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贺兰山挺拔于腾格里沙漠和宁夏黄河灌区平原之间,习惯上可以分为南、中、北三段三关之南称南段;三关与大武口之间称中段;大武口以北称北段(图1)。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区寒武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寒武系最早发现于1943-1944年,工作甚简。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时,对本区寒武系也只是根据这一零星的资料作了一些介绍。近年来,宁夏地质局第二地质队(1973-1974年)和区域地质测量队(1974年)在贺兰山中、北段测制了不少寒武系剖面,采集了大量的化石,大大提高了本区寒武系的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2.
桌子山—贺兰山地区石炭纪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层,含少量碳酸盐岩夹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和上统太原组。该沉积为一套包括水下三角洲平原,上、下三角洲平原等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内备组段均含煤,其中以上三角洲平原成煤条件最好,煤层稳定,厚度大。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人对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利用最新的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系统论述了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在陡山沱组沉积前呈现隆坳相间地貌格局,汉南古陆构造高点从陡山沱期到早寒武世持续向北东方向迁移;开江-宣汉古隆起灯一、灯二段沉积期为主要发育时期,古隆起核部出露水面,灯三、灯四段沉积期古隆起规模减小,转为水下隆起,到早寒武世与川中古隆起合并.通过连井剖面、典型井元素测井、野外露头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德阳-安岳古裂陷槽内发育灯三、灯四段深水沉积.在此基础上总结古裂陷发育模式:古裂陷具有明显的多期发育特征,东侧台地边缘不断向北东方向迁移,灯二段沉积期台缘位于双探地区,灯四段沉积期台缘位于元坝西地区;同时古裂陷具有"北早南晚、先断陷后坳陷"的发育特征,灯影组沉积期在川中-川北发育,具有断陷发育特征,早寒武世裂陷槽转为坳陷发育特征,川南地区开始大规模发育,川中-川北地区持续向北东方向迁移,川北元坝-仁和场-马路背地区转化为深水沉积,发育厚层筇竹寺组烃源岩层系,至早寒武世晚期,古裂陷消亡、被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地质     
贺兰山位於宁夏的东部,黄河的西岸,是一个南北延展的孤立山脉。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譬如老的变质岩就与桑乾系相同;震旦纪的石灰岩就与南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河段的形成年代依然存在争论,而银川盆地是黄河上游物质的主要沉积区之一,该盆地沉积序列的研究能为了解黄河上游的物质来源和形成年代提供重要线索。对银川盆地钻孔(PL02)底部进行了碎屑锆石U-Pb测年和碎屑组分统计研究,并与上游黄河沉积物以及盆地周边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和碎屑组分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并不是银川盆地晚上新世沉积物的物质供应区,而是黄河将银川盆地以上河段地区物质输送到银川盆地。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黄河上游兰州—银川段在晚上新世已经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湘西黑色岩系沉积演化与含矿序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形成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和含矿性.黑色岩系形成于沉积盆地斜坡或以下地带,与海平面上升有关.晚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早中期的沉积层序可划分为三个II级层序.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使下层海水成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沉积了大面积的黑色岩系.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分别构成了黑色页岩 磷块岩 硅质岩组合和磷结核 重晶石 石煤 多金属富集层两个成矿系列,含矿层段集中发育于海平面上升期和凝缩层沉积中,在受海底火山、喷泉活动提供丰富物源的背景条件下,有机质参与元素的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的转化富集成黑色岩系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宁夏贺兰山地区上寒武统阿不切亥组发育的一套典型灰质风暴岩。在该风暴沉积中发现底面侵蚀构造、砾屑叠瓦状构造、放射状组构、生物扰动构造等,为典型的浅水风暴岩。该组下段发育鲕粒灰岩、砾屑灰岩以及泥质条带灰岩等;中段鲕粒明显减少,变为含砾屑、藻屑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上段出现白云质灰岩,表明为潮下浅滩沉积环境。