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承担的“安徽淮河中游平原第四系分层”研究项目经过四年多的工作已于1986年底完成.该成果共50余万字,附图表200多件,内容相当丰富.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于1987年4月28—29日在蚌埠市举行评审验收会,邀请了第四纪地质专家周慕林研究员和陈华慧教授等八位有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评审验收.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海陆相第四系的生物地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我国第四系研究的典型地区,很多研究者曾对其作过较为全面的讨论.但过去仅研究陆相地层与生物群,缺乏海相化石与年代地层学控制,致使一些有关地层时代与地层对比问题未获解决.六十年代以来,华北地区第四纪海相层与化石的发现、为进行第四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作者及何炎对华北第四纪有孔虫做了一系列研究.安藏生及本文作者对北京平原第四系磁性地层学、海相微体与超微化石做了研究.1975年与1978年,河北省地质局七队与其它单位对河北第四系作过比较全面的总结.基于上述资料及某些磁性地层学资料,我们有可能探讨华北海、陆相第四系的划分、对比及地层界线问题.一、华北第四纪海相生物地层系统作者将华北约300万年以来的海相第四系与上上新统划分为十个海相化石组合带(以有孔虫为主,见附表.)这十个带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年代学资料为佐证.各带多有可靠的区域对比资料确定其上、下接触关系,仅有Ⅰ、Ⅱ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各带的代表性化石皆以它们在我国的首现资料为准.兹扼要分述如下:(一)Ⅰ组合带 代表化石为Ammonia tepida,Evolutononion weiheense,代表剖面  相似文献   

3.
在1985年〈地震地质〉第七卷第二期上,发表了强祖基、叶士忠合写的“1668年山东莒县一郯城81/2级大震区的活动断裂特征”一文,文中报道了沂、沭河下游的第四系,建立了第四系层组,描述了各层的岩性和化石,并指出了它们的标准出露地点.文中所建立的下更新统“马陵山组”、上更新统“戚嘴组”上段及下全新统“归义组”,均以含海相化石为特征.有关的更详细的化石名单,曾由叶士忠在〈地球科学〉1984年第3期,以“沂沭河中下游地区第四纪海相地层的确定”为题,作过报道这对该区,首次发现“海相层”的报道,颇为引人注目.近十几年来,对渤海周边地区的海侵层位及黄海海州湾附近的海侵层位中的微体化石组合,作过很多研究,发表过不少论文,已为研究黄、淮、海平原第四纪地质的专家们所熟知.但是,强、叶二人所报道的化石组合中,有不少有孔虫和介形类的新的种  相似文献   

4.
程乾盛 《台湾海峡》1993,12(3):257-265
前人将泉州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为中全新统长乐组冲-洪积层、海积层;早全新统东山组海积层;上更新统龙海组冲-洪积层和时代未分的残-坡积层。作者从岩石、孢粉、生物、年代等地层学入手,结合纵横剖面分析,将该平原划分为下、中、上全新统和上更新统。平原中北部缺失下全新统的河口相-潮间带沉积层,而平原中部以南和入海口一带却不缺失此层。其因是下全新统高程不一,中全新统NW 向新构造活动断裂,导致海进,在平原内沉积了中全新统地层。海进时间约5 000a,B.P.。  相似文献   

5.
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1948)认为,更新统与上新统界限应位于由海相动物化石记录的意大利新第三系中气候开始恶化的层位.近年来,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Vrica)剖面被建议作为含有该界限的层型剖面.剖面中首次出现 Cytheropteron testdo寒冷种之下的物理层作为层型界限;约距今1.6百万年,但尚未定论.根据上新统一更新统连续陆相沉积系列中各种资料面记录的地质、生物、气候及磁性变化,估计气候首次恶化的时期,并与海相沉积的记录对比,有助于确立行之有效的更新统/上新统界限.杨仲健根据动物群,沉积相及地文期的分析,认为华北更新统的下界应位于含泥河湾动物群的泥河湾地层之下.随着第四纪研究的进展,对华北第四系下界有着不同的看法:1)根据古冰碛和古人类资料,将第四系底界置于距今约350或300—320万年前的层位;2)根据Hyalinea baltica等有孔虫组合的古地磁年龄(据曼金宁和达尔林普尔的磁性年表及华北气候首次恶化等,认为更新统底界大体相当于松山/高斯期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西岸第四纪有孔虫与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序言台湾海峡西岸的第四纪地质工作,解放前,只是在地质矿产调查,土壤调查时涉及到一些。而第四纪有孔虫的研究工作更是空白。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钻孔和地表资料,出现了系统地研究第四纪地质的新局面。1977—1980年,我们与福建省水文工程地质队协作,对福建沿海一些钻孔中的有孔虫等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主要根据五个钻孔(图1)岩心中的有孔虫、硅藻等化石群特征,参考有关资料,就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州盆地、闽江口和厦门筼筜港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的划分、第四纪海侵层的沉积环境和第四纪地层发育史,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原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的初步研究》(王乃文等,中国科学,B辑,1982年3期.)(以下简称《研究》)一文报导了在北京平原地区若干钻孔中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无疑,这对深入探讨和认识该区和我国北方东部地区第四纪沉积、海侵和古气候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然惜在《研究》文中对某些关键性的钙质超微化石鉴定和论述明显地存在着较大的疑商之处.当然,相应据超微化石成果引伸出的若干认识也颇值重新估价和考虑.为讨论方便起见,首先有必要对目前国际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分带概况作一简要的介绍.自1970年Martini,E.在罗马的国际第二届浮游生物会议上提出海相新生代钙质超微化石分带方案以来,虽经丰富和补充,但分带方案和基本内容一直无实质性改变,它在国际上早已广为使用.按Martini方案,第四系钙质超微化石被分为三个带:  相似文献   

