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城县地热资源储量多、分布广、地质条件典型且对县城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江西省地热资源丰富的县市中颇具代表性。本文根据石城县地热资源分布特征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前景,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收集的勘查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初步查明了地热资源的现状及特征,摸清了全市地热资源的可开采量,并对区内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热储类型等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资源量进行可靠性评价,为地热资源下一步的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薇  王贵玲  刘峰  邢林啸  李曼 《中国地质》2019,46(2):255-26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点,对主要热储层分布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热储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为中低温地热资源,是中国水热型地热资源的主要类型,约占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的89%,具有储集空间广、厚度大,地热资源热储类型多、储量大,赋存中低温地热水,资源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沉积盆地型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一般由补给区HCO_3-Na型、HCO_3·Cl-Na型等低矿化水,逐渐过渡为Cl·HCO_3-Na型,最终到排泄区或封闭状态下变为Cl-Na型等高矿化水。沉积盆地中热盆地热资源储存量较大,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储存量的54%,地热资源可开采量占到主要沉积盆地总可开采量的59%,温盆地热资源储存量占到42%,可开采量占到40%,冷盆地热资源储存量仅占到4%,可开采量占到1%。应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积极开展地热资源回灌,保证可持续开发利用;推进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建立地热资源监测网。  相似文献   

4.
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赋存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49-51,56
通过对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矿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估算了潜在的地热资源量,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规划煤炭开发的同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到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地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程度偏低,存在资源勘查研究程度低、分散开采普遍、重开采、轻回灌、创新发展研究重视不够等问题,对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利。在山西省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山西省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主要热储类型、特征以及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按照不同热储类型及地热资源赋存地质条件,提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建议,并提出在山西省打造温泉小镇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权  杨则东  疏浅 《江苏地质》2016,40(1):171-177
安徽省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对安徽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示范研究,将安徽地热资源划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两大类型,其中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区、巢湖—和县一带及皖南山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亳阜断陷盆地、淮南陷褶断带及合肥断陷盆地。安徽省已发现的地热流体大多为温热水或温水,少数为热水。同时对全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谢娜  喻生波  丁宏伟  张明泉 《中国地质》2020,47(6):1804-1812
甘肃省地热资源丰富,其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概况,结合地区构造、地热水化学特征、地热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甘肃隆起山地对流型与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并对两种类型地热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分布于河西、陇西及陇东盆地等,热储类型为裂隙型和孔隙型,热储层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发育,岩性以砂岩为主;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和西秦岭造山带,热储类型为断裂破碎带,岩性以花岗岩为主;通过潜力计算得知,全省热量开采系数≥0.4的仅占29.17%,表明目前甘肃地热资源开采程度较低,开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地热与石油资源同盆共存。为了更合理地开发油田地区地热资源,有效降低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风险,通过对油区深部东营组的地热资源热储、地温场、沉积相和流体化学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东营组热储的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型计算了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100 a热流体开采资源量,并进行资源开采潜力评价。以开采潜力评价分区为基础,集成分析了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应具的富油程度、规模大小、温度高低等要素的权重,对区内东营组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进行分区。该研究对油区内深部地热资源的勘查及降低开发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相似文献   

10.
连霏霏 《地下水》2013,(6):85-86
安阳市东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带动了安阳市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在开发地热资源的过程中同时存在隐患,可能对生态环境、地热资源衰减、地面沉降、地震活动等产生影响,必须防范这些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沧州市区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沧州市区2000m以内 ,主要为馆陶组热储 ,次为沙河街组和寒武-奥陶系热储 ,本文通过对热储条件的分析及地热资源计算 ,提出该区地热合理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2.
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然 《地下水》2010,32(3):146-148,167
在对沧州市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及其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等三个方面选取了7类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沧州市的水资源和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耕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需水等不相协调,水资源匮乏已成为沧州市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②沧州市所辖的15个县(市)中,有任丘、河间等12个县(市)水资源和区域发展极不匹配,水资源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沧州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应实施"量水发展"战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确保沧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沧州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进行调查评价,详细说明MAPGIS软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应用,得出了沧州市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成果图。  相似文献   

14.
吕志涛 《地下水》2005,27(4):260-262
张庄地热井已完工两年多,至今尚未开发利用.针对张庄地热井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对地热资源和地热水可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与评价,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七项水质评价,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模拟评价沧州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为沧州市政规划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建立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校正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在地下水现状开采情况下,从2010年12月3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逐年的地面沉降变化趋势,并根据地面沉降速率对地面沉降进行了地质灾害预警分区。结果表明,到2025年12月31日,沧州市累计最大地面沉降量为466.82 mm,最小地面沉降量为241.54 mm,大部分地区为四级预警区和五级预警区,仅肃宁县为三级预警区。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亚东-谷露裂谷带是新生代的活动构造带,具有构造活跃、地震频繁、热泉广布、大地热流高等特征,孕育了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实现商业开发多年的羊八井地热田和羊易地热田正是位于亚东-谷露裂谷带的中部,而位于该构造带北部的谷露地热田地热资源前景和勘探方向还有待深入认识。为此,本文解析了地表地热构造,对比了羊八井地热模式,分析了谷露地热田的深部热动力学背景,并结合钻井试采资料揭示谷露地热田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前景。在此基础上,利用大地电磁和重力预测了谷露地热田的地热分布具有南北分带性,即北部和中部具有深部和浅部两个层次的地热储层,而南部地热储层则以浅部为主。为深入研究亚东-谷露裂谷带的地热系统模式及指导地热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资料收集、野外地质、地温调查及现场地面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对山东省蓬莱市村里集镇黄泥沟村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地热资源的开采前景,目的是基本查明工作区内的断裂构造、地层层序、热储分布、热储埋深、热储温度,预测地热井的成井条件,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进一步勘探提供依据。分析内容包括地质构造条件、地温场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以及热储特征。认为工作区具备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景条件,地热井成井深度在1500m左右时可获得30℃~40℃的热水。建议投入施工一眼探采结合井,井深设计1500m,井位选择于1000~1200m钻遇NE向断裂下盘,可获得较完善的地热资源赋存信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 change principles of deep geothermal fluid during the process of upward movement. It summarizes research methods of hydrochemistry, isotope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technique for the physio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decreasing temperature, shallow groundwater infusion, and degassing. The multi-component chemical geothermometry methods including gas geochemical method are discussed.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fields in China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with frequent new tectonic movements, especially in Tibet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areas. Therefore the paper also focuses the status of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fluid research. At last, it’s pointed out in the paper that in the future we can start from typical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zones and geothermal fields to explore optimization of the multi-component geothermometry method and use it i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analogue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ternal relevancy of regional geotherm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陈维君  黄立勇 《物探与化探》2006,30(4):283-288,311
简要介绍了浙江省突发性地热点基本情况、产出特征、成因机制,同时还介绍了一处运用地热物化探方法勘查突发性地热点的实例,指出突发性地热点分布区密集出现多处地热点及地热异常点,潜在地热资源量丰富,且多依托重要城市分布,开发利用条件好,是省内最具开发前景的地热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地热资源作为理想的绿色环保能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目前已有40余年集中开发利用历史。为及时掌握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构造特征、地热资源类型及地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构建了基于地热流体开采程度、地热流体热量潜力模数和最大水位降速3个指标的地热资源潜力区划,将北京市地热田分29个评价单元进行了区划,取3个指标中最不利者将其分为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基本平衡区、具有一定开采潜力区、具有开采潜力区和极具开采潜力区6个区,其面积分别为151.45 km2、631.17 km2、1341.16 km2、101.11 km2、302.72 km2、14.62 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