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本文着重探讨了纹理特征引入遥感图像分析所面临的二个问题—冗余特征压缩与纹理分割。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利用了与传统方法迥然不同的子空间法,该法与马氏距离法比较得出,无论是效率还是精度,子空间法均优于马氏最小距离法。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纹理能量变换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用于纹理分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文献 [1]用累积法研究了线性回归模型 ,得到了与最小二乘法相当的效果。本文将运用此法研究半参数模型得到了参数 β及非参数s (ti)的估计量 ;而后模拟一个例子 ,说明了此法的有效性。运用累积法不仅能得到与补偿最小二乘法相当的效果 ,而且弥补了补偿最小二乘法的一些不足。若该法与补偿最小二乘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将会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空间波与长试样法测量介电常数的结果与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空间波法测量无限大半空间模拟介质板的复介电常数 ,包括金属板定标法与双极化法 ,测量中同时接收前向散射的振幅和相位 ,实验在X波段进行。该文的金属板定标法本质上是自由空间中的长试样法 ,并对它的原理和测试结果与波导长试样法作了比较与对照  相似文献   

4.
王继华  刘传志 《测绘工程》2005,14(4):46-48,54
提出了一种断层处理新方法--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合成算法,这种方法兼有分块法与断层恢复法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较好地解决了含逆断层时煤层底板等高线自动绘制及任意边界的构网问题,使绘出的等值线图误差较小,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遥感影像植被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植被光谱特征出发,对植被信息提取的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提取方法,如:植被指数提取法、NDVI与波段合成法、HIS融合法、分级分类提取法、基于知识库提取法等,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优势与限制进行了分析、对比、思考,并展望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3种常用的IHS变换方法--三角形法、六棱锥法和圆柱体法,并给出了圆柱体法和三角形法的推导过程.然后将该3种方法用于IRS-1C或SPOT全色波段与Landsat TM多光谱图像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对图像融合而言,3种方法无明显的差异,但相比之下,六棱锥与圆柱体法优于三角形法.  相似文献   

7.
顾及粗差的混合最小二乘平差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详细介绍总体最小二乘法以及其与经典最小二乘法的关系,引出综合了经典最小二乘法与总体最小二乘法的混合最小二乘平差法。为了研究混合最小二乘法的优劣,本文设计一套比较混合最小二乘法与经典最小二乘法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混合最小二乘法并非总优于经典最小二乘法,只有当系数阵误差比观测值误差大或略小时,混合最小二乘法才始终优于经典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8.
挖掘了点集的k阶Voronoi多边形的性质以及判断存在性的方法。在k阶Voronoi多边形的存在性方面,主要通过大量实验归纳与性质分析,提出了距离概率判断法、递归归纳判断法、最近邻近判断法、作用域阻隔判断法等多种方法,论述了分辨率与存在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将顾及观测向量与系数矩阵权比的总体最小二乘法应用于三维坐标转换,阐述了验前单位权方差法和目标函数最小化法确定观测向量与系数矩阵标度的计算步骤,结合算例探讨了两种方法的适用特点,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传统草图法、简码法和电子平板法存在诸多不便的问题,提出了将传统草图法和简码法相结合的电子草图法,介绍了基于电子移动设备的电子草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并以近年发展迅速的安卓平台为例,阐述了电子草图软件在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基准网点确定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正禄  沈飞飞  孔宁  卢凌燕 《测绘科学》2011,36(4):98-99,204
在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基准网里,基准点一般布设在隧道两端较为稳定的区域,如何判断并确定稳定的基准点,是计算变形监测点和进行变形分析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稳定基准点的“组合后验方差检验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x2检验法找出显著的“动点”并将其排除在“基准点”之外;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计算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大量变形监测技术与监测成果的基础上,注意到基准点的稳定性,它直接影响到监测成果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尤其当基准点的稳定性超过两倍测量中误差时,监测成果不仅不能客观反映变形体的变形量,甚至出现较大偏差或错误,从而导致人们对变形体的变形趋势和安全性分析失准。因此,本文对监测基准点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应用实例提出监测基准点的布设方法和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新航摄资料进行航测成图的常规方法是重新布设外业像控,并进行空三加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作业时间长、投入多、未充分利用旧有资料.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应用旧的空三成果和外业像控成果,对新航摄资料进行空三加密,并利用几种方法检验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在基坑变形监测工作中,受场地条件的限制,工作基点往往只能埋设在基坑边相对稳定的地方,因此,工作基点也会产生位移。针对在施工现场进行变形观测时工作基点易于发生变动的情况,分析和讨论了工作基点位移的确定以及其位移给观测点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修正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文潇  王健  靳奉祥  梁周雁 《测绘通报》2019,(3):155-158,162
针对目前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领域存在基准特征难以提取、点云数据分析缺乏适用的方法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法向量的基准特征提取与形变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局部平面拟合方法获得点云的法向量,并沿点云法矢方向探测基准点;然后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对探测的正确基准点进行拟合;最后根据拟合曲线计算基准高程和对径点倾斜角分析基准特征形变信息。对某化工厂的罐体点云数据进行基准特征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全面地获取监测对象的整体信息,且能够正确分析监测对象的基准形变。  相似文献   

