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数字地形图中河流线与谷底线空间冲突自动检测及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数字地形图中河流与谷底线之间空间冲突自动检测及纠正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流水线作为约束,依靠形状指数对谷底点进行检测及定位,并根据向量变换方法对局部等高线进行修正,消除空间冲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2.
龙毅  曹阳  沈婕  李雯静  周侗 《测绘学报》2011,40(3):379-385
传统制图综合中针对水系、地貌等不同地理要素的分治策略,往往导致综合后要素目标之间在空间与语义上的冲突.考虑地形与河流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提出一种等高线簇与河网协同的制图综合方法,即利用两种要素目标顶点在约束D-TIN描述下的空间邻近关系,并通过提取和组织谷地等高线弯曲段数据,构建两要素有效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将等高线按所...  相似文献   

3.
等高线作为地势起伏与地形凹凸特征的表达,与河流水系表达有着密切的约束关系。在空间数据库集成与匹配中,由于来源不同这两种数据往往出现不一致,导致河流“爬坡”现象。本研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等高线河流匹配及一致性改正方法,利用Delaunay三角网模型在等高线基础上通过弯曲分析提取地形特征,基于河流分布与谷地走势的相关性,建立河流与等高线间的匹配关系,进而识别两者间的一致性与否。在此基础上利用仿射变换等几何方法完成一致化操作,包括河流移位匹配等高线和等高线移位匹配河流。  相似文献   

4.
舒方国  龙毅  周侗  曹阳 《测绘学报》2013,42(5):774-781
在地图水系自动综合中河流选取需要建立对不同河流重要性程度的有效判别。由于河流汇水区域直接反映河流的作用空间,因而其面积大小成为关键性的量化指标。目前基于河流的汇水区域自动提取方法主要从河流单一要素出发,按“空间均衡竞争”思想平分河流之间的区域,由于未考虑地形因素使得提取的汇水区域往往存在偏差,而传统基于DEM的汇水区域提取虽然考虑了地形,但没有与河流目标建立显性的对应关系。河流是一种天然的沟谷地性线,与山脊线具有对生互补的空间耦合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等高线簇与河网双要素协同的河流汇水区域提取方法,该方法对河流与等高线的目标集合构建约束Delaunay三角网(CD-TIN)并将三角形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分别采用骨架线提取规则与梯度向量引导的分水线搜索规则提取分水线段,连接形成网络结构并依此计算各河段的汇水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更准确地提取河流汇水区域,从而为河流综合选取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等高线内插在地图自动综合、地图数字化、三维地形重建等过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等高线内插算法在等高线急剧变化以及闭合等高线处存在问题。在分析已有等高线内插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等高线内插算法。该算法以等高线上的节点为圆心,建立与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内切圆来探测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并获取等高线间的辅助线,进而内插出等高线,一方面弥补了已有等高线内插方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等高线内插的速度和质量。通过与其他内插算法之间的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李国辉  许文帅  龙毅  周侗  高朝 《测绘学报》2014,43(11):1204-1210
本文针对等高线与河流的不一致性问题,以移位等高线匹配河流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对每个特征点动态确定仿射变换模型进行移位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移位角度比例、地形特征点相对位置、局部形态的保持和变换等因素,对各特征点实时计算其位移的角度、位置和缩放变化等约束建立其移位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等高线到河流的一致性改正,可有效解决等高线与河流数据的空间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DXF文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了DXF文件中地形信息的提取;设计了等高线自动连接的算法,算法中考虑了两条等高线端点不同的情形,即首—首、首—尾、尾—首、尾—尾4种连接情况。根据连接交点位置的不同,分为交点在线上、交点在线外两种连接方式,并以实例验证该算法,最终实现了等高线自动连接的目标。这对于提高地形分析前期数据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等高线综合方法中,基于三维(3D) Douglas-Peucker(3DDP)算法的等高线间接综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DDP算法是通过设置阈值达到删除地表次要点、保留主要点的目的,然而这种通过阈值更新的方式来获得目标综合尺度所需保留的点集,影响了等高线间接综合的效率,且未考虑点被选取时的语义信息。因此对3DDP算法进行修改,并将基于“最佳位置”收敛法提取的结构化地形特征线作为综合约束,提出一种利用点重要性序列的等高线间接综合方法,即在不删除任何点的情况下,根据点的几何与语义权重计算其重要性值,形成包含所有点的重要性值从大到小排列的一个点重要性序列,并从该点重要性序列中确定目标综合尺度所需保留的点集,从而实现等高线间接综合。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等高线间接综合的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等高线拓扑关系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DEM生成中面状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应与所在水域面高程保持一致,这一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根据地形图中等高线与河流水域面特殊空间关系特性,提出了基于高差分块的河流区域DEM格网点高程自动赋值方法。该方法采用河流水域面裁剪等高线,然后对分块多边形自动构面,自动提取分块区域高程,最后对分块区域DEM格网点高程自动赋值。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后的DEM数据比未经处理的DEM更符合河流水域面地表形态,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主要通过目标之间拓扑关系统计均值的差值,衡量目标之间的拓扑相似程度,在拓扑变化复杂区域由于拓扑关系的增减互补易产生度量误差。为此,提出一种顾及拓扑结构差异的等高线群拓扑相似性度量方法;引入Zhang-shasha算法将等高线群之间的拓扑变化转化为等高线树之间的转换编辑操作;构建基于树结构的拓扑差异表达;并利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等高线树之间的转换编辑距离;进而量化度量等高线群间的拓扑结构相似度。模拟数据实验和真实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顾及了拓扑结构差异,能够有效度量多源多尺度等高线数据之间的拓扑相似程度,减少度量误差。  相似文献   

