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龚鹏  胡小梅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33-740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忻海辉  左莉  高朝勇 《云南地质》2012,(2):238-241,219
为探索热带雨林条件下有效矿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西定金矿开展100km2的采样密度、采样层位(土壤)、采样介质、样品加工粒度、分析方法及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等项试验工作,研究矿体与非矿体上部土壤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为今后在热带雨林地区开展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在乌努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上进行的土壤测量方法采样深度、样品粒级以及方法技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试验研究。采用的工作方法为土壤剖面测量法。确定了合适的采样深度和样品粒级,在已知矿上方获得了清晰、明显的土壤测量异常。为采用土壤测量方法进行航空物探(电/磁)异常查证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剖面、土壤汞气和岩石剖面的测量,结合重新编制的丁家山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对丁家山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中Hg、Ag、Au等元素异常和土壤壤中汞气、热释汞异常明显。异常与下伏侵入的燕山期岩脉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及其成矿(矿化)作用是元素成晕的主导机制。将丁家山矿区与城门山矿区对比,认为丁家山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应注意在丁家山矿区外围志留系砂岩中寻找银金矿化,在其深部(-500~-1000m)寻找以钼(铜)矿化为主的矿体。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剖面、土壤汞气和岩石剖面的测量,结合重新编制的丁家山矿区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对丁家山矿区深部和外围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丁家山矿区外围土壤中Hg、Ag、Au等元素异常和土壤壤中汞气、热释汞异常明显。异常与下伏侵入的燕山期岩脉密切相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侵入及其成矿(矿化)作用是元素成晕的主导机制。将丁家山矿区与城门山矿区对比,认为丁家山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成矿前景,应注意在丁家山矿区外围志留系砂岩中寻找银金矿化,在其深部(-500~-1000m)寻找以钼(铜)矿化为主的矿体。  相似文献   

7.
金鼎国 《甘肃地质》2015,24(2):37-43
本文系统收集分析了甘南地区诸如玛曲大水、碌曲忠曲、碌曲拉尔玛、夏河隆瓦寺院、合作早子沟、舟曲坪定等典型金矿区土壤样深度、粒度试验的基本成果,包括土壤样采样深度,野外加工粒度;简要对比分析了以上各矿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异常的元素组合特征、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东天山玉海戈壁荒漠浅覆盖区,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研究,在玉海矿区开展采样层位识别与采样、采样粒级选择等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层位识别可依据物质组分、样品颜色、颗粒磨圆度、泥质含量、硬度差异、钻机信息等判断;初步认为采样层位应是穿过第四系、新近系及强风化黏土层后,依据各取样孔实际层位情况,依次选择风化岩层-半风化基岩层-基岩层采集机动浅钻1m进尺内的样品;采样粒级建议选择-4~+80目。以此为依据,在玉海矿区及外围56km2的范围内,开展1∶5万机动浅钻化探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已知矿区获取清晰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且在矿区外围发现新的矿致异常。因此,试验提出的机动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可用于类似东天山浅覆盖区1∶5万化探调查。  相似文献   