8.
张志忠  曹珂  吕胜华  周宇渤  印萍  李昂  高飞 《海洋学报》2022,44(12):109-115
利用三门湾海岸带最近施工完成的水文地质孔、工程地质孔和地下水碳(14C)测年以及前人的分析研究资料,对三门湾海岸带第四系分布、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和咸淡水资源分布、承压水年龄和可更新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三门湾海岸带蛇盘滩涂围垦区第一承压含水层(组)富水性较好,绝大部分地区为淡水;宁海县长街镇区域承压水淡水资源总体呈“人”字型分布,北部的大湖?车岙港区域淡水主要分布在第一承压含水层(组)中,在大湖?下洋涂区域淡水主要分布在第二承压含水层(组)中。三门湾海岸带第四系承压水年龄普遍较老。蛇盘滩涂围垦区第一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年龄为21 642~22 012 cal a BP,未受到后期海侵作用影响;长街下洋涂滩涂围垦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年龄为35 052~45 439 cal a BP,部分地段受到后期海侵影响。在目前未开采利用条件下,承压水补给条件差、水资源更新性差。对于拟作为应急供水水源地靶区,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四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四系地层典着手编写之际,本文对第四系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第四系长期以来的“四分”及相应的符号,将下、中、上更新亚统与全新统并列而应废止;且由于全新统资料已很丰富,可以再予细划分,则在取Q_p和Q_h作更新统和全新统代号后,再行划分,并在其右上角做亚统标记。从多重标准划分地层后,为求得国际可使用的对比基础,应尽量使用时间标尺。西部依构造期划分的地层,未能精确地确定地质时代,除非对构造期及相应地层做测年,否则,与东部沉降地区地层对比将有很多困难。应严格组的内容、概念、延伸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永一井”位于我国广东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是石油工业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组织钻探的。钻井揭示的地层有第四系、上新统和中新统。为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主要是一套生物礁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层段夹有白垩。含有丰富的有孔虫、腹足类、钙藻及珊瑚等化石,总厚度为1200多米,覆盖在前寒武纪花岗片麻岩之上。 在分析有孔虫化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介形类化石,经张锡南、梁名胜和陆秀芳等同志研究,并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德琼同志和地质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关绍曾同志的审定,共有8科13属24种。其中一个未定属(可能为新属)、5个新种和7个未定种。介形类化石主要产在上新统,其次是第四系,中新统少见。 第四系见有:  相似文献   

