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造船工业连年捷报频传,尤其在高速、高性能船舶研制领域,从1995~1996年初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有4艘双体侧壁式气垫船投入使用,令海外同行刮目相看。 这4艘气垫船分别是“迎宾6号”双体侧壁式气垫船、721型双体侧壁式交通艇、长江型侧壁式气垫客船和160客位玻璃钢喷水推进双体侧壁式气垫客船。  相似文献   

2.
日本为继续保持造船工业的领先水平,正凭借雄厚的科技实力,雄心勃勃地构想着21世纪高速船世界的憧憬。 已被日本列入民用高速船开发计划的有双体气垫船、双体高速渡船、高速滚装船和巨型喷气式海轮。 ·双体气垫船 由三菱重工设计的方案,在气垫船大型化、舒适性、高速性和现代化方面均有所突破和提高。该双体气垫船在连体区段有利于布置垫升风机系统,并有利于左右船体和  相似文献   

3.
另辟蹊径它是“会飞的船”地效飞行器,也称作飞翼船、地效翼艇,它利用地(水)面效应和动力增升原理,在地效区里飞行,使升阻比增加、气动效率大大提高,是介于飞机、舰船和气垫船之间的一种新型高速飞行器。  相似文献   

4.
小型双体无人监测船运行平稳,甲板尺寸大,吃水浅,在水环境监测、工程测量、巡逻跟踪、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但该类船风阻大,水动力复杂,运动特性在风力作用下变化明显。本文对双体无人监测船的风作用力进行了分析,将风作用项引入其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其主要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预报。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新型双体无人监测船运动控制算法在不同风作用环境下的适应性调整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其海上作业能力与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七○一研究所与南通渔轮厂等单位研制开发的SF2000型全垫升气垫船,已于1996年岁末由长江口启运新加坡,标志着我国全垫升气垫船开发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全垫升气垫船综合应用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以先进动力装置带动垫升系统和推进系统运行,具有水陆两栖功能,故适应面亦较普通船舶广,倍受部队和航运企业的器重。  相似文献   

6.
《舰船知识》是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科普杂志。它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舰船、航海知识;报道各国海军实力和动态;它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的军舰、民船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发展远景,提供最新舰船科技动向和成果;它生动地展示一幅幅中外海军、造船、航海发展的历史画面。它设有“舰船介绍”、“舰船设备”、“名入名舰名船”、“昶船史话”、“舰船第一线”、“海模爱好者”等专栏。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贪婪地吞噬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相似文献   

8.
操纵性是气垫船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本文介绍了全垫升气垫船操纵性能的仿真研究,首先,利用平面运动机构进行了约束船模试验,测得了作用在气垫船上的水动力,然后,进行了仿真计算,预报了气垫船的回转运动,并讨论了直线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舰船地震波是一种新型的舰船物理场,针对舰船地震波信号对舰船目标的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工程性较强、运算量较小的实时恒虚警概率时频检测算法。 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算法的检测性能,该算法只涉及 FFT 变换和一些简单的判别运算,能够在 STM32 单片机上实时地运行该算法;进一步从仿真信号和实测数据 2 个方面对算法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该算法尽管运算量很小,但仍可有效进行远距离目标检测并设计了识别目标的决策算法,从而确定预警时刻与确认时刻。  相似文献   

10.
波浪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波浪能发电装置在海上作业时会受到变化的风、浪、流载荷作用,需要系泊系统保证其稳性和安全性。以适用于中国南海500 m水深的振荡双浮体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为研究对象,运用频域计算与时域计算结合的方法对双浮体及其系泊系统的运动响应和动力载荷进行计算,获取极端海况与工作海况下浮体运动和系泊缆索张力的时历数据。参照BV船级社NR-493规定的海上浮式结构物系泊安全系数规范,对3种系泊方案进行安全校核和对比分析。选定其中一种系泊方案,通过改变系泊系统以及能量转换器(PTO)的参数,探究参数变化对双体波浪能装置运动响应以及系泊系统特性的影响,为类似应用于深水的双体波浪能装置系泊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DEMON 谱提取对于舰船目标识别有重要作用。研究了舰船噪声调制与解调原理,采用绝对值检波法提取 DEMON 谱,然后采用自动线谱识别与提取方法提取线谱序列,采用最大公约数法求线谱序列的基频,它是螺旋桨旋转的轴频。从实测舰船噪声数据中自动提取了 DEMON 谱,并得出其轴频,表明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海军舰船重要保障器材的钢丝绳,在保证舰船安全,提高舰船训练和作战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品种多,数量大,每年都要占用海军大量经费。所以,研究如何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减少其使用量是非常必要的。影响钢丝绳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冲击破坏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意在  相似文献   

