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GPS/DR组合导航系统引入到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研究GPS/DR组合导航系统在公路网GPS测绘工程运用的实现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GPS/DR组合导航系统的原理和特点,研究了GPS/DR组合导航系统在公路网GPS测绘工程运用的实现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中国公路网的信息化程度,加快道路数据更新,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交通部三部门联合开展了“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在该工程所采用的系列软件中,导航仪数据采集软件是最主要的软件之一,该软件具有动态测量、实时跟踪、定位准确等特点。一般安装在笔记本电脑或PDA  相似文献   

4.
国家测绘局把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工作重点,结合GPS技术构建起中国公路网GPS测绘工程数据库,最大程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各行业的需求.根据实际工作中了解到的动态GPS应用,讨论车载GPS和车载GPS道路数据入库前的检查与内容修改.  相似文献   

5.
列为绍兴市九四年实事工程之一的绍兴市GPS城市控制网于十二月十五日通过省级验收。该控制网由绍兴市城乡规划管理处组织,由浙江省测绘局外业测绘大队及浙江省绍兴综合工程勘测院测量队联合实施。  相似文献   

6.
徐绍铨教授,男,博士生导师。193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仙居县。196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大地测量系副主任,地学测量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现为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同时他还兼任南方冶金学院、长春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全球定位系统》编委。199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徐绍铨教授自80年代开始,致力于GPS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河北沧州市、河北唐山王滩、福建厦门市、福州市、湖北黄石市、华东地质学院实习场、广东恩平一湛江高速公路等GPS控制网的建立和海南省A级试验网联测等项目。在这些成果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1990年开始,他开展“GPS水准在局部GPS网中应用”的研究,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应用于厦门市GPS网中正常高的计算,并获得成功。其原理、方法在十多期GPS培训班上讲授,向全国推广应用。同时完成“GPS高程拟合系统”商品化软件,已在生产上使用。 徐绍铨教授曾先后3次赴南极测绘考察,其中一次是中国首先在东南极考察,是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4名中国考察队员之一。另一次又完成中国首次环球科学考察。他为长城站、中山站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菲尔德斯海峡、地壳变形网监测、国际南极GPS联测等作了大量开拓性的测绘工作,荣立二等功一次。他参加的南极测绘考察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和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4年,他又赴南沙群岛,主持南沙群岛与大陆GPS联测,在南沙群岛礁盘上建立GPS点,使南沙群岛坐标系统与大陆统一。 “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研究”是理论结合实践、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的工程项目,徐绍铨教授任课题组长,在他精心组织、协调下,20多位专家、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经3年苦心钻研,于1998年3月15日建成并投入运行,在1998年抗御长江特大洪水期间,系统每2h提供的大坝变形资料,为隔河岩水库超蓄调度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从而使清江与长江洪水错峰,为长江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5名院士和5名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数字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集成,是首次成功地将GPS用于大坝外观变形长期连续实时监测,其中监测系统精度达亚毫米级,响应速度小于10min等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199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徐绍铨教授受学校委派,兼任学校与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湖北普赛高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开业仅一年,已承接高坝洲、龙羊峡水电站GPS监测项目。 1998年,徐绍铨教授主持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崩滑地质灾害GPS监测试验(示范)”项目,开展GPS在三峡库区滑坡监测中的最佳观测时段、最佳时段长度、最佳基准点数、最佳截止高度角、最佳解算软件、采用何种星历等试验。其成果通过专家验收,得到国土资源部的肯定,准备在全库区推广应用。同时,徐绍铨教授正在开发为GPS滑坡监测专用的“直接提取变形量的高精度快速GPS解算软件”。 徐绍铨教授从事测绘教育30多年,先后主讲过《大地测量学》、《椭球大地测量学》、《应用大地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等6门课程,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二等奖及先进教师称号。他主编出版的《GPS测量原理及应用》获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三等奖;他还主编出版了《大地测量学》、参与编辑出版了《椭球大地测量学》、《应用大地测量学》、《BASIC程序设计与测量计算程序》等教材。1994年开始,他牵头与其他教授一道,开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改造和建设大地测量专业”的研究,提出对原有大地测量专业进行全面改造,增加“大地测量(空间测量技术与地球动力学)”和“大地测量(卫星导航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有机的结合,并富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大地测量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该课题成果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1997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徐绍铨教授主持下的测绘基金项目“基于多媒体的计算机辅助测绘学教学系统研究”,探索了在不同平台上研制测绘学科CAI课件的经验,为测绘学CAI教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徐绍铨教授先后在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他还先后荣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洪山区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GPS网与地面网综合数据处理商业化软件包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系开发研制的GPS网与地面网综合数据处理软件包“GPSADJ”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详述了该软件包的总体结构和功能;阐述了软件包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特色。这一软件包已应用于众多城市及矿区的GPS网与地面网数据的综合处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促进了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测绘部门“十五”期间准备加密国家2000GPS大地控制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加密国家2000GPS大地控制网设计中应顾及的问题,以及处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花土沟和昆北地区的测绘成果,大多是20世纪50~60年代建立或者是石油物探资料,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现代高精度工程测量的需要。为此,我们布设了花土沟昆北地区GPS工程控制网。文章介绍了该GPS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和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数字河南”、“数字南阳”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新一代高精度三维空间基础控制框架,2005年3月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启动“南阳市城市首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测量工程。同时利用GPS水准,重力测量和卫星测高数据,精化南阳市似大地水准面,从而解决GPS测高精度问题,实现利用GPS在测得高精度平面坐标的同时,获得较准确正常高,改变传统高程测量模式,充分发挥GPS测量精度高、快速、灵活的优势。受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河南省测绘工程院GPS中心承担南阳市城市首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建设工作,从2005年11月开始工作,于2006年3月17号全部资料整理结束。全网共布设点位127点,联测C级GPS点位4个,国家B级GPS点1个。  相似文献   

