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作者认为层序地层学方法原则上适用于每一露头,但最好是沉积滨线坡折%近的露头。系统总结了"横向追踪、多个露头对比综合及区域范围内的精细填图"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最后以何坪县印干村志留系剖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初国外有人开始用确定型的数学模拟方法来模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L.L.Sloss(1962)提出了一种沉积盆地的概念模型,J.W.Harbaugh等(1970)详细地讨论了这种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这种模型适用于由流经海岸平原的河流携带到海边的大陆架上的碎屑沉积物的沉积作用。本文利用这种沉积模式,对我国黄骅拗陷南部一个约1000平方公里的膏盐湖沉积盆地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3.
程守田  刘星 《地球科学》2000,25(6):587-591
古沙漠是以风成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环境的充填, 由于风成沉积与水成沉积机制不同, 目前以湖泛面为依据所开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古沙漠地层.分析讨论了基于地下潜水面为沉积基准面的古沙漠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探讨了古沙漠层序地层的构成及其单元的划分, 并提出了古沙漠成因地层及沉积学研究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宝音图隆起的构造归属仍然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兴蒙造山带中的微陆块,也有观点认为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作为宝音图隆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构造归属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宝音图岩群3件石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在一岩组(石英岩和石英片岩岩组)、二岩组(石英岩岩组)、三岩组(片岩岩组)中分别获得较可靠的碎屑锆石最小谐和年龄为1 284 Ma、1 319 Ma、1 395 Ma,代表各岩组的沉积上限.结合侵入宝音图岩群中的变质基性脉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95.5±6.8 Ma,将研究区宝音图岩群一-三岩组的沉积时代大致限定在895.5~1 284.0 Ma之间,位于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可以和相邻区域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的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群、白云鄂博地区白云鄂博群上亚群、化德-康保地区化德群上亚群对比.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在本区的响应.宝音图岩群与邻区同时代沉积建造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较为相似,其主要峰值反映的地质事件与华北克拉通所经历的主要构造-热事件可以较好对应,说明宝音图岩群的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为华北克拉通边缘的沉积.宝音图隆起应当为华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孙立群  张鑫  梁杏  常致凯  付鹏宇  张洁 《地球科学》2021,46(9):3245-3257
沉积相及特征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河湖环境演化规律,但在洞庭盆地资水三角洲地区还未有相关表述.本研究基于第四纪典型钻孔(BMS01和BMS02)沉积样品,开展了丰富的岩石学、年代学与沉积学研究,运用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对研究区第四纪堆积物沉积相进行分析,用粒度参数计算结果和Fisher判别模型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Fisher模型判别公式适用于平原区河流相、湖相及非稳定相沉积环境的判别.在资水三角洲区域内的应用,判别函数总体识别正确率为94.9%,误判率为5.1%,高出正确率的一般标准(75%).综合判别结果及地质研究资料,运用C-M图和粒度散点图揭示了第四纪以来区域的多旋回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并阐述了地层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可以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层原生劣质水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湖北巴东栖霞组缺氧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判断其形成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湖北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中层纹状灰岩和含泥质灰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鄂湘桂地区栖霞期区域沉积古地理背景及栖霞组沉积学、古生态学特征,表明该区栖霞组沉积于一贫氧的沉积背景。同时该研究表明大部分适用于判别泥质岩古氧相的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比值,如U/Th、Ni/Co、V/(V+Ni)和Ce/La也可适用于该组以钙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物。但部分指示,如V/Cr在碳酸盐岩中的应用值得今后研究注意。  相似文献   

7.
韩志宇  王非  师文贝 《沉积学报》2022,40(2):360-379
确定沉积时代及重建成岩过程仍然是目前年代学领域亟需攻关的科学问题.综述了适用于沉积岩定年的传统长周期同位素方法,系统地回顾了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自生矿物海绿石、伊利石、钾长石和方解石年代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它们在沉积地层定年、恢复盆地热流史、沉积矿床间接定年、确定油气注入时间、确定脆性断层活动时间、确定古地磁重磁化事件...  相似文献   

