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 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 (AB Boo, UX UMa, T CrB, AH Her, Z Cam 和 V426 Oph) 及3颗相关天体(UMa3, EG UMa 和 Leo3)的CCD光谱, 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 Dra, Vir, Leo, 34 Boo 和36Com) 的CCD 光谱, 作为晚型星参考谱. 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和近红外Ca II的三重线(8498, 8542和 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视向速度(Vr), 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文台用2.16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ABBoo;UXUMa,TCrBAHHer,ZCam和V426Oph)及3颗相关天体(UMa3,EGUMa和Leo3)的CCD光谱,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Dra,Vir,Leo,34Boo和36Corn)的CCD光谱,作为晚型星参考谱.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Hα和近红外CaII的三重线(8498,8542和8662)的等值宽度(EW),谱线半极大全宽(FWHM)和现向速度(Vr),并分析了这些星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1981年3月及1983年3月期间对44i Boo做了光谱观测。发现CaⅡ的K线和CaⅠ的4227谱线的等值宽度随位相不同而有周期性的变化,而且随之H_α谱线轮廓也有显著变化。本文根据我们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IUE的结果做了初步分析,提出了有关44i Boo(B)大气模型的简易设想及密近双星上的恒星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宇宙弦和星系两点相关函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宇宙弦模型中的星系两点相关函数ξ进行了计算,并同Davis和Peebles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宇宙弦模型能较好地解释ξ的观测曲线。一个有意义的结果是我们利用宇宙弦图象自然地给出了其他宇宙模型难以给出的r_c≈3Mpch~(-1)处从1+ξ∝r~(-2)幂律到1+ξ∝r~(-0.85)幂律的转变点。  相似文献   

5.
我们观测得到Ax Vir的一条由686个测点组成的黄光光电光变曲线,获得了该星的一个主极小时刻和两个次极小时刻。用Russell——Merrill模型对该星进行测光解分析,得到了一组轨道要素。  相似文献   

6.
云南天文台高分辨率斑点成像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忠  邱耀辉 《天文学报》1998,39(2):217-224,T002
本文报道了对天文目标:双星ADS16800、ADS16173,三星Hu66(ADS11344)和Hld171(ADS16648)进行的斑点成像观测及测量结果。介绍了所用的二维光子计数斑点像探测系统的性能,分析了探测系统的光子噪声、附加噪声和其它更复杂的噪声对斑点图的平均功率谱和重谱的影响。在讨论了改正重谱中的噪声偏差项时提出了对重谱基底施加正性约束的算法。测量的结果表明,实现了高精度的微射受限天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由于“错位”引起的斑点干涉图中心偏移对多张斑点图积累曝光以获取平均功率谱的光学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原理性的分析和论述,得出“错位”问题对获取平均功率谱的光学处理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6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这是颗比较明亮的半规则变星,位于牧夫腰部eps Boo(牧夫座ε)、rho Boo(牧夫座P)、sig Boo(牧夫座σ)下方,与牧夫座R也很靠近。  相似文献   

9.
贝叶斯推断是建立在贝叶斯定理上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根据贝叶斯定理,当根据经验,对待估计的参量θ的分布密度p(θ)(称为“验前分布”)有所了解时,在给定观测数据D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待估参数θ的“验后分布”-- p(θ|D)。p(θ|D)反映了观测结果对p(θ)的修正。所有贝叶斯统计推断都是以验后分布为基础的。贝叶斯估计法是数据分析中的有力工具,其在伽玛暴(GRBs)数据分析窗口展现了多方面的应用,例如分析光变结构,确定参数分布,检验是否存在某种谱线特征,比较和选取模型,等等。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12月至1979年5月间,我们用60/90厘米施米特卡氏反射光栅摄谱仪对φPer、ξTau、κDra进行了照相光谱观测。获得了电子浓度、自转速度、V/R变化等,并将ξTau同超巨星βOri进行了比较。 资料分析可得:在我们的观测期内,φPer存在着明显的气壳活动;ξTau处在相对宁静阶段,气壳缓慢膨胀;而κDra与“经典”的Be星相似。  相似文献   