该风暴岩的发现对重建宁夏贺兰山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及等时区域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露头、岩心、钻测井资料分析建立典型沉积相序列,结合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编制了四川盆地寒武纪各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盆地整体西高东低、西部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中东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寒武纪包含两个半海侵—海退旋回:首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形成巨厚的浅海陆棚相泥质烃源岩;首次海退发生在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和碎屑滨岸相沉积;第二次和第三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龙王庙期与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在局限台地的地形较高部位发育砂砾屑滩和鲕粒滩,砂砾屑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西部,鲕粒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东部,在盆地西南部发育具有继承性的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贵州早寒武世的缺氧事件沉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贵州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属中国南方该时期缺氧事件沉积的一部分,为一套沉积速率低的海侵体系域沉积.主要为黑色页岩,发育水平纹理,主要含浮游生物,其中产钼、钒等矿床.其具有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iO2、TiO2、Al2O3的含量相对较高;富集Mo、V、Ba、Ag、Au、U等元素,而Co、Sr、Ta等元素却亏损;稀土总量不高,为130×10-5~226×10-6,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近于水平或略向右倾,具弱的负Ce异常和正Eu异常.地层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特征元素比值所反映的是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而缺氧沉积中有热水沉积的加入.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是一条北二十度东走向的山脉,位于北纬三十八至三十九度三十分及东经一○五至一○六度三十分之间。西界沙漠,东接黄河冲积平地。由银川市(宁夏)向西约六十里即达贺兰山东麓之南水。西南约八十里为三关口,横过贺兰山的孔道。由三关口往北以迄山之尾闾苏淮图沙滩边上,可称贺兰山北段,南北长约三百余里,东西宽自四五十至六七十里不等。以气压表测量山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南部构造特征及其与固原-青铜峡断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南部的变形从经历的时间及方式上与贺兰山中北部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从构造和地层等方面论证了固原-青铜峡断裂通过贺兰山的具体地点,该断裂通过贺兰山后逐渐转为东西向;宁夏中部地区东西向构造是古生代弧型构造的一部分,由于后期的改造而成为现今的形式.黄河断裂和固原-青铜峡断裂控制了贺兰山南部的构造发育,由这两断层夹持的块体(卫宁北山)在新生代向东运动,在该块体的东部由于东西向的挤压形成了许多构造,一些山体隆起的原因可能是来自西部卫宁北山向东的挤压.  相似文献   

12.
刘恒岐  陈金海 《地下水》1994,16(1):37-40
郭口引黄灌区地处黄河下游的黄泛平原,位于山东省东阿县东部,灌区总面积354.33km~2,耕地面积37.2万亩,人口15.26万,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 浅层地下水资源是该灌区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由于以往当地农村的  相似文献   

13.
蒋金晶  何幼斌  罗薇  游国庆 《地质通报》2012,31(7):1094-1104
湘南地区寒武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香楠组、茶园头组、小紫荆组。岩石类型主要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硅岩次之。其中,砂岩与泥(页)岩常构成典型的复理石韵律。通过对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环境主要为深水斜坡至盆地环境,建立了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其沉积演化。区内寒武纪经历了3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始于早寒武世晋宁期,结束于南皋期;第二次海侵始于都匀期,结束于王村期;第三次海侵出现于古丈期,至牛车河期结束。  相似文献   

14.
关于黄河形成时代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中游河套盆地-晋陕峡谷-三门峡盆地-三门峡峡谷-郑州邙山段黄河形成时代为主要研究内容,辅以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和盆地段黄河出现的时代来探讨统一黄河形成的时代.黄河上游兴海盆地共发育9级黄河阶地,ESR和OSL年代结果表明,最高三级阶地分别形成于200ka,100ka和80ka;中游河套盆地普遍发育一套湖相沉积,其中盆地东南端托克托台地郝家窑剖面湖相沉积的亮度和烧失量数据呈现一致的由下向上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反映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在不断增高,湖水盐度在增大,可能指示了湖泊处于封闭的环境,OSL结果显示湖相沉积结束的年代在100ka前后;三门峡盆地东端发育的最高黄河阶地年代为150ka,而指示古三门湖湖水外泄的河湖相白砂层结束时间是200ka.文章总结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共和运动才是形成统一黄河的主因,尽管如此,上游兴海-共和河段及中游三门峡河段黄河(分别形成于200ka和200~ 150ka)出现要早于河套地区(100ka),而晋陕峡谷最晚贯通.也就是说,现今统一的黄河形成于100ka前后.