11.
GPS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将GPS所采集到的WGS-84坐标转换成工程所需的坐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连续定位系统,并且具有定位速度快、费用低、方法灵活多样和操作简便等特点,所以它在测量学、导航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以上海浦东新区某地块面积测量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前期应用实例,并且将运用GPS得到的引测点对浦东地块进行面积测量。最后指出了GPS技术...  相似文献   

13.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研制并在1994年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应用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测量领域,GPS系统已广泛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测量以及地形测量等各个方面.本文将以双鸭山市的省公路路网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PS系统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GPS定位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由于工程项目种类繁多,精度需求变化大,工程规模和观测的目的、条件、方法的多样性,使GPS技术在精密工程测量中应用多具有设计方案上的独特性。近年一些科研和生产单位取得了较多的资料。本文针对常见精密工程测量工程和GPS测量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工程案例就常见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及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程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绘工程地应用,简要介绍GPS RTK的原理和特点及在像控点联测中的快速、不受地域条件限制等特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了江阴公路长江大桥GPS网所能达到的精度,阐述了隧道GPS网布设的一般规律,对长梁山13km隧道实测GPS网进行了计算。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1)GPS网能够满足桥梁和隧道工程的精度要求;2)在GPS网中适当加入一些高精度的边长有利于提高GPS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使得最后GPS网的尺度与施工测量时保持一致;3)GPS用于隧道与桥梁工程测量具有精度高、工期短、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甬金高速公路建设土地勘测工作为例,详细介绍了带状工程用地项目中土地勘测外业和内业的作业全过程,重点介绍了GPS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内业数据的处理方法,总结了带状工程的土地勘测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S测量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具有精度高、布网方便等优点,笔者根据国家高速公路杭州至瑞丽线湖南境内凤凰至大兴(湘黔界)段,一个特大桥——把总湾大桥工程GPS控制网的实际情况,阐述了GPS控制网设计、实施、数据处理方法及精度控制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GPS与TPS集成超站仪的数据转换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讨论GPS与TPS两大测量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的集成技术和数据转换问题,重点是如何利用GSP技术实时求得TPS的测站空间直角坐标,再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转换为地方坐标系的二维直角坐标和正常高。将GPS接收单元集成到TSP上构成超站仪测量系统,可以实现测站点与碎部点的同步测绘模式。  相似文献   

20.
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已日趋成熟,如何针对欠发达国家在没有自身坐标系统和控制点的情况下进行公路测量,是研究的目标。以南苏丹公路测绘项目为研究背景,所采用的GPS控制方法成功解决了该测区在没有椭球参数、任何控制点及测量资料的情况下的平面控制测量的问题,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对GPS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普及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