8.
用于沉积盆地分析的古环境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分析是著名的沉积学家P.E.波特(Potter)与F.J.裴蒂庄(Pettijohn)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沉积盆地研究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沉积学分支学科[6]。这一学科的近代发展趋势则不局限于对盆地内沉积充填的研究,而是与构造研究愈来愈紧密地结合。其基本思想是将沉积盆地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分析盆地的地层格架和构造格架、沉积环境以及煤和石油等沉积矿产的分布规律[3][4]。在研究中注意各项地质特征的演化,并通过分析和类比建立各种类型盆地的沉积模式,为矿产资源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盆地分析如同地质学的大多数领域一样,首先是以充分的野外地质观察为基础,并在进一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用一整套图件综合反映研究成果,如地层厚度图、岩相图、沉积断面图、沉积物分散类型和古流向图等。  相似文献   

9.
沉积铁矿的形成与铁从陆地带入沉积盆地有关.有足够的资料可以使人确信,陆地上的铁所以能够活动,地下径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据Ф·A马卡连柯的资料,现代大多数平原河流的地下补给,主要是靠地下径流上层的土壤水.这个特点可能同样适用于地质年代更早的河流,这一点恐怕是不容置疑的.在上升地表的地下循环水中,铁呈亚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粒度曲线等资料,研究了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湖底扇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具有典型浊积岩的鲍马序列特征,且分为高能量型沉积和低能量型沉积两种,在沉积结构上,粒度概率图和C-M图具有浊流沉积独有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具有丰富的浊流沉积构造现象。涠西南湖底扇在陡峭的古地貌和充足的物源供应条件下形成,沉积在断裂坡折带或同沉积坡折带坡脚的深水区。湖底扇沉积于深水区,圈闭条件好,临近烃源岩,油源富足,易于形成油气藏,已有多口井钻获工业油流,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比较埋藏学与埋藏相及其环境意义简介及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层中,各种生物的骨骼具有多种埋藏类型,因而据此可很好地了解骨骼所处位置的沉积环境.Speyer和Brett(1988)用化石保存特征及类型,即骨骼的搬运,解体、破碎及侵蚀,建立了七个晚元古代化石埋藏相.由于本学说诞生不久,所以还有许多必须进一步完善之处:1.埋藏相仅是大陆架沉积边缘环境中化石保存类型的简化模式,而在地质历史中,具有众多的不同沉积环境,不仅有沉积边缘,而且还有陡斜坡跌积边缘.如分布于华南晚古生代的跌积边缘就不适于Speyer等的埋藏相理论.2.怎样建立适用于浊流沉积、风暴沉积及淡水河湖沉积环境的埋藏相.淡水沉积环境与海洋沉积环境十分不同,因而淡水沉积环境的化石保存特征也具有不同于海洋沉积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巍峨的贺兰山挺拔于腾格里沙漠和宁夏黄河灌区平原之间,呈北北东向延伸,构成东部黄河灌区平原的天然屏障.习惯上,把它分为三段:三关以南称南段;三关至大武,称中段;大武以北称北段(图1).贺兰山自早寒武世中期(沧浪铺期)沦入海底后,一直属于华北—东北南部陆棚浅海沉积区的一部分.昔日认为此地缺失晚寒武世沉积的观念,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新资料证明  相似文献   