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及周边沉积演化历史、深大断裂特征、晚三叠世主要构造事件、现今贺兰山周围地层分布情况,结合地震资料、重磁资料以及最新的物源研究成果,对贺兰山晚三叠世盆地属性做了系统总结。重点探讨了研究区深大断裂的形成及后期多期次活化过程,研究区不同演化阶段的沉积特点以及晚三叠世早期、末期构造事件的表现特征。研究认为贺兰山晚三叠世盆地形成于块体相互作用下的张性环境,主要为叠加在早古生代贺兰山裂谷(凹陷?)盆地和晚古生代稳定盆地之上的拉张断陷盆地,断层系统表现为“地堑式”,盆地形态近似于“梭型”,西部塔尔岭—白芨芨沟一带断陷最为强烈,断距最大,北东延伸至正谊关断裂北部、南部延伸至炭井沟以南一带,整个断裂呈弧形,且两端断距逐渐减少。其中汝箕沟—香棒子沟断层为该时期深大断裂带的浅部延伸,东部以大水沟—鬼头沟断裂和现今银川地堑底部某断裂共同组成该地堑的断层系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湘西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形成黑色 页 岩的沉积环境和含矿性。黑色岩系形成于沉积盆地斜坡或以下地带,与海平面上升有关。晚 震旦世到早寒武世早中期的沉积层序可划分为三个III级层序。海平面上升的结果使下层海 水成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沉积了大面积的黑色岩系。湘西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分 别构成了黑色页岩-磷块岩-硅质岩组合和磷结核-重晶石-石煤-多金属富集层两个成矿 系列,含矿层段集中发育于海平面上升期和凝缩层沉积中,在受海底火山、喷泉活动提供丰 富物源的背景条件下,有机质参与元素的迁移、富集作用,经成岩期的转化富集成黑色岩系 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湘西北地区的中晚寒武世,沉积了一套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古生物和指相矿物,分别划分为八面山台地、武陵山斜坡和雪峰山海盆三个一级沉积相区,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文中对过去被称为“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即武陵—雪峰山区,在中晚寒武世,属于一个由北西(武陵山区)向东南(雪峰山区)倾斜的水下斜坡。同时,对湘西北地区石油普查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寒武纪最早期(梅树村阶)磷酸盐沉积是世界性末前寒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矿的最主要成磷期,南亚是其主要分布区。该区西起伊朗德黑兰以北的厄尔布尔士山脉,经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小喜马拉雅山区,苏联哈萨克斯坦卡拉套以及中国新疆、滇东、川西、陕南、黔中、鄂西等地区,形成一个挟持于北纬25°—43°之间的狭长成磷地带。(图1)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样本14 C测年资料的 华北平原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许炯心 《第四纪研究》2007,27(3):437-443
华北平原是我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历年来积累了大量的14 C测年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尽可能地提取沉积速率的信息,并进而研究华北平原沉积速率的变化及其与流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利用华北平原456个地点的14 C年龄与样品埋深资料,计算出了各个样品所在层位沉积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RT),以此来近似反映各地点的平原沉积速率,并据此建立了RT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古至今, RT有明显的增大趋势。以点群的上包线反映各时代的平原最大沉积速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华北平原的主体即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沉积速率。发现了最大平均沉积速率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4个突变点,分别为10000aB.P. , 5000aB.P. , 3000aB.P. 和1400aB.P. 。4个突变点将上包线分成5条折线,由此可以将近4万年以来的变化分成5个阶段。从古至今,5条折线的斜率增大,反映了平原沉积的加速过程; 并对4个突变点的成因进行了解释。阶段1,阶段2和阶段3沉积速率的加速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阶段4和阶段5沉积速率的加速则是由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造成的。从456个地点的14 C年龄与样品埋深资料中提取了距今4万年以来华北平原的平均沉积速率的信息,计算出平均沉积速率为0.9mm/a。按此求出,近4万年以来华北平原的沉积总厚度为36m。  相似文献   

20.
秦媛媛  孟堃 《四川地质学报》2013,(4):394-398,403
重庆云阳石梁剖面位于上扬子板块北缘南大巴山冲断带位置,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处于城口-鄂西海槽西侧位置,对该剖面的详细研究,有利于恢复飞仙关期川东北碳酸盐台地东缘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认为,该剖面飞仙关组-段属于斜坡相沉积;二段下部继承碳酸盐台地东缘斜坡相,中部发育典型的台地边缘滩沉积,其顶部则演化为局限台地溺湖环境;三段由开阔台地及局限台地渴湖沉积构成;四段属于典型的局限台地潮坪沉积城口-鄂西海槽西侧飞仙关组由两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组成,通过与相邻位置的井剖面对比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城口-一西海槽西侧飞仙关期沉积相演化。台地边缘滩基本发育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