13.
台风是舰船的大敌,系船水鼓(即浮筒)是海军舰船与台风搏斗的主要武器。目前,海军舰船系水鼓在近百个锚地上附设有近千只,水鼓由船环、鼓体、锚链和锚体四部分组成(图1)。系船环位于水鼓顶部,是舰船系缆装置,它将系船力传至锚链。锚链是水鼓的主要部件,它连接系船环与锚体,将系船力由海面传至海底的锚体上。锚体是固定于海底一定位置的锚碇物,为水鼓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海运业广泛采用高技术,加速了设备淘汰率,在船舶设计、船体结构、船型、船舶推进系统、通讯系统、船舶自动化及船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技术改革,船用计算机及专家系统在海运船舶上得到推广应用;近些年建造的大部分新油轮和货船装备了多台计算机,辅助完成船舶操纵及调控的功能。一、船型继集装箱船、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滚装船、客运快船、水翼船、气垫船和核动力船等技术密集的船舶之后,近几年出现一些新型船舶,其中磁流体动力船、接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高海况下舰船的纵摇运动规律并对其进行准确预报,分析了舰船的纵摇运动规律。运用谱分析原理和频率响应法,分别在 4 级、5 级和 6 级海况下,根据海浪谱密度函数和舰船的纵摇频率响应函数,求得其纵摇运动谱密度函数;再运用公式推导,得到其纵摇运动的时域函数;使用 MATLAB 仿真软件对舰船进行纵摇运动仿真,得到 3 种高海况条件下的舰船纵摇运动时域函数图像,并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仿真结论:在高海况下,海况等级对舰船纵摇影响显著,海况等级越高,舰船纵摇的角度值范围就越大。以某型舰船为例的预报结果:在 4 级海况下,舰船纵摇的幅度在±6°之间;在 5 级海况下,舰船纵摇的幅度在± 15°之间;在 6 级海况下,舰船纵摇幅度可以达到±30°之间。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舰船磁场模型大都是通过其静态特性而构建的,现实适用性较差。围绕运动舰船磁场不同航向、不同航区的适应性模型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舰船磁场建模的等效源方法,接着研究了运动舰船磁场磁矩分解的原理与方法。主要思路是先测量舰船在东、西、南、北 4 个航向上的舰船下方 1 个平面的磁场三分量数据,将这 4 组数据分别作为同一舰船在不同磁化状态下的边界条件,求解出舰船在东、西、南、北 4 种不同磁化状态下的磁矩参数,最后联合求解磁源的固定磁矩和感磁磁矩参数。通过以上过程便可计算出舰船在任意航向、任意航行地点的磁矩,利用磁矩解算磁场得到运动舰船磁场模型。  相似文献   

17.
海浪是影响舰船行进和结构设计的最核心的环境要素。海浪参数的统计分析是建立舰船环境适应性长期预测模型的基础。对1993-2011年沿海台站、浮标观测资料,高度计观测资料和船舶报观测资料进行双线性插值,给出了海浪波高的分析场。利用波高分析场对WAVEWATCHIII(WW3)模拟结果进行最优插值同化。给出了海浪统计玫瑰图、极端海浪统计参数和海浪累年二维极值海浪谱等与舰船耐波性有关的海浪统计参数,分析了中国近海的波浪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恒虚警率的方法是经典的舰船检测算法,其核心是对海杂波统计分布的精确建模。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分辨率的提高,海杂波分布不再符合大数定理,而是表现为长拖尾形状,现已发展了诸如韦布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G0分布、K-root分布、广义伽马分布等多种海杂波模型。本文首先利用上述模型对不同分辨率的SAR图像进行杂波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恒虚警率方法的舰船检测,然后,利用K-L距离和ROC曲线来评价各模型对不同分辨率条件下SAR海杂波拟合的精度与舰船检测的性能,给出了不同分辨率SAR适用于舰船检测的最优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9.
舰船辐射噪声是由舰船上机械运转和舰船运动产生并辐射到水中的噪声,是水下目标探测系统对运动舰船进行探测、识别的基础,亦是扫雷装备需重构的重要物理场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基于舰船辐射噪声的来源和时频空域特点,将作为体积目标的舰船辐射噪声源简化为 3 个主要噪声辐射源,建立了“三亮点” 的体积目标辐射噪声模型,在保留目标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简化了重构算法的复杂性,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可以为实验室目标探测、识别研究和扫雷装备提供较为逼真的目标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20.
所述型号磁通门测磁仪常用于舰船磁场测量和其它物体磁场测量,由于其供电电源电路复杂, 存在体积较大、电池容量小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其电源电路的充、放电部分及电池组进行设计和改进,使其体积减小,外场使用方便,能快速及时地维修和更换,提高了仪器集成度、整体性能以及舰船磁场测量的稳定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