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的发展,旅游、体育、收藏已成为三大热门。收藏热中,观赏石热正在异军突起。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石头,令人瞩目。近年来在江苏、上海、广西、四川、湖北、陕西、辽宁、山东、安徽等省区,开发观赏石资源的热潮发展迅速。在一些报刊、杂志、电台上,先后报道了各地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观赏石。在南京成立了雨花石协会,  相似文献   

2.
一些有机物对Ph、Zn、Cu迁移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些有机物在成矿溶液中存在的可能性,作者相继就中性、酸性与碱性氨基酸,以及酒石酸在铅、锌、铜迁移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从90~210℃范围内,酸性氨基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比中性和碱性氨基酸更有利于铅、锌、铜的活化、迁移。而酒石酸在热卤水中的存在,只在90℃或更低时,才是铅、锌等金属活化、迁移的最佳温度条件。且无论哪种有机物在热卤水中的存在,随作用时间及温度的变化,不同金属的活化、迁移明显不同。这表明,金属与氨基酸或其它有机物形成的易溶络合物,其稳定性不仅与金属、氨基酸等有机物的种类有关,而且还受温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09,(10):4-4
10月13日至16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鹿心社一行,在我省杭州、绍兴、台州、舟山、宁波、嘉兴等地调研国土资源工作。在调研中。鹿心社充分肯定了浙江省在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对我省的许多做法表示赞赏,认为浙江省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思路清晰,工作主动,比较规范,也很有特色。浙江国土资源系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草原景观区鹿儿坝金矿的勘查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儿坝金矿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在地表主要表现为存在褐铁矿、黄钾铁矾、高岭土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Au与As的关系密切,Sb、Hg、Au、As一起构成Au的近矿—矿上元素;Au与As、Zn相对稳定地存在于同一种矿物中,如黄铁矿、毒砂。这种关系在土壤中得到继承,而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瓦解。因此,岩石测量和土壤测量中,Au、As是最佳指示元素;水系沉积物测量中,最佳指示元素是Au、As、Sb。Au在表生介质中的贫化富集过程,在矿区才有较为显著的表现,并且主要发生在由土壤进入水系沉积物这一环节。汇水盆地内地表流水机械混匀作用、分选作用及样品加工过程中的筛分,是水系沉积物中Au含量适度降低的决定性因素。在正常背景地带的次生介质中,并不存在显著的贫化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粒度分析、偏光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和主、微量元素测试等方法,对杨家杖子钼矿尾矿砂矿物组成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尾砂以细砂为主,主要由SiO_2、CaO和Al_2O_3组成,矿物由石英、斜长石、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组成。尾砂重金属元素迁移有一定规律:沿排砂方向,Cu、Zn、Co、Cd元素在排砂口附近富集,Ni元素在中间部位富集,Pb、Bi元素在坝体附近富集;垂直排砂方向,Zn、Pb、Cd元素在中间低洼区表层富集。在剖面垂直方向,Hg元素富集于浅层位置; Cd元素在B剖面的表层富集,其他剖面均向下迁移; Cd、Pb、Zn、As元素下降迁移速度较快;部分元素在40~80 cm处出现二次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6.
陈廷愚 《中国地质》2010,37(4):1162-1174
亚洲中部及邻区的成矿作用,在地球演化早期即前寒武纪,以碳、硼、磷、镁、金、铁、铜等为主,在晚期即显生宙后期,以铝、铅锌、钨锡、钼、汞锑等为主。前寒武纪碳(C,石墨矿)的集中发育可能与地球早期地壳和大气圈中氧丰度不高有关,碳不易氧化;硼(B)、磷(P)说明在地球演化早期,地壳中相对富含挥发分元素;镁(Mg)、铁(Fe)、金(Au)说明在地球演化早期,地壳中镁铁质成分占据主导地位。铜(Cu)系多期成矿的元素,其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元古宙、古生代和中生代。在经济上有意义的铝(Al)即铝土矿的成矿高峰期,以中国为例,主要出现在石炭—二叠纪。铅(Pb)、锌(Zn)、钨(W)、锡(Sn)、钼(Mo)主要成矿于中生代。汞(Hg)、锑(Sb)初步沉积在古生代,但成矿则主要在中生代,一般说来,比铅、锌、钨、锡、钼更晚。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B、P、Mg、Al属第2~3周期,其成矿主要出现在地球演化早期;Fe、Au、Cu、Pb、Zn、W、Sn、Mo、Hg、Sb属第4~6周期,其成矿主要出现在地球演化晚期。铀(U)为第7周期,成矿更晚;中国铀矿的成矿主要在钨(W)、锡(Sn)、钼(Mo)、铋(Bi)、铁(Fe)、铜(Cu)、锌(Zn)、铌(Nb)、钽(Ta)、稀土(REE)等所有矿化之后。换言之,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成矿元素的原子结构由简单逐渐趋于复杂,其外层电子层数由2~3层(C,B,P等)发展到多达7层(U)。由此可见,在普查找矿中,寻找周期表前部的元素的矿床,应当主要在古老地壳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地区)进行;寻找周期表中部的元素的矿床,在古老地壳地区和年青地壳地区都应注意;而寻找周期表后部的元素的矿床,则主要应在年青地壳发育地区,即年青的地质、构造、岩浆及热液活动发育的地区进行。显生宙以来,特别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以来,地球上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进一步发育,使成矿元素的演化趋势进一步复杂化;这一阶段外生矿床主要是沉积矿床的形成,以及特别是碳、氢和氧的再循环,导致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变质岩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太古宙克拉通、元古宙活动带、古老地台区、显生宙活动带及洋底变质带,但主要发育在前寒武纪地区。近年来研究表明,成矿作用是地壳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分布在浅部的大量矿产,往往反映了初始地壳和地幔成分的信息。岩石圈地幔、地壳成分的不均一性、地壳演化在世界各地的多样性,伴随的成矿作用也有差异。地质记录全球有三个地壳增长期(均27—30、18—21、6—10亿年),都在前寒武纪,也就是太古宙、元古宙是地壳的主要增长期。Cordini 认为,在35亿年前形成的大陆地壳数量有限,约45%地壳在太古宙增长,55%地壳增长在元古宙。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问什么是水内冰?水内冰是怎样形成的? 答水内冰是在水面以下任何部位存在的冰。它可悬浮在水中、附着在河底或其他水内物体上。在水面以下附着在河底或建筑物上的水内冰亦称锚冰。水内冰为多孔隙的凝聚体,由冰晶构成,一般呈白色或暗白色。其凝聚形态随水深、流速、水温、含沙疑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水深、流急的地方多呈海绵状、饭团状(酷似湿雪团)或结晶较小的雪花、梅花状。在水深较浅、流速较缓、含沙量较小的地方,其结晶形态较大,状如羽毛、鳞片。一般水内冰中常含有沙粒、碎石、水草等杂质。  相似文献   

