价。该研究成功地将机器学习应用于三维矿产定量预测,为今后的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务正道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典型矿床特征的研究,总结了区内的典型矿床成矿要素、成矿模式、区域成矿要素及区域成矿模式,从而建立了区内的预测模型,对区内资源潜力进行预测,圈定了八个成矿预测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资源潜力巨大。对实现区内找矿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