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通过对2015 ~2019年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腾冲地震台地电阻率受降雨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越大,地电阻率下降的幅度越大,且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干扰比较复杂,有一定即时效应,部分干扰也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效应.通过褶积滤波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模拟降雨对地电阻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影响过程,可以有效剔除降雨对...  相似文献   

2.
利用昭通中心站YRY-4钻孔应变仪前兆观测数据资料,提取降雨对该仪器观测数据的干扰事件,采用降雨总量、瞬间最大值降雨量两类降雨分类统计方法,定量分析降雨对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降雨总量达到40 mm、瞬间最大值降雨量大于0.4 mm时,YRY-4钻孔应变仪观测数据受降雨干扰明显;当降雨总量大于40 mm时,降雨总量与观测数据应变量呈线性关系,瞬间最大值降雨量与降雨总量之间无显著的对应关系。分析认为,降雨干扰影响主要来自降雨渗透和台站周边地质抗水体荷载量大小两个方面。定量分析降雨干扰,有利于区分异常与干扰,积累经验,以便于及时对有效异常进行判定,为地震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位中地震前兆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观测值的影响因素包含降雨、气压、固体潮、地质构造作用等.为凸显地质构造作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需要滤除降雨、固体潮、气压等因素的影响量.本文首先分离地下水位受固体潮、气压作用的影响量;然后依据降雨影响地下水位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变化的思路,利用基流分割方法对地下水位的两种变化进行分离,确定地下水位的降雨影响量;最后分析各分量异常与地震活动性关系,探查其中包含的地震前兆信息.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地下水位观测值中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提供了一套可供尝试的系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位动态受降雨影响显著,且由于降雨的持续时间、强度和面积的不同,由降雨引起的水位变化形态也复杂多样。为了能直观地判别降雨对水位的影响,排除水位资料中降雨的影响成分,本文采用水位月变化量与降雨月累计值作相关分析后得到的余差值,作为水位微动态研究对象。选用与降雨关系分别为显著、一般、不相关的连江江南井、泉州局一号井、福州浦东井水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位月变化量均表现了高值异常,异常与地震时间的对应关系有3个震前异常,2个同震异常、1个震后效应、1个无震异常。  相似文献   

5.
昌黎台地电阻率受降雨影响明显, 降雨量越大, 地电阻率下降幅度越大, 两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基于昌黎台电测深资料反演的水平层状均匀介质结果, 建立地表薄层电性结构变化模型, 通过影响系数理论定性分析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即时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降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介质含水量和电性结构造成地电阻率变化的。 利用褶积滤波法定量模拟降雨对地电阻率的短期影响过程, 可以较好去除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即时影响和滞后响应。  相似文献   

6.
六合体应变干扰因素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气压和降雨这二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发生在该台预报效能范围内的3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变化在各个季节对观测值均有较大的影响,以短周期的正相关干扰影响为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准同步,相关系数能达到0.6~0.7以上;降雨对体应变的影响与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持续降雨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固体潮畸变,这一过程虽较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六合体应变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1~2月的突出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乾陵地震台地电数字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台地电阻率变化与降雨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降雨是造成地电阻率突变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相关分析校正较好地剔除了降雨对地电阻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化学和物理分析方法,对洱源台滇20井水位受降雨干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井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井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岩作用,水位的上升受降雨影响明显。滇20井对周边地震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破年变趋势上升异常或上升异常。  相似文献   

9.
安溪一号井水位的同震阶变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安溪一号井,利用阶变响应幅度与震级、震中距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该井的同震阶变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降雨对井水位的同震阶变响应有一定影响;降雨通过载荷作用改变井口附近的局部应力状态,从而影响井水位对地震的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泰安台SSQ、VS、RZB和CZB四套摆式倾斜仪的潮汐因子和分量趋势变化特征;利用S变换和降雨效率分析抽水、降雨对倾斜观测资料的影响;分析了倾斜观测的气压干扰程度及映震能力。结果表明:摆式倾斜观测资料在变化趋势以及抽水、降雨、气压干扰影响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在资料分析、异常识别中可以相互佐证,其中洞室SSQ和VS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最高,但具体表现形态和变化幅度存在差异;抽水干扰信号频率在0.6×10-3Hz以下,NS分量受抽水影响均大于EW分量,仪器距离抽水井越近、安装深度与抽水井深度越接近影响越大;雨季初始时段连续降雨的效率大于第二时段,且NS分量大于EW分量;山洞内的SSQ、VS受气压干扰程度较钻孔中的RZB和CZB严重;形变仪器本身的滤波性能,造成仪器映震能力相差较大,记录地震个数最大相差近12倍。  相似文献   