9.
新春致词     
李连举 《云南地质》2007,26(1):129-129
值此辞旧迎新,传统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代表云南省地质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向辛勤工作在地勘战线上的学会会员、行业从业人员、地质科技工作者以及离退休领导、专家,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学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在充满活力的地矿市场中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回眸二○○六,我们感到欣慰。一年来,在各会员单位、全体会员支持参与下,学会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术活动、科学普及、地质期刊、科技咨询服务、海峡两岸交流、人才培养举荐、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5年1月、4月、7月、10月水温、电导率、溶解氧、pH及叶绿素a监测数据对水体温度的季节动态及其垂直分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泸沽湖水体水化学性质的季节性分层特征。结果表明:泸沽湖水体在春、夏、秋季出现明显的热力分层现象,冬季水温在垂向上接近同温状态,夏季温跃层位于10~25 m水深处,而秋季温跃层下移至20~30 m处。均温层水温维持在9.5~10℃与泸沽湖年均温一致,说明均温层水体稳定且处于相对恒温状态,是湖区年均温的反映。热力分层结构对电导率、溶解氧、pH及叶绿素a变化有一定影响,致使水体电导率、溶解氧、pH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尤其在夏季,气温升高,热力分层现象显著,溶解氧和pH在温跃层内出现峰值,自峰值处向上、向下均呈递减趋势,均温层处于缺氧状态且p H值较小。虽然叶绿素a在温跃层以下维持较低水平,整体不高,但在表层有突然增高的现象,应予以高度警示,防止泸沽湖出现大面积藻类繁殖甚至局部性爆发。电导率垂向上呈递减变化,在温跃层内降低幅度较大。泸沽湖水体盐度基本保持恒定(约0.10‰),在不考虑盐度效应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垂直断面上还是在变温层、温跃层及均温层中,电导率与水温之间存在一简单线性函数关系,证明泸沽湖仍受自然气候影响,保持自然水体状态。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地质报》报道,美国为了扩大塑料的应用领域,降低成本,在塑料生产中大量用云母,高岭土、硅灰石、滑石、石棉等矿物作填料。1981年在塑料工业消费各种矿物填料为72万吨左右,大部用于聚氯乙烯和聚脂产品上。在聚丙烯、尼龙、环氧树脂、酚醛塑料上的用量也在不断增长。塑料中添加矿物填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元素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分配系数是元素纯化和分离的基础,不同酸中各元素分配系数差异可用于设计高效的元素提纯流程,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高精度同位素分析。本文以AG?50W-X8阳离子树脂为研究对象,以分配系数(Kd)作为量化指标,通过系统实验研究不同元素在该树脂中的分配行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实验增加了元素数量和酸的种类,涵盖了金属、类金属、非金属和稀土元素。结果表明:在盐酸和硝酸介质中,几乎所有元素的Kd都与酸度呈负相关,当酸度达到6mol/L时,除Th和Ca以外的所有元素都会被酸洗脱。稀土元素(REEs)和高场强元素在0.1~0.5mol/L稀硝酸和稀盐酸中强烈吸附在树脂上;而一些过渡金属、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如Mo、W、Re、Ir、Sb、Ge、As、Se、Te等)在酸溶液中会形成含氧阴离子,不与阳离子树脂发生吸附。Al、Fe、Se、Pd、Cd、In等元素在盐酸中易与氯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或离子团,导致这些离子在盐酸中的分配系数显著降低。在硝酸和盐酸与氢氟酸的混合酸中,除稀土元素外,绝大部分元素随酸度增加Kd迅速降低。稀土元素在盐酸-氢氟酸混合介质中,随着盐酸的浓度增加(从0.1mo...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众所周知,铁磁性物质在温度升高到居里点时就失去磁性。不同岩矿具有不同的居里点,如磁铁矿580℃、钛铁矿在100—578℃、锂铁矿在670℃、钴铁矿520℃、长英质深成岩在440—550℃等。居里面是岩石失去磁性的界面,或称宏观磁性层的下界,它是地壳中达到一定高温深度的一个界面。目前一般认为,岩石的居里点大约在600—800℃。若按正常地热增率3℃/100m估算,其居里点深度在20—30公里。计算地壳中的居里面,对深部地质、地震成因、地热勘探、地壳动力学、内生金属矿的成因及现今活动性断裂的确定,均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北阜宁组砂岩中片钠铝石的出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片钠铝石先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坦桑尼亚、意大利等地陆续发现,我国于1966年在胜利油田第三系砂岩中也发现了片钠铝石。当时该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因此仅报导了该矿物的特征、产状及成因等。近年来,在苏北盆地的砂岩储层中陆续有所发现。尤其在金湖凹陷杨家坝地区的阜宁组砂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近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在报告中回顾了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部署安排了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仇保兴、陈大卫、齐骥、王宁,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杜鹃出席会议。会议指出,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较好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相似文献   

