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秦皇岛市海岸风成沙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20~30m,最高42m。在沙丘发育最充分的地区自岸向陆,沙丘按形态可分成岸前沙丘,沿岸主沙丘链,斜向沙丘链和平坦沙席等4种类型。沙丘由分选极好的中细砂组成,具有微弱的负偏态和双跃移特征。沙丘内部发育有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低角度楔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滦河新三角洲和沿岸海滩的丰富沙源、向岸和离岸两盛行风的频繁交替以及适宜的空旷地形空间是塑造沙丘的主要条件。加强管理,保护沙丘的自然面貌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福建长乐东部海岸环境演变,运用探地雷达(GPR)探测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沙丘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滩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交错层理,上覆沉积为风成大角度倾斜的交错层理以及局部的水平层理;(2)上部发育的倾向向背的大角度风成交错层理,反映了研究区丰富的沙源、宽阔的海滩、植被扩张的进积海岸特点;(3)从沉积序列分析,研究区海岸地貌环境演变经历了早期的滨岸浅海到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阶段,反映了海岸向东的进积过程中,外力作用由波浪作用为主演变为风沙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河北昌黎典型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探地雷达探测了昌黎海岸沙丘区典型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的沉积构造,据此初步揭示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昌黎海岸带在2 000 a BP波浪作用下发育滨岸沙坝,沙坝主要以向海向陆缓倾斜的沉积构造为主,现今的风成沉积发育于滨海相沙坝之上。海岸带向海一侧经历了潮上带前丘到横向沙脊的过程,横向沙脊在东北风的作用下主要发育向陆倾斜的高角度交错层理,同时由于向岸合成风力的阶段性变化,这些层理的倾角略有差异,记录了海岸带风沙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内侧新月形沙丘由4组倾角不同的层理组成,被较大规模的二级界面分隔,复合新月形沙丘(链)经历了由盾状沙堆到典型新月形沙丘的加积发育并遭受风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滦河口北岸海岸沙丘的形成时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滦河口北岸,海岸带分布有往北延长约40公里,宽1.5—2公里的大沙丘。走向NE—SW,与沿岸沙坝平行,单个沙丘的迎风缓坡也朝向东北,所以沙丘的形成与东北强风有关。一、沙丘的物源海岸大沙丘,呈棕黄色,一般高程20—30米,中上部沙层,具有高角度的板状斜层理。  相似文献   

5.
丘状交错层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几十年间在沉积物记录中发现了大量的丘状交错层理,它广泛形成于近滨——陆架之间,但在河口湾、潮坪以及三角洲等环境乃至深水浊积岩中也发现了它的存在,然而,人们对于它的形成环境和影响因素以及成因仍然存在着争论。通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丘状交错层理是由振荡水流和单向水流联合作用所产生的观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综合Simone Dumas(2006)的波洞实验以及前人的研究观点,影响丘状交错层理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沉积物的粒度、风暴浪强度、地形坡度和水体密度、温度、粘度等。丘状交错层理对于恢复沉积物记录中的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潮间浅滩及海积平原上沉积物中的微层理、小层理和多元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韵律体系。小层理是由不同类型的微层理组成,多元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小层理组成,它们在成因上也是密切关联的,在一定水文、泥沙条件下形成的微层互相迭加则构成小层,水文、泥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则形成小层理。不同类型的层理在潮间浅滩上的分布及海岸的淤长,形成了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7.
根据渤海海域QHD油田地震、测井、录井及取心资料分析,结合室内实验观察数据,对低阻油层发育段-馆陶组二段2小层(馆细段)的储层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馆细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磨圆度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分选较差。储层砂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杂乱砾石沉积、中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泥岩以杂色为主,反映了一种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低阻油层储层具有弱水动力沉积背景,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水道、泛滥平原和小型冲沟沉积微相。综合分析认为宏观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微观的黏土矿物共同造成了储层物性差及孔隙结构复杂化,使得馆细段束缚水饱和度偏高,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岩心观察结果及分析化验资料显示,在石西地区西山窑组沉积物中,砂岩成熟度较低,砂、砾岩中炭屑及炭化植物枝干较多,沉积构造以平行层理、交错层理为主,并识别出了双向交错层理.结合石西地区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对石西地区西山窑组沉积体系展开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属于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发育3种亚相和10种微相: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海岸的风成沙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的风积地貌,不仅分布面积大,且形态多样;从内陆的巨大山间盆地或高原上的内陆盆地中(主要集中在东经75-125度,北纬35-50度之间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第四纪松散砂土层物质,加之我国北方内陆干燥的气候条件,在强劲的风力作用下就形成各种沙丘地貌),一直到地处海洋性气候条件、景色秀丽的滨岸地带都有风成沙丘.  相似文献   