11.
自动制图综合中的线目标位移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武芳  侯璇  钱海忠  邓红艳 《测绘学报》2005,34(3):262-268
数字地图制图环境下的自动综合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其中地图要素的关系处理又是自动综合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位移操作是关系处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以道路网的目标变形位移运用弹性力学思想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探讨,实现空间目标冲突的探测,进行目标的受力分析,运用平面杆件弹性体的受力变形模型,得到目标的位移量.该方法顾及目标间的空间关系,运用优化方法解决和控制位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制图综合过程中随着比例尺的缩小,不可避免地产生邻近冲突。为了在数字环境下自动地解决这类冲突,首先需要实现这些冲突的自动识别。文中提出一种基于CDT骨架线的地图目标邻近冲突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CDT提取地图目标之间空白区域的骨架线;然后沿着每一条骨架线弧段所穿过的三角形路径搜索相邻地图目标之间的冲突区域(宽度小于阈值的三角形集合);最后,从冲突涉及的地图目标、发生冲突的空间位置以及冲突严重程度3个方面给出所识别冲突的定量化描述,从而为邻近冲突的解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空间数据增量更新中拓扑冲突的检测效率,针对道路网数据,首先分析了增量要素进行更新时可能产生的拓扑冲突的类型和特点,运用规则格网进行邻近区域的表达;然后使用5元组模型描述增量要素与邻近区域要素间的拓扑关系,与设定的拓扑冲突表达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拓扑冲突。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于道路网数据增量更新中的拓扑冲突的类型区分准确全面,检测效率较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保持建筑物群的空间分布模式一致是道路与建筑物空间冲突处理问题的难点。按道路对建筑物的包围程度,将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类型划分为开放型、半开放型和闭合型。本文提出了基于几何相似性的建筑物移位算法,并以距离、角度和面积作为满足几何相似性的约束条件。以道路网眼为单位,采用最小生成树的方法生成建筑物群的骨架,以骨架的长度和角度特征分别作为建筑物移位的距离和角度约束条件,以建筑物与网眼的面积比作为建筑物移位的面积约束条件。针对可能出现的次生冲突,探讨了次生冲突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消除因道路拓宽导致的道路与建筑物冲突,并能完备地保持建筑物群的空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地图缩编中因道路符号所对应的实际尺寸加宽而破坏了建筑物与道路符号的正确关系时,针对第二、三、四类建筑物进行移位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最后,介绍了用栅格探测加矢量计算法对移位后可能产生的要素间的后继图形冲突所进行的探测,以及消除后继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适应增量更新中冲突检测的问题,以居民地要素为例,首先分析了增量更新中拓扑冲突发生的区域性特点;然后在检测区域建立规则格网索引,用格子集表达的区域来表示更新对象的邻近区域,将位于邻近区域内的空间对象作为拓扑冲突判断的候选集;最后通过计算更新对象与对应候选集内的空间对象间的拓扑关系并与冲突规则进行匹配来判断拓扑语义冲突。实验表明,该方法将检测区域限定在利用索引格子集表达的更新居民地对象的邻近区域内,不仅能够检测出增量更新过程中的拓扑冲突,而且具有较高的效率,能够应用于更新数据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Snakes are iterative energy-minimizing splines controlled by both internal constraint forces (internal energy) and external forces (external energ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snakes for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in polygonal subdivisions (i.e., polygon maps or polygon mosaics) resulting from the violation of metric constraints which exist if a polygonal object is too small, too narrow, or too close to another polygon. Such metric conflicts are denoted as size and proximity conflicts. In the generalization of polygonal subdivisions, internal energy reflects the resistance of an object to deformation and external energy describes the need for generaliz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usage of a snakes-based algorithm which is triggered in such a way that it achieves the translation, a local and global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polygons, or an arbitrary combination of these transformations, depending on the conflicts encountered. Hence, size and proximity conflicts within a group of polygons can be solved simultaneously and holistically. Furthermore, snakes support the propagation of a change of a polygon's geometry to all adjacent neighbor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a prototype system that also supports a variety of other polygon generalization algorithms. The main difficulties identified are the intricate setup and fine-tuning of the snakes parameters and the computer resources required by the algorithm. However,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 valuable method for the automated generalization of polygonal subdivisions.  相似文献   

