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凤军  肖荣阁 《矿产与地质》2009,23(6):500-506,513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著名的钼多金属成矿带,也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本文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两组八大类:斑岩.接触带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斑岩一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破碎带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钼矿床和碳酸盐脉型矿床,丰富了河南省内钼矿的类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了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研究,认为东秦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从1884±210Ma~106.89±2.14Ma,把成矿时代空间从中生代扩展到了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两种新型钼矿床的矿物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地区发现了两种新型的钼矿床——花岗岩型钼矿床和石英脉状钼矿床。花岗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中,石英脉型钼矿与石英脉关系密切,矿体分布在石英脉的上下部流纹岩中,前者成矿与燕山期花岗岩热液有关,而后者是否是燕山期花岗岩热液的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两种类型钼矿床中的辉钼矿与石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嵩县纸房钼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嵩县纸房钼矿为马超营断裂多金属成矿带上首次发现和评价的层间脉型钼矿床.并迅速带动了在该区寻找脉型钼矿。通过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围岩蚀变和控矿要素等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层状矿床.指出了该区域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广西陆川米场—博白三滩钨钼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陆川米场—博白三滩地区钨钼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南北缘是中国最重要的钼成矿带,特别是近年来在南北缘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钼资源前景。其中三叠纪钼矿床的不断发现引人注目。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在空间上总体呈EW向展布,矿床产出受区域东西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多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总体上呈NW向展布,受区域NW向断裂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晚三叠世酸性侵入体及碳酸盐脉有关,矿床产于斑岩体内及附近,矿床类型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及碳酸盐脉型。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主要形成于248~220Ma,而南缘及邻区三叠纪钼矿床主要形成于226~210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和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同碰撞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典豪 《地质论评》2015,61(5):990-1000
毛景文研究员等多年来将陕西洛南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分别更改为碳酸盐(岩)型、热液碳酸盐脉型或脉型,把河南栾川南泥湖斑岩体形成复合的南泥湖—三道庄斑岩—夕卡岩型钼(钨)矿床,分解为南泥湖斑岩钼钨矿床和三道庄夕卡岩型钼钨矿床,和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绝大多数夕卡岩型铜(铝)矿床和少数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更改为斑岩—夕卡岩—层控铜—金—钼矿床等。本文对毛景文等更改这些矿床的矿床类型,以及毛景文等认为"辉钼矿的Re含量可指示成矿物质来源","大水沟热液型碲(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及其他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幔"和"温泉钼矿是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钼矿床是一种新类型和新发现"等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能理清某些矿床学问题,进一步促进矿床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国才 《矿产与地质》2012,26(5):388-394
杨林钼矿产于武夷山北缘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复式岩体顶部,赋矿岩体属高硅富钾花岗岩。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多层叠置,矿石为辉钼矿-石英细脉带、辉钼矿-硅质脉带密集发育的蚀变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矿床工业类型属斑岩型钼矿,矿床规模有望达中型。该矿床的发现与勘查,为北武夷地区斑岩型钼矿找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乌日尼图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与中下奥陶统乌宾敖包组砂板岩的外接触带中,矿体多呈脉状及透镜状,且明显受构造裂隙控制;矿床成矿在不同部位其矿化形式不同.在成矿母岩--燕山期细粒花岗岩中形成浸染状矿石;同时在与含钙质的板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矿石,在乌宾敖包组裂隙中形成热液脉型矿石.其中热液上侵与围岩接触处的细脉状矿床最为主要;矿体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床深部钨钼矿石呈浸染状分布于细粒花岗岩中,后者为成矿母岩;矿床成因属广义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福建省南靖县南坑钼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该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与文宾山组接触带,主要产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受缓倾斜的石英脉和网脉状石英细脉控制,矿石类型为石英粗脉型和石英细脉型。该钼矿床具有弱磁异常,原生晕、次生晕异常发育,钼次生晕异常在深部见矿效果较好;与钼矿体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和硅化,找矿标志主要为燕山早期花岗岩、白楼—下楼断裂带、晚三叠世文宾山组、云英岩化、硅化及物化探异常,以上认识对区域寻找类似钼矿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文峰  张烨恺  刘金华  郭亮  周炼 《地球科学》2019,44(6):1923-1934
选取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驱龙、达布斑岩型铜钼矿及鸡公村石英脉型钼矿为研究对象,分别挑选含矿斑岩和石英脉中的黄铜矿、辉钼矿进行Cu、Mo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西藏冈底斯斑岩型黄铜矿的δ^65/63Cu介于0.01‰~0.98‰,辉钼矿的δ^97/95Mo介于-0.34‰^-0.15‰,热液脉型矿床中辉钼矿的δ^97/95Mo介于-0.35‰^-0.23‰.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后的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的Cu同位素与俯冲带产出的斑岩型矿床中的Cu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单峰分布的特征.驱龙斑岩型矿床中热液脉与含矿斑岩中的δ^65/63Cu具有一致性,可能反映了二者在来源上具有一致性.在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中,不同蚀变带具有不同的Cu、Mo同位素组成,自蚀变中心向外,δ^65/63Cu与δ^97/95Mo表现出负相关趋势,可能与成矿流体的性质密切相关.冈底斯石英脉型钼矿较斑岩型铜钼矿δ^97/95Mo相对偏负,结合两类矿床的成矿年代,可能暗示两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同一源区连续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安图县刘生店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生店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产于燕山期二长花岗斑岩体中。沿北西向断裂上侵就位后,受区域构造影响形成网脉状系统。矿体呈厚板状,连续性好,产状稳定,规模大,储量可观。矿石类型为含钼石英脉型与含钼细脉浸染型。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间,对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集区斑岩钼矿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所获辉钼矿模式年龄在(64.27±0.90)~(65.97±1.13)Ma范围内,等时线年龄为(65.0±1.9)Ma(MSWD=3.2)。亚贵拉辉钼矿属主碰撞期成矿,成矿与短期内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关,暗示念青唐古拉—冈底斯地区存在大规模的主碰撞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建建阳井后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振国 《福建地质》2011,30(3):211-217
建阳井后钼矿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缘,浦城一永泰南北向构造岩浆活动带中部。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主要受区域上南北向断裂构造带控制的隐伏斑岩体控制。矿体以线脉一细脉及石英大脉型为主,围岩为中一晚元古代马面山群大岭组变质岩与加里东期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14.
