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甲马弧内盆地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西藏冈底斯带的甲马弧内盆地是随着甲马岛弧的发育而产生的,沉积了一套演浅海相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主要由碎屑岩与海绵礁灰岩构成,在盆地内的上侏罗统至白垩系中,共识别出七个3级层序,包括1个I类层序和6个Ⅱ类层序,重新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具深切谷的碎屑陆架阶段,碳酸盐台地与海绵礁形成阶段,滞流的碎屑陆架阶段,无障壁海岸的碎屑陆架阶段和具障壁海岸的碎屑陆架5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广西天峨老鹏晚二叠世灰泥海绵藻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刚  胡贵昂 《广西地质》2000,13(4):11-14,18
广西天峨老鹏礁发育于合山组下部,形成于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是在孤立碳酸盐岩石地内部生长的圆丘状点礁群,由菌藻类、串管海绵及一些纤维海绵、水螅、板海绵等造礁,发育有块状隐粘结岩、隐障积岩、潜障积岩等。从初期到后期具有不同的发育模式。据其建造特征及海绵生物的造礁性能,说明了二叠纪台缘相发育的巨厚海绵灰岩是生物礁,菌藻类在礁的建造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峡东宜昌黄花场下奥陶统生物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发现峡东下奥陶统生物礁。造礁生物为攀苔藓虫、托盘藻、古钵海绵、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按造礁生物形成的格架类型有:粘结粒泥岩,藻粘结岩,攀苔藓虫障积岩,粘结障积岩等4种礁岩微相。这些微相在礁核中有、无和分布差异形成了灰泥岩隆礁,藻岩隆礁,攀苔藓虫障积岩隆礁和藻粘结-古钵海绵障积岩隆礁。各类礁都经历了奠基、发育、衰亡3个阶段。这一演化过程反映了沉积环境和水能量强度对礁发育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2年底在云南省泸西县东山镇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发现大规模典型台地边缘鲕粒浅滩和生物礁,同时在向阳乡方摆村附近发现典型台地前缘斜坡相泥晶灰岩,滑塌构造发育.台缘生物礁垂向3分结构明显,礁基为浅滩相鲕粒灰岩、豆粒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蓝绿藻粘结结构和亮晶栉壳状胶结结构发育;礁盖为台缘斜坡相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生物礁横向展布也具有3个明显特征:礁后为碳酸盐台地相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礁前为台缘斜坡相薄层灰岩和泥岩,局部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该发现可为滇东南地区继续寻找油气资源开辟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6.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7.
位于西藏冈底斯带的甲马弧内盆地中堆积了一套岛弧背景的活动大陆边缘沉积物,主要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海绵礁灰岩构成。在上侏罗统至白垩系中,基于Ⅰ类和Ⅱ类层序界面及其他关键界面性质的确定,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其中1个Ⅰ类层序和6个Ⅱ类层序,建立了矿区晚侏罗世至白垩纪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与成矿作用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高水位体系域中所发育的相对厚的海绵礁灰岩是成矿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8.
黔南布寨泥盆纪生物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南布寨生物礁受同沉积断层控制,发育在开阔台地边缘,其西南部和东北部分别是台盆相和滨海相沉积区。礁主要由以层孔虫和床板珊瑚为主的群落建成。礁相可明显划分出礁前、礁核、礁翼和礁后等亚相,其中礁后亚相与邻区的生物礁有很大区别,显示它发育在比邻区礁相对较深的环境中。生物礁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分为两个大的旋回,分别形成鸡泡段和鸡窝寨段的生物礁  相似文献   

9.
宜昌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台地相碳酸盐沉积,间夹页岩,其中的特征沉积为发育有较多的生物礁。造礁生物主要有海绵类、瓶筐石类、有柄棘皮类、苔藓虫及蓝细菌和Pulchrilamina等。在下奥陶统含礁层系中识别出四种生物相:(1)壳类生物相:发育有Tritoechia-Pelmatozans群落和Tritoechia-Pomatotrema群落;(2)礁生物相:包括Batostoma群落、Calathium--Archaeoscyphia群落、Pelmatozoans--Batostoma群落、Archeoscyphia群落和Calathium--Cyanobacteria群落;(3)静水生物相:发育有Acanthograptus--Dendrogptus群落和Yichangopora群落;(4)异地生物相:产有异地埋藏群,即Nanorthis--Psilocephlina埋藏群。含礁层系存在四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生物礁的发育明显受海平面的升降速率与容纳空间增长速率的控制。生物礁多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本区的海平面在上升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旋回,致使生物礁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以及厚度薄和规模小等特点。造礁群落存在着演替和取代两种形式,前者有利于生物礁的发育,后者则表现为礁体的衰亡。  相似文献   

