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剑铭  孟义泉  任启伟  张华  马琳 《探矿工程》2021,48(S1):412-4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钻探工程领域,“地质云3.0”平台为钻探行业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支撑和信息共享。本文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3.0”平台发布,详细阐述了“地质云3.0”平台在钻探领域中的应用,方便钻探行业从业人员,更加高效、便捷地使用“地质云3.0”平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铁路地质工作中开展综合勘探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工作中,更有效和广泛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值得重视。由于铁路地质工作需对具体工程点的地质情况提供定量数据作为设计施工依据,使用物探方法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除继续提高物探技术本身外,加强物探与钻探等方法,加强物探与钻探资料解释中的综合地质分析。我们多年来把物  相似文献   

3.
在水电建设中,钻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准确的地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钻探水文地质观测员的责任是要准确地记录钻探中所得到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并编制成报告和图表资料,以供综合分析和研究之用。钻探水文地质观测员应使钻探工人了解地质与钻探的整体结合的重要性,地质钻探工作必须服从地质要求(即是地质指导钻探)。故对于钻探人员来说,彻度明瞭设计钻探的意图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彻底的明瞭设计钻探意图之后,钻探人员才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获得地下资料,方不致为钻探而钻探,失去整  相似文献   

4.
朱永宜  王稳石 《探矿工程》2009,(Z1):388-392
松科一井是中国政府"973计划"项目为获取陆相白垩系地质资料,在中国松辽盆地布置的科学钻探工程,由南井和北井两个子工程组成。北井采用水源钻探设备与地质岩心钻探工艺组合,完成了井深1810m的钻探工作,在要求连续取心的1630m井段中,获取直径Φ96mm的岩心1542m,岩心采取率达95%。介绍了北井在钻探工程技术配套上取得的一系列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地质工作对钻探技术需求的背景条件下,从岩心钻探装备和岩心钻探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20年来宁夏地矿行业钻探技术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宁夏岩心钻探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对未来地质岩心钻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伟  赵德贵  王聪  刘强 《探矿工程》2011,38(2):77-80
岩心钻探作业作为地质勘查一种重要手段,其作业场所大多位于郊区或野外,作业所使用的钻机、钻塔及其附属件几乎全部为金属构件,其设备在地面上相对位置凸出,极易遭受雷电袭击,在当前钻探作业中,雷电防范未能引起施工队伍的足够重视,在防雷设施使用和安装上存在不少问题。通过运用雷电防范原理分析钻探设备防雷系统,对岩心钻探作业的防雷措施作讨论,以便为钻探施工队伍正确使用各种防雷方法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这封来信对本刊2007年第三期刊载的一篇稿件中某些专业术语的使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提醒广大地质工作者要重视专业术语使用要注意准确性和规范化.本刊欢迎读者、作者就一些专业领域的学术问题展开交流或争呜,以活跃学界的学术气氛、促进地质科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超硬材料在工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地质钻探行业中超硬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更显突出。以前钻探界有句话:“有什么样的磨料就有什么样的钻进设备和钻进工艺”,这充分说明了它们的因果关系。金刚石钻头随着人造金刚石的品种、结构、性能、品质等方面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地质钻探行业的需求,并推动了钻探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样钻探应用中提出的新需求,又不断促进超硬行业继续探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本文结合大量实例阐述了地质钻探行业中使用的超硬产品的特点、种类、性能等。真切地期待未来超硬材料能够更精更新,更多地在钻探产业实现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浅钻技术在宁夏青铜峡地区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宁夏青铜峡地区的浅层取样钻探填图示范,介绍了浅层取样钻探设备和多种工艺方法在该地区的应用情况,总结了钻探填图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结合三维地质调查对钻探技术的具体要求,通过示范推广轻便浅层取样钻机具与工艺方法,使浅钻技术在浅覆盖区地质填图领域中得到应用。本文研究了适合该地区地质填图的钻探技术方法组合及钻探设备和取样器具。浅钻作为地质填图的一种技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揭露覆盖层,获取基岩,提高了地质填图效率和精度,解决了制约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技术难点,为浅覆盖区的地质填图工作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温Li/SOCl2电池的特性,分析了高温Li/SOCl2电池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及其在钻探设备的井下仪器仪表中的使用条件,讨论了电池的滞后特性和安全性能对钻探设备中井下仪器仪表正常工作的影响,介绍了地质钻探工程设备中科学地使用高温Li/SOCl2电池的方式、方法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田赞春 《探矿工程》2005,32(4):18-19