16.
问与答     
《水文》1988,(4)
问国际上水质自动测报的动态如何? 答从60年代离子选择性电极问世以来,仅在短短数年之内,水质自动监测装置(或监测系统)在美国、日本、英国、荷兰、联邦德国和苏联等国相继出现。早在60年代初,美国在俄亥俄河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装置,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氯化物。  相似文献   

17.
王中行 《地质科学》1974,9(4):378-382
都柳江发源于贵州高原东南部的更顶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贵州、广西、广东注入南海。在贵州叫都柳江。在广西分成四段:叫融江、柳江、黔江、浔江。在广东则称西江。都柳江上游接近分水岭一带,散布着许多支流,平寨支流即为其中的一条支流。  相似文献   

18.
缅甸矿产资源丰富,位居东南亚国家前列,具有重要价值的金属矿产包括锑、铬、镍、铂族元素、铜、金、铅、锌、银、锡和钨等,主要分布在六个构造单元内。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金属矿产的分布和地质特征,以期为我国企业在缅甸的矿业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银川市教育区、居民区、工业区、混合区及商业区降尘中Cu、Pb、Zn、Cr、Ni、Mn及Cd的含量。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评价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及其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城区内Pb明显高于土壤背景;Cr、Ni及Cd在混合区内的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Mn在各功能区的含量与土壤背景相当。地质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u、Zn在整个采样周期内均达到中度污染。Pb、Cd在第三、四采样阶段为中度污染,Ni、Cr在第三采样阶段为轻度污染,Mn在整个采样周期内无实际污染。Cu、Pb、Cr、Zn、Ni及M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为轻微生态危害,而Cd在第三、四采集阶段内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强生态危害;混合区的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等级,其他功能区为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2)
红云台地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富集于白云质灰岩的溶隙、裂隙中。在一般石灰岩、炭质灰岩地层中,富水性、透水性较差。在通透性较好的溶洞、落水洞、地下河中,因其径流速度较快,出水量大多不稳定,旱季甚至干涸,受气候、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不能选为供水水源的开采方向。红云台地的地下水开采,必须选在地质条件、地形地貌自然配合的地段进行。在选择地下水开采井点前,必须做好物探调查、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为开采定点提供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