13.
碎屑锆石的同位素热年代学提供了物源区的精确年龄和大地构造背景, 是目前物源分析中先进的、使用最为广泛的研究方法之一.在同一沉积区内, 碎屑锆石颗粒通常是多来源的, 经历了复杂的从源到汇的物质输送过程.能否揭示沉积物中的锆石颗粒从源区到沉积区的地表动力作用, 是对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及年龄谱系进行合理地质解释的关键.提出碎屑锆石形态学定量化的实验分类方法, 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多参数分析的多维蛛网密度图, 试图通过对碎屑锆石的来源、锆石晶体的磨圆度、断裂方式、裂隙和表面撞痕等多种形态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来揭示碎屑锆石由源区到沉积区搬运过程中经历的地表动力特征, 进而丰富和完善碎屑锆石年代学源-汇系统的内容, 为沉积物源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并以松辽盆地松科一井相关的碎屑锆石样品分析为例, 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古地貌是控制古水系、沉积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部的辽东东地区中新世馆陶组为例,对馆陶组的沉积区和剥蚀区分别开展了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法的古地貌恢复,以增进对研究区古水系、源-汇系统的整体认识,为其物源体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两种方法的古地貌及古水系恢复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残余地层厚度法的沉积区古地貌恢复结果适用于目的层沉积区古水系的恢复;而基于印模法的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结果实现了剥蚀区、沉积区古水系的统一解释.沉积区-剥蚀区一体化的古地貌恢复弥补了基于沉积区古地貌的古水系恢复中难以判断"源-汇体系"中源区古水系分布及从源到汇古水系派生关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V成因单元存在着多处铀异常,这对铀的后备战略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的角度重建了第V成因单元的沉积体系,识别出两种沉积体系,分别是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和东南部的曲流河沉积体系。通过对铀异常信息的成功提取及平面编图,发现延安组中铀异常呈一个又一个具有自我中心的单元出现,且与曲流河沉积体系的关系密切:通常发育于河道分岔或转弯处;普遍发育于薄砂带(区),一般砂体厚度在30 m以下,含砂率小于40%;铀异常单元与厚煤层关系密切;主要赋存于粒度较细的岩性中,部分也富集于煤中,但铀异常最高值富集于中砂岩中。  相似文献   

16.
江苏高邮凹陷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但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砂体沉积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根据地震沉积学基 本原理与方法,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90°相位转化、分频处理、属性优选及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高邮凹陷深凹 带戴南组储集砂体进行了识别与描述。通过对典型地层切片进行精细地质解释与标定,明确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演化 规律,并最终建立了适用于断陷湖盆沉积充填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用波形建立地震相就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利用该技术对研究区的地震道波形变化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作出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图.综合利用研究区目的层的各种资料,识别出滨海沉积体系,并详细研究了每种沉积亚相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垂向序列.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该区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换关系,作出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图.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中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扎摩克提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摩克提组位于中库鲁克塔格震旦系上统底部,由砂岩、粉砂岩和泥页岩构成韵律武沉积,为不完整的玛鲍序列.砂岩层底面普遍发育槽模等底痕.有些砂岩呈纹层状,并有滑动构造和包卷层理等.构成砂岩的碎屑颗粒分选性差.根据粒度分布概率图、C-M图和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及Sr/Ba比值、硼含量等显示,该组形成于淡化海槽中.  相似文献   

19.
应用330余口井的钻、测井资料,绘制地层对比图与地层厚度图,建立了地层格架,揭示了地层发育情况,并通过砂岩厚度图与百分含量图,描绘了砂体沉积的分布范围.分析结果表明:胜坨油田沙二上亚段沉积时期存在3个主要物源和1个次要物源,3个主要物源分别是来自陈家庄凸起的西北部物源与东北部物源,以及来自青坨子凸起的东部物源;1个次要物源是来自陈家庄凸起的北部物源,在个别小层沉积时发育.各小层砂岩厚度分布情况揭示出研究区内部物源分配过程,即西北部物源区的碎屑物质向东南方向搬运并控制一区的沉积物质展布;东北部物源区的碎屑向西南方向搬运;东部物源区的碎屑向西搬运,来自东北部与东部的物源两者交汇并控制二、三区的沉积物质展布.物源在不同砂组或小层中其位置在一定区域内不断迁移,碎屑物质在盆地内搬运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造成不同时期(小层)来自物源区的沉积物相互叠置.物源也同时受同沉积断层的影响,同沉积断层的走向控制了地层展布与碎屑物质在研究区内的搬运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三角洲沉积的结构-成因分类与编图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学中各类沉积体系的分类方案历来受到广大学者重视,尤其是三角洲做为沉积学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调对其进行结构-成因分类。本文回顾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系统论述了三角洲的结构-成因分类的具体含义与分类方案,阐明了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提出了一套能够反映三角洲结构-成因特点的沉积相编图方法及编图中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这种编图方法从高分辨层序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导向的小层对比出发,强调在恰当的编图单元约束下,注重岩相组合与沉积序列进行沉积类型识别,采用岩、电、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参数套合编图,使沉积相图能够更好地反映砂体的粒度粗细、分布特征及沉积成因,以便使储层的预测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