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日至6日在福州市隆重举行了。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跨系统、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会议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交通部、水电部、农牧渔业部、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
杨治家 《海洋科学》1982,6(6):55-55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于1982年7月3日—8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沉积作用与浅层地层学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质矿产部和国家海洋局等50个单位的1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海洋沉积与地层科技人员的一次学术盛会。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副主任叶连俊教授、学部委员叶治铮教授和  相似文献   

3.
赵士金 《海洋与湖沼》1982,13(2):201-201
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国家科委海洋生物分组和天津市水产学会联合召开的海洋水域生产力及渔业资源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6—12日在天津召开。 这次学术讨论会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海洋科学与水产科学联合召开的盛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国家水产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  相似文献   

4.
张景镛 《海洋与湖沼》1981,12(4):382-382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于1981年3月17日至21日在广州联合召开了“海洋湖沼环境污染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家科委、国务院环办、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以及有关高等院校、水产研究单位和一些省市环境保护研究机构等61个单位的代表80余人。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曾呈奎作了书面发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付院长邱秉经、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付主任委员郭方等分别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离岸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3年9月4日—7日在青岛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离岸工程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海洋局、教育部、石油部、海军、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科学院、交通部、水电部、地质矿产部和冶金部以及各省市所属教学、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等部门的43个单位共131人。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槱教授主持,山东省、青岛市和北海舰队有关部门的领导先后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联合召开的“全国海洋湖沼环境污染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3月17日至21日在广州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家科委、国务院环办、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海洋局、水产系统和部份省市环境保护研究机构共61个单位、80余名代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日至6日在福州西湖宾馆举行。参加讨论会的有交通部、水电部、国家海洋局、水产总局、中国科学院、城乡环境建设部、海洋石油总公司、福建省和有关省、市、自治区、各有关高等院校、科研、设  相似文献   

8.
由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和香港海洋生物学协会联合举办的“南海海洋生物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8—21日在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举行。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广东、广西、福建、北京、天津,山东,浙江等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地区共24个单位的海洋生物学专家、教授和学者共77人,其中,香地区代表14人(外籍代表8人)。  相似文献   

9.
岑作贵 《海洋科学》1983,7(6):50-50
受国际海藻协会的委托,在中国科学院、全国科协、农牧渔业部和青岛市人民政府的赞助下,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藻类学会负责组织的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9—23日在青岛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冯德培、山东省副省长卢洪、青岛市市长臧坤和国际海藻协会主席麦克拉克伦等先后在会上讲话,向大会致以  相似文献   

10.
岑作贵 《海洋科学》1982,6(2):64-64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美藻类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6—20日在青岛召开。以曾呈奎教授为团长的我国16名代表和以查得·斯塔尔教授为团长的美国10名代表及3名工作人员出席了大会。正在青岛筹备1983年“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的国际海藻协会主席杰克·麦克拉可兰博士和副主席昂·任森博士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了会议;我国近70名藻类工作者及有关人员也列席了这次大会。会议收到了汤佩松教授代表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给大会发来的贺电。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三届古海洋学与古环境学术讨论会简介全国第三届古海洋学与古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1月1日至4日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中国海洋勘探开发研究中心科研大楼举行.来自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教系统、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胜利石油管理局系统1...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美藻类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16日至20日在青岛召开。美国科学院派出了以院士R.C.Starr教授为首的11人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科学院派出了以海洋研究所所长曾呈奎教授为首和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代表21人组成的代表团参与会议。同时,还有近70名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和海洋、水产研究机构的藻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联合主办,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黄土委员会和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西太平洋黄土研究组协办的国际黄土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至13日在西安召开.会议由INQUA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刘东生教授任主席,INQUA黄土委员会主席、匈牙利科学院培奇(M.Pecsi)教授,INQUA西太平洋黄士研究组组长,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鲍勒(J.M.Bowler)等任副主席.与会代表约100人,其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代表20人.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海洋学组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第一届南大洋考察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24日至28日在杭州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从事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单位的100多位专家、教授和科学技术人员。中顾委委员、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孙鸿烈、国家海洋局副局长、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钱志宏、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罗如钰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到会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5.
蔡浩然 《海洋科学》1981,5(4):19-19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情报网》于1981年8月17—22日在广州联合召开了“海洋湖沼环境污染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137篇。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形式充分进行了交流;代表们还就如何进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中国海洋湖沼水环境学会和国家科委海洋组海洋环境保护分组共同组织的“全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5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个系统近80多个单位的160多位代表。他们都是从事海洋环境与水环境科学研究、教学、保护和管理的专家、教授和学者。这次的讨论会是我国规模空前、群英荟萃的大会。学术讨论会,紧紧围绕着如何保护海洋  相似文献   

17.
邓昂  费修绠 《海洋与湖沼》1983,14(6):601-606
受国际海藻协会的委托,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农牧渔业部的领导下,经青岛市人民政府的赞助,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藻类学会协助组织的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6月19—25日在青岛市八大关宾馆礼堂隆重举行。会议由本届组织委员会秘书长吴超元教授主持。首先由组织委员会主席曾呈奎教授报告了大会筹备过程与组织工作情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发起和举办的《海洋水文动力学术讨论会》,于五月卅日至六月二日在青岛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全国各地有关研究、生产、工程设计部门、高等院校及山东、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共三十二个单位,六十四名代表。在青岛的有关教授、专家:赫崇本、毛汉礼、束星北、文圣常、王彬华等,对这次学术讨论会部非常关心和支持,有的在百忙中参加了领导小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会议动态     
1986年4月18日,铁道部铁二院一总队在贵阳举行了“赴日考察青函海底隧道”报告会。1986年4月21至23日,在美国宾州由美国里海大学主持召开“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学术讨论会。”1986年5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铁道学会铁道工程委员会主办在广东省坪石召开“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术交流会”。1986年10月19日至24日,由海洋工程学会等四学会在天津召开第四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在同时同地,召开全国首届土工织物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20.
王森 《海洋与湖沼》1983,14(1):103-103
中国海洋湖沼化学学会和中国海洋化学学会于1982年12月1—6日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国家水产总局、海军以及有关省、市海洋和湖沼方面的科研、教学和生产等63个单位的152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和摘要188篇,按照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河口、湖沼和资源化学三个组进行了学术交流。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组共报告论文27篇,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固液界面离子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