18.
一种自适应的矢量数据增量更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长  郭泰圣  唐铁 《测绘学报》2012,41(4):613-619
针对GIS增量更新中存在的一致性维护与空间冲突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矢量数据增量更新方法。以同名对象匹配为切入点,探讨变化对象的检测与增量更新的方式。在综合考虑空间距离,语义相似度及拓扑一致性约束的基础上,提出接边匹配度的计算方法并设计自适应的对象接边算法。同时,介绍矢量数据增量更新中基于约束规则的空间冲突检测与处理方法。并以矢量地形图试验数据验证文中所提出的模型与算法。  相似文献   

19.
Spatial conflicts may occur when map data are displayed at a scale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source map. This study applies the displacement operator in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to resolve such spatial conflicts and to improve the clarity and legibility of map. The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IGA) is used in this study for buildings displacement to solve conflicts. IGA is based 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GA) and employs the self‐adjusting mechanism of antibody concentration to enhance population diversity. Meanwhile, the elitism retention strategy is adopted in IGA to guarantee that the best individual (antibody) is not lost and destroyed in the next generation to strengthen convergence efficiency. The compared experiment between IGA and GA shows that the displacement result produced by IGA performs better than GA. Finally, in order to make the displaced map more attractive to cartographers, two constraints – the building alignment constraint and building tangent relation constraint – are applied in IGA to restrict the buildings’ displacement. The same experimental data are adopted to prove that the improved IGA is useful for maintaining the two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弯曲进行道路化简冲突避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道路化简后可能导致要素间空间关系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弯曲进行道路化简冲突避免的方法。首先,以弯曲为单元分析道路化简前后弯曲的形态变化规律,对化简过程产生的要素间空间冲突类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基于道路弯曲与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冲突判别规则;最后,利用弯曲化简的可控性和弯曲组的间接化简策略实现对化简冲突的避免。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和避免道路化简产生的空间冲突,确保化简前后道路与其他要素空间关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