11.
《Journal of Geodynamics》2010,49(3-5):126-131
It is well known, that high resolution borehole tiltmeters are able to observe deformations, caused by hydrological variations. The quantitative coherence is often unexplained, especially if the sources of deformation can be based on both natural as well as man-made hydrological variations. Since 1999 tilt observations have been taken at the Geodynamic Observatory Moxa in Thuringia/Germany. In two 50 m and one 100 m deep boreholes the ASKANIA tiltmeters are installed.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recorded tilt data can be proved by the analysis of well known geodynamic signals like the tides of the solid Earth and the free modes of the Earth. Here we focus on investigations of induced tilt signals caused by pore pressure changes due to precipitation and/or ground water level changes and, in addition, on man-made induced pore pressure variations. The correlation of natural ground water level changes with the observed tilt data can be shown by different events of precipitation and snow melting. However, also the load effect of a big truck yields a small elastic deformation which is clearly detectable in the ground water level recording. The correlated tilt effect is discussed regarding changes of the tilt amplitude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nduced pendulum tip movement during the load phase.  相似文献   

12.
1987年9月19日富蕴台以北40km处发生了5.8级地震。富蕴台地倾斜于震前一年开始出现中期趋势异常,矢量图形态变化明显偏离正常趋势,异常量级为10~(-6)。其观测资料反映了震前形变前兆异常,从而于6月份提出书面预报意见。文中还对地倾斜的物理机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翼  冯英  马学军 《高原地震》2005,17(3):53-58
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整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倾斜固体潮鸩波潮汐因子变化曲线。分析其震兆异常特征,给出了新源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异常标准,结果发现异常与周围200km范围内的5级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并通过了尺值评分检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用于检测日本东海地区地震活动性、体积应变、地下水位、地下水氡含量、地倾斜和潮位中的前兆变化。此方法可消除诸如降雨和气温变化等干扰,使我们能更清晰地识别出地震前兆。此外,还把模糊相似方法和模糊聚类方法应用于识别地震空区及检验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的相似性。上述方法在日本其他地区同样有效,即将编入日本气象研究所板内地震预报计划中的计算机系统内。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2 emission rate, seismicity and ground deformation in the month prior to the 25 June 1997 dome collapse of the Soufriere Hills Volcano, Montserra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volcano exhibited a pattern of cyclic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with an 8–14 h period. We find that SO2 emission rates, measured by COSPEC, correlate with the amplitude of these tilt cycles, and that higher rates of SO2 emiss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er ground deformation and enhanced hybrid seismicity. Within tilt cycles, degassing peaks coincide with maximum deformation gradients. Increases in the amount of gas in the magma conduit feeding the dome, probably due to increases in volatile content of ascending magma volume can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increases in tilt amplitude, hybrid seismicity and SO2 emission rate.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沈育疆等编绘的海潮图,用Farrell给出的地倾斜负荷格林函数褶积积分法,计算了海潮O1和K1分潮对我国北京等12个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海潮效应。对泰安等测站地倾斜固体潮的观测值进行了海潮改正。  相似文献   

17.
丽江地震前后西南地区定点形变变化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安福 《内陆地震》2004,18(4):300-305
研究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后西南地区地倾斜观测的特点及与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地震后西南地区地倾斜变化幅度与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具有逐年减弱的趋势,丽江地震后5年内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快速变形以后回复的时间段内,而5年之后,中强地震则往往发生在一些快速变化的极值点时刻。在对每次中强地震前形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还研究了短期形变前兆对地震的触发机制,给出了每次地震前短期形变迁移的速度分布。最后讨论了短期形变前兆的非同步性、非遍历性、不可重复性及无记忆性等特性。尽管这些特性可能使得经验地震预测变得更为艰难,但是认识这些特性将可能帮助找到新的预测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云南地倾斜定点形变M2波月潮汐因子精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地倾斜定点形变仪器运行情况、气象因素、人为因素、地震等干扰因素,以期为地倾斜定点形变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我国地倾斜观测仪器设置的实情,推导出由任意两方向设置的倾斜仪观测资料计算地倾斜角及其倾斜方位角有的通用公式,以及归算至南北、东西方位的公式。用本文的公式对泰安台两种类型倾斜仪观测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其倾斜固体潮曲线同就变化,相关性明显增强。对大同-阳讥Ms-6.1地震前的倾斜异常资料也进行了归算,归算后异常也比较明显。最后,作用还对我国地倾斜观测资料的归算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0.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分析了乾县地震台1983-1994年的地倾斜固体潮记录,提取了该地区倾斜固体潮汐因子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地球动力学特别是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固体潮方面的实测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