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黄骅坳陷中区具有层位发育全、沉积厚度大、烃源岩层系多、生烃能力强的特点,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结合高分辨率地震、钻井和测井等基础地质资料研究,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古近系发育3种典型的不同构造背景:缓坡、断控陡坡和多级断阶带。不同构造背景形成了相应的层序样式: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断阶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古地貌。此外,物源体系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样式,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流沙港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活动、盆缘背景、物源供给等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山凹陷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段以及层序发育的时空差异性特点,将流沙港组层序构成样式总结为4种:断控陡坡型、多级断阶带型、挠曲坡折带型和斜坡型.通过对以上层序样式特征及其内部沉积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在不同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下发育的油气藏圈闭类型,为福山凹陷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赫  李军辉  张祥国 《地质科学》2011,46(4):983-993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之一.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盆地的充填序列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断陷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控陡坡型、缓坡断阶型和洼槽型3种层序构成样式,它们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堆积,对乌尔逊凹陷层序...  相似文献   

4.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成藏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低的问题,从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油源断层及断裂密集带4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高程,将向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并对不同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和石油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向斜断裂深洼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缓坡区以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陡坡区发育少量岩性油藏。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主要呈条带状富集于向斜断裂深洼区和过渡缓坡区;垂向上,受储层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集中分布于葡萄花油层Ⅱ砂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向斜区石油富集规律,得出石油富集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厚度控制石油富集;②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③分流河道岔道口是石油富集的有利部位;④断裂密集带控制石油富集。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南,嫩一段烃源岩供烃,超压倒灌,油源断层沟通,反向构造控藏;②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北,青一段烃源岩供烃,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成藏及断裂密集带内断层组合形成的局部构造控藏;③向斜过渡缓坡区,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控藏模式;④向斜过渡陡坡区岩性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解剖对象,在向斜区构造单元细分基础上,对不同构造部位油藏类型和油水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向斜外缘缓坡区主要发育油水界面相对统一的构造-岩性油藏;向斜过渡陡坡区主要发育上油下水或油水互层的断层-岩性油藏;向斜中心深洼区主要发育油水到置的岩性油藏;油平面上受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控制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受沉积演化序列和微相物性差异影响“择层”分布。进而对向斜区油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出向斜区成藏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匹配古构造决定南北构造单元油富集差异;②油源断层组成油优势输导通道;③微相物性差异造成高孔渗分流河道砂体为油聚集优质储层;④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构成油富集主要部位。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中心深洼区断层密集带背形构造控藏模式;②向斜中心深洼区断层密集带间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控藏模式;③向斜过渡陡坡区反向断层遮挡控藏模式;④向斜外缘缓坡区正向构造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构造样式控制沉积并决定油气富集。通过对济阳坳陷盆地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地震资料及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模型的分析,认为该坳陷构造样式主要有翘倾断块、滑动断阶、潜山披覆、重力构造、底辟构造等7种类型,不同构造带是由断陷期发育的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叠置组合而成:陡坡带是由早期板式断层被晚期滑动断阶、逆牵引背斜改造而成,中央隆起带是由晚期的背斜、半背斜叠加在早期洼陷之上而成,缓坡带是由早期和晚期不同类型翘倾断块叠置而成,凸起带是在潜山背斜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披覆构造;不同区带构造样式发育的差异,控制了油气富集的差异,凸起带、底辟背斜的中央隆起带及主控断层演化程度高的陡坡带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山较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束鹿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地区潜山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典型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描述。研究区潜山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剥蚀型潜山和拉张型潜山两大类,根据形态可划分为剥蚀残丘型潜山、不整合潜山、断阶型潜山、断槽冲蚀沟型潜山、断垒型潜山和断块型潜山等类型。束鹿凹陷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缓坡潜山带、洼槽潜山带和陡坡潜山带,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潜山。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束鹿凹陷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8.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沉积学报》2013,31(2):358-367
呼和湖凹陷为“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断陷期广泛发育的构造坡折带对砂体及油气的富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对其研究将对该区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平面、剖面组合样式,在该凹陷识别出多种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主要包括平行断阶状、帚状、叉状、断接型等断裂体系,造就湖盆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及断裂坡折体系,严格控制着凹陷内砂体分散体系的沉积和堆积模式。按照所发育的断裂坡折带分布位置,分别阐述了断控陡坡型坡折带、缓坡断阶型坡折带、洼槽边缘型坡折带三种构造坡折带对沉积充填及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合勘探实践探讨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的砂体与油气藏富集的关系,指出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为有利的勘探部位。  相似文献   