9.
沈明洁  胡守云  U.Blaha  闫海涛  W.R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13-1120
对北京首都机场高速公路旁采集的土壤柱状T01剖面的磁学参数和金属元素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内现代交通导致的土壤磁学性质的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含量呈同步垂向变化趋势.来源于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是土壤剖面上部(0~8 cm)磁性和金属含量增强的主要原因,8cm以下,土壤基本未受到污染,磁性矿物和重金属含量较低,磁性颗粒变化稳定,基本代表了该地区土壤的自然背景.尽管土壤岩石磁学分析表明剖面上下部受污染和未受污染样品的磁载体均是粒度较粗的多畴磁铁矿,但是结合磁参数比值曲线,说明底部样品的磁颗粒的粒度较顶部偏细.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没有影响磁颗粒的粒度特征.指标聚类等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磁参数(χ,ARM和SIRM)与重金属元素(Pb,Zn和Cu)含量显著相关;结合模糊聚类分析,磁参数可用于追踪、识别交通污染物质在土壤剖面中的富集、迁移状态,揭示不同深度土壤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鄱阳湖周边厚覆盖区土壤垂深剖面的构成特点、土壤酸碱度、元素分布分配规律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元素的相关组合特点及元素在深度方向上"含量稳定性拐折点"的位置,揭示了区域内土壤垂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意义。根据数理统计原理,结合区域内土壤垂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指出区域内土壤第Ⅰ环境的合理采样深度为-150~-180 cm。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北部蔡家营矿区上方开展了细粒级活动态土壤剖面及面积性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埋深小于200 m的隐伏Pb-Zn矿体上方均有明显的活动态及细粒级地球化学异常,与已知矿体吻合程度较高;细粒级全量测量在矿区外围面积性试验同样可以指示隐伏多金属矿床,表明细粒级测量可以作为寻找该区隐伏铅锌多金属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长江中游荆州―公安段学堂洲、文村夹和二圣洲三处1998年洪水滞流沉积物地层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和粒度、磁化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洪水滞流沉积物中黏土成分较少,含量波动于3.38%~15.66%之间,主要成分为粉砂和砂;文村夹中、下部砂的含量较高,分别为79.9%和80.32%,其他点组分都以粉砂为主;2)各采样点不同深度层位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呈现两段式,普遍缺乏推移质组分,学堂洲下部和二圣洲中部虽呈现三段式,但推移质的含量非常小;3)洪水滞流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不仅受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还受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各采样点下部层位沉积物粒径普遍大于上层,文村夹点各层沉积物粒径大于其他两个采样点;4)三个采样点洪水滞流沉积物磁化率变化范围为67.41~299.59SI,学堂洲和文村夹两处的磁化率远高于二圣洲,各采样点地层剖面下部磁化率均高于上部,同一采样点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粒径越大,磁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江西九江城门山铜多金属矿床土壤轻烃找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华  龚敏  龚鹏  熊燃  赵波  曾键年  马振东 《地质通报》2010,29(7):1056-1061
在开展城门山矿区新一轮的深部外围找矿过程中,传统的化探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工作在城门山矿区内蚀变矿化石英斑岩、矿区外围石英砂岩上方发育的土壤垂直剖面和1线、9线、J0线土壤测线中开展了系统的轻烃测量,尝试利用土壤轻烃异常示踪下伏的矿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除甲烷(C1)外,土壤轻烃(C2、C3、C4、C5)都能很好地示踪下伏的矿化信息,在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上方显示低值区,与土壤Hg气、磁化率高值形成镶嵌结构。通过对硫化物矿体上覆土壤的有机烃组分相关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可提出预测下伏矿体的评价指标,也有助于了解有机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的赋存状态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贾玉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5):928-938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我国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豫西熊儿山金矿田牛头沟矿区不同粒度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发现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随粒度变细其风化程度增强,且这一特征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表现更为明显。当样品粒度为4~100目时,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或降低,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粒度小于100目时,样品中元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主导风化机制可能发生了改变。热液成矿元素在土壤样品中相对富集在60~100目的粒度,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相对富集在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这一粒级样品既可继承原岩在连续风化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又不受后期新的风化机制的明显影响,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风化而分散以达到降低采样密度的需要。选择60~100目粒级样品在牛头沟金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结果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段空间位置吻合较好,为豫西熊儿山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襄樊市郊土壤有机氯农药的地球化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平剖面、垂直剖面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襄樊市郊代表性经济作物基地HCH和DDT的土壤地球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α-HCH/γ-HCH、DDE/DDD比值在土壤20 cm处有明显的分界线;随土壤深度增加,HCHs总量逐渐降低。在水平方向上,同点表层土壤(0~5 cm)的α-HCH/γ-HCH比值大于下层土壤(5~20 cm)的比值或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用土壤溶液提取器采集土壤溶液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溶液已成为土壤、植物营养、生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如何有效提取土壤溶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目前国内采用的土壤溶液采集方法大多处于试验阶段,利用陶土头土壤溶液提取器采集土壤溶液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就南京周边及南通地区利用陶土头土壤溶液提取器开展土壤溶液系统采样试验的结果,总结了土壤类型、地貌等自然因素对试验效果的影响,为提取土壤溶液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南金山金矿是北山成矿带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该矿床沿NE向延伸至外围浅覆盖区,外围成矿潜力较大。为进一步实现外围浅覆盖区的找矿突破,选择开展机动浅钻地球化学测量试点工作。依据覆盖层性质及厚度,利用车载空气正循环+三翼合金刮刀钻进/气动潜孔锤钻进工艺对浅覆盖区开展机动浅钻化探取样126件,采样密度16.8个点/km2,进一步探讨了浅覆盖区浅钻化探方法技术,包括钻进工艺选择、采样网度、采样物质、样品采集等内容;对零星基岩区开展土壤测量,采集样品278件,采样密度48.77个点/km2;分析测试了Au、Ag、As、Sb、Hg、Cu、Pb、Zn、W、Sn、Mo、Bi、Cr、Co、Ni等15种元素。通过上述工作,圈定化探综合异常7处,后经异常查证在基岩区新圈定金矿体6条、银矿体1条,浅覆盖区新发现隐伏金矿体2条、银矿体1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次研究表明浅钻地球化学测量在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景观浅覆盖区找矿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94-297
平武县邱家沟金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冒地槽褶皱系3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志留系茂县群。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土壤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不尽相同,为确定项目区化探采样最佳粒度,对粒度实验样品中热液成矿元素与样品粒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热液成矿元素相对富集在60~80和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化探采样工作的最佳粒度,为川西北地区开展土壤化探测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沃溪矿区鱼儿山矿段及其外围的红岩溪—马儿桥矿段深部找矿问题,在区内开展了构造叠加晕和烃汞综合气体测量试验工作.通过对已知矿区鱼儿山矿段的不同地质体、不同标高烃汞组分演化规律和矿体上部土壤形成的地球化学烃汞异常的特征研究,总结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场结构、叠加特点及其空间对应关系来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并对外围的红岩溪—马儿...  相似文献   

20.
楼兰佛塔剖面10.84kaB.P.以来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楼兰佛塔剖面(40°30.980'N,89°54.849'E)深度6m,以5cm间距采样,共采121个样,进行了粒度、总碳、无机碳、有机碳、氮含量分析,根据光释光年龄结果内插得出剖面时间跨度为10.84~4.69kaB.P.,剖面气候环境可划分为3个阶段:10.84~10.13kaB.P.为高湖面湿润时期;10.13~7.45kaB.P.沉积间断,气候干旱;7.45~4.69kaB.P.罗布泊气候相对湿润,其间湖泊存在多次的收缩与扩张,湖面扩张是短时间快速完成的,湖面衰退是逐渐变化的.楼兰佛塔剖面顶部年龄为4.69kaB.P.,此区发现的石器基本为地表采集,年代不会早于4.69ka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