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地下氢气是反映地壳应力应变灵敏的气体地球化学组分,逸出气痕量氢是一项新型的气体地球化学观测手段,在我国很多省份进行了试观测。本项目实现逸出氢在高温自流井和土壤中的连续、并行观测,重点对痕量氢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差异性,并讨论温泉地热井逸出氢高值突跳异常的成因。经频谱分析发现地热温泉井中的逸出氢与土壤中逸出氢都存在日变,前者的浓度与井水位、水温有关,与地表环境因素无关,而后者主要受地表环境因素影响。庐江地震台地热温泉井逸出氢浓度的高值突跳来源于深部水体上涌过程中的气泡携带,为非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肇东痕量氢野外定点观测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通过对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分析,为痕量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ATG-6118H痕量氢在线自动分析仪,在朱夏-商丹断裂带南阳地区布设独山、马山口2个氢气观测台,研究设备取气深度、抽气时间设置长短对观测断层氢气浓度的影响,从而为利用痕量氢设备进行断层氢气观测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①取气深度越浅,观测到的氢气浓度越高,日变化幅度越大;②集气管内氢气浓度偏低时,抽气时间设置略高于导气管路排空时间,氢气浓度明显变化,否则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认识汶川余震区破碎断裂带逸出氢的动态特征,选择位于北川—映秀断裂的映秀地震台观测井开展井孔逸出氢观测实验。实验数据显示:映秀台井孔逸出氢浓度较高,日变幅较大且具有明显的日变规律,呈现与气压变化同步及负相关的特征,日变形态与气温、水温、静水位相关性较小。通过不同仪器与采样方式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映秀地震台井孔逸出氢浓度动态清晰、测值平稳,作为地震前兆观测地下逸出氢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张家口地区进行痕量氢观测技术实验,深入分析站点选取、系统布设、背景噪声测定及堪选等对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痕量氢观测技术系统的标定与维护、装置系统设计的优越性、数据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张家口涿鹿M_S 4.3地震与痕量氢观测间的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为探索痕量氢观测技术作为地震科学研究短临技术方法提供一种新途径,为地震短临跟踪分析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利用地表自由逸出气体、溶解于水和吸附于土壤中的气体浓度变化来监测预报地震是当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地震预报方法之一,随着高精度痕量氢浓度ATG-6118H型数字化测氢仪在地震观测技术中的应用,对于一个新开展的观测项目,必须研究它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其研究的结果,不仅对于异常变化的识别,而且对于异常机理解释和对预测效能的评价,都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痕量氢自动分析仪开展断层土壤氢气观测时间不长,目前处于实  相似文献   

7.
使用ATG-6118H衡量氢分析仪在阿克苏开展连续观测,观测数据显示测点300 km范围内2次5级地震前痕量氢资料都出现异常,异常特征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通过分析阿克苏痕量氢资料的映震效能,为痕量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断层氢气浓度观测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地下流体地震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在中条山山前断裂带上开展了断层氢气浓度观测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对观测点位置、集气装置以及采样深度等观测条件的试验研究,给出了使用痕量氢在线自动分析仪进行断层氢气浓度观测的技术方法。针对在野外环境下该类仪器的稳定性、适宜条件进行了对比试验,对同一条断层上不同测点的氢气浓度动态特征进行了观测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断裂带上进行氢气浓度连续观测,技术上是可行的,本文提出的观测技术方法对观测点勘选、观测深度选择以及对观测数据的客观分析等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夏县地震台痕量氢气与气温、气压及降雨量的变化关系,与理论固体潮进行对比,重点对痕量氢气突变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项具有较好的短临及临震异常对应关系,对判断地震短临异常有一定指示意义,体现痕量氢观测技术的可行性,对进一步开展痕量氢观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怀4井氦气观测采用悬浮于水面之上的塑料集气漏斗获取逸出气体,受水位影响较大,造成新旧气体易混合。为全面研究地下流体氦气浓度动态变化过程,2021年7月3日对氦气集气装置进行改进,通过对改造前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测值由改造前的0.011 9%~0.037 7%升高至改造后的0.041 7%~0.081 1%,且观测数据变化动态较之前更加稳定,抗干扰能力明显提高;改造后的氦气观测值的3倍σ值逐月减少,超差百分比显著下降。这说明怀来台氦气集气装置改进较为成功,氦气观测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观测数据日变化更加规则,动态特征更加明显,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怀4井氦气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从台站规划、建设和改造情况,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运行模式,监测设施、观测设备和观测环境,观测质量与技术支撑,工作生活环境,人员结构共六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市地震台站的工作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地震台站的管理效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onitoring efficiency status of the well-water-level observation network in China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10 th "Five-year Plan " digital network project,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uture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equipment updating, the monitoring efficiency of the well-water-level observation network was evaluated. On the whole,61. 8% observing stations have good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the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of 73. 5% of observing stations meets the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of well-water-level.