11.
闽南粤东沿海“老红砂”沉积成因和时代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闽粤沿海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初期的研究只限于在地质矿产或土壤调查中偶而涉及.三十年代开始才有专文论及岸线升降、冰川消长和气候变迁等问题,亦出现一些对介壳和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论著.解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相应地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近年来,由于应用了众多测年手段,使第四系时代的划分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但又因测年手段可信度的差别,而使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全新统,对整个第四系则注意不够.笔者等,近年来在开展闽粤沿海地震、地质和海平面变化的调查中发现,前人所谓的“老红砂”地层,无论在岩性、岩相、沉积环境等方面,皆有自身的特点,对其成因和时代的进一步探讨,不仅有助于第四系的研究,而且有助于了解此类沉积物分布区的环境变迁、古地理演化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本文以野外考察为基础,结合岩矿分析、机械分析、地化指标分析和若干可能为同时异相地层的断代数据,并参考有关的孢粉、有孔虫等资料,对“老红砂”作较为全面的研究,试图为这一特殊沉积的地层学和年代学的确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滨海平原全新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道高 《海洋学报》1995,17(6):90-96
本文根据山东半岛滨海平原区29个钻孔的粒度分析、化石分析、孢粉分析及14C测年资料,研究了该区全新统的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福建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沉积物岩性,孢粉,微体古生物组合特征及年代测定,对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北岸平原缺失上更新统下,中段,且全新统厚度小于南隙,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两次海侵,分别出现于玉木亚间冰期和全新世。晚更新晚期,本区主要处于河口港湾的环境,显示出与相邻海域及全球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构造沉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渤海莱州湾滨海平原晚第四纪地质事件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为渤海三大海湾之一,西面及南面均为滨海平原,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莱州湾滨海平原在山东低山丘陵与莱州湾之间 莱州湾滨海平原第四纪古地理环境的调查研究始于50年代,60年代以来,随着地下水资源和油气的开发,第四纪地层与沉积环境的研究开始深化。作者自70年代以来,在本区开展了第四纪地下卤水资源、海平面変化与地下咸水入侵等问题的研究,以上研究均以第四纪古地理环境为宏观背景。本文系上述研究结果的阶段总结,为今后本领域研究工作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珠江口盆地四个工程钻井的古生物、古地磁、同位素及沉积物资料,对钻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认为所钻遇的地层包括下更新统(上部)、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及全新统。依据古生物分异度及含量作出海平面变化曲线,识别出十个海侵期,利用钙质超微化石特征种的初现面和末现面资料,将本区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太平洋V_(28-239)氧同位素曲线对比,分析了本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认为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早期及全新世本区气候温暖,沉积环境属陆架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末次冰期黄河解体事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70年代末,水文地质部门在华北平原上打下了大量第四系钻孔,1993年对其中近百个钻孔的沉积相和测年资料重新进行分析,发现在该区全新统之下、上更新统上部普遍发育了一层细砂层,埋深一般为20-40m,厚度约为5-20m,平面分布连续而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在长390cm的柱状岩芯中大致以10cm的间距采样,所取的34个孢粉样品经处理,几乎全含丰富的孢子花粉。在此基础上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为: 1.Chenopodiaceae-Artemisia带;2.Potamogeton,Sparganium,Typha-Gramineae带;3.trilete spores-Pinus带。 本文依据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变迁探讨全新统与更新统的划分。 Chenopodiaceae-Artemisia带以滨岸盐生植物分子为主,反映为岸线附近的沉积环境;Potamogeton,Sparganium,Typha-Gramineae带主要分子的母体植物为静水水生与中生植物,反映湖沼沉积环境,说明当时当地离海岸线有一定的距离;trilete spores-Pinus带多见于我国东海海底现代表层沉积,指示了一种现代的海洋环境。 以上三种沉积环境反映了带1至带3期间海水的进退历史,即带2时期海退最大,带3时期海进最大,由于古气候的冷暖变化是第四纪海面升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推断带2时期气候最冷,而带3时期气候最暖,也即带2、带3间可能为更新统与全新统的界线。 根据孢粉分析所推断的全新统、更新统界线与岩芯特征、钙质超微化石以及~(14)C测年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第四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阔的中国海包括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的沿海平原及陆架.从总体看,中国大陆第四纪发展史基本控制了沿海陆架发育史.中国沿海人口密集、工业发达,陆架资源丰富,研究沿海平原第四纪的层序,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实际意义.一、渤海、黄海西岸及陆架第四系概况  相似文献   

19.
第1 期中国东部末次冰期风沙沉积的基本特征及其相模式…………… 张明书 刘 健(1)中更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六次海侵及其天文气候学的解释………徐钦畸 林和茂(11)安徽省淮北平原第四纪抱粉序列…………………………………于振江 黄多成(21)黄河三角洲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薛春汀(33)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钙质超微化石古生态及沉积环境……………………唐祥华(41)东海西部海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黄慧珍(47)乌石凹陷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地区是山东半岛黄土的主要分布区,该区黄土按形成时代、岩性岩相的不同分为羊栏河组、大站组,分属于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相分别为风积相和冲洪积相,其中大站组黄土的形成和分布与晚更新世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莱州湾地区晚第四纪地层结构、岩相和第四纪测年资料的分析,可知大站组黄土垂向上分为上、下两段,分别形成于末次冰期的海洋氧同位素MIS2和MIS3b阶段。大站组黄土上段垂向上位于第Ⅰ,Ⅱ海侵层之间,分布面积较小,主要位于研究区南部黄土埠分布区;下段垂向上位于第Ⅱ海侵层的两个海相层之间,分布面积较大,地表未见露头。在岩性上,大站组黄土上、下段在粒度组成、物理力学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在沉积时间上的较大差距。对不同地貌区大站组黄土的粒度组成进行了对比,发现莱州湾南岸平原区黄土颗粒明显较莱州湾东岸丘陵区黄土粗,显示出两者在沉积方式上的不同,前者主要是以地面跳跃或风沙吹扬的方式堆积形成,后者则主要是以在空气中悬浮搬运的方式堆积而成。最后对研究区黄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大站组黄土的空间分布、岩性、微体古生物特征均表明,黄土的物源为渤海陆架古海床干燥的晚更新世晚期海相沉积土,属于风成堆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