9.
Termit盆地是东尼日尔盆地中极为重要的中—新生代叠合型裂谷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期构造演化、多种构造样式、多次沉积充填等特点,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层序充填样式。以层序地层与沉积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系统开展了白垩纪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研究,针对不同时期盆缘古地貌背景的演变,系统总结出5种层序充填样式。研究表明,盆地宏观上经历了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种盆缘古地貌背景,发育了5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早白垩世TS1层序沉积期受断裂活动控制,发育断控陡坡带和多级断阶带两种层序充填样式;晚白垩世TS2沉积期受特提斯洋和南大西洋海侵影响,沉积古环境经历了"陆—海—陆"演变,发育挠曲坡折带、简单坡折带及沉积坡折带3种充填样式。层序充填样式的差异控制了沉积体系与砂体空间展布特征,进而影响了砂体的平面分布和空间堆积样式,从而控制了油气运聚富集条件。因此,层序充填样式演化规律分析对于研究下步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层序地层学在沾化凹陷砂岩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化凹陷首次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层序地层单元砂体划分和成藏规律研究,发现层序界面对砂体的纵向分布和油气聚集起重要作用,低信体系域扇体勘探价值很高。小化凹陷的陡坡、缓坡及洼陷带成藏特点差异明显:陡坡带可归纳为阶式、铲式和面式三种边缘型式;缓坡带的岩性油气藏分布明显受坡折断层控制;洼陷带易形成规模较大的低信扇岩性油气藏。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成功地预测了多个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下白垩统沉积充填演化及构造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乌南凹陷下白垩统可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以断裂坡折带为界,乌南凹陷可划分为西缘陡坡带、东缘斜坡带、乌南次洼带、乌中低凸起、巴彦塔拉断裂带等次级构造单元,各次级构造单元对沉积体系的发育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沉降史的分析,下白垩统可划分为裂陷初期、裂陷早期、裂陷中期、断-拗转换期和拗陷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发育火山岩-冲积扇盆地层序、冲积扇-浅湖盆地层序、深湖-半深湖盆地层序、半深湖盆地层序和浅湖盆地层序,各二级层序的发育演化和沉积相构成受构造演化的控制。东缘斜坡带和巴彦塔拉断裂带附近是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2.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凹陷范围内的地震、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呼和湖凹陷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呼和湖凹陷白坚系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TSq1-TSq3)、5个二级层序(I-V)、8个三级层序(Sq1-Sq8),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相划分和沉积体系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林甸断陷是由2个次级断陷构成的复合断陷。次级断陷由斜坡-断阶带、凹陷带、断隆带构成。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控制了物源区、水系和沉积区的分布,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类型。断阶带控制砂体的发育与展布,陡坡断阶带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而缓坡断阶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断陷内部的断隆带起到分水岭的作用,两侧分别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断裂的下降盘不仅可以作为沉积区,而且可以作为沉积物的通道,由此沉积物可以输送到沉积中心区域。由单断凹或双断凹控制的凹陷带发育细粒沉积,为滨湖沼泽和浅湖所占据,成为生油凹陷。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梨树断陷西北部营城组地层的层序界面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营城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由下至上分别是SQ5和SQ6,对应的3个层序界面分别是SB5、SB6和SB7。各三级层序可进一步细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进积准层序组构成,湖侵体系域主要由退积准层序组构成,而高位体系域则以进积或加积式准层序组为主。沉积类型主要有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总计4种相类型,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是研究区内最发育的相类型。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各层序的凹陷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受构造运动控制明显,常发育在断陷湖盆的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往往与充沛的长轴物源相配置,常发育在断陷湖盆的缓坡带,指出这种构造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关系及其演化常受古构造与古地貌的控制。最后指出最有利的储集区位于梨树断陷西北部斜坡带。  相似文献   

15.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结合台南凹陷幕式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试油数据、地球物理及化学数据等,对台南凹陷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充填特征、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受控于幕式构造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断陷盆地结构特征控制着岩性叠加样式和沉积展布:LSC1沉积时期,南部觉罗塔格山脉崛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水底扇沉积,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LSC2沉积时期,西部鲁西凸起和东部塔克泉凸起逐渐形成,南部物源减弱,东西物源逐渐占主导地位;LSC3沉积时期,北部博格达山脉崛起,地层南北向掀斜,北部物源逐渐发育,断陷短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长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逐渐过渡。分析台南凹陷层序地层叠加样式对烃源岩和储层的控制作用后认为:LSC2水进体系域晚期和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发育的大段泥岩为有利烃源岩,其上部LSC3低水位体系域发育的大套砂岩为油气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