傅正园 《地质与勘探》2016,52(3):472-479
长期以来,石平川钼矿床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石英脉型矿床,矿体分布于石平川岩体内外接触带上下100m以内。经过近年的地质工作发现,距石平川岩体外接触带400m~500m的侏罗系西山头组第二岩性段地层中存在细脉型辉钼矿体,从而形成下部大脉型石英辉钼矿体、上部细脉型辉钼矿体的二元结构。这一发现为开展深部及外围找矿,扩大资源储量规模提供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辽西八家子斑岩成矿分带系列的应用及其找矿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富强 《矿产与地质》2004,18(3):252-255
为了在八家子铅一锌一银矿田寻找新的矿种——钼矿,通过对八家子一杨家杖子成矿带上矿床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此成矿带上每隔10km就出现一个矿集区,每个矿集区由数个或数十个矿床构成;在同一个矿集区中,围绕岩体这个成矿中心,金属矿化和成矿元素出现明显分带性。而八家子铅-锌-银矿床具有此类似特征。因此,提出八家子矿田存在一个完整的成矿分带系列,其成矿中心是炉沟的花岗斑岩体,岩体具备了寻找兰家沟式大型斑岩钼矿床的各种地质条件。此后,经对物化探异常的验证,发现八家子铅-锌-银多金属矿田的Mo异常内存在厚大钼矿体。  相似文献   

16.
江苏镇江谏壁岩体特征与钼(钨)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春  王素娟 《江苏地质》2003,27(3):152-158
谏壁钼(钨)矿床是产于下扬子地台中的一类斑岩型矿床。在大陆边缘活动带中,陆壳碰撞、俯冲,形成了壳幔混源型中酸性、钙碱性杂岩体,为中—浅成相。岩石的演化、分异于岩浆的晚期产生了各类中酸性斑岩脉体,沿主岩体的碎裂岩化带产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的围岩有益组分的加入。成矿温度、压力为中—低温和低压。矿化作用主要为热液充填作用,与石英脉带紧密相关。矿石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细脉浸染状等。矿体围岩蚀变不具有“环带模式”。因此,矿床属斑岩—石英脉型热液充填—交代钼(钨)矿床。与斑岩型(铜)矿床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异,而与钨、钼一类矿床相近。  相似文献   

17.
东戈壁斑岩型钼矿床是在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特大型钼矿,钼资源量(331)+(332)+(333)约503 474.66 t,矿石平均品位0.115%.矿床的形成与隐伏斑状花岗岩体有关,矿化的主要载体是以石英脉、钾长石脉为主的各种脉体,即该矿床兼具斑岩型及脉型矿床的特征.通过对含矿脉体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初步确定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97~390℃,成矿压力为531.04×105~752.10×105 Pa,成矿深度为1.68~2.39 km,成矿流体为富含多种气态组分的低盐度流体;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浅成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王翠芝  李超 《岩矿测试》2012,31(4):745-752
福建武夷山坪地钼矿为中高温热液型钼矿,产于晚侏罗世钾长花岗岩岩体"层节理"及岩体与下元古界大金山组接触带的南北向断裂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硅化岩型(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花岗岩型、蚀变构造岩型。矿石构造主要有条带状、浸染状、角砾状、细脉状等构造类型。矿石结构以中粗-中细粒鳞片结构为主,局部呈现厚板状、带状(常常弯曲)。辉钼矿是唯一的矿石矿物。本研究采集坪地钼矿不同矿体、不同产状、不同标高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测年,得到等时线年龄为(102.9±1.8)Ma,MSWD=2.1,Re-Os模式年龄为(103.70±1.7)Ma~(111.6±1.6)Ma,加权平均值为(107.4±3.3)Ma,MSWD=16。MSWD均较大,说明坪地辉钼矿的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钾长花岗岩中细脉状、岩体"层节理"中粗脉状和断裂角砾岩带中团块状三种类型的辉钼矿分别是在(111.20±1.7)Ma~(111.60±1.6)Ma、(105.60±1.6)Ma~(107.40±1.6)Ma和(103.70±1.7)Ma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形成的,成矿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这一同位素年龄资料为福建东南沿海浦城—宁德北西向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同类矿床的形成演化与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间,对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集区斑岩钼矿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所获辉钼矿模式年龄在(64.27±0.90)~(65.97±1.13)Ma范围内,等时线年龄为(65.0±1.9)Ma(MSWD=3.2)。亚贵拉辉钼矿属主碰撞期成矿,成矿与短期内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关,暗示念青唐古拉—冈底斯地区存在大规模的主碰撞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安屯铜钼矿地处敦-密深大断裂带东北部,受该断裂带影响,矿区内构造发育,为矿床形成提供容矿空间及导矿构造.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借助于岩矿鉴定和光片鉴定明确了围岩蚀变特征、岩石特征、矿石矿物的结构构造及共生组合关系,将成矿阶段划分为3个期次、4个阶段.根据实际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新安屯铜钼矿空间上位于东北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