10.
右江盆地二叠纪生物礁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覃建雄  曾允孚 《地质科学》1999,34(4):506-517
通过右江盆地二叠纪生物礁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在海平面升降旋回的各个时期,均有生物礁的发育,并呈现各自特征的层序内部构型及成因格架。低水位礁仅发育于台盆背景,以加积丘礁或点礁为特色,常与混屑浊积岩、硅灰岩、硅泥岩共生;陆棚边缘礁发育于台盆和斜坡背景,与低水位期的相比,礁体较大,数量较多,因为该期相对稳定的底质和水动力条件对生物礁的萌生更具诱导作用;海侵期表现为伴随海平面向陆超覆而形成的向陆年轻化的海侵型台盆礁、斜坡礁、台缘礁、台内礁组合,具加积-退积型堆积序列,礁顶发育硬底、生物挠动面、海底熔蚀面、淹没面、水下中止面等,礁盖包括硅岩、火山碎屑浊积岩、放射虫岩、骨针岩、深水遗迹相、生物密集层、浮游相灰岩、含锰磷酸盐灰泥岩等,生长方式主要是追补式和中止式,以宝塔礁、链状礁、点礁为主;高水位礁以进积礁、加积礁和混积礁组合为特征,广泛发育于台内、台缘、斜坡、台盆等环境,具向上变浅序列,礁顶发育暴露面、岩溶面、冲刷侵蚀面、钙化壳、白云岩帽等,礁盖主要有残积相、潮坪相、浊积相、丘滩相等,规模大、分布广,以堤礁、环礁、马蹄形礁为主。  相似文献   

11.
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成因类型及潜伏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的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 (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 ) ,据此描述川东—鄂西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属性 ,认为该区进积礁和退积礁并存。根据礁体的进积和退积方向对潜伏礁进行预测 ,指出鄂西地区见天坝礁群的东南侧应该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的潜伏礁带 ,华蓥山—川东成礁带以西可能存在层位相当于长兴组三段顶的潜伏礁带。  相似文献   

12.
相对海平面升降与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油气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与礁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可划分为三种类型∶退积礁、并进礁和进积礁。不同类型的礁有其特有的成岩、成藏模式。首先,相对海平面升降控制了礁储集体的非均质性,这种非均质性又控制着原油在礁体内的时空展布,搞清这种时空展布规律对礁油气藏勘探极为重要;其次,相对海平面升降控制着礁含油气系统要素的形成机理及空间配置关系,对礁的含油气系统进行分析可在钻前对礁的含油气潜力作出初步评价。不同类型的礁体群均具有各自不同的成因联系及时空迁移规律,分析这种成因联系及时空迁移规律使我们可以更加准确预测潜伏礁体。  相似文献   

13.
Please refer to the attachment(s) for more details  相似文献   

14.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的超大型矿床,主要由角岩型铜钼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构成.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中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成矿早阶段A脉、转换阶段B脉以及成矿晚阶段D脉.A脉包括具有钾长石蚀变晕的石英脉、石英+钾长石±黄铜矿±辉钼矿脉、石英+黑云母脉、黑云母+...  相似文献   

15.
李莹  邹伟  李楠 《江苏地质》2012,36(3):301-307
甲玛矿区位于西藏拉萨市区以东约61km处,属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和斯布乡(扎西岗乡)管辖。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Minexlporer软件,运用三维可视化和三维建模技术,对矿区深部及外围区域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首先,通过搜集甲玛多源地质勘查资料进行数据库建设,利用3DEM矿体圈定原则——单工程矿体圈定、剖面矿体圈定、三维矿体圈定建立甲玛三维地质体模型。最后,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和传统储量计算法对甲玛矽卡岩型矿体进行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铜矿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甲玛矿床是中国国内少见的以斑铜矿为主要含铜矿物的产于斑岩成矿系统内的铜多金属矿床.斑铜矿是该矿床内普遍存在的重要铜矿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矽卡岩型矿石、(矽卡岩化)大理岩型矿石中,有少量产于角岩型矿石中.在硅灰石矽卡岩型矿石内,斑铜矿分布最广,含量也最高,部分矿段中斑铜矿的含量高达7596以上,并与硅灰石呈共生或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藏甲玛埃达克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西藏甲玛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相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形成演化及构造环境,并建立岩浆成因模式。甲玛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是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岩石系列,同时具有O型(向C型过渡)埃达克质岩和I型(或磁铁矿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与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的流体与地幔楔发生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EMⅡ型富集地幔有关。中新世兰格期(15 Ma左右),由于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导致拉萨地体开始伸展减薄,从而使交代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减压熔融,形成了富含Cu、Au等成矿物质的具I型(或磁铁矿型)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准铝质富钾O型埃达克质铁镁质岩浆,并在沿该时期的正断层及裂谷系统侵位过程中,不断与下地壳高钾及中—高Fe/Mg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伴随着相对较弱的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不断侵位浅地表,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