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network is as a whole getting better,operation rates of 75% observing instruments are above 95%. Most well water levels can monitor crustal stress changes and seismic activities. However,some observation stations,due to inherent deficiency in wells,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instrument aging,and low-leve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need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efficiency level by taking measures such as observation environment improvement,equipment updating,and management training. About 6. 5% of the stations need to stop observation due to the unqualified observat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A lot of observational data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uggested that before some strong earthquakes anomalous variations of radon concentration appear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roundwater.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se anomalies and get reliable precursory anomalies, a special packet of precursory data processing has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By using a computer program of first-order difference method,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scatter of radon content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before earthquakes at some observation posts where observational conditions are fairly good. This change may be a new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short-term and imminent earthquake precursors.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多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工程施工的破坏,给测震观测带来干扰。对门源地震台爆破干扰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观测环境的干扰源,并对干扰源的特征做以甄别,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门源地震台测震背景干扰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吉林省地震局依托成熟的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采用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使吉林省前兆观测在环境条件、观测设备、测项结构、台网布局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观测技术和数据通信手段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提高了观测方法的综合性、数据应用的及时性和共享性。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08-2016年德令哈地震台水温观测数据,总结长期及短期变化特征,对影响数据变化的观测技术系统、观测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干扰源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干扰因素有供电故障、仪器故障、雷电影响等,该类干扰具有发生时间随机、持续时段较长,突变、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观测环境干扰有人工湖、黑石山水库、灌溉水渠等,该类干扰数据不稳定,具有突升、突降、突跳等特点;人为干扰有前兆仪器现场检修、仪器安装、施工改造等,具有持续时间短、突变、异常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谷永新  白长青 《地震》1996,16(3):303-30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地电台站的的观测受到大面积施工破坏形成大面积干扰源,给地电为干扰,文中对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干扰 的影响作了一定的理论推导,对其引起的干扰电位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干扰电位与观测电流关系,环境保护距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井水温度微动态形成的水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井水温度微动态观测越来越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已成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动态观测的主测项之一。观测结果表明,无论是水温的正常动态还是震前的异常动态的形成,用传统的热传导或热对流机制难以给出合理解释。因此笔者根据观测到的事实、异常特征与同震效应等提出了水动力学机制,即含水层变形→含水层内孔隙压力变化→井-含水层系统内水流变化→井水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中氡含量离散度变化与地震的短临前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炜  邢玉安  邢如英 《地震学报》1987,9(3):312-318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观测资料表明,强震前地下水中氡浓度会出现异常变化.为了深入研究这些变化,进一步提取可靠的前兆信息,寻找定量判据,作者最近研制了水化前兆数据处理专用程序包,对地下水氡含量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用一阶差分法发现,在一些观测条件较好的水点上,震前氡测值出现了离散度加大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可能成为判别短临异常的一种新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地下流体动态的观测环境干扰影响距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动态干扰因素及其影响的调研结果,以井区水文地质条件分区,观测含水层性分类与渗透性分级为基础,研究了各类干扰源的影响距离,给出了干扰源与观测井间的最小距离即干扰源的最大影响距离,为地震台站观测环境保护提供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