16.
地铁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移动式周期变形监测方案在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对基准网点和监测点的设计,以及对基准网点的确定进行了说明,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深度基准面是一个呈阶梯状、不连续的基准面,该特点给海洋测绘及相关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几何插值方法,其函数模型大多以数据点的位置关系为基础。本文使用时空Kriging法建立深度基准面模型,时空Kriging法综合考虑了海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通过构建不可分离型时空变异函数,对深度基准值进行插值拟合,并通过实例证实了拟合后的深度基准面模型的精度更高、连续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李建成  褚永海  徐新禹 《测绘学报》2017,46(10):1262-1273
全球高程基准统一是继全球大地测量坐标系及其参考基准统一之后,大地测量学科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全球空间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基础。本文针对区域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间基准差异确定的理论、方法及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利用物理大地测量高程系统的经典理论方法,给出了高程基准差异的定义,并推导了计算基准差异的严密公式,该公式可将高程基准差异确定的现有3种方法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分析顾及了不同椭球参数对于计算基准差异的影响及量级,同时,高程异常差法还需考虑全球高程基准重力位与模型计算大地水准面位值不一致引起的零阶项改正。利用青岛原点附近152个GPS水准点数据,分别选择GRS80、WGS-84、CGCS2000参考椭球以及EGM2008、EIGEN-6C4、SGG-UGM-1模型,采用位差法和高程异常差法,确定了我国1985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的差异。其中,EIGEN-6C4模型计算的我国高程基准与WGS-84参考椭球正常重力位U0定义的全球高程基准之间的差异约为-23.1cm。也就是说,我国高程基准低于采用WGS-84参考椭球正常重力位U0定义的全球高程基准,当选取基于平均海面确定的Gauss-Listing大地水准面作为全球高程基准时,我国1985高程基准高于全球基准约21.0cm。从计算结果还可看出,当前重力场模型在青岛周边不同GPS/水准点的精度差别依然较大,这会导致选择不同数据对确定我国85国家高程基准与全球基准之间的差异影响较大,因此,若要实现厘米级精度区域高程基准与全球高程基准的统一,全球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常规控制网的平面与高程网分开布设,当求解常规控制网与GNSS三维控制网的基准变换参数时,需要分别利用其平面坐标和高程的已知成果。传统控制网与三维GNSS控制网都存在误差,文中在解算变换参数时,同时对两套坐标引入改正数,并顾及公共点与转换点观测误差的相关性,利用公共点的改正数推估转换点的改正数,实现两套坐标的基准变换。模拟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在常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分开布设时,实现与GNSS三维控制网的基准变换。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综合利用不同时期的GPS数据解算三维坐标转换参数的一种方法 ,并结合上海地区 1999年和 2 0 0 2年施测的两个GPS控制网数据 ,验证了给出的模型和方法。结果表明 ,利用本方法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