11.
申荣锋  宋黎明 《天文学报》2002,43(4):341-346
分析了Balastegui等(2001)应用神经网络划分出的两类长γ暴的平均傅里叶功率谱(PDS),两类暴的平均PDS都具有明显的幂律谱结构,对两类暴分别按亮度和能谱硬度分组,计算各组的平均功率谱,两类暴都具有平均功率谱随亮度和能谱硬度的增加而变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分子云ORION-KL区域的CH_3CN J_K=6_k—5_k谱线(110GHz)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grid=2角分)。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13.
OTF(On-The-Fly)观测模式是目前单天线最有效的谱线成图观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单天线的谱线成图观测。主要介绍OTF观测模式在天马望远镜的实现情况。首先介绍天马望远镜OTF观测模式的观测过程和基本观测参数;接着分别对天马望远镜OTF观测系统的结构、观测控制软件、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谱线终端、中频传输系统以及数据预处理软件进行介绍;最后给出对W3区域中的6条氢复合线的试观测结果。目前,天马望远镜的OTF观测系统已完成多次对外开放的谱线成图观测,均取得较好的观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GM Boo是一个已经被发现超过10年的短周期(约0.36天)相接双星。获得了GM Boo在2010到2015年新观测的多波段时序测光数据及其低色散光谱。从光变曲线中提取了19个新的光变极小时刻,并结合历史数据推导出该双星轨道周期增长速率d P/dt=1.06×10~(-7)d·y r~(-1)。Wilson-Devinney程序被用来分析GM Boo的测光轨道解。得出它是一个典型的W次型的过相接双星系统,其质量比约为q~1.22,相接度约为f~11%。模型中添加了2个黑子拟合不对称的光变曲线,说明此系统具有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频率校准是进行谱线天文观测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对上海天文台TM65m射电望远镜的谱线终端DIBAS(Digital Backend System)进行了频率校准及测试工作,发现它有良好的性能.首先,进行了PCAL信号注入测试,对DIBAS终端的频率分辨率、频率漂移、谱之间间隔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1 h内,单个尖峰频率漂移的最大变化幅度为0.03通道,尖峰之间间隔的最大起伏为0.05通道.然后,通过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H_2CO脉泽与吸收线的观测,以及与GBT(Robert C.Byrd Green Bank Telescope)观测结果的比较,发现频率校准的结果是正确的.最后,对W3(OH)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羟基脉泽观测和5个多小时的甲醇脉泽观测,发现谱线的谱型保持一致,观测噪声与理论噪声一致,说明频率校准程序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如何将恒星大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进行比较以获得恒星的一些重要物理参量的方法。这些物理参量包括:有效温度T_(eff)、表面重力加速度logg、元素丰度x_i、湍流速度ξ_t、恒星半径R、自转速度Vsini、角直径θ、质量M、光度L,关于恒星演化状态的信息等。  相似文献   

17.
使用名古屋大学4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5年1月对对分子云ORION-IL区域的CH3CNJk=6k-5k谱线进行了观测,得到了该区域的5点的谱线。该谱线的观测为青海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提供了又一条可供观测的分子谱线。  相似文献   

18.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10个行星状星云给出了新的CO(1-0)谱线观测结果.其中4个行星状星云:NGC6445,M159,M49和M251,已有过CO(21)的观测,本文第一次给出了它们的CO(10)的测量结果;对2个别人曾经观测过但未测到CO的行星状星云:Sh271和M418,本文第一次证认了它们的CO发射;对4个别人从未进行过CO搜寻的行星状星云:VV18,M252,He2459和K331,本文第一次进行了观测,并得到了它们的CO(10)谱.由CO的发射谱征可见,VV18可能是一个误分类的行星状星云  相似文献   

19.
若干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与^13CO(J=1—0)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若干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和~(13)C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自中心位置的谱线轮廓。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对分子云~(12)CO(J=1—0)和~(13)CO(J=1—0)谱线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得到云中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20.
谱线观测是上海天文台65 m射电望远镜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在和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联合研制脉冲星和谱线观测终端的基础上,开发了观测控制软件,设计了流量定标的硬件和软件,开发了频率校准程序。经过大量的观测测试,证明观测和数据校准系统的有效性,并于2015年下半年对国内用户开放,取得了大量的观测结果。详细介绍本终端的组成和功能,观测控制软件的流程,结合观测数据介绍流量定标和频率校准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并给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