简述钻探技术人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除了做好本专业的工作之外,还要参与工程地质勘察费用预算、地质测绘与调查、图件绘制、报告编写,倡导工程钻探和工程地质学科交叉,提高勘察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槽、井探等传统地表揭露手段自身局限性问题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出以钻代槽勘查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总结归纳出浅钻技术方法与钻孔布孔方案,同时初步探讨了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最后将以钻代槽方法成果在西藏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验证了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钻探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科学工程,也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离不开新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是科学钻探的技术基础,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科学钻探向更快更好更深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钻孔设计与轨迹监控是钻探工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理论上、技术上和方法上对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钻探工程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十分必要。钻孔设计与轨迹动态监控系统以定向钻探工程钻孔轨迹控制参数设计和钻孔轨迹分析监控为主,同时包括钻孔轨迹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绘制、钻探工程综合技术图、钻孔地质设计书和钻孔地质柱状图等钻探工程技术文件的自动生成等模块功能,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及计算、图形绘制及生成等功能,通过软件编程和数据录入,自动完成钻孔设计与轨迹监控。该系统软件不仅适用于定向钻探工程设计与过程监控,还可作为钻探工程电子档案和钻探工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软件经过了野外实践验证,并达到了预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雷淮 《探矿工程》2011,38(9):37-41
钻探工程在地球资源勘查、地球科学和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的精度和效率。由于体制和环境等因素导致钻探效率低、效益差、事故多、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结合河南钻探工程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关于钻井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钻井工程对"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科学技术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取得地球深部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最好方法.从世界地质工程学科发展的高度,对钻井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4条建议:参加大洋综合钻探计划;开发属于中国的海底固体矿产资源;共同研究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勘探开发非生物源油气,扩大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领域.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中国海洋钻探的主要技术方法,其内容包括:中国大洋钻探、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深海矿产钻探、深水工程钻探。对每种钻探技术进行了描述,为海洋钻探提供部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北三河煤矿采空塌陷区内地层破碎、岩石软硬不均、钻进泥浆漏失严重、钻进效率低、岩心采取难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钻探技术方法,在确保岩心钻探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钻进效率。为初步查明三河煤矿开采区地面塌陷范围、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等,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地质资料;为开发利用煤矿采空塌陷区及下步勘查和城乡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煤矿采空塌陷区;岩心钻探;钻探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武艳红  李欢欢 《探矿工程》2013,40(3):28-31,34
自海拉尔油田实施钻井提速以来,部分井出现螺旋井壁现象,对完井电测曲线造成一定影响,影响测井解释的共151口井,比例达15.60%。螺旋井壁现象在乌东区块尤为明显,仅乌东区块发生明显螺旋井达到36口,占乌东区块全部钻井的28.8%。从地质、工程等角度阐述了形成螺旋井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与技术措施。2012年下半年在乌尔逊凹陷2口井试验螺旋井壁预防及解决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未再大面积出现螺旋井壁现象。  相似文献   

20.
定向钻技术起源于石油钻井工业,经多年发展已拓展至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及灾害处置、煤矿底板含水层改造、蓄能电站抽水通道施工、市政管道铺设等多个领域。地面注浆技术结合定向钻长距离精准穿越的优势,可实现地下工程不良地质高效预加固与灾害安全处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综述了定向钻注装备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待突破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定向钻与地面注浆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从重大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授权专利以及工程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定向钻注技术总体已达到自主化、实用化的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千米级长距离快速钻进、复杂地质条件精准导向、地下工程精准注浆处置等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卡脖子”难题。面向战略性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提出了超长距离定向钻注一体化装备“预报、钻进、注浆、检测”四大功能模块,围绕随钻感知预报、快速钻进与卡钻预测、精准导向技术、远距离凝胶可控注浆材料、稳压控制分段注浆工艺、随钻检测系统六方面,开展了分析与讨论,可为我国定向钻注一体化装备技术发展和地下工程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