10.
海滩层理由冲、回流塑造的向海倾前滨楔状交错层理和冲越流形成的向陆倾后滨斜层理组成,二者构成假背斜构造.近年在烟台—莱州岸段海滩上开挖了10个垂岸探槽,揭示出这里海滩以向陆倾后滨层理为主,并且被暴风浪侵蚀面所斜切,该面向海的前滨层理只留下几十厘米的薄层,说明近几十年海岸持续遭受侵蚀,海滩的前滨层理被多次暴风浪切割掉;按暴...  相似文献   

11.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The model of the formation of windward slope by the air-flow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a layer composed of noncohesive sand particles. It...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黎黄金海岸长40km,分布1~1.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m,顺岸线分布,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分选极好,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3~4ka以前,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191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 RTK技术的海岸沙丘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沙丘地形的特点,探讨并实践RTK测量沙丘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同时利用精度为毫米级的全站仪对RTK进行高程精度评定,其误差范围为2~7 cm,证明RTK精度能够满足沙丘动态监测的要求。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昌黎新开口南侧沙丘高度降低,且整体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14.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In this paper, micro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due to the wind direction - frontal and tangential in respect to the prevailing orientation of the dune...  相似文献   

15.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ir flow with a surface consisting of sandy disjoint particles is consider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mobility on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16.
陆架沙丘(波)活动量级和稳定性标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架底流包含定时变向的潮流、定时定向的洋流和偶发性的暴风浪流,水下沙丘的塑造和运动是潮、浪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水文计算法计算沙丘迁移速率时应充分考虑陆架各动力要素的作用,并与定位观测速率相对照.按陆架水下沙丘的运动量级和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强运动、弱运动、不运动(残留)和消亡(或埋藏)沙丘等4种类型,它们的稳定性标志,表现于海底状况、外部形态、粒度结构、水动力和迁移速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陆架沙丘(波)形成发育的环境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架大、中、小、巨沙丘(沙波)发育的动力机制与河流沙波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前者含定时多向的潮流、持续定向的洋流和偶发性的暴风浪流,后者为单向持续水流。20~100cm/s的底流速是发育沙丘的动力因素,水流的多向性和浪流的偶发性又常常制约沙丘发育的强度和迁移的速度;陆架浅水区(小于18m)受破浪的影响,沙丘尺度与水深呈微弱负相关,深水区水深的影响甚微。陆架输沙量是沙丘发育的物质条件,特别是细、中砂底质,在此粒度范围内沙波尺度与粒径呈微弱正相关,平缓广阔的地形在沙丘发育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七里海有中国第一大潟湖之称,多数学者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滨外沙坝的基础上发育形成的。研究认为,七里海外的海岸沙丘群是在末次冰期时期风成沙丘群的基础上演化形成的继承性沙丘综合体。七里海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潟湖,它没有形成海岸沙坝这一潟湖形成的过程,其前身是晚更新世末期由风暴活动形成的风蚀洼地。应加强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形成、发育类型及演化过程的研究,从多角度探究七里海外海岸沙丘群的演化机理和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19.
Meteor Cruise 22 (April 1971) successfully recovered numerous samples of unconsolidated marine sediments from the SE Tyrrhenian Sea in the vicinity of the Aeolian Islands (Italy). The sedimentological investigations disclosed a highly dynamic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pelagic realm was being invaded by volcanic and terrigenous detritus, transported and deposited by gravity slumping, debris flow, and turbidity currents. This was the first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sediments in the region, the results augmenting the findings of the more recent studies by Kidd et al. and Lucchi and Kidd. Received: 24 February 1999 / Revision accepted: 6 January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