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序言 地裂运动(Taphrogenesis)是1922年德国地质学家克伦科尔(E.Krenkel)提出来的,其涵意系指张力引起裂谷或地堑的形成过程,代表区域性的块断运动。1974年,J.H.伊利斯把这一名称赋予板块构造运动的涵意,认为“地裂运动起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2.
四川龙门山地区的峨眉地裂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系厚度变化特征,二叠系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玄武岩喷发和放射虫硅质岩,三叠系岩相展布与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灌县一带地壳深部高阻异常体的解释,认为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泥盆纪至晚三叠世),龙门山地区发生过强烈的地壳伸展运动—“峨眉地裂运动”。并提出龙门山地区峨眉地裂运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峨眉地裂运动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板块构造运动观点,提出地裂运动可与造山运动并列,是发展地壳运动理论所必需,对寻找油气等矿产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从1979年起研究了西南地区的区域构造、地史发展和峨眉山玄武岩性质后,认为从泥盆纪到中三叠世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拉张运动,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达到高潮,1981年命名峨眉地裂运动,这是上扬子地台发生过的一次重大地质事件。 峨眉地裂运动形成的基本构造格架,对内生和外生矿床均关系密切。六五期间用此现点成功地预测川东生物礁块的分布,现已见到经济实效、用此现点探索下二叠统阳新灰岩的储集类型,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此外,峨眉地裂运动对西南金属矿床形成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建立和研究峨眉地裂运动,具有重大的地质构造理论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4.
扬子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目前直线相距约1900km(且末与成都间距离),但国内许多地学工作者从古生物群和沉积相的相似性,认为早古生代两板块相连或相距不远。本文从中国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史中出现的“兴凯地裂运动”和“峨眉地裂运动”,论述扬子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离散和汇聚中的运动学特征,从“峨眉地幔柱”理论阐述扬子板块向东漂移的动力学机制。扬子板块在二叠纪与塔里木板块离散并向东漂移的论断若能成立,则为古特提斯在中国境内首先打开提供依据;对全球一些地方(俄罗斯的通古斯、印度的潘加尔)二叠纪玄武岩大面积同时喷发有重大的地球动力学理论意义;研究二叠纪末一三叠纪初生物大绝灭事件具有重要作用;还可在阿尔金地块及其邻区找到攀枝花式的钒、钛磁铁矿及铜、镍、铂等金属矿床,对比四川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块气藏成藏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生成、运聚和保存等条件以及在下古生界寻找大油气田,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滇中中元古代早期铜铁矿床的成矿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291-303
滇中中元古代早期铜铁矿床的成矿类型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区域成矿模式谢家荣先生于1941年首先提出并命名“东川式铜矿”一词,其原意是指赋存于前寒武系昆阳群落雪组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尔后,大多数地质工作者沿用这一名称,并将其涵意扩大到整个...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中次生白云岩及古岩溶是下二叠主要的非构造圈闭储层之一。该文通过对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古岩溶特征的研究,论述了白云岩和古岩溶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同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以及大中型裂缝圈闭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为油气的勘探与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川北晚二叠世大隆期岩相分异的古拉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川北地区大隆组浅水碳酸盐岩台块相与较深水硅泥质台盆相的分异,并根据其沉积特征,指出“峨眉地裂运动”所形成的古拉张断裂是造成这种岩相分异的原因,还建立了沉积—构造模式。最后,探讨了岩相分异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峨眉地幔柱与峨眉地裂运动有何关系?它对中上扬子区二叠纪天然气藏有何影响?研究地幔柱和地裂运动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和开拓新的油气资源有何意义?这些均是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多年研究峨眉地裂运动基础上,利用前人对峨眉地幔柱的研究成果,探讨扬子板块西北缘拗拉槽群形成与峨眉地幔柱关系,以及峨眉地幔柱产生的热力作用对烃源岩转化和优质储层的影响。对比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史,建议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加强地幔柱和地裂运动对油气成藏条件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地幔柱对2个盆地无机成因油气资源的探索,争取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9.
“三都运动”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三都运动”一名是刘元镇、袁在枢等于1951年在湖南资兴三都地质调查时,根据唐垄宋家屋后和同日垄河沟见唐垄组与杨梅垄组产状不一致的现象提出的。目前,对“三都运动”的看法有三种:1.角度不整合;2.假整合(三都上升);3.基本上是连续沉积。笔者长期在该区工作,从所获得的地层、古生物和构造方面的资料,认为“三都运动”应属整合。  相似文献   

10.
第l期(总22描)贵州务)11汞矿带新生代断陷一滑移构造—…………………………………………………·刘文凯(l)试从地体学说地裂运动观点综合论证“时中隆起”“黔南勒陷” 新构造格局及其与矿产分布关系—……………………………………………,-………刘 向(19)上扬子区早奥陶世的岩石地层系统—…………………………………………·付 用 梅冥相(27)中国东部小冰期气候特征与环境变迁—………………………………………·徐 馨 耿丽华(35)贵州岩溶山区电站引水渠道的经济地质环境—……………………………………………·戴景春(47)岩溶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